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教学课件 (共51张PPT)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教学课件 (共51张PPT)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0 17: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学会细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勤于思考,学会用写作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这个世界脾气特别古怪,你必须凝视它,它才会把大门打开,让你看到它里头的风景。如果你不凝视它,它的大门就永远是紧闭着的,你什么也看不见。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这一辈子其实只做两个动作:一个叫扫视,一个叫凝视。你的作文为什么写不好?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没有凝视这个世界,你只完成了第一个动作,没有完成或者说没有很好地完成第二个动作。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曹文轩
导入新课
借鉴已学课文
回忆特殊情感(感觉)的经历
分组讨论,自由讲述,选定写作对象
热爱写作 学会观察
写熟悉的对象
旧有印象搜寻法
学会凝视观察
冷静的凝视观察,主动参与的凝视观察
体验和提炼
开发、利用写作资源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三心俱全:留心、用心、细心。
已知加新知观察法——对熟悉的人、事、物等再做观察
揣摩、联想、思考,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趣、生活之理
提升感受与思考、筛选和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
借鉴课文写法
宏观层面:高雅的情怀、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
微观层面: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总—分—总”的结构,调用多种感官,等等
效法朱自清、老舍等名家。
借鉴《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名篇的写法。
写作指导
【一】片段写作。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提示:
1.关健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含。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写作实践
变化
根据生活环境,选择观察对象(盆栽、菜畦、花草树木)
按方法观察(调动多种感官,按一定角度或顺序观察,按不同时间或气象条件观察)
关注特征,发挥想象(由“形”思“神”,联系社会现象、生活经验,点明规律,阐述道理)
思维导图
乡间的秋天
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秋风吹来,稻子摇来摇去,像海洋里翻腾的波涛,真让人喜爱!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灿烂啊!
亮点批注
两个感叹句,直接抒情。
例文展示
秋天,果园里的苹果熟了,像一张张小姑娘羞得通红的脸;黄澄澄的鸭梨上小下大,仿佛一个个金葫芦;红彤彤的柿子高挂在枝头,好似节日里挂的灯笼;石榴笑裂了嘴;橘树乐弯了腰。乡间的秋天是多么可爱呀!
亮点批注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天果实累累的胜景。
~~~~~~~~~
~~~~~~~~~~~~~~~~~~~~
~~~~~~~~~~~~~~~~
~~~
~~~~~~~~~
~~
~~~~~~~~~~~~~~~
秋天,梧桐树那黄中带绿、绿中透黄的叶子被风一吹,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转儿飘落下来,贴在地面上。远远望去,那仿佛就是画家用彩色画笔给大地画的一席花地毯。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美丽呀!
亮点批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乡间秋景的美丽。
~~
~~~~~~~~~
~~
乡间的秋天美丽迷人,可描绘的美景数不胜数。小作者观察细致,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一个灿烂、可爱、美丽的乡间秋天展现了出来。文段语言优美,比喻生动贴切。
总评:
立秋这个节气,在南方城市中也许体现得并不明显,暑热依然会侵扰人们。但在哈尔滨,立秋的日子,却真的是秋天登场的时刻,哪怕早晨艳阳高照,到晚上却是清凉如水。此地民谚“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殊为传神。你在立秋的上午还吃解暑的西瓜呢,傍晚散步就得加一件外套了。从哪儿能看出秋天的迹象呢 你可以看天,天空显得高远,云彩没有夏日那么风起云涌了,要迁徙的成年候鸟,把雏鸟赶向天空的次数多了;你也可以看大地,树梢的叶子微黄了,草从的野花开始调零,庄稼地快是罢园的时候了,林间的松鼠动作敏捷地往洞里搬运冬眠的食物了,松花江水瘦身了,蝴蝶和蜻蜓越来越少,花大姐和蚊子却开始了狂舞;你还可以从夜市的大排档,人们尽情享受美食和晚风的表情上,看出他们是多么珍惜还能在户外吃喝的日子,到了冬天,这样的享受,就被雪花给贴上封条了。
——迟子建《烟火漫卷》
读一读下面的文字
名家名篇
【二】升入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想必有许多新的见闻。试着做一番观察,拿起笔,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
1.全新的校园环境、不一样的课堂活动、初次见面的老师和同学……都可能成为写作的内容。要试着打开思路,放出眼光,丰富自己观察的角度。
2.印象之所以“深”,想必是因为带给了你不一样的触动。在讲述的同时,也要注意表达你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3.写完之后与同学分享,看看各自的所见所感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你不仅会结识新朋友,也会在如何观察和思考方面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写作实践
就是你
一节音乐课,又高又胖的音乐老师上来就让我们齐唱《七子之歌——澳门》。
曲终,胖老师突然站起来,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我从大家的合声里,听出一个女生的音准非常好,而且很动情,声音也好听。她是谁呢?"这时,他用手指对着我们,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圆,而后突然指着我说:“就是你!”
