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新九年级数学人教版暑假大讲堂
第十八讲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就是求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的两个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b2-4ac≥0)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直线y=0的交点横坐标。
要点诠释: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本质是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判别式和图像特征可相互转化与分析,是解决代数与几何问题的重要桥梁.
知识点2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个数的问题
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三种情况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
a>0(示意图) a<0(示意图)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无实数根
要点诠释:
避免混淆顶点与交点:顶点在x轴上时⊿=b2-4ac = 0,但函数仍与x轴有一个交点;
联立方程求解交点坐标时,需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0.
知识点3 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图像与x轴公共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的根。
要点诠释:
近似求解技巧
(1)确定根的范围
当交点坐标非整数时,可通过观察图像确定根所在的整数区间。
(2)利用表格数据辅助
通过计算函数在特定点的值,观察函数值由负变正的区间,可确定根的近似范围。注意事项:
(1)对称性应用 :若抛物线对称轴已知,且已知一个根,则另一个根可通过对称轴公式计算得出。
(2)精度控制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小数位数,通常通过表格数据逐步逼近精确解。
通过以上方法,结合图像与计算,可高效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知识点4 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要点诠释:
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核心在于通过二次函数图像直观分析不等式解的范围,
(1)化简不等式
将不等式化为标准形式 ax2+bx+c>0 或 ax2+bx+c<0,并确保二次项系数 a>0。
(2)求解对应方程
求解方程 ax2+bx+c=0,得到根 x1 和 x2(可能相等或不相等)。
(3)绘制二次函数图像
根据根的情况画出抛物线:
判别式 ⊿=b2-4ac>0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解集为 xx2。
⊿=0 :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
⊿<0 :抛物线与x 轴无交点,解集为全体实数 .
(4)确定解集范围
根据不等式符号和抛物线位置,确定 x 的取值范围。
题型1 求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求的值;
(2)求二次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
针对训练1
1.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是( )
A. B. C. D.
2.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和B,则的值为( )
A.-5 B.-1 C.3 D.7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点A,B,点C在抛物线上,其坐标为,若,则点B的坐标为( )
A. B. C. D.
4.抛物线与轴相交的坐标为( )
A. B. C. D.
5.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与轴交于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C.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
D.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题型2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
【例2】.已知抛物线L的解析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点与点都在抛物线L上,且,则有
B.若抛物线L的顶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5,则
C.若抛物线L只经过两个象限,则
D.当时,y有最小值为1,则a的值为或
针对训练2
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则代数式的值为( )
A.24 B.6 C.31 D.19
2.已知二次函数,当y=0时,x的值是( )
A.2或 B.或6 C.或1 D.或
3.将抛物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必定经过( )
A. B. C. D.
4.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 )
A.0,4 B.1,5 C. D.
5.初三数学课本上,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时.列了如下表格:
x … 0 1 2 …
y … 3 4 3 0 …
根据表格上的信息回答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 )
A., B.,
C., D.,
题型3 已知函数图象确定相应方程的根
【例3】.如图,抛物线与直线交于,两点,则方程的解为( )
A. B. C.或3 D.或
针对训练3
1.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直线,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关于的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D.若点在该抛物线上,则
2.如图所示是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图象与轴交点的纵坐标是2.则下列结论:①;②方程一定有一个根在和之间;③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④点,在抛物线上,且,当时,;⑤函数的最大值大于.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3.已知二次函数中部分和的值如下表所示:
则方程的一个较大的根的范围是( )
A. B.
C. D.
4.根据表格对应值:
判断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解的范围是( )
A. B. C. D.无法判定
5.如图,以为顶点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负半轴交于点,则一元二次方程的正数解的范围是( )
A. B. C. D.
题型4 图象法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例4】.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满足的的取值范围为( )
A. B.或 C.或 D.
针对训练4
1.若实数满足条件,则的最大值是( )
A.15 B.16 C.17 D.不能确定
2.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当时,则于x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或 D.
3.如图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或
4.如图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 D.
5.如图是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且 D.或
题型5 根据交点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②;③;④不等式的解集为,正确的有( )个
A.0 B.1 C.2 D.3
针对训练5
1.如图,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和点,点,的横坐标分别为和4,则当时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或
2.如图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使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或 D.或
3.已知关于的一元三次方程的解为,请运用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判断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
A.或 B.或
C.或或 D.或
4.如图,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或 B. C. D.或
5.如图,抛物线与直线交于A,B两点,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和4,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或 D.
