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课时44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因素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
1.简述: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填表:认识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表现。
因素 影响 原因 实例
交通 钢铁、石油化工等逐渐摆脱了______的束缚,转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沿江港口布局 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______原料越来越多;原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船舶的大型化极大地降低了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 日本钢铁厂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
原料地
可替代
因素 影响 原因 实例
市场 影响日益显著,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如汽车制造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其总部更趋向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 运输方式的多元化、网络化、大型化,不同方式的联合运输,使运输效率更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通信更加便捷;复杂产品的各种组件可以在全球采购 在上海建飞机组装厂
因素 影响 原因 实例
信息通达度 属于新增的因素,出现了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企业 即使交通不便,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订单和寻找市场 没有自己加工车间、销售门店的新型服装公司
因素 影响 原因 实例
生产方式的变革 可以摆脱原料地、市场消费地的制约,灵活选择 改变了产品____,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从而使区位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 伊春家具布局在东北林区
运输技术 从临近市场转向临近优质______ 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产品可以更长时间地保存 奶制品企业建在内蒙古优质鲜奶原料产地
形态
原料地
1.影响日本早期和现代钢铁工业布
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资源、市场
B.交通、市场
C.市场、资源
D.资源、交通
衔接一 必修第二册教材图3.23变式
下图示意日本钢铁工业分布。读图,完成1~2题。
√
2.日本钢铁工业布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冶金技术进步提高了原料和燃料利用率
②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降低了运输成本
③国内煤铁资源耗尽,目前完全依赖进口
④钢铁工业污染严重,临海布局利于排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D 2.A [第1题,读图可知,日本早期钢铁工业中心靠近铁矿、煤炭产地布局,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资源,B、C错误;日本现代钢铁工业中心沿海布局,可知影响因素是交通,A错误。故选D。
第2题,冶金技术进步提高了原料和燃料利用率,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降低了运输成本,使钢铁工业布局不仅仅局限在原料产地布局,临海布局不仅运入原料便利,运出成品也更方便,便于打开市场,①②正确,A正确;③描述错误,重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排污入海做法错误,④错误,B、C、D错误。]
衔接二 必修第二册教材图3.24变式
我国某新型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内,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自己的销售门店。如图为该服装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服装公司( )
A.面料厂需要靠近服装公司
B.制衣厂应选址在技术人才密集区
C.配送中心宜靠近消费市场
D.仓储基地建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
√
4.该类新型服装公司的出现,说明( )
A.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增强
B.工业区位选择更加看重信息的畅通度
C.交通通达性对工厂选址的影响在减弱
D.工业生产要求设计与加工的空间集聚
√
3.C 4.B [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知,我国某新型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内,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自己的销售门店。服装公司与制衣工厂、销售门店之间通过实时信息流连接,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可以使服装公司距离制衣工厂、销售门店等较远,A错误;制衣工厂主要靠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B错误;配送中心应靠近消费市场,可以减少运输成本,C正确;仓储基地若建在市中心,成本会偏高,D错误。
第4题,由图文材料可知,我国某新型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内,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自己的销售门店。服装公司与制衣工厂、销售门店之间通过实时信息流连接,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可以使服装公司距离制衣工厂、销售门店等较远,工业区位选择更加看重信息的畅通度,B正确;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减弱,A错误;交通通达性对工厂选址的影响在增强,C错误;新型服装公司的工业生产不需要设计与加工的空间集聚,D错误。]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提升·核心素养
(2)政策的变化
①巩固国防需要:如在湖北十堰建设汽车制造厂。
②改革开放政策:在深圳建设经济特区。
③缩小地区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①环境要求标准提高,污染严重的工业迁移到环境容量大的地区。
②劳动力成本增加,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
③城区地价上涨,会增加工业生产成本,使工业向郊区迁移。
2.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1)比较
类型 原因 优点 缺点 结果
工业 集聚 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资源 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形成工业地域,规模不断扩大
