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四川省成都石室联合中学初一入学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年四川省成都石室联合中学初一入学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0 12: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年成都石室联合中学初一入学语文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试卷难度:★1★★
A 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粉碎(cuì) 拨弄(bō) 流水潺潺(chán)
B. 肿胀(zhǒng) 领域(lǐng) 翻箱倒柜(guì)
C. 挪移(luó) 惊惶(huáng) 重见天日(chóng)
D. 剥削(xuē) 困境(jìn) 全神贯注(guà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霄,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B.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静。
C.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俊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D.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心平气和,从容不迫地去面对。
B.相声演员们擅长讲笑话,时常妙语连珠,他们有趣的表演引得哄堂大笑。
C.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她善于抓住碎片化时间见微知著地创作了好几部小说。
D.成都是一个极具包容力的城市,每年都吸引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让学生们感受美、创造美和发现美,学校策划并推出了一系列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B.在班级展示活动中,大家通过讲述雷锋故事,分享身边故事,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C.前段时间,流感来势凶猛,它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及人员密集的场所。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它在全民健康中发扬着重要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材料,完成5-8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学弈》)
·130·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饿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几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无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5.对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援助 B.俄而雪骤 骤:急
C.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 D.相委而去 委:舍弃
6.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下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人虽听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陈太丘与友期行/君与家君期日中
C.与儿女讲论文义/陈太丘与友期行 D.太丘舍去/相委而去
7.对画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十分惭愧,走下车引导他。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B.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引导他。元方进门后不再看友人。
C.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D.友人十分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短小精悍,通过对比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读者认识到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B.乙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小辈们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C.丙文中“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
D.三篇文章分别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甲文中“惟弈秋之为听”的弟子是一个专心致志的人,乙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和蔼、赏识人才的人,丙文中的元方是一个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孩子。
1.本诗最后一句“垂虹秋色满东南”中“满”字用得好,为什么 (2分)
2.下面是一位同学对“‘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不当和不完整之处,请结合诗意进行修改和补充。(2分)
诗人连用三个拟人来写太湖秋季的景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太湖的赞美之情。
修改:
补充: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袁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扪①腰囊②,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⑩,行人如蚁,遗食宁有存理 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村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卷五,有删改)
【注释】①扪:摸。②爱(tuó):一种口袋,这果指钱袋。③冲蛋:交通要道:
3.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父陷狱将死 狱:监狱 B.将诣郡关说 诣:往,到
C.乃返辔疾驰 辔:拉缰绳 D.金亡其半 C:死亡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3分)
(2)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3分)
