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 课时50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73 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 课时50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2019)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30 15: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课时50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十二章 环境与发展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1——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及其划分状况
1.识记: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及背景。
2.填表: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主体功能区 产业基础 问题及发展方向
优化开发区域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________、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
主体功能区 产业基础 问题及发展方向
________区域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开发基础较__,未来开发潜力大
重点开发

主体功能区 产业基础 问题及发展方向
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 ____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 保障我国的______供给
重点生态功能区 ________脆弱,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耕地
农产品
生态环境
主体功能区 产业基础 问题及发展方向
禁止开发区域 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_______、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
世界遗产
任务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和意义
1.填空:了解长江经济带概况。
(1)概况: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______________,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广,人口和经济总量大,生态地位重要,________较强,发展潜力大。
东中西三大区域
综合实力
(2)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________。
(3)空间格局: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____________为依托;“两翼”是指沪瑞和____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__________、长江中游和____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市场广阔
长江黄金水道
沪蓉
长江三角洲
成渝
2.填图:识记发展战略的重点。
绿色生态
 长江生态环境
综合
立体
黄金水道
产业
布局
大城市
自主创新
任务3——掌握我国国情,理解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举措及意义
1.填空:识记我国的海洋国情。
(1)海域辽阔,______漫长,______宽广,岛屿众多。
(2)跨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________影响大。
(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海岸线
大陆架
热带气旋
(4)________种类多。
(5)拥有多种海洋________类型。
(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洋灾害
生态系统
2.填图:了解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举措。
3.填空:认识我国的海洋权益。
(1)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历史悠久。中国最早发现、____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
 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
命名
(2)中国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____和____,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主权
管辖
主权
领海
大陆架
历史性
(3)钓鱼岛及其________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4.填空:识记我国政府一贯主张。
与相关国家通过________,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附属岛屿
双边协商
衔接一 必修第二册教材图5.19变式
读我国主体功能区分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④分别是(  )
A.城镇化 重点 生态 农产品
B.生态 城镇化 重点 农产品
C.重点 农产品 生态 城镇化
D.重点 城镇化 生态 农产品

2.下列对优化开发区域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的比例
B.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制造业
C.优化城乡结构,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
D.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1.D 2.D [第1题,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故①~④分别是重点、城镇化、生态、农产品,D正确。
第2题,优化开发区域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发挥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产业转移、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优化、完善城镇化体系,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D正确。]
衔接二 必修第二册教材案例变式
2020年11月10日,中国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10 909米深处成功坐底,成为全球坐底最深的潜水器之一。读图,完成3~4题。
3.“奋斗者”号深潜器最主要的技术特征是(  )
A.高功率燃气动力系统
B.抗高压的舱体结构
C.吸排水潜浮调节系统
D.耐低温的金属材质

4.我国海洋经济开发呈“一带、九区、多点”分布格局。下列选项中,属于“合理创造更多发展空间”的是(  )
A.提高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
B.建设现代化港口,改造升级传统海洋重化工业
C.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
D.填海造陆,建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

3.B 4.D [第3题,在一万多米的深度,海水压力非常大,需要特别抗高压的舱体结构,故其最主要的技术特征是抗高压的舱体结构,B正确。高功率燃气动力系统、吸排水潜浮调节系统、耐低温的金属材质,都不是最主要的技术特征,A、C、D错误。
第4题,填海造陆、建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属于合理创造更多发展空间,D正确;提高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建设现代化港口、改造升级传统海洋重化工业,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都不是对空间的开发,而是侧重于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利用, A、B、C错误。]
衔接三 必修第二册教材图5.26变式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如图示意钓鱼岛的位置图。据此完成5~6题。
5.钓鱼岛地处我国的(  )
A.台湾海峡  B.东海大陆架
C.长江入海口 D.南海大陆架
6.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  )
A.海洋养殖 B.油气开采
C.海洋捕捞 D.发展耕作业


