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长春) 右图文物曾深埋于二里头村的泥土中。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 )
A.远古的人类活动 B.夏朝的文明进程
C.商朝的铸造技术 D.西周的等级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曾深埋于二里头村的泥土中”“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和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据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镶嵌绿松石的铜牌的出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B项符合题意;
A:远古人类活动主要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狩猎、采集、简单群居等,题干未体现远古的人类活动,A项不符合题意;
C:镶嵌绿松石的铜牌的出土于二里头遗址,与商朝的铸造技术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西周等级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等,题干未体现西周的等级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5·长春)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以下措施与材料相符的是( )
A.减轻赋税 B.盐铁专卖 C.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
【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期经济萧条,人口锐减的景象,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人们致力农业生产,轻徭薄赋,A项符合题意;
B: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实行盐铁专卖,B项不符合题意;
C: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
D:北击匈奴是对外军事策略,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休养生息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5·长春)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
A.民族交融 B.经济发展 C.农业落后 D.百姓困苦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孙吴开发江东、东晋荆扬晏安,宋(南朝)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和结合所学可知,到南朝时,由于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B项符合题意;
A:题干所述内容都是关于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未体现民族交融,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地广野丰”“数郡忘饥”表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先进,“农业落后”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所述内容都是关于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未体现百姓困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5·长春) “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材料意在表明,大运河的开通( )
A.加重人民负担 B.促进中外交往
C.加强南北交流 D.导致隋朝灭亡
【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项符合题意;
A:加重人民负担是大运河的消极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中外交往,B项不符合题意;
D:暴政导致隋朝灭亡,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5·长春) 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北宋政府( )
A.废除丞相制度 B.扩大节度使权力
C.创立行省制度 D.推行王安石变法
【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北宋政府”可知,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推行了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变法措施,增加国家赋税收入,D项符合题意;
A:明代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强化皇权,A项不符合题意;
B:;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杯酒释兵权”等削弱节度使权力,防止地方割据,不是扩大节度使权力,B项不符合题意;
C: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25·长春)据《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城“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大小铺席,连门俱是”。这直接反映了当时( )
A.商业贸易繁荣 B.文学形式多样
C.水陆交通发达 D.政治局势稳定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可知,题干体现了临安城商品汇聚、商铺林立的景象,反映了当时商业贸易繁荣,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文学形式多样,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水陆交通发达,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政治局势稳定,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5·长春)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为此,他们主张( )
A.扶清灭洋 B.尊孔复古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和结合所学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项符合题意;
A:扶清灭洋是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的口号,A项不符合题意;
B:尊孔复古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保守派的主张,B项不符合题意;
C:“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属于经济救国策略,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025·长春)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北京的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B.6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C.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D.它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D项符合题意;
A:“北京的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是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属于历史事实,A项不符合题意;
B:“6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是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属于历史事实,B项不符合题意;
C:“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是五四运动的结果,属于历史事实,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25·长春) 右图是某一历史事件形势图的局部展示。该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和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北伐军的主力先锋,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B项符合题意;
A:1911年4月黄兴发动广州起义,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C: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秋收起义是在湘赣边界等地发动的起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伐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5·长春)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实现此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
A.青化砭战役 B.辽沈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答案】C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和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符合题意;
A:1947年青化砭战役是西北野战部队撤出延安后的首战胜利,打击了胡宗南部的进攻气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斗志,属于战略防御阶段,A项不符合题意;
B:1948年9至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沈阳解放,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项不符合题意;
D:1948年11至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和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5·长春)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B.国际组织的帮助
C.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D.国际形势的推动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发动群众、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是新中国成立的的根本原因,A项符合题意;
B:国际组织的帮助属于外部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
C: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不是根本原因,C项不符合题意;
D:国际形势的推动不是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5·长春) “一五”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制的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在它实施期间( )
