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类题通法9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第三部分 区域发展
第十四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荒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重环保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湿地萎缩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居民烧柴等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 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 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水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设基础设施、建筑物等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2025·南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榆林市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自然环境复杂,空间差异显著。该地是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破坏。随着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的开展,榆林市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
材料二 如图为榆林市地理位置及地貌分布示意图。
(1)分别指出榆林市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风沙滩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分析该市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风沙滩区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的自然原因。
(3)从土地利用的角度,为榆林市风沙滩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题,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起伏大,土质疏松,加上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风沙滩区多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风力较大,容易出现土地沙化问题。
第(2)题,该市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风沙滩区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的自然原因应从降水、风力、地势、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降水方面,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东南部降水相对较多,西北部降水较少,这导致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更突出,而风沙滩区干旱缺水,更易沙化;风力方面,西北部靠近沙漠,风力更强,加剧沙化,东南部风力相对较弱;地势方面,东南部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风险高,西北部地势相对平坦且多沙质土壤;土壤方面,东南部主要是疏松的黄土层,易被冲刷,西北部多裸露沙质沉积物,更易沙化。
第(3)题,合理规划农林牧用地,使土地利用更科学合理;以草定畜,防止过度放牧导致土地退化,维持草畜平衡,有利于生态稳定;发展节水农业可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浪费,适应干旱环境;选种适生林草能更好地适应风沙滩区的生态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建湿地自然保护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利用其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 (1)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风沙滩区:土地沙化。
(2)降水东南部多,西北部少;风力东南部弱,西北部强;地势起伏东南部大,西北部小;东南部为疏松黄土层,西北部多裸露沙质沉积物。
(3)合理规划农林牧用地;以草定畜,合理放牧,维持草畜平衡;发展节水农业;选种适生林草;发展特色农业;建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