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第四部分 第十八章 课时61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89 第四部分 第十八章 课时61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2019)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30 15: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8张PPT)
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十八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考试要求
1.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2.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3.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四层考查
【必备知识】 战略性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中国能源安全;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土安全的影响。
【关键能力】 综合分析、概括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问题及产生原因,说明、分析中国能源的供需特点,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说明、分析、评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培养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四层考查
【学科素养】 能够从区域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的视角,认识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从要素综合的角度,说明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分析海洋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核心价值】 说明资源利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国家安全观。能够从“人与地如何协调”的角度,说明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
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课时61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考点1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任务——理解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分析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
1.填表:认识资源安全问题。
概念 因资源供给量少于__________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
根源 ______________的失衡
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
资源需求量
资源供给与需求
2.填空:理解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直接影响:____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________。
(2)间接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____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战略
物质基础
放大
3.简述: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提示] (1)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2)资源消费方面: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资源需求。
(3)规避衍生安全风险。
4.填表:了解我国的战略资源。
我国常见的战略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下表为2016年确定的24种战略性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____________、页岩气、煤炭、煤层气、铀
金属矿产 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
非金属矿产 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
石油、天然气
衔接一 选择性必修3教材活动变式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右图示意1949—2015年我国人口数量与用
水总量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1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比1949年大约增加了(  )
A.260立方米   B.100立方米
C.160立方米 D.200立方米
2.1949—201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
C.江河径流量增加
D.年降水量大量增加


3.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的变化趋势(  )
A.将会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B.会提高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能力
C.可能导致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
D.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A 2.B 3.C [第1题,根据示意图提供的数据,(人均水资源使用量=用水总量/人口数量)计算可知,1949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约为181.8立方米,201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约为444.4立方米,可见201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比1949年大约增加了262.6立方米,与A项最接近,A正确。
第2题,1949—2010年,我国工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大增加,导致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增加,B正确;人口增长迅速,用水总量增加,不一定导致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增加,A错误;江河径流量、年降水量在图中没有体现变化趋势,C、D错误。
第3题,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能导致过度利用水资源,产生水资源安全问题,进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降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和调节服务功能,难以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
衔接二 选择性必修3教材案例变式
瑙鲁位于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天堂岛”之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岛国。千万年来,有数不清的海鸟来到这个小岛上栖息,在岛上留下了大量的鸟粪,经年累月,鸟粪起了化学变化,成为一层厚达10米的优质肥料,人们称之为“磷酸盐矿”。全岛3/5被磷酸盐所覆盖,只有沿岸有一窄条平地。瑙鲁曾在1976年被誉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是,随着磷酸盐资源的枯竭,20世纪80年代后,瑙鲁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据此完成4~5题。
4.瑙鲁“磷酸盐矿”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优良,鸟类丰富
B.处在候鸟迁徙的路线上
C.面积广阔,活动空间大
D.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

5.20世纪80年代后,瑙鲁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磷酸盐矿”的开发和出口成为该国唯一的经济支柱
B.全球海平面上升,该国国土大部分被海水淹没
C.当地人对“磷酸盐矿”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严重环境问题
D.岛国居民的生活、生产物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4.B 5.B [第4题,瑙鲁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当地鸟类并不丰富,但是该岛位于南北半球候鸟迁徙路线上,大量迁徙的候鸟在此落脚,产生鸟粪较多,A、C错误,B正确;当地的降水对瑙鲁鸟类影响不大,D错误。
第5题,“磷酸盐矿”的开发和出口成为该国唯一的经济支柱,导致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所以随着“磷酸盐矿”的枯竭,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A正确;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但短时间内不会将该国大部分国土淹没,B错误;当地人对“磷酸盐矿”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环境问题,同时破坏了鸟类的栖息地,鸟粪积累减少,加上长期开发,造成“磷酸盐矿”减少,C正确;岛国面积小,资源短缺,居民的生活、生产物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加重了社会经济受冲击的程度,D正确。根据题意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B。]
1.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表现 具体影响
资源禀赋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表现为因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资源量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影响因素 表现 具体影响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影响因素 表现 具体影响
资源消费需求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人口增长造成的资源短缺;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资源短缺;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资源短缺
2.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保障途径 具体内容
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使用效益最大化;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保障途径 具体内容
规避衍生安全风险 环境友好 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保持可持续供给能源
和平开发利用 不以邻为壑;避免因资源争夺而导致的冲突
(2024·浙江6月卷)锂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也是重要的能源金属。右图为2006—2022年全球锂应
用行业市场份额图。据此完成(1)~(2)
题。
(1)2006—2022年锂应用行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锂开发进程加快
B.传统行业对锂需求量下降
C.全球锂产品产能释放
D.新能源汽车拉动用锂需求

