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张PPT)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考试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四层考查
【必备知识】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关键能力】 说明、分析、评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对产业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四层考查
【学科素养】 能够从区域空间位置的视角,认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布局;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影响各类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
【核心价值】 能够从“地对人的影响”的视角,认识多种地理要素对不同产业活动的影响;从“人对地的影响”的视角,认识各类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课时41 农业区位因素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掌握农业生产特点,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1.判断:写出下列现象反映的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______)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______)
(3)东北地区农业一年一熟。(______)
季节性
地域性
周期性
2.填表:认识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气候 热量、____、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____ 保证农作物收成
地形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____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____业
____ 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光照
水源
种植
畜牧
土壤
3.辨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相同的概念吗?
[提示]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未必好。
4.简答:写出影响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
[提示] 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5.连线:将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与其主导因素连线。
衔接一 必修第二册教材图3.2变式
下图为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的农业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信息说明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的( )
A.机械化程度低 B.水利工程量大
C.商品率低 D.单位面积产量高
2.湄南河平原为水稻种植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
①面积小,便于精耕细作 ②靠近河流,便于灌溉
③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④地势平坦,便于耕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1.A 2.D [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湄南河平原地区水稻种植耕作图,此时农民正在进行人工插秧,体现了水稻种植的特点是机械化程度低,A正确;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和单位面积产量高在该图中没有体现,B、C、D错误。
第2题,湄南河平原面积广阔,且靠近湄南河,有便利的灌溉水源,且湄南河平原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属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同时,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便于耕作,②③④正确;精耕细作是由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导致的,①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衔接二 必修第二册教材图3.4变式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下图为我国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农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③三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是( )
A.鱼塘、果林或人工草地、农田
B.鱼塘、农田、果林或人工草地
C.农田、鱼塘、果林或人工草地
D.农田、果林或人工草地、鱼塘
4.该地形成“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主导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劳动力 D.市场
√
√
5.千烟洲立体农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C.促进乡村城镇化的整体发展
D.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
3.B 4.B 5.B [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①地为地势低洼的水域,适宜布局鱼塘,发展渔业;②地位于山脚,地势较为平坦,靠近水源地,适宜发展种植业,可以开辟为农田;③地地势较高,坡度较陡,适宜布局果林或人工草地,减少水土流失,B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千烟洲地区发展了立体农业,“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充分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形成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立体农业反映了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故地形是其主导因素,B正确。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立体农业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无明显改善,A错误;千烟洲地区的人们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形成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即可以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B正确;立体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促进乡村城镇化的整体发展无明显推动作用,C错误;立体农业属于混合农业,不利于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D错误。]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
提升·核心素养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
热量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复种指数 热量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热量不足则相反 柑橘等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苹果等暖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
