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六十三)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9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天津南开区三模)天津位于渤海之滨,有可开发利用的海洋空间资源。据此完成1~2题。
1.从海洋空间资源分类与利用的角度判断,下列情况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运营中的航母公园 B.生产中的长芦盐场
C.繁忙的天津港码头 D.渤海湾离港的邮轮
2.长芦盐场主要利用近岸滩涂开展产盐活动,下列因素中对该生产活动影响最小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土壤
(2024·石家庄期中)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重点任务。基于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划设海域防空识别区,完善海洋方向的防御体系,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下图示意山东省海域开发利用类型。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山东省海域开发的最主要类型是( )
A.交通运输 B.旅游娱乐
C.海底工程 D.排污倾倒
4.推测我国设立的海域防空识别区应主要设置在( )
A.大陆坡 B.大陆架
C.海岭 D.海沟
(2024·济宁三模)南澳岛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由后宅镇、云澳镇和深澳镇三个镇组成(如图)。后宅镇多为基岩岸线,云澳镇和深澳镇以砂质岸线和基岩岸线为主,三镇均有一定比例的人工岸线。据此完成5~6题。
5.近50年来,后宅镇基岩岸线占比不断减小,主要是因为( )
A.旅游开发 B.海浪侵蚀
C.淤积减少 D.港口建设
6.三镇中,仅云澳镇缺乏用于养殖等渔业生产的人工岸线,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管辖面积
C.海岸性质 D.海岸形态
(2024·赣州二模)虹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近年来,黑龙江省某科研机构与山东省烟台市企业开展科企对接,来自黑龙江省的虹鳟苗种先在烟台市近海水产基地暂养,后投放到南隍城岛海域深水网箱,构建了“陆—海—岛”接力养殖新模式。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烟台市水产基地的主要功能最可能是( )
A.苗种周转 B.良种选育
C.鱼苗育肥 D.海水驯化
8.南隍城岛海域深水网箱养殖虹鳟的突出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水质优良
C.饵料充足 D.运输便利
9.“陆—海—岛”接力养殖模式的推广可以( )
①控制病害传播 ②避免养殖污染 ③扩大养殖范围 ④推动产业联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2分)
10.(2025·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海参以硅藻为食,对水质、水温、盐度变化均较为敏感。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发展起海洋牧场,海参养殖从“近岸”走向“远海”。该海洋牧场分为三大部分(如图),海洋牧场可利用盐碱植物等自然饵料,并通过人工育苗投放及海藻肥的利用,提高渔业生产力,带动海洋保护和开发,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综合效益。
(1)分析近年来烟台海参养殖由“近岸”走向“远海”的原因。(8分)
(2)从提高渔业生产力的角度,简述海洋牧场三大部分之间的物质循环。(6分)
11.(2025·泰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996年中国科学院铺沙综合科考队对南海诸岛考察时发现,在某些珊瑚岛上几乎不存在地表水资源,但地表以下珊瑚砂层和石灰岩顶部(裂隙、溶洞发育)的地层中,发育一种浮在地层内渗海水之上,呈现透镜状的地下淡水体,即“淡水透镜体”(如图)。
(1)分析图中珊瑚岛上砂下岩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4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南海珊瑚岛地表水缺乏的原因。(6分)
(3)简述南海诸岛“淡水透镜体”的开发对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8分)
5 / 5课时63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领域及主要方式
1.填表:了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空间资源分类 开发应用举例
________和________ 用于运输、工农业、城镇、旅游、科技等
海面 可建造____________、海上机场、工厂和城市等
水体 水下交通工具运行空间、观光旅游、体育运动和____________等
________ 海底隧道、海底居住、通信线缆、运输管道、倾废和储存场所
2.连线: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应的复杂而特殊的海洋环境连线。
3.填写:写出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1)对于缓解沿海地区________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____________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海洋工程技术逐步提高,建筑材料性能不断改善,大规模的____________利用应运而生。
——认识海洋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填空:识记海洋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改善岛屿与陆地的__________。
(2)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____________,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
(3)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____________。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废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____________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2.简述:海洋国土的内涵。
3.简答:如何理解海洋权益?