A.武汉钢铁基地建成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有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属于“一五”计划重点工业项目,B项符合题意;
A:1958年武汉钢铁基地建成,而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A项不符合题意;
C: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C项不符合题意;
D: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5·长春)下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为(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符合题意;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不符合题意;
B: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D: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2025·长春) 大庆石油工人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干劲,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他们铸就了( )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雷锋精神 D.铁人精神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大庆石油工人”和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D项符合题意;
A: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A项不符合题意;
B: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主要体现在不怕艰难险阻、英勇顽强等,B项不符合题意;
C:雷锋精神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为核心,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铁人精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025·长春) 右图所示的外交成就( )
A.推动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彰显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联大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示意图”可知,从1950年的60个联合国成员有10个支持中国,到1971年132个联合国成员中有76个支持中国,票数的增长反映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等,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中国,C项符合题意;
A: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建立外交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
B: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不符合题意;
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2025·长春) “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D项符合题意;
A: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项不符合题意;
B: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项不符合题意;
C: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二十大,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25·长春) 右图展现的学习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两岸关系 C.国防建设 D.祖国统一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和结合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制度;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制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图片都体现维护统一的决心,D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民族团结,A项不符合题意;
B:两岸关系只体现了“一国两制”、“九二共识”,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国防建设,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祖国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2025·长春) “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表述的是西欧大学兴起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特点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日益繁荣,一些大学校建立起来。题干体现了西欧大学兴起的背景,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过程,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大学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025·长春) 下列文化成果可以反映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是( )
A.《荷马史诗》 B.《掷铁饼者》
C.《天方夜谭》 D.《十二铜表法》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和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属于阿拉伯封建时代的文明成果,C项符合题意;
A:《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学作品,记录的是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传说等,A项不符合题意;
B:《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体现古希腊的艺术风格,B项不符合题意;
D:《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成文法,打破了贵族垄断法律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025·长春)“发动政变—颁布法典—建立帝国—远征俄国—流放孤岛”,与此相符的历史人物是( )
A.华盛顿 B.彼得一世 C.拿破仑 D.明治天皇
【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发动兵变,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从此,拿破仑退位结束其政治生涯,被流放孤岛(圣赫勒拿岛)。题干描述的是拿破仑,C项符合题意;
A: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是美国开国元勋,A项不符合题意;
B:彼得一世是俄国沙皇,B项不符合题意;
D: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2025·长春)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背景下(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启蒙运动产生
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马克思主义诞生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D项符合题意;
A: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A项不符合题意;
B: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此时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固有矛盾尚未暴露,B项不符合题意;
C:资产阶级革命旨在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政权,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2025·长春) “会议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便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这一“会议”指(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和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1919年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了和会,会上签订《凡尔赛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制裁,如领土割让、军事限制、巨额赔款等,这引发了德国国内的强烈不满,为复仇主义埋下了隐患,A项符合题意;
B: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主要是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关系,解决的是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
C:1945年雅尔塔会议主要是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规划战后世界秩序等,C项不符合题意;
D:1945年波茨坦会议着重讨论战后对德国的处置、日本的投降等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和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2025·长春) 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 )
A.都加强了国家干预 B.都促进了经济恢复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根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美国为应对此次危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921年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两者都促进了经济恢复,B项符合题意;
A:新经济政策减少国家控制,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干预,A项不符合题意;
C: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C项不符合题意;
D: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无法根除经济危机,“根除了经济危机”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2025·长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卡德纳斯改革
C.埃及华夫脱运动 D.纳米比亚独立
