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短文两篇》导学案
【题目解说】
巴金的《短文两篇》是由《日》和《月》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走进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背景链接】
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作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旸谷(yá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
姮娥(héng)
⒉词语补注
①皓月:明亮的月亮。
②露台:晒台。
③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句段解读】
【剖析】:如何理解"没有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重点探究】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剖析】: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主旨归纳】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写作借鉴】
⒈借物喻人,既成功塑造了“飞蛾”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发了自己崇高美学思想。
⒉象征手法。以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精神,赞美飞蛾,也是赞美抗日将士。
【结构图解】
短文两篇
巴金
飞蛾扑火 追求光和热
《日》:
激情洋溢
夸父追月
寄托人格理想
改变冰冷
《月》:细腻清幽
姮娥奔月
【资料集锦】
文人墨客笔下不同感情之月。
(一)呈现不同的形态之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二)撩拨满腹愁绪之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三)瑰丽想像之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3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旸谷(yáng ) 浸润( jìn )
皓月(hào )
露台(lòu)
瞬间(shùn ) 姮娥(héng )
2.请你用下列短语各写—个句子。(4分)
(1)飞蛾扑火:一颗鸭蛋要去撞石头,别人劝他说:"你这简直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凭栏眺望: 中秋佳节,很多人凭栏眺望,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3.下面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⑴.倘使我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比喻)
⑵.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反问)
⑶.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比)
⑷.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排比)
4.《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龙·虎·狗》,写于1940年至1941
年。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家》《 春 》《秋》;爱情三部曲,分别为《雾》《雷》《电》。(4分)
5."月的光是死的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6.《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故事,有什么含义?(4分)
答:在作者看来,姮娥是为了改变月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冰冷,使已死的星球复苏而奔月的。引用“姮娥奔月”的故事,含蓄地表明了作者要投身抗日革命战争,为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的坚定信念。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
㈠阅读《星》,完成7~13题。(16分)
星
巴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 A 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 B 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 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 C 了。
7.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B)(3分)
A.哀诉 赞叹 润湿 B.哀诉 凄切 闪亮 C.欣喜 凄切 润湿 D.欣喜 赞叹 闪亮
8.为什么说“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3分)
答: 光明永远在心中,自己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
9.凝望星星,小雇员、老伦蒙和作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受相同之处是什么?“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各限10个字)(3分)
答:都感到无上的安慰,存在着信心和希望。
10.本文所写的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凌乱。这是为什么?(3分)
答: 事不相关,但人物境遇相似.
11.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 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
㈡(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阅读《大自然之歌(节选)》,完成12~15题.(18分)
大自然之歌(节选)
陈世旭
①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
②森林多么好。森林有花有草,森林有云有雾,森林有风有雨,森林有泉有湖……
③森林有诗。
④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
⑤走向森林,常常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⑥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在森林到处荡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
⑦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从自己常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
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令人恋眷的狗尾巴草的清香。孩子们长大了,不会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化工森林。在这里,躺着的心事结成青苔,站立的思想竞争阳光,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
⑧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
⑨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节奏。带着幻变的梦境,灵感和鸟语花香,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⑩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感。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
⑾头上树桠上,这儿那儿站着不知名的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地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它们拨起的风,直朝你脸上吹过
来。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虑地跳来跳去。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⑿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
⒀契诃夫是那般动情:“不可思议的大森林啊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永远放射着光辉,美丽而又超然,你,我们把你称作母亲,你本身包括了生与死,既赋予生命,又主宰灭亡。”
⒁风拂过思绪拨动迷离的眼神。卷起的红松皮被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照耀,摘它一片,发现东风沉醉于此的秘密:暗香诱着彩蝶,在树木之间传递着甜蜜。绿肥红瘦都被遗忘,而你将保留森林中的这一缕暗香;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就融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漩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而心,颤栗。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来临。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
12.阅读⑤ ⑥两段,说说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的原因。(5分)
答:(1)森林带给人自由思考空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2)森林使人成熟,聪明,洞悉真理;(3)森林让人坦荡,消除困惑与伤感;(4)森林充实人们空洞的灵魂。(5)森林抚慰人们疲惫的心灵。
1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答: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森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各种自然事物和谐共处的特点,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环境。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诗一般的语句铺排出各种自然事物在森林里的变化,增强了语句的气势,表达作者对森林的诗一般的独特感受。
14.文章主要写自然森林,第⑦段却详细描述了化工森林,有何作用 (4分)
答:此段用浓重笔墨描绘了一片化工森林(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城市的感受),与上下文描绘的自然森林(走在自然森林的感受)做对比,突出了自然森林给人自由,给人快乐,给我智慧,让人充实,给人诗意感受等特点。
15.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什么情怀 又给你什么启示 (5分)
答:作者试图用对森林的多种感受表达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在自然森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回复、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3分)
14.面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象你会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些独特的感悟?请从“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等自然物象中选择一种(也可另选),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200左右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描写手法。(5分)
答:(略)
15.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答: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多[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而高中生被动回答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低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2) 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回答只要能扣住题干要求,所提建议是针对结论而提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
【学习本文后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