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泰戈尔喀布尔人导 入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末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我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飞鸟集 》90多年前,有一位满头银丝的老者在我们耳畔低声询问:‘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这位老者,距离我们已近百年的时间,但是这种穿越时空的问候却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真挚得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位亲切的老者就是——谁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的的作者:泰戈尔。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Tagore Rabindranath 1861年5月6日出生于加尔各答,1941年8月7日逝世于加尔各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徐悲鸿画生平介绍泰戈尔出生于孟加拉加尔各答一显贵家庭,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的熏陶,因而其文艺天才得到了健康的发展。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901年,致力于教育改革,创办了一所新型学校,传播印度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1921年,这所学校发展成为著名的印度国际大学。
20世纪初,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这个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曾严厉谴责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24年到中国访问,对中国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徐志摩、林徽因泰戈尔访华作家作品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3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部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还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和近2000幅美术作品。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 诗 集《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 诗 集1912年,诗人自译英文版《吉檀迦利》出版,顿时轰动文坛。这部诗集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感情,语言隽永,格调清新。 1913年,泰戈尔因该诗集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他跻身于世界文坛,其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 小说中长篇小说:《四个人》(1916) ;《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
短篇小说:《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戏剧:《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
散文:《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 《泰戈尔作品集》中译本文学地位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 。
“泰戈尔是孟加拉文学以及印度文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开拓者。”
“泰戈尔是伟大的诗人、哲学家、爱国者、艺术家,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 (周恩来)
他以自己丰富多采的作品开创了孟加拉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其他民族的文学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不愧为印度文坛的泰斗,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
泰戈尔诗句精选:1、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2、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3、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4、天空没有留下痕迹,鸟儿却早已飞过。检查预习1、故事中的喀布尔人是什么身份?
2、喀布尔人是怎样与小敏妮成为朋友的?
3、喀布尔人因为什么事情被投入监狱?
4、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情节概括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结识了一位富裕的孟加拉作家5岁的小女儿敏妮。小贩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这种爱使他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并持续了多年。这种真挚之爱也感动了敏妮的父亲。在喀布尔人从监狱里出来看望敏妮时,他紧缩敏妮的婚礼开支,资助喀布尔人回家,尽力使这久出不归的父亲能与自己亲生女儿重逢。整体感知?1、请简要回顾本文的内容????
关键词:穷苦的喀布尔小贩,富裕的孟加拉作家,5岁的小敏妮;拉曼和敏妮成为朋友,“我”资助拉曼回家??整体感知2、喀布尔人的身份是什么??展示地图。喀布尔和加尔各答相隔何止千里万里,但父爱是没有国界的。爱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加尔各答之间遥远的距离。父爱,也没有阶层。西装革履也好,衣衫褴褛也好,父爱都是一样的伟大。“我”和喀布尔人,一个是富裕的作家一个是穷苦的小贩,有着贫富的差距,但因为他们都是深爱女儿的父亲,所以能够相互理解。)我现在问,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父爱)是普通的,像《背影》里所描写的父爱吗?课本上说这是超越阶级的深沉父爱。现在咱们可以理解这句话了吧?喀布尔人的身份一个来自喀布尔的穷苦小商贩。思考探究1、喀布尔人疼爱敏妮的原因是什么?
喀布尔人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所以对敏妮特别疼爱。2、文中,“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我”一开始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小贩看待,所以当喀布尔人送干果给敏妮时,“我”给了他钱。后来发现他与敏妮成了好朋友,开始慢慢改变看法,并相信他对敏妮不会有什么威胁,也就放心了。婚礼上他的到来,让“我”有了不好的预兆,态度有点冷淡,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的自己女儿的手印,才终于明白了这个喀布尔人,对他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并缩减婚礼开支,资助他回家与女儿团聚。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例:“他伸手到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印迹总在他心上”。
?这一细节使人们终于认识了喀布尔人,任何疑虑和担心都会云消雾散,而且会对喀布尔人肃然起敬。泰戈尔对“小小的手印”这一细节的渲染,使喀布尔小贩这一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逼真的印象使人终生难忘。仿佛一提到父爱,便会使我们想起这个喀布尔人,想起这一细节——它对喀布尔人爱子之心的展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更具文学史的典型意义。4、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是怎样体现的?