【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和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D项符合题意;
A: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属于二战前,A项不符合题意;
B:934—1940年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属于二战前,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纳米比亚独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2025·长春) 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频繁挑起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C.社会信息化加速推进 D.文化多样化遭到破坏
【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频繁挑起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和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挑起贸易摩擦,属于设置贸易壁垒的行为,直接阻碍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导致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A项符合题意;
B:“世界多极化”涉及国际政治格局,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社会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文化多样化遭到破坏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5分。
26.(2025·长春)对时间的认知体现了人类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变化、草木一枯一荣等自然现象,确定了“日”“月”“年”这些时间单位。而日晷(guǐ)、漏壶和沙漏等计时装置的发明,则满足了人们对更小时间单位的需求。
——摘编自吴国盛《时间的观念》
材料二
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量的变化制定历法 中国人根据历法中的节气编成民间谚语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麦到谷雨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甘薯。
——摘自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等
材料三 为了管理时间,人们有意识地发明了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等纪年方法……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往往要把问题放到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中去考察其前因后果。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材料四 进入工业时代后,时间被赋予新的价值。几乎所有的技术发明都与获取或节约时间有关,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克服“慢”,提高速度。
——摘编自吴国盛《时间的观念》
材料五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某些时间往往蕴含特殊意义。
材料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归纳人们确定时间单位的方式。
(2)依据材料二,分析历法与农业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列举两国历法成果(各一例)。
(3)依据材料三,以“开元盛世”为例,指出其表述中所用的纪年方法,并结合所学运用划线部分提示的方法,分析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4)结合所学,选择两例技术发明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5)从材料五中任选两部作品,结合史实说明其时间蕴含的“特殊意义”。
(6) 阅读材料六,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观察自然现象;发明计时装置
(2)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农业的需求推动历法的发展太阳历;《大明历》
(3)帝王年号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础;唐玄宗任用贤臣,推行一系列改革
(4)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的发明,为社会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
(5)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珍惜时间
【知识点】“开元盛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变化、草木一枯一荣等自然现象”可知, 人们确定时间单位的方式是观察自然现象;根据材料一“而日晷、漏壶和沙漏等计时装置的发明”可知,人们确定时间单位的方式是发明计时装置。
(2)根据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量的变化制定历法”“中国人根据历法中的节气编成民间谚语”可知,历法源于农业生产实践,历法又指导农业生产,助力安排农事活动,农业需求推动历法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量的变化制定历法”可知,古埃及制定了太阳历。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根据历法中的节气编成民间谚语”可知,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根据材料三“人们有意识地发明了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等纪年方法”和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开元盛世”的纪年方法是帝王年号。结合所学可知,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础;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推行一系列改革。
(4)根据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的发明为社会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
(5)根据材料五“1640年英国革命史”和结合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五“1917年”“列宁的对手是如何丧失人民支持的”和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根据材料五“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和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珍惜时间等。
故答案为:
(1)方式:观察自然现象;发明计时装置。
(2)关系: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农业需求推动历法的发展。成果:太阳历;《大明历》。
(3)纪年方法:帝王年号。原因: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础;唐玄宗任用贤臣,推行一系列改革。
(4)举例: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的发明,为社会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
(5)意义: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启示:珍惜时间等。
【点评】本题以六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人们确定时间单位方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纪年方法、开元盛世,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7.(2025·长春) 故宫是中华文明的标识性符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历史变迁的见证】
时间 见证的历史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逼近皇宫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清廷寻求自救
1898年 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入侵皇宫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宣统帝下诏退位
1937年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故宫文物被迫再次转移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
【现代中国的名片】
材料 从紫禁城到故宫,从皇家宫殿到公共文化空间。每年超千万的游客穿流其中,多维的国际合作汇聚于此,186万余件藏品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它带着五千余年的文明积淀、六百余年的历史风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
——据张程《故宫传》等
(1)【智慧凝结的建筑】
结合所学,在“▲”处填写一条恰当信息。从紫禁城的名字和位置中,分析明清政治的特点 (一点即可)。
(2) 选择表格中相互关联的三例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今天的故宫所展现的中国形象,并为故宫“走向世界”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1)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皇权至上
(2)示例:
观点: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文化灿烂、自信开放等;利用网络平台对故宫进行宣传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420年”“紫禁城”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1420年基本建成。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资料卡中的内容是紫禁城,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根据材料一“位于北京城中心、南北中轴线上”“紫微星高居天中,众星环绕,取‘紫’;皇帝的居所,官民不得无故进入,是谓‘禁’”可知,紫禁城的地理位置和名称上都是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选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自拟观点: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结合所学展开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根据材料三“多维的国际合作汇聚于此,186万余件藏品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它带着五千余年的文明积淀、六百余年的历史风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可知,故宫展现了文化灿烂、自信开放等中国形象。本小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利用网络平台对故宫进行宣传。
故答案为:
(1)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特点:皇权至上。