(2)全球锂产业形成“海外资源+中国加工”模式,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  )
A.锂原矿和锂精矿供给充足
B.拥有提锂技术和成本优势
C.锂初级产品企业竞争力弱
D.锂产业链下游产业较集中

【解题导引】
(1)图示信息→2006—2022年锂应用行业结构变化比较→锂电池应用行业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发展的结果
(2)我国的锂矿资源相对不足→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锂资源需求快速增长→锂资源的提炼加工技术不断发展→锂产业的生产成本较低→形成“海外资源+中国加工”模式
结合以上的图文信息,判断降低我国锂资源供应风险的有效措施是
(  )
A.降低国内开发力度
B.实施严格的采矿制度
C.建立健全储备制度
D.减少工业生产的用量

C [降低国内开发力度将使锂矿产量下降,供应紧张,不利于降低我国锂资源供应风险,A错误;实施严格的采矿制度不能增加锂矿供应量,B错误;国际市场上的锂矿资源价格变动幅度大,为减少国际供应市场的价格波动而带来的供应风险,应建立健全储备制度以降低我国锂资源供应风险,C正确;减少工业生产的用量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误。]
视角一 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
(2025·陕西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多应用于人工智能、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2023年,全球稀土矿产量达35万吨,同比增长16.67%。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我国依法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据此完成1~2题。
1.全球稀土矿产量近年来大幅增加是由于(  )
①能源转型需求旺盛 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③稀土开发成本降低 ④资源国际供给高度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主要是为了(  )
A.延长产业链 B.缓解资源短缺
C.提高附加值 D.保障战略储备


1.A 2.D [第1题,根据材料“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多应用于人工智能、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可知,稀土主要应用于清洁能源等领域,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使稀土的需求量增加,使全球稀土矿产量增加,①正确;稀土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稀土的需求量增加,全球稀土矿产量增加,②正确;材料中没有稀土开发成本降低和资源国际供给高度集中的相关信息,③④错误。故选A。
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保障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因此我国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D正确;并不是为了延长产业链,A错误;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稀土资源并不短缺,B错误;不是为了提高附加值,C错误。]
视角二 水资源安全
(2024·长春三模)水资源生态安全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水资源系统能够满足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安全。采用综合评价法将防洪保安、供水保障、农水保粮、生态保护综
合计算得到安全指数,其值在0~1之间,
越接近1,表明安全状况越好。如图示意
2006—2015年北京市水资源安全对比。据
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水生态安全逐年变好
B.2012年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少
C.2008年北京降水较为充足
D.2009年水资源的消耗量过大

4.能够提高水资源安全指数的措施有(  )
A.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开发率
B.提高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
C.提高防洪堤坝长度占堤防总长度的比重
D.提高地下水开采量与可开采总量的比值