类型 原因 优点 缺点 结果
工业 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产品的运费价格低或产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增加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工业向域外扩散,形成新的工业地域
(2)工业分散的一般规律
①区位选择规律
工业区位选择 原因
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或发达地区 该地市场广阔
发达地区 该地科技发达,资金充足
②工业部门分散规律:一般会把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本地。
(2023·北京卷)近年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某产业园,面向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业,构筑垂直
化生产空间新形态。右图是产业园
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应用场景示
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培养·思维能力
(1)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园区( )
①集约利用工业用地 ②降低厂房的建造成本
③提高产业集群效率 ④辐射带动大湾区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促使智能制造企业垂直化生产的主导条件是( )
A.楼房闲置 B.劳动力短缺
C.环保安全 D.科技进步
√
√
【解题导引】
(1)图文信息→垂直化生产空间集合了工业生产的各环节→集约利用工业土地→各生产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便捷→提高产业集群效率
(2)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企业→产品更新快→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对信息依赖程度高→科技进步有利于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
在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中,把仓储、物流设在较低楼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便于产品的运出和原材料的运入。
视角一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024·长沙一模)《2022年全球机器人报告》披露2021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达51.7万台,中国新装
机量领先全球,并首次在全球市场占比
超过50%。如图示意2021年部分国家工
业机器人年装机量。据此完成1~3题。
1.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非洲
2.上题所述大洲新装工业机器人数量巨大,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大 B.资源丰富
C.发达国家多 D.交通便利
√
√
3.下列工作适合引入工业机器人的是( )
①研发设计 ②销售服务 ③焊接装配 ④零件搬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C 2.A 3.C [第1题,读图可知,中、日、韩三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较高,三国同属于亚洲,C正确。
第2题,中国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数量较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对机器人需求量较大,而日、韩两国则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高,因此对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较大,A正确;与资源和交通的关系不大,B、D错误;亚洲的发达国家并不多,C错误。
第3题,工业机器人主要代替工人从事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比如焊接装配、零件搬运等,③④正确;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领域涉及创意、沟通和人际交往,这些都是机器人目前难以替代的,①②错误。C正确。]
视角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顺德开始兴起制作家具的小型作坊。改革开放以后,家具产业在顺德逐渐集聚,从家具原材料、家具产品、家具木工机械、家具连接件和配件、家具涂料的生产和销售到家具会展等,一应俱全。顺德形成了我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下图为广东顺德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若需要购买家具的五金零部件,需要去( )
A.容桂 B.乐从 C.勒流 D.龙江
5.顺德家具专业化生产的突出优点有( )
①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高 ②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 ③集中力量提升专业水平 ④突出各镇的优势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4.C 5.D [第4题,注意购买的物品是五金零部件,根据图中专业镇的具体内容可知,若需要购买家具的五金零部件需要去勒流,C正确;容桂生产化工涂料, 乐从为家具市场,龙江为家具制造,A、B、D错误。
第5题,专业化意味着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意味着专业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避免家具生产内部的恶性竞争,但是专业化不等于规模化,与生产规模大小无关。②③④正确,故选D。]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48分)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郑州三模)“工赋链主”是上海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选出的示范标杆企业。每家“链主”企业须带动培育20~30家“链上”企业。上海Z纺织企业推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帮助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8 000多家中小纺织企业,链接全国至少60万台织机,覆盖纱线、织布、印染等环节,可根据订单变化实现产能协作。据此完成1~2题。
课时数智作业(四十四)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赋链主”企业的主要特征是( )
①品牌影响力大 ②产业链完整 ③协同能力强 ④劳动力投入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工赋链主”主要带动链上相关企业( )
A.提高生产效率 B.提高产品质量
C.降低运输成本 D.缩短生产工序
√
√
