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课时40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九章 乡村和城镇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1——认识地域文化
1.简答:什么是地域文化?有何特征?
[提示]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的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
2.填表: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分类 含义
____景观 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____景观 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自然
人文
任务2——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1.填空:认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1)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2)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建筑格局
2.连线:将不同地区与传统民居正确连线。
衔接一 必修第二册教材活动变式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图示意红河哈尼梯田剖面及其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居民修建梯田主要改造了( )
A.土壤条件 B.降水条件
C.地形条件 D.光照条件
2.村寨建在梯田上方半山腰处,而非靠近河流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平坦利于建设 B.保证村寨水源清洁
C.避免受到洪水威胁 D.方便村民田间劳作
√
√
3.这种乡村景观体现了( )
A.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B.先进的耕读文化
C.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D.人地和谐的理念
√
1.C 2.B 3.D [第1题,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故哈尼梯田改造的自然要素是地形条件,C正确。
第2题,该村寨地处山区,河谷地区的地势比梯田上方更平坦,A错误;梯田中农业生产可能污染水源,村寨建在梯田上方半山腰处,可以避免水源被污染,获得清洁的水源,B正确;可以避免洪涝灾害,但与建在梯田上方无关,C错误;村寨建在梯田上方半山腰处,可能增加劳动强度,D错误。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这种乡村景观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D正确;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如福建永定土楼可以体现,与题意不符,A错误;这种乡村景观不涉及具体的耕作技术,没有体现先进的耕读文化,B错误;北京四合院可以体现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与题意不符,C错误。]
衔接二 必修第二册教材案例变式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小明利用暑假去宏村旅游,感受当地的文化,右图为宏村旅游线路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最能体现宏村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是( )
A.平原 B.村落水系
C.公路 D.古树
5.村中有承志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文化建筑,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 )
A.御外凝内的精神 B.长幼有序的文化
C.顺应自然的智慧 D.朴实的耕读文化
√
√
4.B 5.D [第4题,宏村位于皖南山区,不是平原,A错误;由材料“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可知,村落布局和古建筑体现了地域文化,而公路属于后来修建的,不能体现地域文化,C错误;古树不能体现村落布局,D错误;古徽州发展依靠河流较多,故村落水系更能体现宏村的地域文化,B正确。
第5题,从图文信息中可以得出,宏村主要是农耕文明,而村中的承志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文化建筑主要体现了耕读文化,D正确。]
1.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1)体现人地和谐理念
提升·核心素养
(2)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3)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传统民居是人们在适应和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例如下:
传统民居 特点 反映的环境特点
黄土高原窑洞 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 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
北方民居 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 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传统民居 特点 反映的环境特点
新疆平顶屋 屋顶平,墙厚窗小 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蒙古包 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 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江南民居 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 湿热
传统民居 特点 反映的环境特点
云南傣族竹楼 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 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
青藏高原碉楼 平顶,门窗少,墙厚 高寒,光照强
东南亚民居 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 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
因纽特人冰屋 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 终年寒冷
2.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城镇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镇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
城镇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 格局 美国 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 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城镇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 风格 杭州 将城镇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古代皇权的至高无上
城镇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 风格 华盛 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 结构 中国 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追求自然和谐,中庸内敛和空灵禅意的审美理念
西方 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受理性主义哲学和形式美学影响