光照 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光照强,则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弱,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光照时间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热量不足,利于农作物生长 新疆光照充足,长绒棉品质优良,哈密瓜特别甜;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大米口感好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
降水 影响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 降水量大可发展水田农业,降水量小则发展旱作;过多则涝、过少则旱,都影响农作物生长 我国南方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北方地区多种植小麦,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
气温日较 差 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积累营养物质 我国西北地区因气温日较差大,瓜果糖分积累多,品质好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
气象 灾害 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 旱涝、寒潮、干热风、台风等造成农作物减产或品质下降
②其他自然因素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
水源 水源丰富的地区农作物收成较有保障,但缺水会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有灌溉水源保证的干旱地区,可发展农业 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
地形 地形类型、海拔、坡度等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及机械化程度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大面积平原可以采用大型机械化生产;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低洼地水域适宜发展渔业 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生产规模大,多采用大型机械化生产;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立体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多使用小型机械化生产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
土壤 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酸碱度等影响农作物类型及产量 不同土质适宜不同农作物;肥力影响产量 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2)人文因素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
市场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城郊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便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产品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等 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丰富,发展水田农业,可以精耕细作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
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政策、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
科 技 机械化 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杂交水稻的培育;冷藏运输使新鲜瓜果能运到更远的地区;温室大棚等的使用使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
生物化学技术 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了农业产出
冷藏技术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保温技术 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
此外,资金、历史、饮食偏好、文化、政治等因素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2.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根据区域范围大小,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农业的合理布局,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
①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③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 区位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
④农作物的区位选择
作物 区位选择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水稻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我国几个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区域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气温低
新疆南部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光照条件好 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气温低,热量不足
农业生产区域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严重
南方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土质较差
(2024·山东卷)平贝(下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
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
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
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在
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
散基地。据此完成(1)~(3)题。
培养·思维能力
(1)“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产品损耗 B.应对市场风险
C.保护种质资源 D.降低劳动投入
(2)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有利于
( )
A.提高清洗效果 B.减少清洗工序
C.保持土壤肥力 D.提高产品品质
√
√
(3)为打造全国平贝产业高地,铁力市宜重点布局( )
A.医疗器械企业 B.医药制造企业
C.食品加工企业 D.农机装备企业
√
【解题导引】
(1)材料信息→平贝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起收平贝后只出售大鳞茎→控制每年进入市场的平贝数量→起收后将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保证了每年都有平贝售卖→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
(2)材料信息→起收平贝时附着许多泥土→过去在河中手工清洗→泥土随水流走导致土壤损耗→如今采用沉淀式自动清洗后将泥土重新还田→避免了土壤损耗,保持土壤肥力
(3)平贝属于优质中草药→在产地建设医药制造企业→可保证原料的充足供应→促进平贝种植业的良性发展