5.B 6.C [第5题,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由钓鱼岛主岛及附属的一系列岛屿组成的群岛,是台湾岛的自然延伸,并非位于台湾海峡、长江入海口和南海大陆架。
第6题,钓鱼岛位于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渔民主要从事海洋捕捞活动,C正确;海洋养殖是近年来才开始发展的,历史较短,A错误;渔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没有能力进行油气开采,B错误;海域为水体,不利于发展耕作业,D错误。]
(2022·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发挥着通江达海、连接亚欧的节点作用(下图)。截至2021年底,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输量超过27万标箱,货值480亿元;成渝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8万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 000亿元。
培养·思维能力
从物流枢纽的角度,说明重庆在不同尺度区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解题导引】
图文材料信息→重庆的位置→“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可多式联运、通江达海、联通亚欧→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交通辐射范围广
【尝试解答】 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依托沿江通道,通江达海,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庆为国家物流枢纽,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及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物资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重庆为连接亚欧的节点,通过中欧国际班列、中缅输油管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交通通道,联通亚欧,通达世界,成为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
在我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重庆有哪些比较优势?
[提示] ①区位条件优越: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区,中国东西结合部。②基础设施功能完备: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③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④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资源相对富集。⑤市场潜力巨大。
视角一 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建设
(2025·南通模拟)2024年4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三区”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线”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分了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分为国家级城市化地区和省级城市化地区)等主体功能区。如图示意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主要立足于各地(  )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B.经济发展水平
C.自然资源分布状况 D.距省会的距离
2.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最可能是图中(  )
A.Ⅰ功能区 B.Ⅱ功能区
C.Ⅲ功能区 D.Ⅳ功能区


1.A 2.B [第1题,由材料可知,“三区”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线”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的划定都应因地制宜,在各地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进行,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等只是其中的一项参考指标,A正确,B、C错误;距省会的距离对“三区三线”的划分影响较小,D错误。
第2题,由材料可知,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分了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分为国家级城市化地区和省级城市化地区)等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内,有选择地划定一定面积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读图可知,Ⅱ功能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和西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为山区,最可能是重点生态功能区,B正确;省会合肥位于Ⅰ功能区,说明其为国家级城市化地区,A错误;Ⅲ功能区位于Ⅰ功能区外围,为省级城市化地区,C错误;Ⅳ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D错误。]
视角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024·天津红桥区二模)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发挥长三角的龙头作用,建设长江经济带。下图为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区域优势有(  )
①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 ②矿产、能源、水能资源丰富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与川渝地区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是(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黄金水道的作用 ③经济互补性强 ④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

3.D 4.C [第3题,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经济相对落后,土地价格较低,①正确;据图可知,川渝地区煤炭、金属矿、天然气资源丰富,该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水能资源丰富,②正确;该地区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区,有政策支持,③正确;该地区位于西部内陆,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条件比长三角地区差,④错误。故选D。
第4题,图示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空间位置不邻近,①错误;因长江水运连接两地,两地经济发展区位因素互补性强,故两地之间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②③正确;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优于川渝地区,④错误。故选C。]
视角三 海洋强国战略
(2024·济南一模)海洋牧场依据其功能可分为渔业增殖型、生态修复型、休闲观光型等。蜈支洲岛是我国一处5A级旅游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北部,该地的定位是“休闲型海洋牧场”,当地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移植珊瑚等修复海洋环境,
牧场内生活着数百个海洋生物物种。如图为
工作人员在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投放人工
鱼礁。据此完成5~6题。
5.在该地海洋牧场的建设过程中,人工鱼礁的作用是(  )
A.当作网箱进行养殖 B.取代本地珊瑚礁
C.诱集鱼类便于捕捞 D.营造生物栖息地
6.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修复生态,维护环境安全
B.开发旅游,提高景区质量
C.增加渔产,保障粮食安全
D.固定礁盘,保护领海安全


