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心声
【知识目标】
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重点)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有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难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向往温暖与关爱是人的天性,但有时候人们往往又不得不生活在隔膜与孤独之中。《心声》就写了这样一个生活在孤独之中渴望交流和理解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小说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1.字音字形:(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棱角(lénɡ) 抽噎(yē) 恍惚(huǎnɡ) 祷告(dǎo)
过瘾(yǐn)
簪子(zān)
圣诞(dàn)
发窘(jiǒnɡ)
妒忌(dù)
窸窣(xī
sū)
从容不迫(cónɡ)
斩钉截(jié)铁
书声琅琅(lánɡ
lánɡ)
2.词语解释。
呵斥:大声斥责。
抽噎:抽搭。
恍惚:神志不清。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发窘:感到为难;表现出窘态。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3.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感知情节。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在树林中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①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②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分析人物,品味心声。
1.仔细阅读课文,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李京京的?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具体如下:
①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心理)②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心理)③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心理)④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动作、神态)⑤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语言)⑥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动作、神态)
2.通过对人物的分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
李京京是一个天真淳朴、沉郁、倔强、认真并感情丰富、重视亲情、友情的孩子。
(二)探究文本,理解心声。
1.纵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能说说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吗?
主要矛盾冲突;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朗读。
2.结合课文思考:“心声”的含义是什么?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①李京京渴望得到公平锻炼的机会;②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肯定、理解和尊重;③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④渴望亲情和友谊,想念爷爷和童年的伙伴;⑤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①呼吁教育工作者尊重、关爱并公平对待每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呼吁社会、家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②告诉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着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3.《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三)发挥想象,交流心声。
1.学完《心声》,同学们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她水平也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从下面三个问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假若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假若你是李京京的同学,你会如何对待他?
要点:教育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四)板书设计
心声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课文的主题,对现在的教育有怎样的针对性?
【交流点拨】首先,教育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在课文中,老师重视对“优秀学生”的教育,并给予他们过多的机会,对像李京京这样有“问题”的学生,指导和关心不够,往往在无意识中还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进取心和自尊心。第二,教师在教学中,事先安排,弄虚作假,不仅给学生带来不公正的感觉,而且对学生诚信做人也带来负面影响。第三,在课文中反映出教师的行为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缺少爱心、平等待人等教师应具有的优秀品质,这在像李京京这样比较敏感的学生眼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有一定的负作用。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得到的启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