/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习作: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感受文字的力量。
语言运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思维能力: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审美创造: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美好,善于发现美好。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重点)
2.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解读习作要素
1.情境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好,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体验呢?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板书: 让生活更美好)
阅读习作要素,了解习作重点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写生活体验,要写清楚某种事物、道理或品质让生活更美好的经历,融入切身感受与体会,把原因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审题,关注习作重点
过渡:生活中有无数可以使心情愉悦的东西,教材中就给我们列举出了一些提示,我们来看这些花——
读教材要求,总结本次习作的重点:我们一定先选择自己深有感触的一个话题。围绕所选话题,写出它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经历。然后把它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最后,不要忘记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板书:深有感触的话题 产生的经历 原因写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内容、习作重点及具体要求。)
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技巧
1.习作提示的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
习作提示中的六朵花告诉我们: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可以是看不见的内容,如诚信、梦想、创意;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或者活动,如运动、集邮、旅行、种花。可以是社会层面的,也可以是个人层面的。
“泡泡”中的提示告诉我们:这些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是它让我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习作提示中的美好的事物,旨在让学生明确美好的事物可以有很多选择,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交流与分享的兴趣。)
总结:这次习作“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内容一共包括两个部分:变美好的事物、变美好的原因。
2.你心目中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
指导学生照样子,说一说自己心目中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
四、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1.怎样把让生活更美好的经历写生动、具体呢?
确定好了话题,就要紧扣话题选择相应的经历。经历决定事例,把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经历写生动、具体,就是把相应的事例写生动、具体,为突出该事物是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的作铺垫。
不同的事例,可以从相同的角度来写。如《宇宙生命之谜》。
(2)相同的事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如《竹节人》。
2.怎样把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写清楚、深刻呢?
(1)注意事例的条理性。
叙述事例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是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可以是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或者是地点变化的顺序……
如《竹节人》片段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兴致很高,反映出玩竹节人的有趣。
把事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所谓事例的重点部分,就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个场景,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或烘托、对比等手法,把事情写具体、生动。
如《我的“长生果”》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出作者写作文时信手拈来,把这个场景写得具体、生动。
(3)在事例中体现情感的变化。
“____让生活更美好”,写自己的经历时要突出自己的情感变化,写出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体现 “让生活更美好”中的“更”和“美好”。
以课文《竹节人》为例,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3.借助片段学技法。
一起看看学习小伙伴写的片段一、片段二,边读边分析小伙伴们运用了哪些技法,以及片段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五、佳作欣赏,学习技巧
阅读习作例文《爱,让生活更美好》,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各小组汇报交流,全班评议。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例文紧紧围绕“爱,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了一件极为平凡的小事——“我”生病了,母亲带“我”看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从中感受到了无微不至、不求回报、温柔细腻的母爱,歌颂了人间真情的美好。
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
(1)从课本中选择词语拟题,例如:《微笑让生活更美好》《旅行让生活更美好》。
(2)结合生活体验拟题,例如:《阅读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2.依照范例,学习写作提纲
(1)出示写作提纲范例,交流如何列写作提纲。
(2)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七、积累素材,动笔写作
1.展示习作素材,读一读。
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拟定好的习作提纲,动笔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拟定评价标准,分享习作
1.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上节课我们根据自己所写的习作提纲,初步完成了习作。根据习作的要求,你觉得什么样的习作才是优秀的呢?
2.师生共同梳理评价标准,教师相机小结。
课件出示:
评价单
评价标准 自己评价 同桌评价
习作是围绕自己选择的某个词语来写
写清楚了事情的经过
写具体了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
文章的描写生动,很有趣味
同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评价标准,评价习作。
(1)自评:对照评价标准,你认为你能得几颗星呢?请画一画。
(2)互评:和同桌交换习作,你认为他可以得几颗星呢?对于同桌的习作,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把它写在评价单上。
【设计意图】根据习作要求,师生共同梳理明确的评价标准,不仅再次加深了学生对习作要求的认识,还为评价作文作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这样便于学生通过对照发现习作中的优劣之处。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交流分享中感受写作的乐趣,促进习作素养的提升。
二 梳理共性问题,点拨表达方法
1.全班交流,梳理问题。
(1)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没有把具体的原因写明白。
(3)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
(4)习作的语言不够生动。
2.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寻找修改方法。
你能够帮他们解决哪个难题呢?