“啊?怎么可能!初次见面,他是怎么从40多个同学的合唱中分辨出我的声音的?”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你一定练过乐器,你小学是合唱队的吧,请你再给同学们唱一遍,好吗?”
“太神了!他怎么知道我学过乐器,又怎么知道我小学是合唱队的?再唱一遍?当……然好了!”老师这种出人意料的赞美方式,让我既惊讶又激动。
例文展示
胖老师仿佛看懂了我的心思,有点得意地冲我笑笑,然后回到琴凳上,动听的前奏再次响起。优美的旋律又一次让我忘掉一切,动情歌唱。
接下来,胖老师告诉我们音乐并非歌手与演奏家的专利,其实音乐无处不在。然后,他开始为我们播放他精心剪辑的电影片段,带领我们欣赏背景音乐。
我第一次遇到听力如此神奇的音乐老师,也第一次上如此动人的电影音乐欣赏课。回想小学六年,我一直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因为课上无非唱一些老掉牙的歌,而且音乐课经常被语文或数学老师占用。没想到,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我就被眼前这位胖老师的艺术修养折服了。从此,下一节音乐课成了我快乐的期待。
小作者以“就是你”这一激动人心的相识瞬间为核心,着重再现音乐老师用耳朵“认人”的过程,全文详略得当,人物特点鲜明。通过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凸显老师过人的辨听能力,表达了对老师的喜爱、敬佩之情。
总评:
【二】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情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当时的情景,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生活中让你动情的事可能有好几件,要从中选择一件让你最受触动的事情来写。可以先把这件事讲给身边的同学们听,看看他们的反应,然后再落笔。
2.在记叙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让记叙眉目清楚。
3.除了记叙经过,还要抒发自己的感受。可以开门见山或篇末,点题也可以与记叙相结合来表达。
写作实践
成长
审题:
紧扣“成长”主题
选取自己最受触动的事件
立意:
记录成长经历
抒写人生感悟
选材:
家庭:父母的关爱、帮助
学校:老师的批评、教育,同学的友谊、矛盾
社会:经历的某件事或见闻
个人: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
写法:
叙事要素齐备
可用“总—分—总”结构
注重描写,适当运用修辞
详略得当
思维导图
在唠叨声中长大
“就知道看电视。”“快点做作业!”……唠叨声时不时在耳边响起,嚷得我头都大了。不过呢,如果少了这些唠叨,生活里还真的缺少了许多趣味呢。
老爸的唠叨——山崩地裂
周末,我一边悠闲地看电视,一边吃东西。我看电视的认真劲可是无人能比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看电视,就连老爸何时来到我身边的都没有察觉。
“哼、哼!”两声惊醒了沉醉在电视中的我,可我的眼睛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
“关掉电视,马上去做作业!”老爸的唠叨声音加大。我还在沙发上磨蹭……
“快去做作业,快去!”老爸如雷的声音响起,嗡嗡回响在客厅里,山崩地裂一般。老爸发飙了,我赶紧关掉电视机乖乖地去做作业。
例文展示
老妈的唠叨——柔中带刚
我是一个比较倔犟的人,常常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可是只要对方是老妈,往往还是以我的落败告终。
一天,我穿了一件自认为非常好看的衣服,温柔的老妈说:“天气还有些冷,不要只顾风度,不要温度。”我不肯听,“那谁还看得见我的漂亮衣服呀?”老妈笑笑说:“你可以等天气暖和了再穿。”
我还是不听,老妈也不恼,仍然以温和的语气耐心地劝导我,什么感冒啊,打针啊,吃药啊,耽误学习啊,走到大街上像是异类啊……我用手捂紧耳朵,老妈却没有半点停下来的意思……最后,我落败了,换下了那件漂亮的衣服。
老弟的唠叨——软磨硬泡
“好姐姐,你就帮我买吧。”“好姐姐,你就让我玩一玩嘛。”弟弟的唠叨,总会像跟屁虫一样伴随我左右。他总依赖我,遇到爸妈不让做的事情,他准来找我。
这不,弟弟又有事情来求我了。刚开始,不管弟弟使出什么招,我就是不答应;可到后来,他一边摇着我的手,一边摇着身子,嘟着个嘴,眼睛里还泛着一丝泪光……我又被征服了。你说,我怎么在弟弟的软磨硬泡下心就软了呢?