能力提升 创新拓展
1.已知抛物线上的部分点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的对应值如表:
x … 0 …
y … 3 n 0 3 …
以下结论:①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②对称轴为直线;③关于x的方程的根为和;④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或.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②;③当时,;④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和.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已知二次函数,当 时,,则当 时,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不能确定
2025年新九年级数学人教版暑假大课堂
第十八讲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就是求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的两个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b2-4ac≥0)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直线y=0的交点横坐标。
要点诠释: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本质是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判别式和图像特征可相互转化与分析,是解决代数与几何问题的重要桥梁.
知识点2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个数的问题
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三种情况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
a>0(示意图) a<0(示意图)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无实数根
要点诠释:
避免混淆顶点与交点:顶点在x轴上时⊿=b2-4ac = 0,但函数仍与x轴有一个交点;
联立方程求解交点坐标时,需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0.
知识点3 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图像与x轴公共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的根。
要点诠释:
近似求解技巧
(1)确定根的范围
当交点坐标非整数时,可通过观察图像确定根所在的整数区间。
(2)利用表格数据辅助
通过计算函数在特定点的值,观察函数值由负变正的区间,可确定根的近似范围。注意事项:
(1)对称性应用 :若抛物线对称轴已知,且已知一个根,则另一个根可通过对称轴公式计算得出。
(2)精度控制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小数位数,通常通过表格数据逐步逼近精确解。
通过以上方法,结合图像与计算,可高效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知识点4 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要点诠释:
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核心在于通过二次函数图像直观分析不等式解的范围,
(1)化简不等式
将不等式化为标准形式 ax2+bx+c>0 或 ax2+bx+c<0,并确保二次项系数 a>0。
(2)求解对应方程
求解方程 ax2+bx+c=0,得到根 x1 和 x2(可能相等或不相等)。
(3)绘制二次函数图像
根据根的情况画出抛物线:
判别式 ⊿=b2-4ac>0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解集为 xx2。
⊿=0 :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
⊿<0 :抛物线与x 轴无交点,解集为全体实数 .
(4)确定解集范围
根据不等式符号和抛物线位置,确定 x 的取值范围。
题型1 求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求的值;
(2)求二次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
【答案】(1)
(2)二次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二次与坐标轴的交点,掌握以上知识及其计算是关键.
(1)把点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2)二次函数,令,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详解】(1)解:∵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将代入,
∴;
(2)解:二次函数,令,则有,
解得,
故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针对训练1
1.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令,求出的值即可,掌握轴上点的坐标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由得,当时,,
∴与轴的交点坐标是,
故选:.
2.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和B,则的值为( )
A.-5 B.-1 C.3 D.7
【答案】A
【分析】根据韦达定理可知,,然后将其代入所求的代数式求值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解题时,充分利用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难度不大.
【详解】解: 由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和B,
知,.
∴.
故选:A.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点A,B,点C在抛物线上,其坐标为,若,则点B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轴交点的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以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和解一元二次方程.
先将点的坐标代入得到关于,的关系式,再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然后将代入求出,的值,从而得出抛物线表达式,最后令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便可得到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即可.
【详解】解:将点代入抛物线,得:,
化简得:,即,
设抛物线与x轴交点,,则:
,,
,
,即,
,
,
将代入得:,
化简得:,解得,
,
,
令,得,整理得:,
解得:,,
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
故选: D.
4.抛物线与轴相交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求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令,求出此时的函数值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在中,令,则,
∴抛物线与轴相交的坐标为,
故选B.
5.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与轴交于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C.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
D.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轴的交点:把求二次函数,,是常数,与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转化为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
先利用交点式写出抛物线解析式,再把解析式化为一般式,从而可对选项进行判断;然后把一般式配成顶点式,从而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对B、C、D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解: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
抛物线解析式为,
即,
,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型2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
【例2】.已知抛物线L的解析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点与点都在抛物线L上,且,则有
B.若抛物线L的顶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5,则
C.若抛物线L只经过两个象限,则
D.当时,y有最小值为1,则a的值为或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和与轴的交点,分,,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解:∵,当时,,
∴抛物线过,对称轴为直线,
∵a正负性不知,
∴存在多种情况
①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根据近小远大,到对称轴远,2到对称轴近,
∴;故A错误
②∵顶点坐标为,利用勾股定理可知,解得或,故B错误;
③若抛物线只过两个象限,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则顶点在x轴上方或x轴上,,则,
当时,则抛物线必过四个象限,故C错误;
④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时,最小值在顶点处取到,,,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当时,最小值在处取到,,;故D正确;
故选D.