全班讨论,教师结合学生习作相机小结。
(1)解决问题一: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重点关注是否把表现事情过程的思维导图写清楚了,再根据思维导图写清事情过程。
(2)解决问题二:引导学生写清事情发生的原因,为后文的展开作铺垫。
(3)解决问题三:在写清事情的过程中多次穿插“想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4)解决问题四:运用多种细节描写把习作中详写的部分写生动。
课件出示:
?·没有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检查思维导图
?·没有把原因写明白——写清原因
?·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穿插“想到的”
?·习作的语言不够生动——细节描写
过渡:为了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具体的事例中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具体的事例当中去呢?
3.例文引路,点拨方法。
(1)寻找让你感受深刻的语句。
①点拨:在“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中,你觉得哪些语句最吸引你?
②学生交流。学生读“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中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说感受。
③教师引导:这些语言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所以吸引了你。你从同桌的作文当中捕捉到了哪些体现作者美好情感的语言呢?请把它们圈画出来。(板书:融入感情)(出示分享提示)
课件出示:
你从哪些语句当中感受到了作者美好的感情?用红笔圈画出来,再想一想你圈画的理由。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请两组同桌交流。一位同学读习作片段,另一位同学分享阅读感受。
②教师随学情需要引入教材范例,相机点拨。
a.预设:学生作品中有关于心理描写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
示例引导:下面是《窃读记》的某个片段,你从哪些句子当中感受到阅读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呢?
课件出示: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交流。
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这份美好的感情?这样描写又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更能体现出我们对那件事物的感情。(板书:心理描写)
b.预设:学生作品中有展开联想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
示例引导:下面是《全神贯注》中的一个片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罗丹创作时专注的美好?
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口气。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思考:作者又是运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美好的呢?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板书:动作描写 展开联想)
③教师小结:看来我们在记录美好时,可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展开联想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板书: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展开联想)
【设计意图】习作支架能够缓冲“习作难度”,助推“思维深度”,提升“表达高度”,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设计的“心理描写”和“展开联想”这两个表达支架,让“融入感情”这个对学生来说无从下手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这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中“融入感情”的教学落地。
三 总结写作方法,二度修改习作
1.思考:如果在我们的作文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感情,你会给自己什么建议?
2.学生交流。
预设: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如动作、神态、融情于景等。
3.学生尝试选用刚才建议中提到的方法,展开二度修改。
4.反馈、分享学生修改之后的习作。
【设计意图】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掌握习作修改的方法,是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环节让学生选用学到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展开二度修改,在实践中内化学到的方法。
四 布置课后任务,分享美好生活
1.明确任务:我们要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生活中的美好。针对这次班会,你有什么建议吗?
2.学生交流。
(1)按照话题进行分组,如课外兴趣组、家庭生活组、优秀品质组……
(2)指导分享方法。
①读读习作中自己觉得写得较好的片段。
②可以给自己分享的片段配上相应的图片或PPT,让分享更生动。
③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
3.教师小结。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美好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还要用我们的语言去描绘,希望我们通过“共享美好生活”的班会,发现和感受更多生活中的美好。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提示,创设分享情境——“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分享的平台和动力,并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使分享更有实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1张PPT)
____让生活更美好
(部编)六年级
上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好,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体验呢?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写清楚某种事物、道理或品质让生活更美好的经历,融入切身感受与体会,把原因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习作要素
要素解读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一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写之前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
写完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习作内容
1.结合生活体验,选择自己深有感触的一个话题。
2.围绕所选话题,写出它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经历。
3.把它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
选定话题
经历
原因
让生活更美好
表达感受
习作指导
看不见的内容
具体的事物或者活动
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
习作提示的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思维导图
个人兴趣爱好:读书、游泳、看电影……
学校学习和生活:运动、朗诵、交友……
家庭生活:聚会、旅行、郊游……
性格和品质:诚信、自信、热心助人……