我健康,我快乐,我知道这些都是与家人的唠叨声密不可分的。人们常常觉得唠叨烦人,但我渐渐认识到唠叨声中含着的是无尽的关爱,是潺潺如溪水般的亲情……
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厌烦唠叨,但是作者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唠叨。她写了爸爸、妈妈及弟弟的唠叨,发现唠叨中其实含着无尽的关爱,是潺潺如溪水般的亲情。在作者生动的描写下,这些迥乎不同的唠叨声中蕴涵的却是动人的真情。
总评:
写作指导
一、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一件小事,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有再现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所谓再现客观事物,就是把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清楚顺畅地表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的过程,让读者也有所感知。
整体感知
1.捕捉生活故事和细节。
  每天上学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妈妈每天晚上为我准备水果和夜宵;爸爸常年漂泊在外挣钱供我读书;爸爸每天都监督我完成作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我奶奶洗的;上学几年都是我爷爷顶着烈日、迎着风雨接送我的;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时,妈妈一边拍着我的脊背,一边说:“慢点儿慢点儿,别噎着”;送别时,父亲给我买橘子等生活细节都是我们要捕捉的。
写作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捕捉素材?
合作探究
细节描写
的分类
人物细节描写:
景物细节描写:
生活细节描写: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
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合作探究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1)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平时善于观察,我们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化。把这些观察落实在纸上,就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写作素材。
(2) 从各个学科中挖掘素材。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一节精彩的生物实验课,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无一不是作文的好素材。
合作探究
3.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1) 走进大自然,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力。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时间,天气也会瞬息万变:或晴空万里,或大雨倾盆,或浓雾弥漫,或大雪纷飞。要学会体验,捕捉瞬间的灵感。
(2)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量。为避免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我们应当关注社会生活,多读书,多看新闻,关注传媒,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心田。
合作探究
二、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来写 ,恰当地表现主观情意。
凡是优秀作品,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文章不是无情物,人们说,没有情意的作品好像是泥胎、木偶、纸花,这是不无道理的。想到了一些事后,确定自己要写的一件或几件事。想清楚具体情景,整体把握事情的过程,当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对方有什么举动和言语,把要描述的地方捕捉住。将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意结合起来,写出来的事情才有动人之处。
合作探究
1.切入点要小。所选择的事例,要“小”而“典型”。“小”,主要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宜写“大”。“典型”,主要指不要落入俗套。
2.运用细节描写。抓住细节,写出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使文章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3.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选材注意事项
合作探究
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写自己熟悉
的生活
保持敏感和好奇心,
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不仅仅用眼睛看,
更要用心去思考。
立足于熟悉的生活,
或者感兴趣的方面。
合作探究
文题展示
一、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合作探究
思路点拨
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可以先积累下来。
2.片段写作可以和本单元的阅读相照应。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关键是你要善于去发现、积累。同时要注意题目的限度——“九月份”,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合作探究
范文评点
秋是金风徐徐、树叶飘落的季节。我静静地坐在树下,用手去接那一片片飘落的黄叶,忽然发现它们的纹理如此清晰,一种未经修饰而天成的美让人无法诠释。是啊,一些美丽的东西恰恰是容易被忽视的。你可曾为路边的一只蝴蝶而驻足?你可曾为天空中一声雁唳而翘首?①如果曾有过,那么忙碌的生活便有了淡淡的点缀,生命中也多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我的希望更邈远了,只想休息一下,去感受一下,去寻回一些逝去的友谊。叶儿就这样飘落着,飘落在两位相互搀扶的老人身上,衬着夕阳的光皱巴巴的,他们沧桑的眼神似乎在寻觅曾经逝去的恋爱季节。②
①连用两个问句,情感充沛。
②用落叶映衬老人。本段描写很有画面感。
合作探究
名师点评
这段文字抓住了秋天落叶的特点来写,同时用落叶映衬老人,深化主题。语言形象生动,寓感情于描写之中,很有诗情画意。
合作探究
文题展示
二、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吧。试看作一番观察、拿起笔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字数不限。
合作探究
思路点拨
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来写。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1.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2.我是初中生了,感觉真棒
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4.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合作探究
范文评点
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七年级。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它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难忘。②
那节课我们并没有学习课文,而是和老师一起聊起了语文。③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是语文的“趣”。