5.请围绕中心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并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很多童年时读过的书。以下书目中,哪一本是鲁迅不喜欢的 请判断,并说说鲁迅不喜欢的理由。(2分)
A.《花镜》 B.《玉历钞传》 C.《鉴略》 D.《荡寇志》
我选 ,理由
132·
7.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2分)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③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④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上文分别描写了四个人物,下面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衍太太 寿镜吾 阿长 藤野先生 B.阿长 藤野先生 杨二嫂 寿镜吾
C.阿长 寿镜吾 衍太太 藤野先生 D.衍太太 范爱农 衍太太 寿镜吾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十一号楼的猫
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去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破一跛的。三楼住着的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基干 ,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出去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日暮汉宫传蜡烛,。(韩翃《寒食》)
② ,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坠《清平乐》)
③,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请在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任选一首默写。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村庄的四季
雷晓婉
①有时候,当因生活而麻木的心之触角,伸向遥远的记忆时,脑海里,便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一条河流从村子中央流过,河水童话般清亮无比,连鱼儿的触须都看得清清楚楚,芳草萋萋,早群雪白,少年的歌声穿越桑林,冲向云霄,村子周围的庄稼茂盛得近乎疫狂……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地温暖起来。
②啊,故乡,童年的故乡,遥远的梦想,忆及总会有美好的东西纷至沓来。关于故乡的味道,四季中,不同的味道,开始进入渴望的鼻腔。
③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活泼地照在村子上空,这个时候,乡亲们开始做春耕的准备了。整个村子,已经被成臼戌红的槐花包围,甜丝丝的香气,氤氲着村庄里的甜蜜气氛,空气里,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周围的养蜂人总愿跋山涉水,赶来这个小山村让蜜蜂采蜜,酿出的槐花蜜,油亮暗红,一扯一根线,质量好极了。嗡嗡嗡的蜜蜂,怒放的槐花,原来春天的故乡,招蜂引蝶、流蜜溢香。
④夏天,庄稼恣意生长,整个田野,翻滚着生命的旺盛,庄稼的味道,热烈生动,扑面而来。里面既有高粱火红的青涩味,也有嫩玉米羞涩的甜丝味,更有饱满的大豆散发淡淡的豆腥味。所有的一切,混合成了一股生长着的浓烈的庄稼味。行走田间,风就会捧起庄稼的青涩味,往你的鼻孔里送,这是春季粪肥的力量和老农的精心哺育发挥了作用,庄稼排行站在地里,潇潇洒洒,汲取地气,慢慢积蓄着力气,等待秋后变化为五谷的香气,润泽人间。所以,夏天的村庄,庄稼狂舞、青涩味浓。
⑤秋天到了,天高云淡,自有秋的独特味道飘散开来。民以食为天,这个季节,正是晒大酱的好时候,把发霉的馒头扔入盆中,加上盐,就可以放在墙头,不管不问,任意晾晒了。民间的经验无比珍贵,比方说,这大酱须得凌晨端出,让朝露滋润,方才味道鲜美。果真,奶奶做的大酱,就比邻居家晚辈做的味道好。如果你在秋季的乡村走一遭,焦干喷香的庄稼秸秆在街道两旁,金黄的玉米在平楼顶上咧嘴而笑,各户晒在墙上的大酱,散发出阵阵酱香味。天上的云彩少而静,白云悠然游走,恰似乡人的慢生活,活出生活的韵致,活出生活的精彩,被大酱味包围着的乡村,是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田园。
⑥冬天到了,乡村也开始过冬,放在土窖里的地瓜被取上来,丢在大铁锅里,炖上半个时辰,就有甜丝丝的地瓜香味顺锅沿飘出来,这个,得配上腌渍的老咸菜,才能吃得喷香。那老咸菜,用五香调料,一层菜,一层粗盐,码好,腌上一个冬天,就是绝好的下饭菜。所以,成菜那种奇异的味道,代表了冬天乡村真正的味道。冬之暖阳照耀着,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墙根处,手捧大海碗,夹一筷子老成菜,喝着冒着热气的地瓜稀粥,这是冬天乡村的味道,是地瓜稀粥老咸菜的农家乐生活的味道。
⑦乡村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它是一种情思,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想起来就让人流泪、让人唏嘘不已的情愫,更是在心灵疲惫或麻木时,一种温暖、慰藉心灵的感觉。不过这乡村的味道啊,现在正离我们远去,逐渐愈行愈远。
10.作者笔下的乡村四季各有什么标志性的“味道” 请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3分)
11.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3分)
12.文章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五、作文(共6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的春节”是珍藏在老舍心底的故乡的回忆,“腊八粥”是珍藏在沈从文心底的童年的味道;鲁滨逊、汤姆·索亚等更是珍藏在许多少年心中的故事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人,一句话,一首诗……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常常是不可复制的珍宝,水远在我们心底珍藏。
请以“珍藏在心底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 ~2题。
垂虹亭①
米 芾
断云一片洞庭②帆,玉破鲈鱼金破柑③。
好作新诗寄桑苎④,垂虹秋色满东南。
【注释】①进太亭:在太湖东侧的关江安松降上,桥形环若早月,长若要红。②洞庭:欢谓大湖之别名,李湖南省之洲庭湖,203.计科学企材料:制开的鲈鱼肉的似玉,终开的橙黄色黄如金。④桑苎:代指广植桑芝的家乡。
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安静地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候甚至还有猫玩具。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到那里有只猫 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侯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 它就住在三层 它几岁了 ……