3.C 4.C [第3题,北京水生态安全波动变好,不是逐年变好,A错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B错误;2008年水资源安全指数较高,说明该年水资源相对充足,降水偏多,C正确; 2009年水资源安全指数低,主要原因是水资源供给量减少,2008年为北京奥运年,水资源消耗量应高于2009年,D错误。
第4题,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开发率,会使得水资源消耗增加,水资源安全指数下降,A错误;降低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安全指数,B错误;提高防洪堤坝长度占堤防总长度的比重,可以增加防洪能力,提高水资源安全,C正确;过度提高地下水开采量会导致水资源安全出现问题,D错误。]
考点2 中国的能源安全
任务——归纳我国能源供需特点及影响,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保障措施
1.填空:识记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能源生产与消费______、增长快。
(2)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为主。
总量大
煤炭
(3)____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________错位。
2.填空:认识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______为重心”。
油气
空间配置
油、气
(2)我国石油供需关系变化
20世纪以来,我国石油供需关系经历了3个阶段:
阶段 时间 原因及特点
供应短缺阶段 20世纪60年代之前 石油资源______和产量不足
自给有余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________油田等大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和化工原料
储量
大庆
阶段 时间 原因及特点
进口依赖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需求快速______,战略储量______,稳产难度加大,新增探明储量有限,生产量的增长明显________消费量的增长
增长
减少
低于
(3)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原因
①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________: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________导致进口成本增加。
②石油长距离运输: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
高度依赖
价格垄断
3.简述: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的关系。
[提示] (1)我国煤炭供需状况: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运输安全风险。
(3)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
4.填空:了解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的特点。
(1)能源消费总量将________,但增速降低。
(2)____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____,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
(3)____、____、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
(4)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____,但受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继续增长
煤炭
降低
核能
水电
增长
5.简答: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 (1)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
(2)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3)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
(4)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
衔接一 选择性必修3教材图2.17变式
读中国石油生产、消费与自给率变化图,完成1~3题。
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A.自给率在2000年前后首次低于100%
B.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C.生产量与消费量均持续快速上升
D.生产量一直低于消费量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自给率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  )
①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 
②国外进口价格低廉 
③传统油田长期开采后产量减少 
④新增探明储量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影响我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
①对外依赖程度高 ②进口来源单一 ③运输距离较远 ④国际原油品质较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B 2.D 3.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国石油自给率在1995年前后已经低于100%,A错误;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到,1990年开始至2015年,石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B正确;1990年到2015年,我国石油产量增长较为缓慢,2005年后石油产量较为平稳,并非快速增长,C错误;1990年石油的生产量高于消费量,D错误。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增长快,而我国石油的产量增长较为缓慢,预期探明的储量也有限,造成我国石油自给率不断降低,①③④正确;国外石油运输成本和关税成本较高,相较于国内自产,其价格并不低廉,②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石油自给率不断降低,石油对外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大大影响了我国石油能源的安全,①正确;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并不单一,我国能从多个国家进口石油,②错误;目前我国石油主要源自中东地区,运输距离较远,运输路线中所经过地区较多,石油运输安全隐患较大,③正确;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且石油质量较好,国际原油的品质较高,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B。]
衔接二 选择性必修3教材图2.19变式
2019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占比高达57.7%,石油及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继续提升。从全球看,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占到人类活动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碳中和吹响我国能源革命号角。右图
示意2005—2050年中国能源结构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2005—2050年,我国能源结构的特征是(  )
A.核能、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
B.石油消费量不断降低,占比基本不变
C.煤炭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增速降低
D.消费总量增长快,结构与世界趋于一致

5.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为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应(  )
A.彻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B.加快国内石油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
C.加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应对国际石油市场冲击的能力
D.提高石油的勘探技术,增加我国现有油田的石油开采量

4.A 5.C [第4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2005—2050年,核能、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A正确;石油消费量不断上升,占比有变化,B错误;煤炭能源消费量先增长后下降,增速降低,C错误;消费总量增长快,结构与世界不一致,我国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不断提高,D错误。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可以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但是目前还不能做到彻底转变发展方式,A错误;加快国内石油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并不能解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应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B错误;加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应对国际石油市场冲击的能力,是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的措施之一,C正确;我国石油储量有限,提高石油的勘探技术,增加我国现有油田的石油开采量,未来将面临无油可采的局面,不能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D错误。]
1.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开源 保障石油国际供给来源可靠 积极参与国外石油资源开发;拓宽石油进口渠道,保障石油进口安全
保持国内石油生产的稳定 稳定石油生产,增加石油储备;通过技术创新加强石油勘探,稳定石油产量;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
节流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能少的产业;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开展石油深加工,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倡导节油,调节油价;对石油资源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
储存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和石油储备洞库
调配 建设输油管道,实现石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3.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风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潮汐能 清洁、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潮汐发电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较少,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2021·浙江6月卷)右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
B.生产量大幅提升
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
D.生产量大幅减少

(2)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导引】
(1)图文信息→对外依存度的含义→对外依存度、石油消耗总量逐年上升→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降低石油消耗→减少进口量;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减少进口量
结合图中信息,试计算2017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
[提示] 约为3.85×108t(数值为3.8~4即可)。
视角一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表现
(2024·聊城一模)能源对外依存度=(能源进口总量/表观消费总量)×100%,其中,表观消费总量=进口量+自产量。目前,我国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下表示意我国2018—2022年原油、天然气的进口量及总产量。据此完成1~2题。
年份 原油进口量(单位:万吨) 原油总产量(单位:亿吨) 天然气进口量 (单位:亿立方米) 天然气自产量(单位:亿立方米)
管道气 LNG
2018 46 189 1.89 505 742 1 601.6
2019 50 568 1.92 501 832 1 761.7
年份 原油进口量(单位:万吨) 原油总产量(单位:亿吨) 天然气进口量 (单位:亿立方米) 天然气自产量(单位:亿立方米)
管道气 LNG
2020 54 201 1.95 477 926 1 925
2021 51 293 1.99 586 1 089 2 075.8
2022 50 828 2.04 632 876 2 177.9
1.与前四年相比,2022年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  )
A.升高 B.降低
C.稳定 D.不变
2.推测我国持续进口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
A.产量的减少 B.消费增幅大
C.进口价格低 D.战略储备大


