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0 09: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词大意。
2.感受诗歌节奏与感情基调,深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3.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的哀愁,感悟词人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节奏与感情基调,深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2.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的哀愁,感悟词人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节奏与感情基调,深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屈原到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灿若星辰,名垂青史。
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人,我们今天要赏读的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词作。它的影响不止于中国,还漂向了国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背景介绍
(一)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有《漱玉词》辑本。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 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这段话为我们介绍了李清照以及她的一生。
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北宋灭亡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词作内容,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后期多悲叹身世,凄苦哀婉,深沉忧愤。
(二)了解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作品。当时正值北宋灭亡之际,志趣相投的丈夫染病逝世,辗转南方逃亡避难中又丢失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
三、初步感知
1.怎样入愁
提笔哭诉——悲苦愁绝!
连用7组叠词,强化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动作、神态:寻觅无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心情:悲愁哀伤
2.叠词,一般指的是含有重叠字的词。形式分为六种:
AA式(单字重叠)“青青”悠悠”呦呦”明明”暧暖”"依依”
ABAB 式(两字重叠)“火红火红”
ABB式(三字后重叠)“亮晶晶”
AAB式(三字前重叠)“咕咕叫”
AABB式“干干净净”
A里(头)AB 式“糊里糊涂”“呆头呆脑”
叠词的作用:
(1)使描述对象形象化。
(2)使情感抒发丰富化。
(3)使语言表达韵律化。
四、文本详析
(一)开头七组叠词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 说说叠词有何作用
(1)渲染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内容】
(2)加强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情感】
(3)增强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形式】
(二)围绕”愁”,选用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同学们试着给诗中每幅画面拟个名字,在品读意象中感受意境。
1.淡酒急风图
(1)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的凄凉惨淡。
(2)为何用“急”字
一个“急”字给人以迅猛、寒冷之感,风之急可见身之冷、心之凄,渲染愁情。
2.秋雁南飞图
如何理解“却是旧时相识”
雁从北方飞到南方,作者从北方避难南方,便有似曾相识之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时的 大雁带来的是甜蜜的回忆,相逢的希望,同是大雁飞过,这次想起的却是逝去的丈夫,以及陷入敌手难以再回的故国,大雁来年可飞回北方,诗人却只能漂泊南方,大雁依旧可以传书,但写信的人却已然不在。
3.黄花憔悴图
(1)“黄花”既是憔悴无人怜惜的菊花,也是作者自喻,比喻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境况。
(2)“有谁堪摘”:反问,强调无人可摘,怀人伤己,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4.雨打梧桐图
一叶知秋,梧桐是哀愁的象征;秋雨绵绵,落在叶上,打在心上,雨也是哀伤、愁思的象征。绵绵的细雨就像词人细细密密的愁思,无穷无尽。
这几句渲染了满目凄凉、满耳苦雨声的凄苦的气氛。恰好和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融为一体。
五、深入探究
作者的愁到底从何何来
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后的李清照,此时正处于颠沛流离的凄苦处境中,内心有有限的哀愁,本词就是表达了这样的感情,亡国之恨、丧夫之痛、独居之悲、漂泊之苦交织于一身,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总结
《声声慢》这首婉约词,语言通俗自然、朴素清新,注重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综合运用叠词、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多种手法来渲染悲愁,抒情方式含蓄曲折,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词人却始终不说破,巧用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极力烘托渲染,营造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全词未写一滴泪,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委婉含蓄地露出强烈的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亡之苦、孀居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