4.填空:写出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海洋国土安全的主要影响。
(1)是宣示海洋国土________、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________能力。
(3)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________、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____________、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选择性必修3教材图2.33变式
如图示意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完成1~3题。
1.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利用,主要包括( )
①网箱养鱼 ②海底村庄 ③人工岛城 ④海水灌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中,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底石油钻井平台 B.海底作业基地
C.海洋调查潜艇 D.海水淡化工厂
3.下列有关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目前海洋还局限于为人类提供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②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③随着利用技术的成熟,开发范围由海岸、近海向深海延伸 ④利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选择性必修3教材案例变式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洋权益。下图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沿海国家可以主张权利的各类海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四大海域中属于内水的是( )
A.南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5.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享有“完全排他性的主权”的水域是( )
A.领海 B.毗连区
C.专属经济区 D.大陆架
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
利用空间 形式
海岸滩涂、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 盐田、海水养殖、海上发电、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海底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海岸、海面及水体、海底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优缺点
①优点:空间范围广阔,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量;不与粮争地,无须移民搬迁;可以开展水面—水体—海底立体化综合利用;水下环境相对稳定,适于仓储等。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大容量、抗干扰;安全性较强;海洋气候适宜、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利于开展海洋娱乐活动和人类居住。
②缺点:a.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的环境。b.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影响 开发利用途径
拓展陆地空间,改善陆地空间通达性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提供丰富的资源,缓解陆上资源紧张 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废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保障海洋国土安全的途径 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宣示主权、行使权益、提高管控 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
处理争端 在有争议的海域进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时,可能引发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要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争端,保障国家安全
4.目前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①海域面积绝对量大,相对量小。
②海洋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③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尚小。
④海洋区位优越,但地理形势相对不利。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①主权意识:海洋权益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于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可以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2024·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图1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设计示意图。
(1)图中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__________,并简析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
(3)分析围海造陆工程对潟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列举评估岸线生态修复效果的主要指标。
【解题导引】
(1)看图1信息→确定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结合滦河入海口位置→分析形成沙岛的泥沙来源→结合图中沿岸流流向→从泥沙沉积角度分析沙岛成因