科技的发展:高铁、智能机器人……
愉悦精神、自身成长、社会和谐……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
变美好的事物
变美好的原因
你心目中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
爸爸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陪我。最近爸爸申请了休息,陪我一起学习和玩耍,我很开心。
高铁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以前我们回一趟老家特别不容易,自从通了高铁,“返乡行”变得方便、安全、快速,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
垃圾分类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人们不再乱丢垃圾,社区垃圾桶臭气熏天的现象不存在了,环境变得更好了。
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怎样把让生活更美好的经历写生动、具体
确定好了话题,就要紧扣话题选择相应的经历。经历决定事例,把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经历写生动、具体,就是把相应的事例写生动、具体,为突出该事物是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的作铺垫。
1.不同的事例,可以从相同的角度来写
以课文《宇宙生命之谜》为例,在关于不同的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多个探究中,作者紧扣“生命生存的四个必要条件”这一相同的角度来写,经过逐一比对、推测,进而得出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除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不存在生命的结论。
2.相同的事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以课文《竹节人》为例,作者在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取外号的乐趣时,都是以玩竹节人这一事例来写的。作者从装饰物和变成物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这一角度,来说明玩竹节人的无穷乐趣,让读者也忍不住心动。
怎样把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写清楚、深刻
1.注意事例的条理性
叙述事例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是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可以是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或者是地点变化的顺序……
片段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兴致很高,反映出玩竹节人的有趣。
2.把事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所谓事例的重点部分,就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个场景,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或烘托、对比等手法,把事情写具体、生动。
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出作者写作文时信手拈来,把这个场景写得具体、生动。
3.在事例中体现情感的变化
“____让生活更美好”,写自己的经历时要突出自己的情感变化,写出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体现 “让生活更美好”中的“更”和“美好”。
片段一
原文 评价
自信能收获糖果。小的时候我十分怕见生人,每次都不愿意出门,即使是去亲朋好友家,哪怕他们拿着糖果来逗我,我也总是害羞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地拽着她的衣角,脸贴着妈妈的衣服,一动也不敢动。
动作描写,将“我”见生人时害怕的表现写得十分形象、具体。
原文 评价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自信让“我”的感受更美好。
那时,妈妈总会无奈地重复着一句话:“唉!这孩子怕生。”然后试着拉拉我,我就再躲躲。终于有一天,为了一颗从未吃过的糖果,我鼓足勇气,自信地迎上了大人们的目光。我剥开糖纸把糖果放入嘴中,一种说不出的甜在心里滋生……
两个时间段的对比,突出了“我”由不自信到自信的转变。
原文 评价
先以“疯丫头”切入,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通过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我”的“疯”。
妈妈仍然叫我“疯丫头”。其实,我只是以前疯,现在一点儿也不疯。在我的记忆里,三年级以前,书是可以用来当玩具的:课上用作画画的纸,课下当沙包来扔或者当足球踢来踢去。老师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求助于妈妈。
原文 评价
于是,在妈妈的“逼迫”下,我只能痛苦地坐下来读书。可是,捧着书读哪有拿着书玩舒服呢?“你要么读书,要么跟我去挖地!”我不得不耐着性子开始读书,因为妈妈向来说到做到。
在妈妈的督促下,我渐渐发现,印满密密麻麻的文字的书竟有一番广阔的
“逼迫”下的“痛苦”与“疯”时的“舒服”,既是情感上的对比,又是心理上的落差,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原文 评价
天地,它给我带来了更多想象的空间。从此,我便打开了阅读的大门,踏上了通往书海的小舟,开始为成为更好的自己乘风破浪。
作者在写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的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较少,使得人物形象、改变不够突出。
我和书中的革命先辈起浴血奋战,感受着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和诗人一起游走于的大好河山,领略山川湖泊的气势磅礴……从此,我便打开了阅读的大门,踏上了通往书海的小舟,开始为成为更好的自己乘风破浪。
爱,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生活会更美好;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生活会更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生活会更美好……爱,让生活更美好!
开头部分运用一组排比句,新颖别致。
习作例文
末尾一句照应题目,引出下文。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爱,有父亲的爱、母亲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母爱。
母爱,往往温柔细腻,是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爱。
记得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晚上发高烧了。母亲知道以后,把她的大衣给我披上,背着我去诊所看大夫。
承上启下,点明作文要写的是跟“母爱”相关的一件事。
交代事情的起因。
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雪,母亲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单衣,却给我披上了厚厚的大衣。母亲背着我边跑边哆嗦,因为她很冷。看着母亲,我哭了。
到达诊所以后,大夫给我量了量体温,并给我打了针。回到家,母亲为我做饭,又端水喂我吃药,
抓住环境描写和母亲的动作描写,以及“我”的感受,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我再次热泪盈眶,紧紧抱住了母亲。
想到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又想到平日里我对母亲的大吼大叫,我的心紧紧地揪了一下。母亲为我做了那么多,而我却如此回报她。
我心里想着:我以后一定要孝敬母亲,努力学习。
写“我”的内心感受,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母爱,无微不至;母爱,不求回报;母爱,温柔细腻……母亲为我付出了许许多多,我铭记在心——母爱难忘!
爱,让生活更美好!
