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比的意义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内容要求】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业要求】
“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两个量的比,会计算比值,理解比值相同的量,能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问题。
【教学提示】
“比和比例教学要合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用字母表达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之前
以后
地位与作用
现在
分数、除法的
意义及关系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化简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比各部分名称,理解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比的意义”作为概念课来讲授,教学应揭示其本质属性, 让学生经历引入—形成—概括—明确—应用概念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完善的知识体系。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人教版
北师大版
添加文字
苏教版
情境: 都是以具体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唤醒学生生活中与“比”相关的内在经验。人教版例题融入了情感教育, 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的动机。
知识:三种版本教材中比的定义都是基于除法运算,解释了比与除法之间的统一性。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定义,通过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引申出比的定义,而人教版的定义透露出比的范围相比于除法更为宽泛的意思,描述揭示了比的本质,刻画数量之间的关系。三种版本教材都没有涉及生活中体育比赛得分为 “几比0”的情况。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人教版
教学重点
理解比和比值意义和价值,会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求比值。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
比、除法、分数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求知欲增强,也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但学生第一次接触比,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这些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通过观察、对比、辨析,理解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模型意识。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法
学法
创设情境法
启发式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
交流讨论法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激发兴趣
比的意义
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任务驱动
探究本质
对比分析
巩固提升
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活动一、学习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 示这两个数相除。
活动二、辨析不同意义的“比”,深入 理解比表示倍数关系。
活动三、自学比的相关知识,理解比与比值的区别。
活动四、认识非同类量的比,明确非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比值是一个新的量。
宽10cm
宽10cm
长15cm
长15cm
标准:
长 :宽
3 : 2
①
②
③
④
9 :2
4 :4
3 :2
6 :4
任务二、画一画
1、设计一面标准的五星红旗,写出长和宽的比。(只设计形状)
2、想一想:要想设计出标准的五星红旗,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
任务三、说一说,生活中的比。
不喝果汁,你能比较出哪杯果汁更甜吗?
1:5
: : :
甘油: 水:洗洁液:洗手液
甘油: 水:洗洁液:洗手液
: : :
: : :
3 : 2
下半场
蓝色 红色
6 : ?
3 : 2 6 : 4 15:10
路程 时间
160 2
240 3
320 4
… …
行程记录:
::::
= 速度
= 80千米/小时
路程 时间
180 2
270 3
360 4
… …
::::
= 90千米/小时
= 速度
路程 时间
80 1
160 2
240 3
… …
行程记录:
::::
= 速度
速度 时间
80 1
80 2
80 3
… …
= 80千米/小时
任务四:
想一想,比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
“黄金比”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