(2)图文信息→围海造陆工程会减轻海岸线弯曲程度→甲海域水流受阻状况改变→甲海域的水动力变强→海流的搬运能力增强→颗粒较细的沉积物不断地被冲刷分选搬运到更远的地方→粗颗粒的沉积物则更容易在甲海域沉积下来→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
(3)图文信息→围海占用潟湖水域空间,潮流减弱→淤积增加,潟湖萎缩→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质下降→影响生物多样性→原有海岸的生态失衡
(4)重点看图2信息→从海岸线长度、形态、湿地面积、植被类型、潮汐幅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尝试解答】 (1)
(2)
(3)
(4)
阅读上面的材料,完成(1)~(2)题。
(1)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说明此处附近的海岸地貌类型为( )
A.砂砾质海岸 B.基岩海岸
C.粉砂淤泥质海岸 D.生物性海岸
(2)与相邻的外海相比,环礁中间的潟湖( )
A.冬季湖水温度高 B.湖面风浪较小
C.物质沉积速率小 D.湖水流动性强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2025·衡水模拟)河北省围填海开发大致分为4个阶段:围海晒盐、围海养殖、港口航运及港口建设。1990—2015年,河北省围填海总面积达6.21万hm2,未利用面积占比达53.14%,其中计划用于制造业的未利用面积占比较大。2015年围填区生产总值达296.23 亿元,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 0.99%,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于邻近省、市。2015年以来,河北省逐渐停止大规模围填海开发。下表为河北省围填海面积增长状况。据此完成1~3题。
时间/年 围填海面积(hm2)
港口、工 业与城镇 盐场 养殖 合计
1990—2000 3 430.05 2 937.09 4 321.04 10 688.18
2000—2010 33 631.02 444.32 3 658.85 37 734.19
2010—2015 8 537.37 592.44 4 513.94 13 643.75
1990—2015 45 598.44 3 973.85 12 493.83 62 066.12
1.据表可知,2000—2015年围填海开发主要用于( )
A.围海晒盐 B.围海养殖
C.港口建设 D.高新技术产业
2.河北省围填海未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腹地支撑程度不高 ②基础设施不完善 ③海洋污染严重 ④产业形势低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针对河北省围填海利用现状,围填海监管要( )
A.盘活存量 B.提升增量
C.严禁开发 D.扩大闲置区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
的影响
南沙群岛永暑岛是永暑礁西南礁盘上的人工岛,是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人民政府驻地,岛上建有机场、港口。下图为永暑礁及周边区域简图。据此完成4~5题。
4.永暑岛属于开发海洋空间资源中的( )
A.海域上空空间 B.海面水体空间
C.海底空间 D.海岸空间
5.岛上机场、港口修建对维护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重要意义是( )
A.加强地域联系,提高国土掌控能力
B.增加国土面积,彰显国家海洋主权
C.扩建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D.开发海上风能,保障岛上电力供给
9 / 9课时63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领域及主要方式
1.填表:了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空间资源分类 开发应用举例
海岸和海岛 用于运输、工农业、城镇、旅游、科技等
海面 可建造人工岛屿、海上机场、工厂和城市等
水体 水下交通工具运行空间、观光旅游、体育运动和人工渔场等
海底 海底隧道、海底居住、通信线缆、运输管道、倾废和储存场所
2.连线: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应的复杂而特殊的海洋环境连线。
3.填写:写出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点。
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4.简述: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1)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海洋工程技术逐步提高,建筑材料性能不断改善,大规模的海洋空间利用应运而生。
——认识海洋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填空:识记海洋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2)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
(3)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废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2.简述:海洋国土的内涵。
[提示] 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3.简答:如何理解海洋权益?
[提示] 一国的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而对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的国土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管辖权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4.填空:写出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海洋国土安全的主要影响。
(1)是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
(3)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选择性必修3教材图2.33变式
如图示意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完成1~3题。
1.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利用,主要包括( )
①网箱养鱼 ②海底村庄 ③人工岛城 ④海水灌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中,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底石油钻井平台 B.海底作业基地