(2)观点: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中国形象:文化灿烂、自信开放等。建议:利用网络平台对故宫进行宣传。
【点评】本题为历史小论文试题,题干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
力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要注意理解题意,做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解题时要开放思维。
1 / 1吉林省长春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长春) 右图文物曾深埋于二里头村的泥土中。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 )
A.远古的人类活动 B.夏朝的文明进程
C.商朝的铸造技术 D.西周的等级制度
2.(2025·长春)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以下措施与材料相符的是( )
A.减轻赋税 B.盐铁专卖 C.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
3.(2025·长春)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
A.民族交融 B.经济发展 C.农业落后 D.百姓困苦
4.(2025·长春) “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材料意在表明,大运河的开通( )
A.加重人民负担 B.促进中外交往
C.加强南北交流 D.导致隋朝灭亡
5.(2025·长春) 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北宋政府( )
A.废除丞相制度 B.扩大节度使权力
C.创立行省制度 D.推行王安石变法
6.(2025·长春)据《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城“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大小铺席,连门俱是”。这直接反映了当时( )
A.商业贸易繁荣 B.文学形式多样
C.水陆交通发达 D.政治局势稳定
7.(2025·长春)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为此,他们主张( )
A.扶清灭洋 B.尊孔复古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8.(2025·长春)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北京的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B.6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C.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D.它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9.(2025·长春) 右图是某一历史事件形势图的局部展示。该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0.(2025·长春)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实现此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
A.青化砭战役 B.辽沈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11.(2025·长春)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B.国际组织的帮助
C.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D.国际形势的推动
12.(2025·长春) “一五”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制的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在它实施期间( )
A.武汉钢铁基地建成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
13.(2025·长春)下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为(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
14.(2025·长春) 大庆石油工人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干劲,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他们铸就了( )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雷锋精神 D.铁人精神
15.(2025·长春) 右图所示的外交成就( )
A.推动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彰显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6.(2025·长春) “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17.(2025·长春) 右图展现的学习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两岸关系 C.国防建设 D.祖国统一
18.(2025·长春) “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表述的是西欧大学兴起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特点
19.(2025·长春) 下列文化成果可以反映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是( )
A.《荷马史诗》 B.《掷铁饼者》
C.《天方夜谭》 D.《十二铜表法》
20.(2025·长春)“发动政变—颁布法典—建立帝国—远征俄国—流放孤岛”,与此相符的历史人物是( )
A.华盛顿 B.彼得一世 C.拿破仑 D.明治天皇
21.(2025·长春)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背景下(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启蒙运动产生
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马克思主义诞生
22.(2025·长春) “会议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便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这一“会议”指(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3.(2025·长春) 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 )
A.都加强了国家干预 B.都促进了经济恢复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根除了经济危机
24.(2025·长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卡德纳斯改革
C.埃及华夫脱运动 D.纳米比亚独立
25.(2025·长春) 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频繁挑起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C.社会信息化加速推进 D.文化多样化遭到破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5分。
26.(2025·长春)对时间的认知体现了人类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变化、草木一枯一荣等自然现象,确定了“日”“月”“年”这些时间单位。而日晷(guǐ)、漏壶和沙漏等计时装置的发明,则满足了人们对更小时间单位的需求。
——摘编自吴国盛《时间的观念》
材料二
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量的变化制定历法 中国人根据历法中的节气编成民间谚语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麦到谷雨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甘薯。
——摘自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等
材料三 为了管理时间,人们有意识地发明了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等纪年方法……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往往要把问题放到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中去考察其前因后果。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材料四 进入工业时代后,时间被赋予新的价值。几乎所有的技术发明都与获取或节约时间有关,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克服“慢”,提高速度。
——摘编自吴国盛《时间的观念》
材料五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某些时间往往蕴含特殊意义。
材料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归纳人们确定时间单位的方式。
(2)依据材料二,分析历法与农业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列举两国历法成果(各一例)。
(3)依据材料三,以“开元盛世”为例,指出其表述中所用的纪年方法,并结合所学运用划线部分提示的方法,分析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4)结合所学,选择两例技术发明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5)从材料五中任选两部作品,结合史实说明其时间蕴含的“特殊意义”。
(6) 阅读材料六,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7.(2025·长春) 故宫是中华文明的标识性符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历史变迁的见证】
时间 见证的历史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逼近皇宫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清廷寻求自救
1898年 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入侵皇宫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宣统帝下诏退位
1937年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故宫文物被迫再次转移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
【现代中国的名片】
材料 从紫禁城到故宫,从皇家宫殿到公共文化空间。每年超千万的游客穿流其中,多维的国际合作汇聚于此,186万余件藏品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它带着五千余年的文明积淀、六百余年的历史风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
——据张程《故宫传》等
(1)【智慧凝结的建筑】
结合所学,在“▲”处填写一条恰当信息。从紫禁城的名字和位置中,分析明清政治的特点 (一点即可)。
