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北师大版语文(选修《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读》)教学课件:第4课《华威先生》 (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北师大版语文(选修《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读》)教学课件:第4课《华威先生》 (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8 05: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华威先生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
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的领悟,理解华威先生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形象。(虚伪、庸俗、包而不办、欺骗民众、抢夺领导权、国民党忠??实的鹰犬、抗战运动的破坏分子。)????
了解小说中“自相矛盾”、“夸张”等讽刺手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收集资料,制作自学卡片等步骤,从而使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一份学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解疑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华威先生这类丑恶的人群是可笑的,令人憎恶的。本文的写作背景: 《华威先生》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当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头子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在统一战线内部开展“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一批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力图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 小说把这样一个人物放在抗战这样国难当头的环境中,对他身上体现的丑陋性,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真阅读小说,圈划生字词,积累重点词语;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的领悟,理解华威先生这个艺术形象特征。 作者介绍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元定,号一之,早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作品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解放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代表作有《 包氏父子 》、《华威先生 》、长篇小说《 鬼土日记 》,长篇童话《 大林和小林 》、《 宝葫芦的秘密 》
他的作品富有鲜明的 讽刺 色彩。他善于用 夸张的 、 诙谐的 语言去揭示现实社会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用“仁义道德”装饰起来的“禽兽世界”。朗读课文 本文写了哪几件事会难民救济会通俗文艺研究文化抗敌总会战时保婴忙漫画式的场景1、(1-8)与我的寒暄与诉苦;
2、(9-13)包车飞速奔向会场;
3、(14-42)出席难民救济会;
4、(43-45)出席通俗文艺研究会;
5、(46-64)出席文化界抗敌总会;
6、(65-72)对“战时保婴会”成员训斥;
7、(73-88)因“日本问题座谈会”而发怒。任务提示归纳总结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归纳人物的思想性格虚伪庸俗、 欺下媚上、 装腔作势、 自命不凡、 投机钻营、 卑劣华威先生的人物评传1、以“我眼中的华威先生”为题
2、总体要求:能够全面的涉及小说中的场景,在叙述中体现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关注具有讽刺性的细节;关注场景之间的联系
4、力求语言通畅,富于个性化。
5、不少于400字。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五个关键词: 情 节 人 物 探 究 主 题 环 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 、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小说阅读的命题要点:
1.注意环境描写
2.揣摩人物形象
3.把握故事情节
4.概括主题内容
5.分析写作技巧学习目标:分析《华威先生》中“自相矛盾”、“夸张”等讽刺手法及效果,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说出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想像、烘托、讽刺、渲染、象征、前后照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寓褒于贬、寓贬于褒……(包括修辞方式和结构手法)。
主要表现手法讽刺
1、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2、讽刺发生的三个条件:
①生活中存在的假丑恶现象
②作家得对它们表态,秉持公正心而针砭
③这种针砭须以喜剧性方式表现出来,表现形式力求“婉曲”。
3、讽刺手法:对比、比喻、夸张、反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1.你认为华威先生最有讽刺意味的地方有哪些? 2.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自相矛盾 、 夸张一、在人物形象刻画上蕴含讽刺性。1、仪表和风度上优雅与丑陋的矛盾。
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哪怕是一点点威胁到他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就令他丑态毕露、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尊严显示他内在的虚弱。2、日常“工作”中快与慢的矛盾。
原来他的忙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其实是虚张声势,欺民扰民,忙于泡会、应酬、宴请,虚伪无聊而又毫无时间观念。3、对待他人和事情媚上与欺下的矛盾。
小说着重写了华威先生参加的三个工作会议。三个会议级别不同,主人公的态度明显不同。
三个会议,三种态度,勾画出华威先生骄妄、虚伪、庸俗的国民党忠实走狗的嘴脸。 二,在情节设置上强化讽刺性。 在《华威先生》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一贯的情节,作者只是选取了主人公对参加的三个会议和两个没有参加的会议的不同态度,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三,在语言风格上饱含讽刺性。华威先生讲话的核心点: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其理论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弄得不可收拾”。这个“中心”具体指的就是他本人了。
他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他强烈的权力欲,忙忙碌碌的本质是为了拥有领导权,他要极力维护他的权力。因为权力掩藏他生活和内心的空虚。他是靠权力来证明他生存的意义。他的“一个领导中心”的怪论,表现了他的专制主义思想。 写作特点?????1、作者将华威先生虚伪、庸俗和无赖的嘴脸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对比揭露。?????
2、小说多处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华先生的虚伪、庸俗、无赖和卑劣。主题?像华威先生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痈疽的具体表现,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这种劣根性也时有所见。?总结通过讽刺,塑造了一个忙而无功,只知抓权弄权的虚伪、虚弱、骄妄专制、粗鲁庸俗、媚上欺下的官僚形象。
揭露蒋介石集团假抗日、真独裁的真面目。 学过或看过的运用了讽刺手法的经典作品都有哪些?经典人物形象有哪几位?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前:他鄙视范进,咄咄逼人地教训范进:“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像你这尖嘴猴腮,也撒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范进中举后:他一改常态,巴结、讨好之态可掬,阿谀奉承之词令人肉麻:“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回家的路上,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对比手法鲁迅的《藤野先生》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比喻夸张 鲁迅《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之一段: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课后思考练习:1.结合《包氏父子》《华威先生》谈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2.按照本篇课文,出一套符合高考模式的文本类文本阅读题。
教学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