C.海洋调查潜艇 D.海水淡化工厂
3.下列有关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目前海洋还局限于为人类提供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②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③随着利用技术的成熟,开发范围由海岸、近海向深海延伸 ④利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A 2.B 3.C [第1题,网箱养鱼、海底村庄、人工岛城是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利用,①②③正确;海水灌溉是对海水资源的利用,不属于对海洋空间的利用,④错误。故选A。第2题,海洋空间资源可分为海面、水体、海底、海岸与海岛等不同类型。海底石油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A错误;海底作业基地建在海底,B正确;海洋调查潜艇游荡在海水中,C错误;海水淡化工厂是建设在陆地上的,D错误。第3题,随着海洋工程技术逐步提高,建筑材料性能不断改善,大规模的海洋空间利用应运而生,海洋不仅仅局限于为人类提供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①错误;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②正确;随着利用技术的成熟,开发范围由海岸、近海向深海延伸,③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利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④正确。故选C。]
选择性必修3教材案例变式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洋权益。下图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沿海国家可以主张权利的各类海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四大海域中属于内水的是( )
A.南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5.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享有“完全排他性的主权”的水域是( )
A.领海 B.毗连区
C.专属经济区 D.大陆架
4.B 5.A [第4题,内水是指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内海和历史性海湾等,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的内海,属于内水,B正确;南海、黄海、东海均不属于我国的内水,A、C、D错误。第5题,沿海国在其主权管辖范围内对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不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与内水、领海拥有的海洋权益有本质区别,内水、领海享有“完全排他性的主权”,A正确。]
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
利用空间 形式
海岸滩涂、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 盐田、海水养殖、海上发电、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海底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海岸、海面及水体、海底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优缺点
①优点:空间范围广阔,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量;不与粮争地,无须移民搬迁;可以开展水面—水体—海底立体化综合利用;水下环境相对稳定,适于仓储等。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大容量、抗干扰;安全性较强;海洋气候适宜、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利于开展海洋娱乐活动和人类居住。
②缺点:a.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的环境。b.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影响 开发利用途径
拓展陆地空间,改善陆地空间通达性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提供丰富的资源,缓解陆上资源紧张 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废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保障海洋国土安全的途径 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宣示主权、行使权益、提高管控 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
处理争端 在有争议的海域进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时,可能引发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要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争端,保障国家安全
4.目前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①海域面积绝对量大,相对量小。
②海洋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③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尚小。
④海洋区位优越,但地理形势相对不利。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①主权意识:海洋权益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于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可以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2024·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图1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设计示意图。
(1)图中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__________,并简析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