针对训练2
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则代数式的值为( )
A.24 B.6 C.31 D.19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点的坐标特征,已知式子的值求代数式的值,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由题意可知,,整理为,然后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解:抛物线经过点,
故选:C .
2.已知二次函数,当y=0时,x的值是( )
A.2或 B.或6 C.或1 D.或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了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列出关于的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令得到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的值.
【详解】解:令,得到,
即,
解得:或6.
故选:B
3.将抛物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必定经过(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正确掌握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直接将原函数写成顶点式,再利用二次函数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进而得出平移后解析式,再把各选项的点代入判断即可.
【详解】解:将抛物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当时,,故不在此抛物线上,故A选项不合题意;
当时,,故在此抛物线上,故B选项符合题意;
当时,,故不在此抛物线上,故C选项不合题意;
当时,,故不在此抛物线上,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 )
A.0,4 B.1,5 C. D.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问题,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解:把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
故选:D.
5.初三数学课本上,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时.列了如下表格:
x … 0 1 2 …
y … 3 4 3 0 …
根据表格上的信息回答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轴的交点,由表格中的数据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则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系数已知,再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点,,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则,
解得:,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可化为:,
解得:,,
故选:C.
题型3 已知函数图象确定相应方程的根
【例3】.如图,抛物线与直线交于,两点,则方程的解为( )
A. B. C.或3 D.或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抛物线与直线交于,两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抛物线与直线交于,两点,
的解为或3,
故选:C.
针对训练3
1.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直线,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关于的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D.若点在该抛物线上,则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形与性质,根据二次函数图像来判断各项系数的正负,可判断选项A,再由图像的交点问题来判断B选项,当时,,结合对称轴来判断选项C,由函数的增减性判断选项D即可.
【详解】解:二次函数的图形开口向上,
,
,
,
当时,,
,
,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根据图象可知,当时,抛物线与的图象不能确定有几个交点,
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说法错误,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由图可知,当时,,
,
对称轴为直线,
,
,
,即,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
,
点位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是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图象与轴交点的纵坐标是2.则下列结论:①;②方程一定有一个根在和之间;③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④点,在抛物线上,且,当时,;⑤函数的最大值大于.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开口方向等来判断结论①②,根据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来判断结论③,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函数值判断结论④⑤即可.
【详解】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
,即,故①正确;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在2和3之间,
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的横坐标在和0之间,
∴方程一定有一个根在和0之间,故②错误;
∵抛物线图象与轴交点的纵坐标是2,
,
,
,
令,得,
或,
,
,
∴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③正确;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抛物线上的点距离对称轴越远y值越小,距离对称轴越近y值越大,
,
,
,
,
,
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
,故④正确;
如图,当时,,
,
,
,
当时,,
函数的最大值大于,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⑤,共4个,
故选:B.
3.已知二次函数中部分和的值如下表所示:
则方程的一个较大的根的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法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等知识点,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成为解题的关键.
先求得对称轴为直线,再根据表格数据得的较小的根的范围为,最后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表格数据可得:
∵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
当时,;当时,;
∴的较小的根的范围为,
∴的较大的根的范围是.
故选:C.
4.根据表格对应值:
判断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解的范围是( )
A. B. C. D.无法判定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根据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左右两边的函数值的符号为一正一负,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令,
由表格可知:时,,当时,,
∴当,存在一个x的值使,
∴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解x的范围是;
故选:A.
5.如图,以为顶点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负半轴交于点,则一元二次方程的正数解的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求出抛物线与轴正半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直线,
由图象可知,抛物线与轴负半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范围为:,
∴抛物线与轴正半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一元二次方程的正数解的范围是;
故选:D.
题型4 图象法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例4】.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满足的的取值范围为( )
A. B.或 C.或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根据函数图像可得中x的取值范围就是二次函数图像在一次函数图像下方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解:若,则,
有图像可知,当或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在一次函数图像的下方,即,
∴当或时,,
则当或时,,
故选:B.