依据上面的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铁力市平贝种植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
[提示] 主要包括病虫害和抗药性问题、低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以及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足等。
视角一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2025·成都模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优质水稻产区,水稻主要用河水灌溉。吉林省松花江流域的当地农民准备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将原来的旱地玉米田改种水稻,利用井水灌溉,结果产量和品质都不如原有的稻田,后来通过农业专家指导,第二年更换了生长周期较长的品种种植,得到了品质和产量的双丰收。据此完成1~3题。
1.与南方主产区相比,松花江流域水稻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
A.灌溉水质优良
B.水稻品种优良
C.种植技术先进
D.生长季温度低
√
2.当地农民将原来的旱地改种水稻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灌溉水源水温较低
B.灌溉水源含盐量高
C.原有水稻品种较差
D.灌溉水源水质较差
√
3.当地农民的种稻经历说明了( )
A.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品种
B.自然因素对农业影响小
C.科技是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
D.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
√
1.D 2.A 3.D [第1题,松花江流域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水稻生长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所以品质优良,D正确;水稻主要用河水灌溉,灌溉水质优势不明显,A错误;南方水稻种植历史更悠久,水稻品种更加优良,水稻种植技术更先进,B、C错误。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改种水稻后利用井水灌溉,夏季井水的水温较低,不利于热量需求高的水稻的生长,A正确;松花江流域位于季风区,井水大多为淡水,B错误;旱地改种水稻与松花江流域的水稻产区主要是灌溉水源的差异,与水稻品种关系较小,C错误;一般井水水质较好,D错误。
第3题,东北地区热量低,作物生长速度慢,所以更适合生长期较长的品种积累营养物质,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D正确;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错误;自然因素对农业影响较大,B错误;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C错误。]
视角二 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
(2025·重庆万州区模拟)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如表为泰国、中国、美国和日本四国2021年大米的产销概况。据此完成4~6题。
国家 总产量(万吨) 国内消耗量(万吨) 出口量(万吨)
甲 14 900 15 640 70
乙 1 990 1 270 768
丙 820 760 2
丁 700 400 265
4.甲、乙、丙、丁四国分别为( )
A.美国、中国、日本、泰国
B.泰国、美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日本、美国
D.日本、中国、泰国、美国
√
5.导致丙国与丁国的国内大米消耗量存在差异的因素是( )
A.饮食偏好 B.人口数量
C.收入水平 D.气候条件
6.乙国所产大米远销海外的有利条件为( )
①口感独特,品质高 ②熔岩土壤肥沃 ③便捷的水陆交通 ④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4.C 5.A 6.B [第4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国大米产量和国内消耗量较大,应为亚洲国家。丁国大米产量和国内消耗量较小,应为美国;乙国大米出口量大,应为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泰国;甲国大米产量和国内消耗量最大,应为中国;丙国大米出口量最小,应为日本。故选C。
第5题,据上题分析可知,丙国为日本、丁国为美国,日本人喜食大米,而美国人喜食小麦制品和肉制品,日本国内大米消耗量大于美国,A正确;美国人口数量大于日本,国内大米消耗量应多于日本,与结论不符,B错误;收入水平和气候条件对国内大米消耗量影响不大,C、D错误。
第6题,乙国为泰国,境内少熔岩土壤分布,且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所产大米远销海外的有利条件为口感独特,品质高和便捷的水陆交通,①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7分)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5·长沙模拟)伊维萨岛位于地中
海西部,隶属于西班牙,人口7.48万人,
低地和梯田农业发达,农产品的销售市
场稳定性强。右图示意伊维萨岛农作物产
区分布。据此完成1~2题。
课时数智作业(四十一) 农业区位因素
1.制约伊维萨岛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土壤 D.水源
2.伊维萨岛农产品销售市场稳定性强主要得益于该岛( )
A.消费人口多 B.距离欧洲大陆近
C.农产品种类多 D.农产品供应充足
√
√
1.D 2.B [第1题,伊维萨岛位于地中海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旺季,光热充足,但降水不足,因此,水源短缺严重制约着该岛农业的发展,D正确,A、B错误;土壤较容易进行改良,不是制约伊维萨岛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C错误。
第2题,伊维萨岛位于地中海西部,距离欧洲大陆较近。欧洲经济发达,人口多,消费量大,是伊维萨岛农产品稳定的销售市场,B正确;该岛人口较少,A错误;农产品种类和供应数量对销售市场稳定性的影响较小,C、D错误。]
(2024·秦皇岛模拟)河西走廊,视野里连绵延伸着两条“带子”,一条是绿意盎然的绿洲农业带,一条是苍凉土黄的戈壁沙漠带。河西走廊因其玉米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商品性好,已经成为“种子生产最佳的理想王国”和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占全国大田用种量的半壁江山。据此完成3~4题。
3.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生产最佳的理想王国”主要得益于( )
A.环境相对封闭 B.水源比较丰富
C.热量比较充足 D.土壤相对肥沃
√
4.对比河西走廊,我国东北地区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突出优势为( )
A.自然灾害少发 B.临近消费市场
C.耕地面积辽阔 D.机械化水平高
√
3.A 4.B [第3题,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热量和土壤条件都不如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成为“种子生产最佳的理想王国”主要得益于环境相对封闭,A正确。
第4题,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大,东北地区杂交玉米种子基地的突出优势是临近消费市场,B正确;东北地区洪水、寒潮等自然灾害频发,A错误;河西走廊和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都足以支撑建设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因此东北地区耕地面积辽阔不是该地区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C错误;高度机械化在河西走廊也可以实现,不是东北地区的优势,D错误。]
(2025·南充模拟)陕西省周至县北濒渭水,南依秦岭,距西安市区78千米,山区占76%。国土空间开发初步形成了旅游观光带、猕猴桃经济带、蔬菜花卉带。猕猴桃是立县产业,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称号。近年来,出现猕猴桃早采早卖现象,周至县政府一直将禁止猕猴桃早采早卖作为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据此完成5~7题。