1.B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工赋链主”是上海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选出的示范标杆企业,“工赋链主”企业的主要特征是品牌影响力大,①正确;根据订单变化实现产能协作,协同能力强,③正确;产业链较为分散,②错误;由材料可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劳动力投入少,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第2题,“工赋链主”主要带动链上相关企业提高生产效率,A正确;产品质量与原料质量、生产工序等有关,“工赋链主”主要是提高生产效率,对提高产品质量的影响小,B错误;运输成本和生产工序没有变化,C、D错误。]
(2024·衡水模拟)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最终将替代人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深圳在东郊坪山区石井街道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拥有多种特
征路面和试验场景,全面满足智能网联
汽车测试需求,为汽车行业提供一站式
的场地试验技术服务。右图示意深圳智
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的位置。据此完成
3~4题。
3.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选址主要考虑( )
A.周边配套条件 B.对外交通运力
C.场所征地成本 D.技术研发基础
4.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的兴建,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地区
( )
A.物联网制造业 B.仓储与物流业
C.文化与旅游业 D.岩土体工程业
√
√
3.B 4.A [第3题,由图可知,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位于坪山区石井街道,该地交通便利,临近高速公路,主干道发达,对外交通运力强,便于将测试车辆运输至测试基地,B正确;周边配套条件、场所征地成本、技术研发基础在图文材料中并未体现,A、C、D错误。
第4题,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因此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的兴建,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地区物联网制造业的发展,A正确;仓储与物流业、文化与旅游业、岩土体工程业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的关联性较小,B、C、D错误。]
(2025·合肥模拟)武汉市在汽车领域始终与各方保持着积极合作,着力培育现代化汽车产业链。下图示意武汉市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5~7题。
5.1992年,武汉市特别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入S汽车公司,主要因为( )
①汽车产业的配套部门众多 ②武汉市乘用车产业基础雄厚 ③开发区土地成本较低 ④开发区政策支持便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T公司零部件供应商随整车厂同时落地武汉市,有利于( )
A.节约零部件组装成本 B.深入探索消费习惯
C.提高汽车生产效率 D.促进部门技术交流
√
√
7.武汉市倡导“强链”“补链”“延链”以来更注重汽车产业的
( )
A.发展规模 B.创新能力
C.生产成本 D.对外交流
√
5.B 6.C 7.B [第5题,汽车产业链长,配套部门多,更适合集群布局,①正确;1992年,武汉市开启了主流乘用车生产先河,因此当时武汉市乘用车产业基础薄弱,②错误;开发区一般远离城市中心,土地成本较低,但这不是武汉市特别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入S汽车公司的主要原因,③错误;成立经济开发区便于统一给予优惠政策,利于招商引资,④正确。
第6题,T公司零部件供应商随整车厂同时落地武汉市,有利于零部件供应商就近为整车厂提供配件,方便生产流程的衔接,提高整车厂汽车生产效率,C正确。
第7题,倡导“强链”“补链”“延链”主要是为了弥补之前汽车产业链的短板,并且从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可以看出,武汉市更加关注技术进步与创新升级,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7分)
8.(2024·甘肃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锂电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上游主要是锂盐及锂材料生产,中游主要是锂电池生产,下游主要是系列终端产品生产,如手机、电脑、电动汽车等。成渝经济圈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遂宁市位于成都市和重庆市的中间位置,经多年发展,逐渐占据国内锂盐和锂材料的优势地位,有“锂业之都”称号。下图示意遂宁市锂电产业发展时间轨迹。
(1)说明大型锂业公司在遂宁市锂电产业发展中的作用。(3分)
(2)简析遂宁市发展锂电全产业链的优势。(6分)
(3)分析遂宁市在成渝经济圈锂电产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4分)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2004年,遂宁市成立大型锂业公司,锂业公司逐渐在国内锂盐材料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由此可以推断大型锂业公司的技术水平较高,具有引领作用,有利于锂电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创新,推动了遂宁市锂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型锂业公司生产规模大,便于集中采购锂盐及锂材料,稳定原料供应,保障原料价格稳定,扩大锂电产业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2020年,遂宁市获得“锂业之都”的称号,可知大型锂业公司的成立还有利于形成锂电产业品牌,提升知名度,甚至是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
第(2)题,据材料可知,遂宁市于1992年开工建设碳酸锂生产企业,故锂电产业起步早,生产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好;2010年,锂电新材料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大;2013年,规划建设锂电行业全产业链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较好;遂宁市位于成都市和重庆市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临近终端产品市场;布局大型锂业公司,具有集聚效应,能够统筹资源配置;2020年,获“锂业之都”称号,品牌效应好,扩大销售市场;遂宁市地处西部地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生产成本低。
