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废墟的召唤
宗璞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3.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难点】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走进作家】
宗璞,当代女作家,1928年7月生于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丁香结》等。宗璞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她的父亲是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作者自言:“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二曰‘雅’。” 作者写于1979年的散文力作,充分体现了她的真挚情感和语言美感。她凭吊这片废墟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特有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1979年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时代正呼唤着改革和振兴。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79年,当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革”如一场梦魇,醒来之后依然无法抹去记忆中的伤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末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曾那样地震憾过中国乃至世界,无数热血青年卷进了这场本身就交织着正确与错误,庄严与荒谬,美好与丑恶的运动中 这场浩劫湮没了无数年轻人知识报国的梦想,青年人想尽责任却尽不了 。大家刚刚从文革中经历过来,思想的禁锢和艺术的枷锁仍然捆绑着人们,社会政治环境,时而宽松时而紧张,让我们觉得随时都会倒退到文革的时代。反映出“年轻人既有责任意识又存疑虑情绪的矛盾心理。
【难点解析】
1.如何理解:“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明确:历史变迁,人世沧桑,楚国早已不复存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屈原的精神却仍在流传.个人虽然渺小,但依然在历史上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留给我们的就是无形而宝贵的精神价值。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至今流传。
2.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前面说的是改造历史,后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就是在告诫人们,在不忘记历史的同时,更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
【主旨解说】
本文的主旨意在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凭
( http: / / www.21cnjy.com )吊,聆听,而思考,表达作者呼唤人们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的愿望,并号召人们在改造历史上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写作借鉴】
1.描写、议论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
2.语句凝重沉郁,蕴意深远。
3.写作借鉴: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本文用凝重的笔调,描绘了圆明园废墟。通过这样的描绘,把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与后文对此的议论相得益彰。
【文本链接】
仁人志士爱国名言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àn)
B.雕镂(lòu) 海藻(zǎo) 绮辉(qǐ)
C.窸窣(sù) 嗫嚅(rú) 废墟(xū)
D.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
2.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
(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 。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 。
(3)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 ,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 。
A.凄冷 广阔 呼啸 冷清 B.清冷 广阔 呼啸 凄清
C.凄冷 广阔 呼啸 清冷 D.清冷 开阔 呼啸 凄清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呈现 干皱 寂寞 奇耻大辱 B.遗迹 凝固 石碑 鲜嫩润择
C.楚词 艳丽 苍烟 瞬息万变 D.藤萝 花瓣 桔梗 满怀热眈
4.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忽然义正词严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么 ”
B.他不答,他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
C.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留——”的声音。
D.那时的我,是何等慨慷激昂,是何等地满怀热忱!但是走的只管走了。
5.熟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②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6.根据课文例句仿写
圆明园,你虽然成了废墟,但是,那冲天一火,却惊醒了东方睡狮。那……,那……
【创新能力应用】
(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17~19),完成第7~12题。
7.解释下列词语。
嗫嚅: 。
理直气壮:
。
8.选文第2段中“但是怎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本句话中的“尽责任”指什么?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觉得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什么?
9.选文第4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10.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是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11.你如何看待青年人的话语,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12.作者写“我”与年轻人对话的目的何在?
(二)阅读余秋雨的《废墟》,完成第13~16题。
废墟
余秋雨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
( http: / / www.21cnjy.com )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大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13.文章中说"前夜的残梦',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14.作业为什么说'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是'人类的大明智'
15.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废墟
16..对待圆明园废墟,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三新精英园】
17.名著阅读。
下面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
( http: / / www.21cnjy.com )洪晃评四大名著的精彩语句,请根据你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感悟,以刘备的创业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对洪晃的观点给予支持。
西游:出身不好,想成佛是有难度的;
红楼:出身不好,想嫁人是有难度的;
水浒:出身不好,想当官是有难度的;
三国:出身不好,想创业是有难度的。
刘备:
18.综合性学习。
沅澧中学68班的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上街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发现了不少用字问题,以下是比
较典型的两例:
某休闲娱乐城广告语:人间仙境 世外桃园
一花园内的警示牌语:红花绿草满园裁 风送花香蝶时来
如
果邀请你参与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中,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参考答案
1.
(
B
)
2.(
D
)
3.
(
A
)
4.(A)5.①本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②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6.格式正确、句式相同即可。7.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8.
“尽责任”指如何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中学生,首先应该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好为祖国做贡献的本领。(意思符合要求即可点拨:“尽”在这里是“全部用出”的意思。应联系本文的写作主旨来回)
9.描写
点拨:本段主要是描绘夕照下圆明园的景象。10.这些词语写出了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出废墟的荒芜和清冷。这里,不仅是逼真形象的描绘,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点拨:从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本文的中心考虑。)11.符合题意即可(点拨:可从青年人的特点、青年人应肩负起的责任谈起)。
12.作者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希望他们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
点拨:从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考虑。13.
“前夜的残梦”指的是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建筑,也就是今天的废墟。14.
①历史不会阻断,时间不会倒退,一切都会衰老,人类应该坦然面对。②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③人们如果掩盖废墟,他的举动就太伪诈了。15.①会聚着祖辈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的废墟值得留存。②让废墟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的修缮,并非荒唐。③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是不应该否定的。16..略(不管是否同意作者观点,只要讲清了道理即可)17.
例
1:出身低微,年轻时曾以编席织鞋为生,起点低,可见创业艰难。例2:起事后,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四处投靠,足以说明创业艰难。例
3: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也说明创业艰难。
18.(1)找出并更正这两例中的错别字。
(2)试从字音、字形的角度考虑,说说出现这些错别字的原因。
(1)(桃)园——(桃)源裁——栽
(2)因字音相同而误写因字,
形相近(似)而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