⑧因了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了它的到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糖教命恶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
()()(打艺少年》,有删改)
8.请按照时间顺序,从猫的角度,梳理它与十一号楼的人的关系变化。(4分)
(1);
(2)以三层为家,被三楼人照顾;
(3):
(4)猫改变了我们,成为我们的精神亮点。
9.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6分)
(1)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去的楼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2)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10.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⑦段中叙写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11.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而写作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做到作文思路清晰的方法。(每条不超过6字)(4分)
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清晰呢 看到作文题目,你可能会有很多想法,会想到很多材料。这时别急于落笔,首先想清楚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完成以上任务之后就要确定写作顺序:是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去写,这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需要来确定。在头脑中形成作文的结构框架后,就要用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这也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提纲不仅要呈现文章的整体框架,也要包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当然,平时阅读课外读物,也要想着理清其思路。久而久之,你的思维会得到锻炼,表达也会清晰、有条理。
(2)到了周末,又该写作文了,小成不知如何下笔,小飞给了他一些方法,可是顺序乱了,请你重新排序。(4分)
①从现在开始,你不妨放下畏难心理,先别考虑像不像一篇文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吧。
②你可能会说,我们每天上课、放学,从家里到学校,没什么新鲜事,有什么好写的呢
③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
④这就要看你会不会观察、积累,能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3)为了使作文的语言生动优美,老师给小成出了一个仿写练习,要求小成仿照画横线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要写好作文,就要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善思者能“从无字处读书”。读太阳,读懂它普照万物的慷慨;读大海,读出它包容百川的豪迈; , ; 。 。
  2024-2025年成都石室联合中学初一入学语文考试试卷答案
  A 卷
  第 Ⅰ 卷
  一、1.B 2.D 3.C 4.B
  二、5.A 6.A 7.C 8.C
  第 Ⅱ 卷
  三、9.(1)①轻烟散入五侯家 ②百啭无人能解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或《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10. 春天:槐花的甜香;夏天:庄稼的青涩味;秋天:大酱的酱香味;冬天:地瓜的甜香和老咸菜的味道。
  1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玉米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成熟时的饱满形态,表现了秋天乡村丰收的景象和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
  12.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四季味道的怀念,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以及对乡村味道逐渐远去的惋惜和惆怅之情。
  五、13.(作文略)
  B 卷
  一、1.“满”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垂虹亭周围秋色的浓郁和广阔,仿佛整个东南都被这美丽的秋色所笼罩,表现出诗人对太湖秋色的赞美之情。
  2. 修改:诗人并非连用三个拟人。
  补充: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剖开的鲈鱼肉比作玉,剖开的柑橘比作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太湖秋季物产的丰美,表达了诗人对太湖的赞美之情。
  二、3.D
  4.(1)(某甲)已经走了,(那只狗)却又跟上来,用鞭子驱赶它也不回去,跟着走了几十里。
  (2)(某甲)又自己盘算(这是)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子难道还有存在的道理?
  5. 标题:义犬。理由:短文讲述了黑犬跟随主人,为主人守护丢失的银子而死的故事,突出了狗的忠义,因此以 “义犬” 为标题。
  三、(一) 6.C 鲁迅不喜欢《鉴略》是因为父亲强迫他在去五猖会之前背诵,这让他感到痛苦,冲淡了去看会的兴致。
  7.C
  (二) 8.(1) 风雨夜逃进楼,被刘奶奶收养 (3) 成为十一号楼的猫,被全楼人关照
  9.(1) 运用动作描写,“盯”“顶”“按” 等动词生动地写出了 “我” 与猫同乘电梯时的情景,表现了 “我” 对猫的接纳和喜爱,以及当时场景的有趣。
  (2)“斑秃”“糊住”“一跛一跛” 等词语具体描写了猫刚来时的狼狈样子,与后文猫的健康美丽形成对比,突出了刘奶奶对猫的悉心照料。
  10. 内容上,通过朋友的感受,侧面写出十一号楼因猫而变得邻里和睦、热情互助,表现了猫给楼里带来的变化;结构上,承接上文猫成为十一号楼的猫,引出下文对猫带来的影响的议论,使文章过渡自然。
  11. 人们喂养猫,满足了猫的生存需求;同时,在照顾猫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内心也得到了温暖和慰藉,丰富了精神生活。就像生活中人们养宠物,不仅照顾它们,也从它们身上获得快乐和情感寄托。
  四、12.(1)①明确中心 ②取舍材料 ③确定顺序 ④列提纲 ⑤学范文
  (2)③①②④
  (3) 读高山 读懂它巍峨挺拔的坚韧 读小草 读出它默默无闻的奉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