(2) 选择表格中相互关联的三例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今天的故宫所展现的中国形象,并为故宫“走向世界”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曾深埋于二里头村的泥土中”“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和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据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镶嵌绿松石的铜牌的出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B项符合题意;
A:远古人类活动主要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狩猎、采集、简单群居等,题干未体现远古的人类活动,A项不符合题意;
C:镶嵌绿松石的铜牌的出土于二里头遗址,与商朝的铸造技术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西周等级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等,题干未体现西周的等级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期经济萧条,人口锐减的景象,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人们致力农业生产,轻徭薄赋,A项符合题意;
B: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实行盐铁专卖,B项不符合题意;
C: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
D:北击匈奴是对外军事策略,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休养生息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孙吴开发江东、东晋荆扬晏安,宋(南朝)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和结合所学可知,到南朝时,由于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B项符合题意;
A:题干所述内容都是关于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未体现民族交融,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地广野丰”“数郡忘饥”表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先进,“农业落后”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所述内容都是关于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未体现百姓困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项符合题意;
A:加重人民负担是大运河的消极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中外交往,B项不符合题意;
D:暴政导致隋朝灭亡,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北宋政府”可知,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推行了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变法措施,增加国家赋税收入,D项符合题意;
A:明代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强化皇权,A项不符合题意;
B:;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杯酒释兵权”等削弱节度使权力,防止地方割据,不是扩大节度使权力,B项不符合题意;
C: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可知,题干体现了临安城商品汇聚、商铺林立的景象,反映了当时商业贸易繁荣,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文学形式多样,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水陆交通发达,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政治局势稳定,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和结合所学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项符合题意;
A:扶清灭洋是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的口号,A项不符合题意;
B:尊孔复古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保守派的主张,B项不符合题意;
C:“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属于经济救国策略,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D项符合题意;
A:“北京的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是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属于历史事实,A项不符合题意;
B:“6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是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属于历史事实,B项不符合题意;
C:“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是五四运动的结果,属于历史事实,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和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北伐军的主力先锋,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B项符合题意;
A:1911年4月黄兴发动广州起义,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C: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秋收起义是在湘赣边界等地发动的起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伐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和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符合题意;
A:1947年青化砭战役是西北野战部队撤出延安后的首战胜利,打击了胡宗南部的进攻气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斗志,属于战略防御阶段,A项不符合题意;
B:1948年9至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沈阳解放,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项不符合题意;
D:1948年11至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和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发动群众、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是新中国成立的的根本原因,A项符合题意;
B:国际组织的帮助属于外部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
C: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不是根本原因,C项不符合题意;
D:国际形势的推动不是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有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属于“一五”计划重点工业项目,B项符合题意;
A:1958年武汉钢铁基地建成,而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A项不符合题意;
C: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C项不符合题意;
D: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符合题意;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不符合题意;
B: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D: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大庆石油工人”和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D项符合题意;
A: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A项不符合题意;
B: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主要体现在不怕艰难险阻、英勇顽强等,B项不符合题意;
C:雷锋精神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为核心,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铁人精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联大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示意图”可知,从1950年的60个联合国成员有10个支持中国,到1971年132个联合国成员中有76个支持中国,票数的增长反映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等,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中国,C项符合题意;
A: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建立外交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
B: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不符合题意;
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D项符合题意;
A: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项不符合题意;
B: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项不符合题意;
C: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二十大,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和结合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制度;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制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图片都体现维护统一的决心,D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民族团结,A项不符合题意;
B:两岸关系只体现了“一国两制”、“九二共识”,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国防建设,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祖国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日益繁荣,一些大学校建立起来。题干体现了西欧大学兴起的背景,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过程,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大学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和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属于阿拉伯封建时代的文明成果,C项符合题意;