(3)分析围海造陆工程对潟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列举评估岸线生态修复效果的主要指标。
【解题导引】
(1)看图1信息→确定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结合滦河入海口位置→分析形成沙岛的泥沙来源→结合图中沿岸流流向→从泥沙沉积角度分析沙岛成因
(2)图文信息→围海造陆工程会减轻海岸线弯曲程度→甲海域水流受阻状况改变→甲海域的水动力变强→海流的搬运能力增强→颗粒较细的沉积物不断地被冲刷分选搬运到更远的地方→粗颗粒的沉积物则更容易在甲海域沉积下来→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
(3)图文信息→围海占用潟湖水域空间,潮流减弱→淤积增加,潟湖萎缩→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质下降→影响生物多样性→原有海岸的生态失衡
(4)重点看图2信息→从海岸线长度、形态、湿地面积、植被类型、潮汐幅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尝试解答】 (1)东北—西南(平行于海岸线)__河流带来泥沙沉积于沿海地区,潮流推动泥沙向岸边运动;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沙坝,部分露出海面,形成沙岛
(2)围海造陆后,甲海域附近水动力变强,较细颗粒物不易沉积,不断的冲刷分选,细颗粒物被带走,粗颗粒物沉积。
(3)围海占用,导致潟湖面积减小;潮流减弱,淤积增加,潟湖萎缩;潟湖内纳潮量减少,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弱,生态功能退化。
(4)岸线修复:修复海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岸线形态(地形)、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环境及生境:物种多样性、滨海湿地水质、湿地植被面积(种类)、湿地生物种类(密度)、植物成活率、植被覆盖率、潮汐幅度、外来物种数量和种类。
阅读上面的材料,完成(1)~(2)题。
(1)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说明此处附近的海岸地貌类型为( )
A.砂砾质海岸 B.基岩海岸
C.粉砂淤泥质海岸 D.生物性海岸
(2)与相邻的外海相比,环礁中间的潟湖( )
A.冬季湖水温度高 B.湖面风浪较小
C.物质沉积速率小 D.湖水流动性强
(1)A (2)B [第(1)题,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是附近的海水运动带来的沿岸的泥沙逐渐沉积而成,说明附近是砂砾质海岸,A正确;基岩海岸是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B错误;粉砂淤泥质海岸是由小于0.05毫米粒级的粉砂淤泥组成的海岸,C错误;生物性海岸是主要由生物构建的海岸,包括珊瑚礁和牡蛎礁等动物残骸构成的海岸,以及红树林与湿地草丛等植物群落构成的海岸,D错误。第(2)题,因受环礁阻挡,风力减弱,潟湖内的风浪比与其相邻的外海小,B正确;潟湖水浅、水量小,相比于广阔的外海,冬季降温幅度更大,海水温度比与其相邻的外海低,A错误;若潟湖位于海岸地带,由于持续的沉积作用等,物质的沉积速率不一定比外海小,C错误;受环礁影响,潟湖水体较为封闭,水体流动性弱,D错误。]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2025·衡水模拟)河北省围填海开发大致分为4个阶段:围海晒盐、围海养殖、港口航运及港口建设。1990—2015年,河北省围填海总面积达6.21万hm2,未利用面积占比达53.14%,其中计划用于制造业的未利用面积占比较大。2015年围填区生产总值达296.23 亿元,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 0.99%,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于邻近省、市。2015年以来,河北省逐渐停止大规模围填海开发。下表为河北省围填海面积增长状况。据此完成1~3题。
时间/年 围填海面积(hm2)
港口、工 业与城镇 盐场 养殖 合计
1990—2000 3 430.05 2 937.09 4 321.04 10 688.18
2000—2010 33 631.02 444.32 3 658.85 37 734.19
2010—2015 8 537.37 592.44 4 513.94 13 643.75
1990—2015 45 598.44 3 973.85 12 493.83 62 066.12
1.据表可知,2000—2015年围填海开发主要用于( )
A.围海晒盐 B.围海养殖
C.港口建设 D.高新技术产业
2.河北省围填海未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腹地支撑程度不高 ②基础设施不完善
③海洋污染严重 ④产业形势低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针对河北省围填海利用现状,围填海监管要( )
A.盘活存量 B.提升增量
C.严禁开发 D.扩大闲置区
1.C 2.D 3.A [第1题,根据文字材料信息可知,河北省围填海开发大致分为4个阶段:围海晒盐、围海养殖、港口航运及港口建设。表格数据显示,2000—2015年港口、工业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C正确;盐场与养殖所占比重小,表格中没有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信息,A、B、D错误。第2题,据材料“河北省围填海总面积达6.21万hm2,未利用面积占比达53.14%,其中计划用于制造业的未利用面积占比较大”可知,围填海未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因素包括:腹地支撑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①②正确;据材料“2015年围填区生产总值达296.23 亿元,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 0.99%,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于邻近省、市”可知,产业形势低迷及港口竞争优势不足等,④正确;海洋污染严重是围填海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③错误,D正确。第3题,河北省围填海未利用的面积较多,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盘活存量,充分利用已有的围填海,不适宜再扩大闲置区和提升增量,A正确,B、D错误;严禁开发不符合实际状况,C错误。]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南沙群岛永暑岛是永暑礁西南礁盘上的人工岛,是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人民政府驻地,岛上建有机场、港口。下图为永暑礁及周边区域简图。据此完成4~5题。
