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代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代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
(2)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
(1)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2)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3)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
(1)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质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说明岩层形成后,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3)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时代的地壳发生抬升,使当地的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层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说明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图中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该地经历了侵蚀作用,其上覆有沉积岩Ⅰ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5)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如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岩层形成后经历了岩浆侵入。
(2024·扬州模拟)地质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辉绿岩为侵入体。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地质构造线的主要延伸方向为( )
A.东—西 B.南—北
C.西南—东北 D.东南—西北
2.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地质构造以向斜为主
B.花岗岩岩体侵入早于辉绿岩
C.辉绿岩岩体侵入受断层限制
D.∈地层可寻两栖动物化石
1.C 2.B [第1题,由题干可知,地质构造线指的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由图可知,图中以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等岩层层面为主,结合图例中的指向标可知,其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是西南—东北方向。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东侧中心部分岩层形成于寒武纪,年代较老,两翼岩层依次形成于年代较新的志留纪和泥盆纪,说明区域地质构造以背斜为主,A错误;由图可知,花岗岩没有侵入三叠纪岩层,即形成早于三叠纪岩层,辉绿岩侵入了三叠纪岩层,即辉绿岩形成晚于三叠纪岩层,说明花岗岩岩体侵入早于辉绿岩,B正确;由图可知,断层切断了辉绿岩,即辉绿岩的形成要早于断层,故辉绿岩岩体侵入不受断层限制,C错误;∈地层是寒武纪地层,属于古生代早期,两栖动物进化于古生代晚期,因此∈地层中不可能有两栖动物化石,D错误。]
(2025·武汉模拟)地下采矿常常造成地质环境变形破坏,从而诱发地质灾害。如图示意贵州普洒某地下采矿区地质变形破坏演化过程。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地质变形破坏演化过程为(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4.该地地下采矿首先可能诱发且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为( )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崩塌
5.图示阶段内溶蚀裂隙拓宽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
A.采空区上覆岩层沉陷
B.物理风化作用较强烈
C.流水溶蚀作用较强烈
D.岩层水平拉伸而张裂
3.C 4.D 5.A [第3题,该地地下分布有煤矿,地下采矿形成采空区,上覆岩层失去支撑,造成上覆岩层下陷。图中甲图上覆岩层还未出现下陷情况,乙图已经出现严重的下陷情况,并且表层裂隙加深拓宽,丙图刚出现下陷情况,并不太严重,由此可知该地地质变形破坏演化过程为甲—丙—乙,C正确。第4题,该地地形陡峻,在地下采矿的影响下,溶蚀裂隙逐渐拓宽,岩块裂隙大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崩落形成崩塌,D正确;该地采矿可能诱发地震但危害不大,排除A;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排除B;泥石流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排除C。故选D。第5题,地下采矿常常造成地质环境变形破坏,图示时段内,煤矿采空区上覆岩层不断下陷,对上部岩层形成拉力作用,造成了溶蚀裂隙拓宽,A正确;物理风化作用、流水溶蚀、岩层水平拉伸等产生裂隙相对于采煤时长而言,其地质过程较为漫长,故图示阶段内产生的裂隙与采空区上覆岩层沉陷相关,排除B、C、D。]
4 / 4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代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代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
(2)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
(1)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2)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3)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
(1)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质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说明岩层形成后,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3)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时代的地壳发生抬升,使当地的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层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说明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图中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该地经历了侵蚀作用,其上覆有沉积岩Ⅰ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5)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如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岩层形成后经历了岩浆侵入。
(2024·扬州模拟)地质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辉绿岩为侵入体。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地质构造线的主要延伸方向为( )
A.东—西 B.南—北
C.西南—东北 D.东南—西北
2.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地质构造以向斜为主
B.花岗岩岩体侵入早于辉绿岩
C.辉绿岩岩体侵入受断层限制
D.∈地层可寻两栖动物化石
(2025·武汉模拟)地下采矿常常造成地质环境变形破坏,从而诱发地质灾害。如图示意贵州普洒某地下采矿区地质变形破坏演化过程。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地质变形破坏演化过程为(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4.该地地下采矿首先可能诱发且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为( )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崩塌
5.图示阶段内溶蚀裂隙拓宽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
A.采空区上覆岩层沉陷
B.物理风化作用较强烈
C.流水溶蚀作用较强烈
D.岩层水平拉伸而张裂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