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守株待兔》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简洁、凝练。学习古人的智慧,明白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心存侥幸的道理。2. 语言运用:认识“宋、耕”等字,会写“守、株”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释”“冀”“复”等文言词语的意思。3. 思维能力: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心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评价。4. 审美创造:体会文言文语言的韵律美。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5. 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白幸福生活要靠辛勤劳动创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故事的内容。难点:明白《守株待兔》的寓意。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语文教材。
教学活动设计:导入课题教师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说出有关动物的成语以及根据图片猜成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守株待兔》。整体感知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进入游戏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理解课文大意。根据字词卡片,理解耕、株等每个生字词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深入研读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出有关“株”的词语。根据“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联想农夫在做什么,激发学生想象力。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书写重点字词“释,耕。”,加深学生印象。2、结合实际说一说有关“守株待兔”的故事,并将课文背诵下来。
环节一: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学习准备阶段:谈话导入,引入情境。1、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我们来点兵点将,看看会点到谁。2、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猜一猜都是哪些成语呢?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请大家和我一起写一写这个课题。(板书:守株待兔) 学生活动:生预设:守株待兔、鸡飞狗跳、胆小如鼠 、龙飞凤舞、马不停蹄等。生预设:井底之蛙、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出有关动物的成语,理解本课主旨是和寓言故事有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老师先来读一读课文,然后看看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读一读呢?(ppt出示课文)课文已经读通了,可是课文讲了的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3、现在请同桌两个人,一个人读句子,一个人翻译。并且进行“开火车”小游戏,说一说每句话的含义。(ppt出示课文)4、根据我手中的卡片,说一说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呢?(出示字词卡片)5、谁能说说“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活动:生预设: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生预设:可以运用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生预设:宋人有耕者,宋国有一个耕作的人...生预设:这是一种农具。生预设: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含义,通过小游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师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学生更加喜欢语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环节三:深入研读
教师活动: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圈画出有关“株”的词语。(板书:有株 触株 守株)2、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边读边想一想农夫在干什么呢?并思考:“兔折颈而死”农夫的心情如何?此时他的心理会想什么?3、根据屏幕上的这张图片你能想象到什么呢? 学生活动:生预设:因释其耒而守株。生预设:农夫把农具仍在地上,坐在树桩旁哪也不去。生预设:一群人围着他说:“你这样是得不到兔子的。” 设计意图:寓言教学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要让学生在阅读寓言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教学中通过语境还原,问题引领,使学生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环节四:总结升华
教师活动:1、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守株待兔的事情吗?结合着老师的提示你们可以把这篇课文背下来吗?2、接下来我们学一学生字词中笔画比较多的字——释,耕。同学们和老师是一起写一写吧。3、我们呢的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没写完的同学课后将这两个字写完,下课,同学们再见。 学生活动:1、生预设:比如买彩票就是守株待兔。2、生预设:释,耕。3、生预设:老师再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再说一说,在具体语境中走进人物内心,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交流中让学生所悟得道理,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达到内化文本的目标。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冀 笑有株 触株 守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