4.建设永暑岛属于开发海洋空间资源中的( )
A.海域上空空间
B.海面水体空间
C.海底空间
D.海岸空间
5.岛上机场、港口修建对维护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重要意义是( )
A.加强地域联系,提高国土掌控能力
B.增加国土面积,彰显国家海洋主权
C.扩建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D.开发海上风能,保障岛上电力供给
4.B 5.A [第4题,据材料“南沙群岛永暑岛是永暑礁西南礁盘上的人工岛”可知,永暑岛是填海造陆形成的,属于开发海洋空间资源中的海面水体空间,B正确;不属于海域上空空间、海底空间和海岸空间,A、C、D错误。第5题,岛上机场、港口修建都属于交通运输方式,可以加强地域联系,提高国土掌控能力,A正确;岛上修建机场、港口,没有扩大陆地面积,也没有增加国土面积,B错误;本题题干问的是“对维护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重要意义”,C、D无关。]
课时数智作业(六十三)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9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天津南开区三模)天津位于渤海之滨,有可开发利用的海洋空间资源。据此完成1~2题。
1.从海洋空间资源分类与利用的角度判断,下列情况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运营中的航母公园
B.生产中的长芦盐场
C.繁忙的天津港码头
D.渤海湾离港的邮轮
2.长芦盐场主要利用近岸滩涂开展产盐活动,下列因素中对该生产活动影响最小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土壤
1.D 2.C [第1题,从海洋空间资源分类与利用的角度判断,运营中的航母公园、生产中的长芦盐场、繁忙的天津港码头都是利用的近岸海洋空间资源,而渤海湾离港的邮轮是行驶在远离海岸的海洋中,且邮轮是移动的,因此A、B、C是同类,D与众不同。第2题,长芦盐场主要利用近岸滩涂开展产盐活动,选项中对该生产活动影响最小的因素是水文条件,C符合题意;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晒盐,A不符合题意;晴天多,降水少,便于晒盐,B不符合题意;淤泥质海岸,渗漏较少,便于晒盐,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4·石家庄期中)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重点任务。基于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划设海域防空识别区,完善海洋方向的防御体系,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下图示意山东省海域开发利用类型。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山东省海域开发的最主要类型是( )
A.交通运输 B.旅游娱乐
C.海底工程 D.排污倾倒
4.推测我国设立的海域防空识别区应主要设置在( )
A.大陆坡 B.大陆架
C.海岭 D.海沟
3.C 4.B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山东省海域开发利用类型中交通运输用海占了0.18%,旅游娱乐用海占了1.79%,海底工程用海占了2.36%,排污倾倒用海占了0.09%,所以山东省海域开发的最主要类型是海底工程用海,C正确。第4题,海域防空识别区应临近我国大陆,大陆架临近大陆且深度较浅,利于设立海域防空识别区,B正确;大陆坡与海沟深度较深,不利于设立海域防空识别区,A、D错误;海岭距离海岸较远,也不利于设立海域防空识别区,C错误。]
(2024·济宁三模)南澳岛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由后宅镇、云澳镇和深澳镇三个镇组成(如图)。后宅镇多为基岩岸线,云澳镇和深澳镇以砂质岸线和基岩岸线为主,三镇均有一定比例的人工岸线。据此完成5~6题。
5.近50年来,后宅镇基岩岸线占比不断减小,主要是因为( )
A.旅游开发 B.海浪侵蚀
C.淤积减少 D.港口建设
6.三镇中,仅云澳镇缺乏用于养殖等渔业生产的人工岸线,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管辖面积
C.海岸性质 D.海岸形态
5.D 6.A [第5题,海岸按其物质组成可以分为淤泥质海岸、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等,一般淤泥质海岸适宜晒盐和滩涂养殖;基岩海岸多用作港口建设;砂质海岸适宜建设海水浴场、旅游景区。虽然部分基岩海岸因其形态陡峻适合开发探险旅游,但是从图中可看出三镇中后宅镇距离内陆最近,与内陆经济联系最密切,加之设问中强调“近50年来,后宅镇基岩岸线占比不断减小”,可推测主要是因为港口建设,D正确,A错误;基岩海岸由岩石组成,不是淤积形成,抗侵蚀能力强,B、C错误。第6题,由图可知,云澳镇位于南澳岛的东南部,夏秋季台风频发,云澳镇沿海受台风影响强,难以进行养殖等渔业生产,A正确;云澳镇虽然是三镇中管辖面积最小的,但如果管辖面积是主要影响因素,云澳镇用于养殖等渔业生产的人工岸线应该是较少而不是缺乏,B错误;云澳镇和深澳镇均以砂质岸线和基岩岸线为主,海岸性质相似,而仅云澳镇缺乏用于养殖等渔业生产的人工岸线,所以海岸性质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深澳镇、云澳镇海岸形态类似,都有一些避风的港湾,所以海岸形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2024·赣州二模)虹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近年来,黑龙江省某科研机构与山东省烟台市企业开展科企对接,来自黑龙江省的虹鳟苗种先在烟台市近海水产基地暂养,后投放到南隍城岛海域深水网箱,构建了“陆—海—岛”接力养殖新模式。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烟台市水产基地的主要功能最可能是( )
A.苗种周转 B.良种选育
C.鱼苗育肥 D.海水驯化
8.南隍城岛海域深水网箱养殖虹鳟的突出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水质优良
C.饵料充足 D.运输便利
9.“陆—海—岛”接力养殖模式的推广可以( )