5.D 6.B [第5题,据材料可知,该地的定位是“休闲型海洋牧场”,当地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移植珊瑚等修复海洋环境,牧场内生活着数百个海洋生物物种,说明人工鱼礁的作用是营造生物栖息地,D正确;人工鱼礁不能当作网箱进行养殖,A错误;人工鱼礁无法取代本地珊瑚礁,B错误;人工鱼礁的作用不是便于捕捞,C错误。
第6题,据材料可知,海洋牧场依据其功能可分为渔业增殖型、生态修复型、休闲观光型等;蜈支洲岛是我国一处5A级旅游景区,该地的定位是“休闲型海洋牧场”,所以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开发旅游,提高景区质量,B正确;维护环境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领海安全与该岛屿的定位不符合,排除A、C、D。]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61分)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5·郑州模拟)2023年10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南昌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如图示意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演化。据此完成1~3题。
课时数智作业(五十)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1.图中显示,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整体(  )
A.持续上升  B.波动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2.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最高的地区
(  )
A.自然资源丰富 B.城镇化水平高
C.经济发展较快 D.文化教育先进


3.为了提高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未来该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工作重点是(  )
A.筑牢生态屏障 B.缩小城市规模
C.加快人口流入 D.加速产业升级

1.B 2.A  3.D [第1题,据图可知,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有些年份下降,有些年份上升,总体来看呈波动上升趋势,B正确;并没有持续上升,有些年份呈现下降,A错误;没有呈现先升后降,也没有呈现先降后升,C、D错误。
第2题,图中显示,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最高,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A正确;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经济发展速度较慢,C错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B错误;文化教育相对落后,D错误。
第3题,分析可知,长江经济带下游经济发展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得该地区部分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导致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水平最低,未来该地区应该在注重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同时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加速产业升级,注重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减少粗放式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D正确;筑牢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的工作重点,A错误;缩小城市规模不利于该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B错误;加快人口流入会导致土地压力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C错误。]
(2024·汕头二模)创新飞地通常指飞出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而在飞入地设立研发孵化机构的区域合作模式。《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协同联动的长三角创新飞地体系。如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创新飞地联系。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描述符合图中城际创新飞地联系特征的是(  )
A.分布较集中 B.存在多中心
C.一对一联结 D.区域较封闭
5.长三角城市群城际创新飞地在城市群内部联系紧密,主要原因是(  )
A.对接政策完善 B.资金周转迅速
C.城市性质相似 D.地域文化趋同