5.周至县国土空间开发由南向北依次为( )
A.旅游观光带、猕猴桃经济带、蔬菜花卉带
B.猕猴桃经济带、蔬菜花卉带、旅游观光带
C.蔬菜花卉带、旅游观光带、猕猴桃经济带
D.旅游观光带、蔬菜花卉带、猕猴桃经济带
√
6.周至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距离市场近 B.劳动力丰富
C.自然条件优越 D.农产品加工业发达
7.政府禁止果农早采早卖猕猴桃是为了( )
A.扩大销售市场 B.提高销售价格
C.保证鲜果品质 D.合理利用时间
√
√
5.A 6.C 7.C [第5题,由材料“陕西省周至县北濒渭水,南依秦岭,距西安市区78千米,山区占76%”可知,周至县南部地势高,以山区为主,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结合地形分析,南部山区适合发展旅游业和以猕猴桃生产为主的林果业,北距西安市区较近,适合布局不宜长距离运输的蔬菜花卉产业。故选A。
第6题,周至县被称为“猕猴桃之乡”,说明当地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产品的品质优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优势条件,C正确;猕猴桃产业并非市场指向型产业,且周至县为县城,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远,A错误;山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业较为落后,B、D错误。
第7题,早采早卖猕猴桃会导致果实还未成熟就流入市场,会影响猕猴桃的品质,从而造成负面影响,政府禁止猕猴桃早采早卖是为了保证鲜果品质,以保证市场占有率,C正确;禁止果农早采早卖不能扩大销售市场,A错误;禁止果农早采早卖猕猴桃的目的不是单纯提高销售价格,B错误;政府禁止果农早采早卖与时间利用无关,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6分)
8.(2025·德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图1),气候特点是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型和山地气候并存,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农业以种植业、畜牧业、水果园艺业为主(图2)。巴黎盆地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78米。法国南部的中央高原由火山熔岩塑造而成,经过无数年的风化、流水侵蚀,大面积花岗岩岩基和结晶岩出露,是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龙河、罗讷河支流的发源地。
(1)指出法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M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4分)
(2)从地形角度说明巴黎盆地适宜发展谷物种植业的原因。(6分)
(3)评价法国Q地区发展葡萄种植业的气候条件。(6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2判断可知,法国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较大面积的单一农业生产活动,体现了该国农业生产具有专业化、区域化的特点。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
第(2)题,根据图1判断可知,巴黎盆地内部地势较为低平,便于耕种;盆地地处西部和南部丘陵高原北侧,是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光照相对充足,热量条件较好,有利于谷物种植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南部的中央高原由火山熔岩塑造而成,经过无数年的风化、流水侵蚀,大面积花岗岩岩基和结晶岩出露,这些熔岩碎屑物被众多河流搬运至巴黎盆地沉积,形成了矿物质丰富的土壤,土壤较为肥沃。
第(3)题,读图可知,Q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冬季该地区受西风控制,气候较为温和,且北部有山地阻挡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有利于果树安全过冬;但由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较少,此时需要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 (1)特点: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主导因素:市场需求。
(2)巴黎盆地内部地势低平,便于耕种;地处西部和南部丘陵高原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热量较充足;法国南部的中央高原由火山熔岩塑造而成,经过风化、流水侵蚀,熔岩碎屑物被流水搬运至巴黎盆地沉积,土壤肥沃。
(3)有利条件: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和,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有利于果树安全过冬。不利条件:夏季降水少,需大量引水灌溉。
9.(2024·秦皇岛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南京市盘城街道,位于老山以北,是江北新区的现代农业重镇,以葡萄种植闻名。盘城葡萄种植历史较久,种植经验丰富,现已形成8 000亩的葡萄生产基地,街道通过扶持种植大户和成立技术工作站等方式支持葡萄产业发展。自2011年起,盘城街道每年都会举办葡萄采摘节,吸引大量游客,推动了盘城葡萄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图1示意盘城街道葡萄主要种植区,图2为盘城街道王家渡乡村景观图。
(1)指出盘城街道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8分)
(2)简述扶持葡萄种植大户对葡萄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3)说明葡萄采摘节的举办对盘城葡萄产业的积极影响。(6分)
[解析] 第(1)题,自然条件:盘城街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葡萄的生长;读图可知,盘城街道临近河流,灌溉水源丰富;盘城街道位于南京市老山以北,是江北新区的现代农业重镇,位于城市郊区,耕地资源较丰富。社会经济条件: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新鲜葡萄保质期短,盘城街道临近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能快速将葡萄运往消费市场。
第(2)题,扩大葡萄产业种植规模,提高集约化水平,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技术,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制定盘城葡萄等级标准,搭建统一销售平台,统一宣传、统一推广,有利于葡萄产业形成品牌,提高盘城葡萄知名度;通过种植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带动周边种植户整体种植水平等。
第(3)题,自2011年起,盘城街道每年都会举办葡萄采摘节,吸引大量游客,扩大盘城葡萄的品牌影响力,提高知名度;通过举办葡萄采摘节,推动了盘城葡萄产业的发展,扩大了葡萄等农产品的销售,提高经济效益;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推广葡萄新产品,促进葡萄品类更新等。
[答案]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临近河流,灌溉水源丰富;位于城市郊区,耕地资源较丰富;位于长三角地区,消费市场广阔;临近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
(2)扩大葡萄产业种植规模,提高集约化水平,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技术,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葡萄产业形成品牌,提高盘城葡萄知名度;有利于通过种植大户带动周边种植户整体种植水平等。
(3)扩大盘城葡萄的品牌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扩大葡萄等农产品的销售,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广葡萄新产品,促进葡萄品类更新等。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