①控制病害传播 ②避免养殖污染 ③扩大养殖范围 ④推动产业联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D 8.B 9.D [第7题,由材料可知,虹鳟为洄游性鱼类,虹鳟苗种来自黑龙江省,最初是在淡水水域生长,最后要转移到南城隍岛海域深水网箱进行养殖,虹鳟适应海水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烟台市水产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海水驯化,D正确;黑龙江省的虹鳟苗种最后要送到南城隍岛海域,在烟台市周转反而增加了运输距离,A错误;黑龙江省的科研机构已经进行了良种选育,B错误;鱼苗育肥是养殖的最后阶段,是在南城隍岛海域深水网箱中进行的,C错误。第8题,与陆地沿岸浅海养殖相比,在南城隍岛海域的深水网箱养殖,光照并没有更充足,A错误;沿岸海域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深水网箱养殖远离沿岸地区,水质更优良,B正确;虹鳟养殖以人工喂养为主,饵料因素影响不大,而且深海海域受陆地径流影响较小,饵料并无突出优势,C错误;与陆地沿岸海域相比,南城隍岛海域交通条件更差,D错误。第9题,该模式将养殖范围扩展到了深海海域,扩大了养殖范围,③正确;海洋养殖装备制造业、运输业等产业与养殖业共同促成了接力养殖,④正确;“陆—海—岛”接力养殖模式的推广并不能控制病害的传播,也无法避免养殖带来的污染,①②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2分)
10.(2025·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海参以硅藻为食,对水质、水温、盐度变化均较为敏感。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发展起海洋牧场,海参养殖从“近岸”走向“远海”。该海洋牧场分为三大部分(如图),海洋牧场可利用盐碱植物等自然饵料,并通过人工育苗投放及海藻肥的利用,提高渔业生产力,带动海洋保护和开发,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综合效益。
(1)分析近年来烟台海参养殖由“近岸”走向“远海”的原因。(8分)
(2)从提高渔业生产力的角度,简述海洋牧场三大部分之间的物质循环。(6分)
[解析] 第(1)题,由材料“海参以硅藻为食,对水质、水温、盐度变化均较为敏感”可知,近年来,沿海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工业和港口等人类活动影响大,近岸海水水质变动较大;读图可知,海参生活在水底,人类活动对近岸海底生态环境的过度干扰,破坏了海参的栖息地;海参的营养价值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海参的需求量增加;读图可知,随着底播海参、人工鱼礁等远海养殖技术的进步,烟台海参养殖由“近岸”走向“远海”。 第(2)题,提高渔业生产力可以从种苗、饲料等角度分析。由材料“海洋牧场可利用盐碱植物等自然饵料”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盐碱地生态牧场的盐碱植物可作为近海生态牧场优质饵料;由材料“通过人工育苗投放”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近海生态牧场为远海生态牧场人工繁育海参,为其提供优良苗种;由材料可知,“海参以硅藻为食”,远海生态环境优良,海洋牧场通过人工鱼礁、底栖海藻养殖海参,同时加工海参喜欢的海藻肥,用于盐碱地生态牧场建设。
[答案] (1)海参市场需求量增加;远海养殖技术进步;近年来,沿海经济快速发展,近岸海水水质变动较大;人类活动对近岸海底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盐碱地生态牧场的盐碱植物作为近海生态牧场的优质饵料;近海生态牧场为远海生态牧场人工育苗提供优良苗种;远海牧场通过海藻肥促进盐碱地生态牧场建设。
11.(2025·泰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996年中国科学院铺沙综合科考队对南海诸岛考察时发现,在某些珊瑚岛上几乎不存在地表水资源,但地表以下珊瑚砂层和石灰岩顶部(裂隙、溶洞发育)的地层中,发育一种浮在地层内渗海水之上,呈现透镜状的地下淡水体,即“淡水透镜体”(如图)。
(1)分析图中珊瑚岛上砂下岩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4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南海珊瑚岛地表水缺乏的原因。(6分)
(3)简述南海诸岛“淡水透镜体”的开发对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8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该地区地处热带海区,石灰岩是在早期海洋环境中经沉积作用形成的。随着海平面相对下降,原本在海底的石灰岩露出海面,遭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之后海平面又相对上升,水下岩层继续发生沉积作用,珊瑚等生物遗体堆积形成珊瑚砂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从而形成了上砂下岩的特殊地质结构。第(2)题,结合水循环的知识可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蒸发环节:地处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导致蒸发量大。 下渗环节:地表多为疏松的珊瑚砂等物质,降水容易迅速下渗到地下。地表径流环节:岛屿面积小,汇水面积有限,地表径流形成快,但难以长时间储存,导致地表水缺乏。第(3)题,国家安全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环境与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南海诸岛“淡水透镜体”的开发可以提供淡水资源,满足岛上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利于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稳定的水资源供应有助于加强对南海诸岛的驻守和管控能力,强化对海洋国土的主权维护;改善海岛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稳定,保障海岛环境安全;可为海上活动提供支持,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增强国家在南海地区的战略存在和影响力,从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答案] (1)石灰岩在海底沉积形成后,海平面相对下降,岩层出露海面,接受风化侵蚀;随后海平面相对上升,水下岩层继续接受沉积,形成珊瑚砂层。
(2)南海珊瑚岛位于热带,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物质松散,降水下渗快;岛屿面积小,汇流快,但地表水储存条件差。
(3)“淡水透镜体”的开发可以提高淡水资源供应量,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提高国家对南海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改善海岛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稳定,保障海岛环境安全;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保障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1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