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颜色变化》课件(32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颜色变化》课件(32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09:17:11

文档简介

《颜色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学习物质变化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往往会伴有颜色的变化或发生沉淀变化。科学实践部分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观察剥开或切开的香蕉、马铃薯的颜色变化。二是自制紫甘蓝汁,与白醋、小苏打相遇发生变色,从而知道作为指示剂的紫甘蓝汁的特点,并用这种特性与检测物质的酸碱性。三是通过给白糖加热,观察白糖不仅颜色发生变化,而且还有沉淀物产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单元知识,物质的变化分两大类,一是产生新物质,二是没有产生新物质。拓展与应用部分主要介绍危险化学物品的概念、危害和常见变质,让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有了警惕性认识。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紫甘蓝汁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会变成不同的颜色
(2)知道白糖加热后颜色的变化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法描述现象,揭示规律,再用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科学实践:
能够自制紫甘蓝汁指示剂,并利用紫甘蓝汁检测身边物质,
观察变色现象。
能够用紫甘蓝汁的特性解释生活现象。
责任态度:
能够对探究紫甘蓝汁变色、白糖加热变色等现象表现出兴趣。
知道在化学实验中,利用指示剂或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来
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
〖教学重点〗
利用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难点〗
完成紫甘蓝检测酸碱度和白糖加热的实验,并通过颜色的变化
判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教学过程〗
提出和聚焦问题: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看一看上面是没有字迹的,
然后用喷壶在白纸上喷一些碘酒,这时立即显示出字迹。
这到底怎么回事?什么原理?
2、聚焦到科学实践活动内容。
追问:这是一种颜色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颜色变化现象?
讲述新课
一,写密信的方法很多。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1)实验材料
淀粉、水、碘酒、搅拌棒、白纸、棉棒、喷壶
(2)实验方法
将适量淀粉倒入量杯中,加入水,用搅拌棒搅拌至充分溶解成粘稠状。
用勾线笔蘸取淀粉溶液,在滤纸上写出字,将其晾干。用喷壶往纸上喷碘酒。
(3)提问:纸上会显现出字迹吗?为什么?
明确:能看到蓝色的字迹,因为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
(4)追问:加入碘酒前后的淀粉是同一种物质吗?
明确:淀粉是白色的,加入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加入碘酒前后的淀粉不是同一种物质,物质发生了变化。
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发生了颜色变化现象?
一、物质的颜色变化
(一)物质被氧化变色
实验:剥开或切开后的香蕉和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有新的物质产生吗?
明确:颜色变黑是氧化的结果。
(二)紫甘蓝汁颜色变化
紫甘蓝,俗称紫包菜,球形,叶片紫红色,营养丰富。
1、制作紫甘蓝汁
(1)制作材料
切碎的紫甘蓝、热水、纱布块、烧杯、滴瓶等。
(2)制作过程
将紫甘蓝切碎后加入热水浸泡一会儿,将汁液过滤到小烧杯里,再倒入滴瓶。
2、给白花喷颜色
(1)做一朵白色纸花
材料:一张尽量薄的白纸、一根皮筋、剪刀、彩带、吸管等。
方法:
①把纸叠成手风琴状
②用皮筋绑在中间,形成对外散开的两道扇形
③用剪刀分别在两端剪掉一个小三角,形成类似花瓣的样子
④撑开,整理,用彩带打结固定好,插入吸管,吸管上粘上两片叶子
(2)准备好白醋、小苏打、毛笔、紫甘蓝汁。
(3)用毛笔蘸一些白醋(酸性)抹在“花瓣”上,再在“叶片”上抹一些小苏打水(碱性)。
(4)放置一会儿后,往纸花上喷紫甘蓝汁。
(5)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6)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明确: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变成绿色,遇中性物质不变色。
(7)追问:想一想:变色后的紫甘蓝汁还是以原来的物质吗?