1.B 2.B [第1题,解答该题,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能源对外依存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能源对外依存度=(能源进口总量/表观消费总量)×100%,其中表观消费总量=进口量+自产量。首先,我们需要计算2022年天然气的表观消费总量,天然气进口总量包括管道气和LNG的进口量,即632+876=1 508亿立方米,天然气自产量为2 177.9亿立方米,所以2022年天然气的表观消费总量为1 508+2 177.9=3 685.9亿立方米。2022年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1 508/3 685.9)×100%≈40.91%。同理,可计算出2018年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约为43.78%,2019年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约为43.07%,2020年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约为42.16%,2021年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约为44.66%,对比前四年的数据,2022年的对外依存度在降低,B正确。
第2题,从材料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能源的自产量在逐年增加,但能源进口量也在同步增加,甚至在某些年份如2020年,进口量的增幅超过了自产量的增幅,这说明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导致自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需要持续进口能源,A错误,B正确;从材料信息中并不能知道能源进口价格是否变低,C错误;战略储备会影响我国的能源进口,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视角二 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2024·宝鸡一模)“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实现能源开发及储能一体化发展。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西部地区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优势是(  )
A.能源资源总量大,分布均衡
B.能源种类多样,互补性强
C.电网配置能力强,便于输出
D.戈壁荒滩广布,土地有限

4.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
A.加大我国区域发展差异
B.改变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格局
C.控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
D.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3.B 4.D [第3题,西部地区能源资源总量大,分布不均衡,A错误;西部地区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优势是能源种类多样,互补性强,能够保障能源的充足、稳定供给,B正确;西部地区电网配置能力弱,不便于输出,C错误;西部地区戈壁荒滩广布,土地广阔,D错误。
第4题,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减小我国区域发展差异,A错误;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能够增加我国清洁能源的供应量,但不会改变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格局,B错误;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不会控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C错误;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能够增加我国清洁能源的供应量,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D正确。]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4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秦皇岛三模)下图为世界四大镍矿产品进口国或地区进口结构图(圆圈大小表示贸易规模大小)。据此完成1~2题。
课时数智作业(六十一)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中国的能源安全
1.下列国家中,在国际镍矿产品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  )
A.印度尼西亚   B.瑞士
C.芬兰 D.英国
2.为提高镍资源供应安全度,我国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国内资源开采力度 B.缩小相关产业规模
C.投资入股海外镍矿 D.提高采购价格


1.A 2.C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印度尼西亚与中国、韩国镍矿产品贸易规模较大,且箭头指向中国、韩国,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中、韩两国镍矿产品的重要供应国,说明其在国际镍矿产品出口中具有重要地位,A正确;瑞士在图中镍矿贸易规模很小,且并没有箭头指向其他国家,故其不是主要的镍矿产品出口国,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有多个国家指向芬兰和英国,说明这两个国家是镍矿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或地区,C、D错误。
第2题,我国镍矿储量有限,加大国内资源开采力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错误;缩小相关产业规模,不利于我国产业的发展,B错误;通过投资入股海外镍矿、购买采矿权的方式,可提高与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镍资源贸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可行的措施,C正确;提高采购价格依然无法摆脱镍矿供应“受制于人”的局面,且提高采购价格会增加镍矿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产业发展,D错误。]
(2025·齐齐哈尔模拟)非洲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是非洲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安哥拉生产的原油以出口为主。如图示意1981—2020年安哥拉原油探明储量、产量及储采比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1981—2020年安哥拉原油(  )
A.探明储量持续增加 B.产量总体上先减后增
C.储采比呈增加趋势 D.探明储量远高于产量
4.推测近年来安哥拉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最可能是(  )
A.巴西   B.中国  C.印度   D.蒙古


