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4.7.1传染病及其预防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是由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成虫在人体内寄生所导致的疾病。引起蛔虫病的病原体是( )
A.病毒 B.寄生虫 C.细菌 D.真菌
2.传染病的特点是( )
A.由病毒引起的
B.具有一定区域性
C.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D.通过呼吸道传播
3.某单位组织员工进行体检,其中四名员工分别被检测出患有高血压、色盲、近视眼及肺结核。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的健康人,最有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
A.近视眼 B.色盲
C.高血压 D.肺结核
4.传染病流行需要三个基本环节,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5.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艾滋病病毒 B.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C.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D.患禽流感的鸡
6.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
A.只要具有传染源
B.只要具有传播途径
C.需要同时具有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D.同时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转为常态化防控。全民做好日常自身防护是关键,如讲究个人卫生、注意环境卫生,出门戴口罩等、这些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杀死病原体
8.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下列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对患有传染病的人进行隔离
B.佩戴口罩
C.勤洗手、勤通风
D.接种疫苗
9.下列传染病中,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
A.肝炎 B.狂犬病
C.蛔虫病 D.流行性感冒
10.下列生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 )
①草履虫 ②蛔虫 ③血吸虫 ④老鼠 ⑤苍蝇 ⑥疟原虫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11.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探究病毒结构
12.近期美洲出现了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病,病原体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我国科学家现已证明,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直接关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种虫媒病
B.寨卡病毒属于细菌病毒
C.为了预防该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携带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13.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④③①② B.②⑤①④
C.④⑤③② D.④①③②
14.右图中的同学们正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什么措施(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15.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和研制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这一传染病的死亡率。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
16.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错误的是( )
A.肺结核与结核杆菌 B.蛔虫病与蛔虫
C.足癣与细菌 D.天花与天花病毒
17、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传染源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C.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D.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18、济宁市某校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四十年”的健身倡议,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促进抗体产生
19、2023年江西省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事发后有关部门立刻采取行动,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甚至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上述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清除病原体
20、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
B.加强体育锻炼
C.为儿童注射疫苗
D.隔离传染病患者
21.春、秋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时期,老年人和儿童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这种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哪一环节(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杀灭病原体
22.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不包括( )
A.静脉注射毒品 B.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
C.不安全的性行为 D.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
23.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艾滋病 B.高血压 C.巨人症 D.癌症
24.细菌性痢疾(拉肚子)属于( )
A. 呼吸道传染病 B. 体表传染病 C. 血液传染病 D. 消化道传染病
25.近年来,我国海关对入境的外国人都要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查,严禁艾滋病患者入境,这属于( )
A. 控制传染源 B. 保护易感人群 C. 隔离患者 D. 切断传播途径
二、非选择题
2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第6周起,流感病毒阳性率增加,在第7周增加至14.3%。北京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季节性流感疫情活动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人群中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包括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乙型Yamagata系以及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期间戴口罩,可避免交叉感染。
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防护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口罩。
(3)过滤效率过高的口罩,透气性也随之变差,呼吸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节易受影响,意味着其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佩戴的时间不宜过长。
(4)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的角度看,戴口罩、勤洗手属于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设问】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对于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填“高温蒸煮后重复使用”“扔进专用垃圾桶”或“扔进普通垃圾桶”)。
(6)【生活链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严重的流感患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这种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
27、新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会出现高烧、呼吸困难等症状。如图所示是某患者感染该病毒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
(1)将概念图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______________内才能生存,但在体外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
(3)该病流行期间,全国各地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建专门医院对病人应收尽收,车站、商场、校园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对人群进行体温监测。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看,这些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通报称,广东出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疑似病例,据美国和沙特研究人员报告,引起该病的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骆驼体内,因此专家建议饲养或屠宰骆驼的人要戴上防护面罩、手套,并穿上防护衣,勤洗手,骆驼奶要加热饮用,骆驼肉也要烹饪熟再吃。
(1)材料中的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一般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病菌属于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材料中的“饲养或屠宰骆驼的人要戴上防护面罩、手套,并穿上防护衣,勤洗手”等做法属于 。
29、今年勒索病毒席卷全球,150多个国家受到网络攻击,电脑内大量重要资料被病毒加密,只有支付赎金才能恢复,使被攻击者遭受严重的损失。请回答问题。
(1)勒索病毒是一种能在电脑之间传播的电脑程序,它与生物病毒不同。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____________构成。
(2)电脑病毒能在电脑中进行大量复制,类似于生物病毒利用寄主细胞中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这是生物病毒的__________方式。
(3)将电脑病毒攻击电脑的事例与由生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进行类比,则电脑病毒类似于引起传染病的____________,能散播电脑病毒的电脑类似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______,从U盘复制文件到电脑前,对U盘进行病毒查杀,类似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
答案
1-5BCDAA 6-10DBACB 11-15CDDBD 16-20CCCAA 21-25CDADA
26、(1)口罩种类(或口罩类型) 减少实验误差 (2)N95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切断传播途径 (5)扔进专用垃圾桶 (6)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27、(1)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病原体 活细胞 (3)控制传染源
28、(1)蛋白质 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29、(1)遗传物质 (2)繁殖 (3)病原体 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