第(3)题,与成都市、重庆市相比,遂宁市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更适合发展生产制造等环节,缺点是制造环节附加值低;成渝经济圈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而遂宁市位于成都市和重庆市的中间位置,可以根据成渝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遂宁市发展中下游产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技术,可以通过借鉴成渝的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承接成都市、重庆市锂电产业转移,逐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答案] (1)便于集中采购锂盐及锂材料,稳定原料供应,扩大锂电产业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利于锂电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创新;形成锂电产业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引领锂电产业发展,甚至是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
(2)地处成渝中间位置,临近终端产品市场,地理位置优越;起步较早,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地处西部地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便于发展生产;布局大型锂业公司,具有集聚效应,能够统筹资源配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拥有生产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较好;品牌效应好,有利于扩大销售市场。
(3)与成都市、重庆市相比,遂宁市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更适合发展生产制造等环节;紧密围绕成都市、重庆市两大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逐步借鉴成都市、重庆市的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承接成都市、重庆市锂电产业转移,稳步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迈进。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按投入要素密集度将制造业类型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及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三类。
大连市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工业、旅游、港口城市,也是国家级的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之都。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行业优势明显,在大型船舶、机床、轴承、轨道交通、制冷设备等行业一直在全国占据重要的地位。下图是大连市新增制造业的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在2009—2013年和2014—2018年两个时段空间集聚特征变化。
(1)说出大连市成为国家级的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之都的区位优势。(5分)
(2)对比三种类型的制造业行业集聚程度时空变化特征。(5分)
(3)依据集聚程度时空变化特征分别说明各类型行业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和集聚程度存在的差异。(4分)
[解析] 第(1)题,可以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对外开放角度:根据材料可知,大连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对外开放程度高,吸引国外制造企业投资;工业基础角度:根据材料“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行业优势明显”可知,大连市是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制造业的产业基础雄厚;劳动力角度:大连市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多,拥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长期以来崇尚科技创新;交通角度:位于沿海地区,大连港与沈大高速衔接,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第(2)题,根据大连市新增制造业的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在2009—2013年和2014—2018年两个时段空间集聚特征变化图可知,相同点:均呈现集聚程度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峰值高度都有所下降。不同点:资本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曲线在2009—2013年、2014—2018年两个时段内峰值均出现在16~18 km处;技术密集型曲线在2009—2013年曲线斜率攀升较快,在约13 km处出现峰值,2014—2018年峰值出现在约11 km处,且峰值明显降低。
第(3)题,由图分析可知,资本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两类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在0~36 km都有分布,且范围较大;但空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存在向外扩散的趋势。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减小;企业集聚程度明显下降。
[答案] (1)大连市是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制造业的产业基础雄厚;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多,拥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长期以来崇尚科技创新;制造业是大连市的重要支柱和核心产业,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对外开放程度高,吸引国外制造企业投资;大连港与沈大高速衔接,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相同点:均呈现集聚程度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峰值高度都有所下降(两个时段新增制造业的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空间集聚变化特征较为一致)。
不同点:资本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曲线在2009—2013年、2014—2018年两个时段内峰值均出现在16~18 km处;技术密集型曲线在2009—2013年曲线斜率攀升较快,在约13 km处出现峰值,2014—2018年峰值出现在约11 km处,且峰值明显降低。
(3)资本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两类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较大;但空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存在向外扩散的趋势。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减小;企业集聚程度明显下降。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