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①
①题目交代了主要事件。
②点题,同时点明初中第一节语文课的有趣和难忘。
③第一堂语文课,不是讲课文,而是聊语文,够新鲜!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先来聊一聊语文的乐趣吧。” ④老师发话了。“我觉得汉字的字形很有趣。”有同学发言了。“好,那么请同学们写写‘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我们一听,兴致盎然地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大家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部首不同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对,这就是古代造字的妙处。不同的部首往往决定了字的不同意思,这是汉字构造的基本特点之一。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汉字很有趣呢?” ⑤老师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说得我们一个劲儿地点头。
④从语文的“乐趣”开始“聊”,意在激趣。
⑤典型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循循善诱的语文老师形象。
接着,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白字法官的故事。这个故事特别有趣,讲的是一个白字法官因弄错囚犯名字而闹出笑话的故事。⑥结果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但笑完之后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因没学好语文而闹出的笑话吗?⑦
⑥看似在讲笑话,实则与语文关系密切,再次显示了语文老师的教育智慧。
⑦运用反问句式,强调笑话与语文的关系,也说明“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合作探究
最后,老师又与我们一起聊起了学好语文的意义。⑧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来:“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使我们跟外界的交流更通畅、方便。”“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我觉得……”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精彩至极。
不知不觉,我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在这兴致勃勃的“聊”中结束了。这堂语文课,让我真正领悟了语文的魅力,体会到了语文的乐趣。⑨
⑨收束全文,自然扣题,简洁明了。
⑧至此才点明学习语文的意义,水到渠成。
合作探究
名师点评
本文选择了“我”步入初中后的第一堂语文课来写,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没有按照通常的写法写老师如何生动地讲课,而是写老师与“我们”“聊”起了语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典型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幽默风趣却又充满教育智慧的语文老师的形象,读来让人赞叹不已。
合作探究
文题展示
三、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情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当时的情景,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合作探究
思路点拨
1.生活中让你动情的事可能有好几件,要从中选择一件让你最受触动的事情来写。可以先把这件事讲给身边的同学们,看看他们的饭意然后再落笔。
2.在记叙时,要交代清楚,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让记叙眉目清楚。
3.除了记叙经过,还要抒发自己的感受。可以开门见山或篇末点题,也可以与记叙相结合来表达。
合作探究
范文评点
成长的烦恼
人生旅途,变幻莫测,免不了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烦恼。回想自己的过去,有过痛苦,也有过悲伤,但那大都是一时的烦恼,时间久了自然烟消云散。可也有个不大不小的烦恼,一直伴随我到现在,那就是我的这副眼镜。①
合作探究
①开篇点题,引出“我”的烦恼。
说到它,已伴随我将近10年。上小学初戴眼镜时,虽觉它不甚美观,却并不觉得给自己带来多大麻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镜度数逐步增加,各种不便开始显露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学习上的不便。别看我已架上了一副近600度的眼镜。可要遇上一位写字稍微小一些或是潦草一点儿的老师,那可就糟糕了。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直看得脖子酸痛,也看不出个究竟来。我只能左顾右盼,东抄一笔,西抄一笔,凑来凑去,才得以抄全笔记。抄不全笔记其实还只是小麻烦,最惨的
合作探究
还要属计算机课。尽管每次课前我都尽量地休息好眼睛,可45分钟过后,眼睛依然疲惫不堪。计算机课不同于其他课,整堂课那些公式、文字就像走马灯似的在屏幕上翻滚,我既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以免漏掉哪怕一个知识点,又要使屏幕上所有的东西都尽收眼底。一堂课下来,我的双眼简直都要鼓出来,异常难受。②
合作探究
②段中运用“总—分”的结构,条理清晰。
不过,写了这么多的不便,在我看来,还是可以忍受、可以克服的。还有一种不便却给我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令我难以忍受。③我从小就喜欢踢足球,这次年级联赛,我义不容辞地加入了班队,准备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队友大干一场。可最后,我们只取得了第六名!大家不说,我也知道自己的表现实在是不尽如人意。踢后卫,我总是踢得缩手缩脚,怕踢坏了眼镜;冲锋陷阵时,总怕对方的猛烈逼抢,铲倒了自己,以至于摔坏了眼镜。摘了眼镜踢,就更抓瞎了,连双方队员都辨不清,还谈什么传球?
合作探究
③段首句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名师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简洁明了。语言生动幽默,使读者读来忍俊不禁。
合作探究
作文成功者的秘诀:
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
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
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
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课堂小结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懂”的过程。了解一种知识、一种事物、一种技能,理解一个道理、一种情感、一个人物,明白一种心意、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人懂的多了,便长大了。
请以“懂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课下作业
思路点拨
1.解题:“懂” :“情”主要有亲情、友情、爱情,其中我们接触最早的也最能够打动我们的是亲情;“理”范围很广,人生哲理等都可以。
2.选材:写记叙文,可写自己对父亲母亲的爱由不懂到懂的过程,描写要有故事情节,注意详略得当,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写对真理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对事情由不懂到懂的过程。
3.注意:写完多默读几遍,检查语言是否简洁、表意是否准确。
课下作业
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