4.B 5.A [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该城际创新飞地联系存在多个高等级的创新城市,因此存在多中心,B正确;图示城市分布较为分散,城市之间有多线联系,并不是一对一联结,联系范围广,区域分散,A、C、D错误。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协同联动的长三角创新飞地体系,长三角城市群城际创新飞地在城市群内部联系紧密,主要原因是对接政策完善,A正确;飞地体系城市之间联系紧密,资金等流动快,资金周转迅速,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飞地体系的城市数量多,分布地区广,城市性质不一,地域文化多样,C、D错误。]
(2024·广州模拟)永兴岛是三沙市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海礁平台上而形成的岛屿,淡水资源较为缺乏。岛上机场的跑道和停机坪设置千分之五的斜度以便收集雨水,经专业处理后供岛上居民使用。右图为南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永兴岛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有(  )
①土质疏松,下渗较多 ②四周环海,咸化严重
③位于信风带,大气降水少 ④岛屿面积小,储水空间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岛上机场的雨水收集功能发挥作用最不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C 7.D [第6题,由图可知,永兴岛面积较小,且四面环海,海水入侵,咸化严重,水质变差,地表水不易储存,②④正确;永兴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③错误;永兴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海礁平台上而形成的岛屿,由生物遗体沉积固结成岩而成,土质并不疏松,①错误。故选C。
第7题,永兴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旱、雨季明显, 4—9月为雨季,10月到次年3月为旱季,所以冬季降水最少,岛上机场的雨水收集功能发挥作用最不明显,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8.(2024·南阳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杭州湾是“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交汇点。北部环杭州湾城市群是浙江四大城市群之一,杭州作为核心城市,拥有众多世界级数字经济公司。发挥以杭州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杭州湾将建设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创新型湾区。
通苏嘉甬高速铁路起自南通市,经过苏州市、嘉兴市,通过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跨越杭州湾海域(跨海29.158千米),进入宁波市,简称“通甬高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际通道与纽带。2023年3月,该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正式开工。如图为杭州湾周边区域图。
(1)简析杭州湾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6分)
(2)指出杭州湾跨海段修建时需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3)简述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建设对促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的社会经济作用。(6分)
(4)简述将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可采取的措施。(6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流入海口,淡水资源充足;位于河流入海口,可实现河海联运,根据图中信息,有已建成的沪杭线和正在建的通苏嘉甬铁路,交通干线众多,交通便利;地处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工农业基础雄厚;靠近上海,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强等。
第(2)题,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容易受台风的影响,冬春季节还会受到寒潮的影响;靠近海洋,海水的腐蚀性强,杭州湾地区潮差大,受海水潮汐活动影响大;地处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土质松软,地基不稳定。
第(3)题,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建设,将加速其他城市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直连互通,缩短杭州湾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根据材料可知,杭州湾将建设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建设会使交通更加便利,有助于杭州湾大湾区经济的腾飞;加快经济发展可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从而提高杭州湾大湾区城镇化水平。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发挥以杭州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杭州湾将建设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创新型湾区。因此,需要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建立吸引高端人才的机制;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可发展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等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答案] (1)杭州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淡水资源充足;位于河流入海口,海运和水运条件优越,交通干线众多,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雄厚;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强等。
(2)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泥沙淤积多;受海水潮汐活动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大;海上风浪大,尤其易受到夏秋季节台风和冬春季节寒潮的侵袭。
(3)缩短杭州湾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助力杭州湾大湾区经济的腾飞;提高杭州湾大湾区城镇化水平等。
(4)建立吸引高端人才的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等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9.(2025·海口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海工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其中深水海工装备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海工装备制造的实力。拥有自己专属的油气开发海域是一个国家走向海工装备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图示意近些年我国海工装备制造的重大事件。
(1)简述深水海工装备开发海洋资源时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
(2)分析我国成为海工装备制造强国的原因。(6分)
(3)简述深水海工装备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6分)
[解析] 第(1)题,本题需要结合海面之上的恶劣天气以及海面之下深海恶劣环境进行分析。深海环境恶劣,体现为黑暗、低温、缺氧、水压大、海水盐度大,钻井设备深入深海,对相关的机械设备的腐蚀性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钻井在海面上,海面上海浪起伏大,且天气现象多变,需要克服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
第(2)题,海工装备制造需要有强大的重工业基础以及相关机械设备制作基础,我国工业制造能力强大、产业链完整,产业基础好;海工装备制造不同于一般的机械制造,需要满足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产品科技含量很高,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海工装备制造业;海工装备制造主要是为了开发沿海的海洋资源,我国海岸线漫长,有自己的大型油气开发海域,利于发展海工装备的核心技术。
第(3)题,海工装备是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和勘探相关资源的重要设备,发展深水海工装备制造业有利于增加我国能源的勘探量和开采量;海工装备能使我们更便利地开发海洋资源,探索远海的各类资源,有利于保障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2022年实现了从300米到1 500米超深水的全面跨越,有利于拓展生存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有利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答案] (1)深海是黑暗、低温、缺氧、压力大的恶劣环境,海水盐分含量大,海水对机械设备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破坏性;海面以上部分还有可能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 
(2)我国工业制造能力强大、产业链完整,产业基础好;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海工装备制造业;我国海岸线漫长,有自己的大型油气开发海域,利于发展海工装备的核心技术。
(3)有利于增加我国能源的勘探量和开采量;有利于保障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有利于拓展生存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