针对训练4
1.若实数满足条件,则的最大值是( )
A.15 B.16 C.17 D.不能确定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得到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出x的取值范围;由题意可得,再代入所求代数式得到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即可.
【详解】解:,
,
,
,
,
,
∴当时,的值最大,最大值为,
故选:.
2.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当时,则于x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或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不等式,根据函数图象写出x轴上方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解:由图象可知,当时,或,
故选:B.
3.如图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或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图象法解不等式,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函数图像可得出当时对应的x的值,然后结合函数图像求解即可.
【详解】解:根据函数图像可知,当时,,,
结合函数图像可知,当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或,
故选:D.
4.如图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得出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相交于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即可得.
【详解】解:根据图象得,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相交于两点,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
则当时,x的取值范围为或.
故选:B.
5.如图是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且 D.或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先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求出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然后写出抛物线在x轴上方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解:由图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
∴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
∴不等式的解集是.
故选:A.
题型5 根据交点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②;③;④不等式的解集为,正确的有( )个
A.0 B.1 C.2 D.3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二次函数与不等式,根据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可判断可判断①;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得到,结合可判断②;分别求当时,当时,两式相减得即可判断③;将不等式变形为:,令,根据直线与抛物线的图象交于点和,进而可判断④;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则①错误;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
由图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故②正确;
当时,,
当时,,
∴两式相减得,即,故③正确;
不等式变形为:,
令,如图,
由图象得:直线与抛物线的图象交于点和,
不等式的解集为,故④正确,
则正确的个数有3个,
故选:D.
针对训练5
1.如图,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和点,点,的横坐标分别为和4,则当时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或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根据抛物线图象在直线图象上方部分对应x的范围即为时的取值范围,利用交点坐标即可解答.
【详解】解:根据图象:当时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C.
2.如图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使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或 D.或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图象法解不等式,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函数图象可得出当时对应的x的值,然后结合函数图象求解即可.
【详解】解: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当时,,,
结合函数图象可知,当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或.
故选:C.
3.已知关于的一元三次方程的解为,请运用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判断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
A.或 B.或
C.或或 D.或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理解函数图象的性质,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是关键.令,根据题意得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为,作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令,
关于的一元三次方程的解为,
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为,
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不含,
当时,,
作的图象如下,
当时,,
即,
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或,
故选:D.
4.如图,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或 B. C. D.或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结合图象可直接得出答案.
【详解】解:由图象可得,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选:B.
5.如图,抛物线与直线交于A,B两点,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和4,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或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求解.
【详解】解:由图象得:当时,,即,
故选:D.
能力提升 创新拓展
1.已知抛物线上的部分点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的对应值如表:
x … 0 …
y … 3 n 0 3 …
以下结论:①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②对称轴为直线;③关于x的方程的根为和;④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或.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本题得以解决.
【详解】解:由表格可知:和的函数值相同,
∴对称轴为直线;故②正确;
∴和的函数值相同,
∴,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故①正确;
∵和的函数值均为0,
∴关于x的方程的根为和;故③正确;
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或;故④正确;
故选D.
2.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②;③当时,;④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和.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解题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由抛物线交轴的负半轴,得到,可判定①;
②根据题意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则,可判定②;
③当时,得到抛物线全在轴下方,于是得到,可判定③;
④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与轴的交点得到方程的两根分别为和3,可判定④.
【详解】解:①抛物线交轴的负半轴,
,故①正确;
②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故②错误;
③当时,抛物线全在轴下方,即,故③正确;
④二次函数图象的与轴的交点坐标为和,
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为和3,故④正确;
∴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③④.
故选:C.
3.已知二次函数,当 时,,则当 时,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不能确定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求得二次函数与轴的截线长,进而通过平移知识即可求解.
【详解】解:当 时,,二次项系数为
二次函数与轴有2个交点,
设与轴交于点,
令,则
即二次函数图像在轴上方的部分的“宽度”小于2,
当时,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轴的截线长,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典例精讲1
典例精讲2
变式训练2
典例精讲3
典例精讲4
典例精讲5
典例精讲1
典例精讲2
典例精讲3
典例精讲4
典例精讲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