3.D 4.B [第3题,读图可知,1981—2020年安哥拉原油探明储量并非持续增加,A错误;产量总体上先增后减,B错误;储采比并非呈增加趋势,C错误;探明储量远高于产量,D正确。
第4题,巴西自身也是石油生产大国,对安哥拉原油的进口需求相对较小,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大,且与安哥拉在能源合作方面较为紧密,故最可能是近年来安哥拉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B正确;印度虽然也有一定的能源需求,但相比中国,从安哥拉进口原油的量可能较小,C错误;蒙古是内陆国家,且不是主要的石油消费国,D错误。]
(2024·清远模拟)铬矿为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消费量大,但储量少且品位低,依赖国际进口。津巴布韦铬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但该国政府于2021年宣布禁止铬矿砂出口。下图为2017—2022年中国铬矿(铬矿砂和铬精矿)进口总量及铬精矿从南非和土耳其的进口比重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铬矿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17年,我国从南非进口的铬精矿约为一千万吨
B.2019年,我国铬矿资源对外依存度达历年最低值
C.2017—2020年,我国铬矿砂产量呈波状变化趋势
D.2017—2020年,我国从南非和土耳其进口的铬精矿此消彼长
6.津巴布韦禁止铬矿砂出口,可(  )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提高铬储量 ③避免资源枯竭 ④提高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D 6.D [第5题,柱状图显示的是我国铬矿的进口总量,而不是铬精矿的进口量,故无法计算,A错误;2019年,我国铬矿进口总量最高,表明对外依存度较高,B错误;图中为我国铬矿的进口总量,无法判断我国铬矿砂产量的变化情况,C错误;由图中比重变化可知,我国从南非和土耳其进口的铬精矿此消彼长,D正确。
第6题,津巴布韦禁止铬矿砂出口主要是为了将其加工成铬精矿,延长铬矿生产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并没有禁止铬矿砂的开采,不能避免资源枯竭,①④正确,③错误;禁止铬矿砂出口,无法提高铬矿资源的储量,②错误。故选D。]
(2024·邵阳二模)战备储油是指为保障国家、社会和企业的石油安全供应而实行的石油储备。下图为我国部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图。有专家提出:将有“中国石
油工业摇篮”之称的玉门油田由“采
油型”转为“注油型”油田,作为国
家地下战略原油储备基地。读图,完
成7~9题。
7.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不需要考虑(  )
A.国防安全 B.交通条件
C.消费市场 D.地形地质
8.建设兰州、独山子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加快当地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B.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
C.降低能源储备风险,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D.加强东西部的优势互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9.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玉门应(  )
A.大力发展科技,彻底消除污染
B.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石化深加工
C.建设城市新区,吸引人口回流
D.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

7.A 8.C 9.D [第7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战备储油是指为保障国家、社会和企业的石油安全供应而实行的石油储备一般其选择分布于交通条件较为便利、靠近消费市场、地形地质条件较为稳定的地区,一般与国防安全关联性较小,A符合题意。
第8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兰州、独山子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均位于我国内陆石油丰富地区,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可以降低我国能源储备风险,分散储备基地,可以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C正确;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增长,但不是最重要的意义,A错误;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并没有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B错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并没有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D错误。
第9题,将玉门油田由“采油型”转为“注油型”油田,说明当地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减少。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发展新产业。玉门位于西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D正确;本地区大力发展科技,可缓解污染,但不太可能彻底消除污染,A错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石化深加工属于玉门曾经的经济发展措施,B错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发展新产业,建设城市新区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较小,C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13分)
10.(2024·绥化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银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兼具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银矿数量众多,有近
1 500 个,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和江西,但这些大多是零零散散的小矿,小型银矿占比超过 80%,大型银矿占比不到 4%。贫矿多,富矿少,极少有独立银矿,基本都和铜、铅、锌共伴生。图1示意银产业链,图2示意中国银消费量及消费结构。
(1)概括中国银矿分布的特点。(3分)
(2)根据图1、图2分析说明中国银消费状况。(5分)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银矿资源供应安全的途径。(5分)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银矿分布的特点:分布不均,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和江西;由材料信息“但这些大多是零零散散的小矿,小型银矿占比超过80%,大型银矿占比不到4%”可知,我国的银矿以小矿为主,大矿占比低;由材料信息“贫矿多,富矿少,极少有独立银矿,基本都和铜、铅、锌共伴生”可知,我国的银矿独矿少,伴生矿多。
第(2)题,由图可知,我国银矿的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消费量达到最大值,后略有下降,在世界中的占比同样是2012年达到最大,后有小幅下降;从消费部门看,光伏使用量最大,且逐年增大;钎焊合金使用量先增后减;感光材料使用量有所下降;银器使用量先增后减;货币使用量变化不大。
第(3)题,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的进口渠道。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银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可以进口银板替代银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答案] (1)数量多,分布不均;以小矿为主,大型矿占比小;以伴生矿为主,独立矿少。
(2)我国的银消费量在2012年达到最大值,后呈小幅下降;消费占世界比例也是2012年达到最大,之后略有下降;光伏使用量最大,且逐年增大;钎焊合金使用量先增后减;感光材料使用量有所下降;银器使用量先增后减;货币使用变化不大。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银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与银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银板以减轻银矿出口限制。提高银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银矿。通过提高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银矿、银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