超越阶层的深层父爱。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揉搓在一起,挖掘和表现极为深刻。爱与情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拉之间迢遥万里的距离,也消灭了富有的作家和贫穷的小贩之间地位悬殊的差别,因为他们都是钟爱自己女儿的父亲!这怎么能不“在人们心灵中唤起善良的感情”(高尔基语)。 艺术特色1、细节描写:不仅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并使文章的主题得以突显。
2、诗化风格:把抒情诗和短篇小说结合了起来,从而抒发出激荡肺腑的情感。短篇小说的成就泰戈尔是孟加拉文学以及印度文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开拓者。印度古典梵文文学极为发达,孟加拉民间文学也绚丽多姿。就散文文学而言,虽不乏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寓言、传说、神话等等,但却没有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在泰翁大量创作短篇小说之前,这一体裁在孟加拉文学中还处于朦胧状态。 “泰戈尔是孟加拉真正的短篇小说的创建者。” 补充资料短篇小说是泰戈尔的第二个主要成就,仅次于诗歌。”短篇小说一直是泰戈尔最喜爱的文学体裁之一。16岁时,他就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女乞丐》。90年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短篇小说。这种兴致经久不衰,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周。60余年他创作了100余篇短篇小说(约百万字)。这在短篇小说体裁刚在孟加拉文学中诞生的年代,不能不算是惊人的成果。从效果方面来看,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一样,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篇章。 泰翁的小说,大胆运用民间口语,给孟加拉文学语言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气息,促进了孟加拉现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泰戈尔短篇小说涉及的面极为广泛,几乎每一篇都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作品中,到处可见真与假的博击,善与恶的斗争,美与丑的对立,爱与恨的抗衡。作家总是旗帜鲜明地同情弱者,反对强权;褒奖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他愈是较完美地把爱和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写得愈真挚和深刻,就愈能激起人们去憎恨那些破坏友爱的势力。 泰戈尔短篇小说之所以成为文艺奇葩,除了在内容方面绚丽多姿、真实可信、引人入胜之外,还应归功于作家的高超写作技巧和生动朴实的语言。由于泰翁体察入微地观察生活,在创作实践中刻苦磨炼,并批判地继承前人的艺术经验,他所创作的短篇小说真是熠熠闪光。而且,不论是国度的差异,还是时间的流逝,都不能磨灭其光辉。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
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小说的主题:父爱 伟大、深沉的父爱 超越时空、阶层的父爱重点研读 细节描写寓父爱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一种手法。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找出并谈谈最能体现喀布尔人父爱情怀的细节。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增强生活气息,表现作品主题
问题探究:小说到了倒数第三段本来可以收笔的,但作者为什么还写了最后两段 “ 我节省婚礼开支送钱给拉曼” 这个情节?是不是画蛇添足?喀布尔人主题的深化:表明了“我”对喀布尔人的情感认同,把小说的主题“父爱” 深化至对他人的关爱,爱的另一层次。课后巩固:写一篇练笔《父亲与我》,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写出父爱表现的具体生活片断。
父亲节就到了,那一天,你准备怎样感谢爸爸对你的关爱?
“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变化一开始只当作普通小贩,所以当喀布尔人送干果给敏妮时,给了他钱。 ( 疑虑 )
喀布尔人与敏妮成了好朋友,相信他对敏妮不会有什么威胁,就放心了。 ( 放心 )
敏妮婚礼上他刑满释放归来,让“我”有了不好的预兆,态度有点冷淡。 ( 排斥 )
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的自己女儿的手印,终于理解了这个喀布尔人,对他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并资助他回家与女儿团聚。( 理解 )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