结尾与开头及题目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再次深化了文章主题。
这篇习作例文紧紧围绕“爱,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了一件极为平凡的小事——“我”生病了,母亲带“我”看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从中感受到了无微不至、不求回报、温柔细腻的母爱,歌颂了人间真情的美好。
总评
2.结合生活体验拟题。
1.从课本中选择词语拟题。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旅行让生活更美好
拟题思路
习作提纲
我的提纲
题目
开头
中间
结尾
描写美食的词语
精彩词语
风味独特 香气扑鼻 五味俱全 垂涎三尺
口齿留香 玉盘珍馐 色味俱佳 鲜嫩多汁
金黄酥脆 外酥里嫩 香气逼人 肥而不腻
习作素材
描写旅行的词语
游人如织 游山玩水 跋山涉水 流连忘返 山清水秀 春和景明 景色如画 如诗如画 绵延不绝 云山雾罩 秋高气爽 美不胜收
描写梦想的词语
梦想成真 梦寐以求 胸怀大志 志在四方 长风破浪 志存高远 大展宏图 鸿鹄之志 豪情壮志 壮志凌云 志在千里 雄心壮志
描写阅读的词语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心无旁骛 一心一意 孜孜不倦 学而不厌 博览群书 学富五车 博学多才 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全神贯注 才高八斗 含英咀华 倒背如流 韦编三绝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通宵达旦 夜以继日
描写诚信的词语
一诺千金 开诚布公 童叟无欺 言而有信
一言九鼎 金口玉言 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哲理使人深刻,读伦理使人有修养,读逻辑使人善辩。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阅读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精彩句子
梦想可以滋润心灵,有了它才有了充实、丰盈的人生。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不懈地去追求,用不停歇的脚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场旅行让我神清气爽,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还是一次学习的经历,让我像鱼儿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
(节选自《旅行让生活更美好》)
精彩开头
1.开门见山式
2.生动比喻式
爱,是最美的音符,谱写出华丽的乐章;爱,是冬日的暖阳,温暖人间的每个角落。仰望星空,星星因为有月亮的陪伴所以发出璀璨的光芒;远眺大地,花儿因为有太阳的照耀所以抬起美丽的脸庞……
(节选自《爱让生活更美好》)
3.情景引入式
当一道道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端上桌时,我们会由衷地感叹:美食,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节选自《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精彩结尾
走出商场,我觉得阳光更加灿烂了,风儿更加轻柔了。我由衷地感受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人人都讲诚信,那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安定,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节选自《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1.总结感悟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浓浓的亲情像冬日暖阳,像夏日绿荫,陪伴着我,呵护着我,这是我一生一世都难以报答的恩情。亲情,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节选自《亲情让生活更美好》)
2.引用诗句式
我坐在午后的阳台上,膝上放着一本书。阳光暖融融的,照射在书上,也照射在我热爱阅读的心上……我打心眼儿里觉得,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节选自《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3.诗意表达式
第2课时
你觉得什么样的习作才是优秀的呢?
习作分享
评价单
评价标准
自己评价
同桌评价
习作是围绕自己选择的某个词语来写
写清楚了事情的经过
写具体了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
文章的描写生动,很有趣味
同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对照评价标准,你认为你能得几颗星呢?请画一画。
互评:和同桌交换习作,你认为他可以得几颗星呢?对于同桌的习作,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把它写在评价单上。
评价习作
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没有把具体的原因写明白。
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
习作的语言不够生动。
方法点拨
梳理问题:
没有把事情经过写清楚
没有把原因写明白
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
习作的语言不够生动
为了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具体的事例中去。我们怎样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具体的事例中去呢?
——检查思维导图
——写清原因
——穿插“想到的”
——细节描写
在“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中,你觉得哪些语句最吸引你?为什么?
你从哪些语句当中感受到了作者美好的感情?用红笔圈画出来,再想一想你圈画的理由。
融入感情
下面是《窃读记》的某个片段,你从哪些句子当中感受到阅读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呢?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这份美好的感情?这样描写又有什么好处?
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更能体现出我们对事物的感情。
下面是《全神贯注》中的一个片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罗丹创作时专注的美好?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口气。
作者又是运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美好的呢?
我们在记录美好时,可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展开联想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动作描写
展开联想
如果在我们的作文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感情,你会给自己什么建议?
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如动作、神态、融情于景等。
习作修改
我们要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生活中的美好。针对这次班会,你有什么建议吗?
按照话题进行分组,如课外兴趣组、家庭生活组、优秀品质组……
课后作业
读读习作中自己觉得写得较好的片段。
可以给自己分享的片段配上相应的图片或PPT,让分享更生动。
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
指导分享方法。
方
法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习作: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板书设计
事例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展开联想
抒发感受
融入感情
……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