另外,城镇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江、沿湖城市多利用水体表现城市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
(2023·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右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
培养·思维能力
(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形成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
【解题导引】
(1)图示信息→看广东省的各方言区的类型特征→看主要方言区的分布范围(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看主要方言区的分布地区(地理位置)
(2)图文信息→客家语方言区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分布区多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多较低→为发展经济,需要与广东省内的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合作,而省会和省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客家语方言区许多中心城镇与粤语区人们交流多通行粤语→在中心城镇形成粤语岛
【尝试解答】 (1)方言区交错分布,相对集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2)客家语方言区多位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客家语方言区许多中心城镇因交流的需要,多通行粤语,形成粤语岛。
方言区的存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结合图示,分析广东省北部方言区多样的原因。
[提示] 广东省北部为南岭,多山地丘陵,地形较为封闭,与外界交流不便,使得方言区得以保留;同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相对落后,受外界的干扰少,传统的方言受到的冲击小。
视角一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2024·杭州三模)加车村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庄依山而建,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小芦笙堂是村民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如图为加车村位置与村落布局图。据此完成1~2题。
1.最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的景观是( )
A.吊脚楼群 B.金色麦田
C.街道整齐 D.高山流水
2.推测图中大、小芦笙堂的主要功能是( )
A.商业 B.教育
C.祭祀 D.居住
√
√
1.A 2.C [第1题,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吊脚楼是苗族等民族的特色传统建筑,最能体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A正确;金色麦田在贵州东南地区并不常见,不是当地典型的地域文化景观,B错误;街道整齐、高山流水并不是该地区特有的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C、D错误。
第2题,芦笙在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中常常与祭祀等活动密切相关,大、小芦笙堂作为与芦笙相关的场所,其主要功能很可能是用于祭祀等相关活动,C正确;商业一般在专门的商业街等场所进行,A错误;教育有专门的学校等场所,B错误;居住功能主要由民居来实现,而不是芦笙堂,D错误。]
视角二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2025·扬州模拟)2024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文物修缮、街巷改造。大红门地处北京南中轴向南延伸的起点,是北京城市改造的范本。如图为北京市中心区域简图及大红门地区规划图。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中轴线上最能体现古都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A.四通八达的古代运河 B.小桥流水的城市公园
C.高大雄伟的宫殿建筑 D.宽敞明亮的奥运场馆
4.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对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意义有( )
①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②促进内部空间优化
③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④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3.C 4.D [第3题,北京中轴线代表着我国古代在都城建设中的最高成就,其典型代表是作为都城集中体现的宫殿建筑,C正确;北京并不以古代运河为主要特色,运河与北京中轴线的古都文化特色关联不大,A错误;小桥流水的城市公园描述的是江南水乡的特色,与北京古都的宏伟、庄重风格不符,B错误;奥运场馆是现代北京的特点,不是古都的地域文化特色,D错误。
第4题,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并不会改变城市的服务功能,①错误;申遗成功后,北京中轴线古建筑群禁止进行城镇化建设,不能直接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③错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促进城市内部空间优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②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47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武汉二模)方言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性语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受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影响,湖北省方言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性。发掘方言的文化内涵,已越来越被重视。下图示意湖北省方言区域分布。据此完成1~3题。
课时数智作业(四十)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下列属于非物质地域文化的有( )
①服饰 ②语言 ③餐饮 ④习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从地理视角看,湖北省方言复杂多样的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复杂,河湖众多 ②水陆交通便利,外来人口迁入多 ③距离标准语地区较远 ④少数民族大杂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3.下列能体现挖掘方言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的是( )
A.发展现代旅游 B.保护多元文化
C.丰富生活内容 D.推广普通话
√
1.C 2.A 3.B [第1题,语言和习俗属于非物质地域文化,②④正确;服饰和餐饮既有物质方面的体现,也包含文化内涵,①③错误。故选C。
第2题,湖北省地形复杂,河湖众多,导致不同地区相对隔离,语言容易产生差异,①正确;湖北省水陆交通便利,外来人口迁入多,带来了不同的语言元素,使得方言更加复杂多样,②正确;距离标准语地区较远并不是主要原因,③错误;湖北省少数民族大杂居,有利于语言统一,不是方言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选A。
第3题,挖掘方言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在于保护多元文化,每种方言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保护方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正确;发展现代旅游、丰富生活内容虽然也是方言可能带来的影响,但不是最重要的价值体现,A、C错误;推广普通话与挖掘方言文化内涵关系不大,D错误。]
