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类题通法4 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
1.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2.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思路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河谷、沟谷、峡谷 河床、下蚀、侧蚀 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下蚀、侧蚀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 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暖湿的气候、溶蚀 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与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挟带、破坏 风挟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进行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3.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思路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河流洪(冲)积扇 山口、平缓、减慢、堆积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挟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三角洲 地势低平、大量泥沙、海水的顶托作用、入海口 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入海口处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风力堆积地貌 碎屑物质、阻挡、风速降低、堆积 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后,风速降低,大量物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碛地貌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1.(2025·江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王佐裂隙堆积位于北京市王佐镇山前地带,是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砖红壤堆积。早期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砾石掉落,后经外力作用把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带入裂隙沉积而成。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以含Fe2+化合物为主)至红褐色(以含Fe3+化合物为主)。强氧化作用,可使Fe2+充分氧化成Fe3+。如图为王佐裂隙堆积形成过程图。
a b
c d
(1)请从磨圆度和分选性两个角度描述砾石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原因。
(2)描述王佐裂隙堆积的形成过程。
(3)推断裂隙堆积形成时期该地的气候特点,并说明依据。
[解析] 第(1)题,读图b→c→d可知,砾石在掉落堆积过程中数量增多、颗粒减小,不同粒径的砾石堆积过程中,经过多次碰撞和摩擦,棱角被磨圆;同时,砾石掉落、堆积发生在不同时期,导致其大小不一,混杂在一起,分选性差。第(2)题,由材料“早期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砾石掉落,后经外力作用把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带入裂隙沉积而成”可知,早期的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断裂处岩体破碎砾石掉落形成裂隙;后经风、流水等外力的
搬运作用,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被带入裂隙中沉积;由材料可知,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至红褐色,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逐渐氧化,形成黄褐色至红褐色的堆积。第(3)题,由材料可知,黄褐色土壤以含Fe2+化合物为主,红褐色土壤以含Fe3+化合物为主,且强氧化作用可使Fe2+充分氧化成Fe3+。裂隙堆积中的土壤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至红褐色的变化,说明该时期气候温暖,有利于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由Fe2+充分氧化成Fe3+;由材料可知,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动物骨骼,说明该时期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食物充足,动物数量多。
[答案] (1)砾石的磨圆度较高,分选性较差。原因:砾石在掉落过程中经过多次碰撞和摩擦,棱角被磨圆;同时,砾石掉落、堆积发生在不同时期,大小不一,混杂在一起,分选性差。
(2)早期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砾石掉落形成裂隙;后经外力作用,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被带入裂隙中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逐渐氧化,形成黄褐色至红褐色的堆积。
(3)气候特点:温暖湿润。依据:裂隙堆积中的土壤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至红褐色的变化,说明该时期气候温暖,有利于Fe2+的氧化;同时,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动物骨骼,说明该时期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2.(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
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
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
m)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
降水量约291 mm,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冲积扇堆积物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性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山坡堆积物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性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其磨圆度较差。
第(2)题,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第(3)题,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
[答案] (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性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原因: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
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性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原因:主要由重力作用堆积(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被风吹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