A:《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学作品,记录的是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传说等,A项不符合题意;
B:《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体现古希腊的艺术风格,B项不符合题意;
D:《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成文法,打破了贵族垄断法律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发动兵变,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从此,拿破仑退位结束其政治生涯,被流放孤岛(圣赫勒拿岛)。题干描述的是拿破仑,C项符合题意;
A: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是美国开国元勋,A项不符合题意;
B:彼得一世是俄国沙皇,B项不符合题意;
D: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D项符合题意;
A: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A项不符合题意;
B: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此时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固有矛盾尚未暴露,B项不符合题意;
C:资产阶级革命旨在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政权,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和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1919年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了和会,会上签订《凡尔赛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制裁,如领土割让、军事限制、巨额赔款等,这引发了德国国内的强烈不满,为复仇主义埋下了隐患,A项符合题意;
B: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主要是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关系,解决的是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
C:1945年雅尔塔会议主要是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规划战后世界秩序等,C项不符合题意;
D:1945年波茨坦会议着重讨论战后对德国的处置、日本的投降等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和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美国为应对此次危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921年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两者都促进了经济恢复,B项符合题意;
A:新经济政策减少国家控制,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干预,A项不符合题意;
C: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C项不符合题意;
D: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无法根除经济危机,“根除了经济危机”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和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D项符合题意;
A: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属于二战前,A项不符合题意;
B:934—1940年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属于二战前,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纳米比亚独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频繁挑起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和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挑起贸易摩擦,属于设置贸易壁垒的行为,直接阻碍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导致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A项符合题意;
B:“世界多极化”涉及国际政治格局,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社会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文化多样化遭到破坏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6.【答案】(1)观察自然现象;发明计时装置
(2)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农业的需求推动历法的发展太阳历;《大明历》
(3)帝王年号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础;唐玄宗任用贤臣,推行一系列改革
(4)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的发明,为社会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
(5)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珍惜时间
【知识点】“开元盛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变化、草木一枯一荣等自然现象”可知, 人们确定时间单位的方式是观察自然现象;根据材料一“而日晷、漏壶和沙漏等计时装置的发明”可知,人们确定时间单位的方式是发明计时装置。
(2)根据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量的变化制定历法”“中国人根据历法中的节气编成民间谚语”可知,历法源于农业生产实践,历法又指导农业生产,助力安排农事活动,农业需求推动历法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量的变化制定历法”可知,古埃及制定了太阳历。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根据历法中的节气编成民间谚语”可知,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根据材料三“人们有意识地发明了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等纪年方法”和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开元盛世”的纪年方法是帝王年号。结合所学可知,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础;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推行一系列改革。
(4)根据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的发明为社会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
(5)根据材料五“1640年英国革命史”和结合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五“1917年”“列宁的对手是如何丧失人民支持的”和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根据材料五“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和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珍惜时间等。
故答案为:
(1)方式:观察自然现象;发明计时装置。
(2)关系: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农业需求推动历法的发展。成果:太阳历;《大明历》。
(3)纪年方法:帝王年号。原因: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础;唐玄宗任用贤臣,推行一系列改革。
(4)举例: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的发明,为社会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
(5)意义: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启示:珍惜时间等。
【点评】本题以六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人们确定时间单位方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纪年方法、开元盛世,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7.【答案】(1)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皇权至上
(2)示例:
观点: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文化灿烂、自信开放等;利用网络平台对故宫进行宣传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420年”“紫禁城”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1420年基本建成。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资料卡中的内容是紫禁城,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根据材料一“位于北京城中心、南北中轴线上”“紫微星高居天中,众星环绕,取‘紫’;皇帝的居所,官民不得无故进入,是谓‘禁’”可知,紫禁城的地理位置和名称上都是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选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自拟观点: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结合所学展开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根据材料三“多维的国际合作汇聚于此,186万余件藏品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它带着五千余年的文明积淀、六百余年的历史风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可知,故宫展现了文化灿烂、自信开放等中国形象。本小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利用网络平台对故宫进行宣传。
故答案为:
(1)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特点:皇权至上。
(2)观点: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中国形象:文化灿烂、自信开放等。建议:利用网络平台对故宫进行宣传。
【点评】本题为历史小论文试题,题干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
力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要注意理解题意,做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解题时要开放思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