(2024·天津一模)杭州作为第19届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共设有42个竞赛场馆。图1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外观如江水波动、丝般飘逸的莲花瓣设计成为该场馆亮点。图2为筹备阶段某学者提出的三种体育场馆分布与该城市空间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4~5题。
4.据图文信息推测,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是
( )
A.钱塘江文化、丝绸文化 B.诗词文化、宋韵文化
C.钱塘江文化、宋韵文化 D.诗词文化、丝绸文化
5.杭州没有选择内置集群式布局场馆的主要原因是( )
A.主城区基础设施陈旧 B.主城区土地价格较高
C.主城区公共交通繁忙 D.主城区环境污染较多
√
√
4.A 5.B [第4题,由材料“外观如江水波动、丝般飘逸的莲花瓣设计成为该场馆亮点”可知,“江水波动”体现钱塘江文化,“丝般飘逸的莲花瓣设计”体现丝绸文化,A正确。
第5题,内置集群式布局是场馆在城市主城区内,而主城区土地价格高,拆迁成本高,会增加场馆的建设成本,B正确;主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陈旧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A错误;主城区公共交通繁忙、环境污染较多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C、D错误。]
(2024·茂名二模)剑川古城位于云南大理州,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滇藏线的节点城市,自唐宋时期起即为屯兵要塞,古城街道非传统的“十字街”,而是路口错开的“丁字街”。古城建筑以木雕著称,既有西南地区的粗犷、豪放,也有
江南地区的细腻、精巧。右图为剑
川古城街道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
6~7题。
6.剑川古城街道布局为“丁字街”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排水 B.避免拥堵
C.军事防御 D.设计美观
7.剑川古城建筑木雕风格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资源丰富 B.能工巧匠众多
C.建城历史悠久 D.跨区交流融合
√
√
6.C 7.D [第6题,由材料可知,剑川古城自唐宋时期起即为屯兵要塞。由此可推测,古城街道非传统的“十字街”,而是路口错开的“丁字街”的主要目的是军事防御,C正确;街道的主要功能是行人车辆的通行,不是排水,A错误;与“丁字街”相比,“十字街”更不容易拥堵,B错误;街道的设计主要考虑实用性,不是为了美观,D错误。
第7题,由材料“古城建筑以木雕著称,既有西南地区的粗犷、豪放,也有江南地区的细腻、精巧”可知,剑川古城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滇藏线的节点城市,长期的商贸往来使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得到交流融合,木雕风格得以多样化,D正确。]
(2025·宜春模拟)留左大鼓是一种流行于南京市长芦地区的民间音乐,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屯兵驻营有关,并吸收了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在民族打击乐史上具有重
要的研究价值。右图为明朝时期南
京长芦地区简图。读图,完成8~9
题。
8.留左大鼓发源于长芦的主导因素是( )
A.农业基础 B.地理位置
C.政治环境 D.宗教文化
9.在新型城镇化推动下,政府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留左大鼓长期发展的关键措施有( )
①提倡现代娱乐方式 ②积极推进文化数字化
③开发非遗文化载体 ④追求商业价值开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8.B 9.C [第8题,在民俗文化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古代长芦为江北进入金陵(南京)的门户,是历朝历代的屯兵驻营,说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军事重镇,军乐文化结合传入的佛教文化和民族融合中形成的民俗文化,形成现在的留左大鼓。故选B。
第9题,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现代娱乐方式会对留左大鼓产生极大冲击,①错误;推动文化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化内容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②正确;开发非遗文化载体,如留左大鼓表演服装、影视作品、民俗表演、书籍、手工制作大鼓等,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从而具有持久生命力,③正确;一味追求商业开发会使传统文化失去自身的精髓,④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20分)
10.(2024·邵阳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骑楼”为干栏式建筑的一类,具有上楼下廊(又称外廊)、上住下商的特点,以组群的形式出现,经常连绵成街。骑楼正立面为明显的三段式,最下端为透空柱廊,中间为以窗为主的屋身,上端为形状复杂的“女儿墙”,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色彩。
20世纪初,南宁市及周边县镇骑楼经历短暂的兴盛。如今大部分地区的古骑楼街已不复当初,保存较好的很少。下图为现存骑楼景观和广西骑楼分布图。
(1)描述广西骑楼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2)说明骑楼设计外廊的主要目的。(6分)
(3)简述现存骑楼的价值。(8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广西骑楼分布图,从整体、分布方位等角度分析。结合骑楼分布区图例可知,骑楼总体上分布范围广,分布不均;从具体分布方位看,(东)南部密度高于(西)北部;结合河流图例可知,集中分布在沿河、海地区,沿河沿海密度高于内陆地区。
第(2)题,骑楼设计外廊的主要目的可从气候特征、社会活动等角度分析。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降水多,设计外廊可遮阳、挡雨、增强空气流通,适应气候环境;骑楼外廊使得城市街道更加有序,实现人车分流,保障行人安全和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人流、物流、人们生活活动提供宽敞的空间,有助于交通活动、商业活动的开展。
第(3)题,现存骑楼的价值主要从实用、艺术、历史、情感价值等方面分析。骑楼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现存骑楼依然可用于商、住,发挥其原有功能;结合材料可知,骑楼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色彩,南宁骑楼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西方建筑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有助于艺术活动;骑楼存在的历史悠久,是特色建筑,骑楼见证了民国时期南宁及广西部分县镇的辉煌与荣耀,是当地城乡近代化的里程碑和标志物,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骑楼的存在让当地居民增添对家乡的赞美和自豪之情,增强对当地的情感价值。
[答案] (1)总体上分布范围广、分布不均;(东)南部密度高于(西)北部;集中分布在沿河、海地区(或沿河沿海密度高于内陆地区)。
(2)可遮阳、挡雨、增强空气流通;实现人车分流,保障行人安全和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人流、物流、人们生活活动提供宽敞的空间。
(3)实用价值,现存骑楼依然可用于商、住;艺术价值,南宁骑楼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西方建筑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历史价值,骑楼见证了民国时期南宁及广西部分县镇的辉煌与荣耀,是当地城乡近代化的里程碑和标志物;情感价值,骑楼的存在让当地居民增添对家乡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