3、用紫甘蓝汁检测酸碱性
(1)实验材料:香蕉、苹果、水果刀、紫甘蓝汁等(也可以学用其他物质())
(2)实验:将紫甘蓝汁滴在刚切的香蕉片和苹果片等物体上。
(3)观察与解释
(4)拓展:紫甘蓝汁在不同液体中颜色变化
播放视频
(三)给白糖加热
1、实验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火柴、白糖、蒸发皿、小勺、搅拌棒等。
2、实验:播放视频
3、提问:将白糖放到蒸发皿里加热,白糖发生的颜色发生变化?
(四)单元小结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白糖加热后变色等。另一类变化仅仅是物质状态的 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如蜡烛熔化、水结冰、弹簧被拉伸等。
二、危险化学物品
1、阅读教材,回答:
(1)什么是危险化学物品?
(2)危险化学物品有什么危害?
(3)常见的危险化学物品标志有哪些?
明确:
(1)概念
危险化学物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 的化学物品。
(2)危害
危险化学物品发生事故时,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3)标志
2、观看危险化学物品宣传片
观看危险化学物品宣传片,你又获得哪些知识?
三、作业布置
本单元都学习哪些知识,画出知识树。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验证:
观察比较蜡烛和蜡油特点
(2)蜡烛能够燃烧,蜡油也具有这个特点吗?让我们制作蜡烛吧。
①点燃蜡烛后,将它的头部朝下,把蜡油滴到小容器里。
②将一小段棉绳插入蜡油中,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③点燃棉线,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取一只干燥的烧杯,把它倾斜地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时间不要过长,观察烧杯内壁出现的现象。
温馨提示:带上隔热手套,拿着杯子底部以免烫伤。
烧杯内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形成的?说明了什么?
3、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吗?怎样验证我们的推测?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验证:
(1)将另一只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灰水,倾斜地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温馨提示:带上隔热手套,拿着杯子底部以免烫伤。
小结:蜡烛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2)使用仪器检测
二氧化碳检测仪,显示屏上数字处于变化状态,说明有二氧化碳存在;显示屏上数字比较平稳,说明没有二氧化碳存在。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吗?我们用仪器检测一下吧,注意观察显示屏数字变化。
说一说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中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哪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
填写:蜡烛燃烧的物质变化表
二、支持蜡烛燃烧的气体
实验材料:玻璃片、集气瓶、玻璃水槽等。
1、点燃蜡烛,用蜡油将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把它们一起放入水槽。再把集气瓶罩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水槽里的水不要超过蜡烛。
播放演示实验。
交流实验现象。
讨论:
集气瓶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
2、根据上述实验和有关生活经验,推测蜡烛燃烧需要什么气体?
明确: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氧气。
所以我推测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氧气可能支持燃烧。
氧气是否支持燃烧?观看实验,从中寻找答案的线索。(播放视频)
3、根据蜡烛燃烧所产生的新物质,判断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掉后剩下的主要是什么气体?
二氧化碳支持燃烧吗?
实验:用手按紧玻璃片,把上述实验中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翻转过来。将点燃的小木条伸进集气瓶口,小木条还能燃烧吗?(播放视频)4、小结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一说什么气体支持蜡烛燃烧。
4、拓展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三、空气的成分
阅读教材,回答:
(1)空气是单一物质,还是一种混合气体?
(2)人们对空气成分的认识经历怎样一个过程?
明确:
(1)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2)认识历程
四、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还有哪些物质变化产生新物质,哪些物质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共32张PPT)
提出和聚焦问题
导入新课
把纸放在碘酒上
会显示出字迹!
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把纸放在碘酒上
会显示出字迹!
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能看到蓝色的字迹,因为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
新知讲解
无字密信的原理
写密信的实验
科学探究
实验材料:淀粉、水、碘酒、搅拌棒、白纸、棉棒、喷壶
实 验 方 法
科学探究
将适量淀粉倒入量杯中,加入水,
用搅拌棒搅拌至充分溶解成粘稠状。
用勾线笔蘸取淀粉溶液,
在滤纸上写出字,将其晾干。
用喷壶往纸上喷碘酒。
科学探究
加入碘酒前后的淀粉是同一种物质吗?
加碘酒前
加碘酒后
淀粉是白色的,加入
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
加入碘酒前后的淀粉不
是同一种物质,物质
发生了变化。
科学探究
还有哪些物质
发生了
颜色变化现象?
一、物质的颜色变化
物质被氧化变色
科学探究
剥开或切开后的香蕉和马铃薯,
放置一段时间。
它们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有新的物质产生吗?
剥开或切开后的香蕉和马铃薯变色是氧化的结果,产生新的物质。
紫甘蓝汁颜色变化
紫甘蓝,俗称紫包菜,球形
叶片紫红色,营养丰富
新知讲解
制作紫甘蓝汁
科学探究
制作材料
切碎的紫甘蓝
热水
纱布块
烧杯
滴瓶
制作紫甘蓝汁
科学探究
将紫甘蓝切碎
加入热水浸泡
将汁液过滤到小烧杯里
再倒入滴瓶
给白花喷颜色
第一步,做一朵白色纸花
材料:一张尽量薄的白纸、一根皮筋、剪刀、彩带、吸管
科学探究(2)
制 作 方 法
科学探究(2)
①把纸叠成手风琴状
③用剪刀分别在两端剪掉一个小三角,形成类似花瓣的样子
④撑开,整理,用彩带打结固定好,插入吸管,吸管上粘上两片叶子
②用皮筋绑在中间,形成对外散开的两道扇形
制 作 方 法
科学探究(2)
第二步, 准备好白醋、小苏打、
毛笔、紫甘蓝汁。
第三步,用毛笔蘸一些白醋(酸性)
抹在“花瓣”上,再在“叶片”上抹一些
小苏打水(碱性
第四步, 放置一会儿后,
往纸花上喷紫甘蓝汁
科学探究(2)
实验现象
花瓣变成红色
叶片变成绿色
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变成绿色,遇中性物质不变色。
小组讨论
想一想:变色后的紫甘蓝汁还是以原来的物质吗?
紫甘蓝汁分别与白醋、
小苏打发生反应,
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所以颜色发生改变。
用紫甘蓝汁检测酸碱性
科学探究(3)
实验材料
实 验 方 法
科学探究(3)
将紫甘蓝汁滴在刚切的香蕉片和苹果片等物体上。
实 验 观 察
科学探究(3)
现象
原因
变绿
变红
香蕉碱性
苹果酸性
知识扩展
紫甘蓝汁在不同
液体中颜色变化
给 白 糖 加 热
科学探究(4)
酒精灯
火柴
白糖
三脚架
石棉网
蒸发皿
搅拌棒
实验材料
实 验 操 作
科学探究(4)
将白糖放到蒸发皿
里加热,白糖发生
的颜色发生变化?
实 验 现 象
科学探究(4)
白糖加热后变成黑色物质
实 验 结 论
科学探究(4)
颜色变化
产生铁锈
发光发热
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
产生新物质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白糖加热后变色等。
另一类变化仅仅是物质状态的 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如蜡烛熔化、水结冰、弹簧被拉伸等。
新知讲解
物质的变化
折纸
水结冰
蜡烛溶化
铁折弯
扩展与应用
二、危险化学物品
(1)什么是危险化学物品?
(2)危险化学物品有什么危害?
危险化学物品发生事故时,
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二、危险化学物品
(3)常见的危险化学物品标志有哪些?
扩展与应用
关于危险化学物品
扩展与应用
课堂练习
请用学到的知识,连一连!
产生新物质
没有产生新物质
颜色变化
淀粉遇碘酒变蓝色
产生了 紫甘蓝汁遇酸性物质变红色
新物质 紫甘蓝汁遇碱性物质变绿色
白糖加热后变成黑色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本单元都学习
哪些知识,画出
知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