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福田某校高三五模考试地理学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2025·福田模拟)徐州都市圈位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区和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是淮海经济区的核心部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辐射能力较弱,尤其是同级别之间未建立有序的产业分工体系。为促进徐州都市圈整体发展,政府部门划定四个专业化功能区,每个专业化功能区重点发展一两项特色产业。图示意徐州都市圈网络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能力较弱,最可能主要是因为( )
A.人口流失严重 B.高端产业不足
C.交通条件不便 D.位于四省交界
2.专业化功能区划分的关键因素是( )
A.周边县级市数量 B.与交通干线的距离
C.依托地级市建制 D.与徐州市区的距离
3.为促进彼此的分工协作,四个专业化功能区需要( )
A.互相转移产业 B.引进徐州人才
C.发展相近产业 D.完善连接交通
(2025·福田模拟)“北极放大效应”,指的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幅度的现象。研究表明,“北极放大效应”与黑碳颗粒沉降有关。该物质沉降促进极地冰雪融化,进而提高海水温度和极地气温。黑碳颗粒对北极地区的辐射增温作用是其全球平均的近4倍。中国第12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021年9月28日从上海出发,历时79天又回到上海,这次科考任务包括收集大气黑碳颗粒数量,考察大气、海洋生态环境等。图为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航行线路示意图。
4.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冷季黑碳颗粒沉降使“北极放大效应”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A.黑碳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地面获得辐射减少
B.黑碳颗粒沉降加速冰雪融化,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增多
C.冷季大气稳定,黑碳颗粒不易扩散,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D.黑碳颗粒吸收太阳辐射,抑制了海水蒸发,减少了大气水汽含量
5.冷季黑碳颗粒沉降后,北极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变化表现为( )
A.海冰面积扩大,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少
B.海水温度升高,大气获得的长波辐射增多
C.大气降水增多,大气向海洋输送的热量增加
D.大气温度降低,海-气间的热量交换减弱
(2025·福田模拟)我国某县(区)的山区有较大规模的传统梯田,当地通过冬水田、冲冲田、囤水田等一田多用的梯田水利技术实现有效灌溉。图1为该县(区)多年气候资料。图2为当地梯田水技术年内时空组合形式示意图,其中的四幅小图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序号表示的梯田类型分别是( )
A.①囤水田②冬水田③冲冲田 B.①囤水田②冲冲田③冬水田
C.①冬水田②冲冲田③囤水田 D.①冬水田②囤水田③冲冲田
7.该县(区)积温已经满足水稻一年两熟条件,但梯田只种一季,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春季旱情较重 B.夏季洪水频繁
C.秋季气温太低 D.山地水温较低
8.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重庆西部地区 B.江苏苏南地区
C.甘肃河西走廊 D.广西东南沿海
(2025·福田模拟)近几年,东南亚成为全球电商企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成为中国快递企业之间竞争的新战场。2020年3月,创建于印尼的JT速递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从最初的“8毛发全国”到“深耕服务与效率”,JT成功实现从“规模扩张”到“盈利兑现”的跨越。2022年1月,JT宣布启动沙特等国的快递网络运营,现已成长为中东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东南亚发展成为中国快递企业之间竞争的新战场,主要原因是( )
A.市场潜力大 B.位置邻近
C.政策支持 D.基础设施完善
10.JT速递公司在中国实现从“规模扩张”到“盈利兑现”的跨越,其发展“密码”是( )
A.自动化程度高 B.行业内部竞争较弱
C.单票运价较低 D.运营理念创新灵活
11.JT速递沙特公司能够成长为中东地区最大物流中心之一,其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
①积极开展跨境电商平台合作②建设面积最大的物流分拣中心
③引进先进的自动化分拣设备④沙特大范围推广电子支付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5·福田模拟)2024年8月30日,由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G219线昭苏至温宿公路项目工程——西天山隧道进口端平导洞“昭苏号”TBM掘进机(全断面掘进机,适用岩质隧道)开始掘进。西天山隧道,位于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全长15.7千米,最大埋深2365米,平均海拔3200米,隧道施工需穿越全、强风化石英片岩,流纹斑岩,大理岩等复杂地层,是G219线昭苏至温宿公路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下图为该隧道建设过程中采用的“主洞+侧平导洞”施工技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西天山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
①高寒地区,施工条件恶劣 ②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
③隧道较长,总工程量较大 ④积雪覆盖,夏季易发洪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本次施工采用“主洞+侧平导洞”施工技术,侧平导洞的主要作用是( )
A.便于观光 B.道路汇入 C.通风排烟 D.抗洪排涝
14.西天山隧道建成通车后,将( )
①加强南北疆联系,缩短南北疆通行时间 ②促进新疆旅游业和物流业发展
③提高新疆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④推动新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5·福田模拟)爱尔兰纽格莱奇墓(53°41'N,6°28'W)建造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当时的黄赤交角为24°7'。几千年来,冬至日清晨的阳光透过墓入口上方的窗口,穿越甬道照亮墓内部的石室(见图左)。2020年开始,当地时间每年的12月21日8:30~9:30,工作人员对此盛景的全过程进行网络直播。图右示意石室内通过窗口观察到的太阳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5.墓入口的朝向为( )
A.东南 B.东北 C.正东 D.正北
16.2025年冬至日直播时,太阳将出现的位置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5·福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沟道中水质矿化度高,自然环境恶劣,有人曾说在环县栽植一棵树,比抚养一个孩子还要难。
材料二:环县的羊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羊谷”,“念羊经、发羊财”成为环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环县注重保护本土传统优质羊种,并引进太湖流域的湖羊,依靠多元杂交等技术,提升羊种优品数量,有效解决了我国优质羊种主要依靠进口的弊端,推动了我国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图为环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和主要交通线图。
(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环县种树难以存活的原因。
(2)分析环县成为“中国羊谷”的条件。
(3)简述保护和开发优质羊种资源对国家种质安全的意义。
18.(2025·福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吹雪是一种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天气现象,它涉及到气象、地形、积雪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风吹雪强度较大时,能把部分雪粒带到林冠层高度。麦肯锡山区位于加拿大西北部,地形起伏较大,最高峰2972米,部分地区分布有针叶林、草地和裸地,冬季多强烈的风吹雪。受风吹雪影响,针叶林下的积雪相对富集。图1示意麦肯锡山区风吹雪观测站的位置,图2示意风吹雪进入针叶林的过程。
(1)简述风吹雪形成的主要条件。
(2)简析该地地形对风吹雪形成的促进作用。
(3)说明麦肯锡山区针叶林下积雪富集的过程。
19.(2025·福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图为大食物观视角下中国耕地保护分区调控与协同机制图。
材料二:践行大食物观,需要立足广阔的国土空间、区域优势资源和农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括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其他要素的“数字生产力”,在绿色、低碳理念和新能源技术下的“绿色生产力”以及依托海洋科技、走向深海、实现海陆循环的“蓝色生产力”。
(1)从耕地系统和食物系统的角度,分析我国“大食物观”形成地理背景。
(2)从践行大食物观的角度,分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专业化功能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集中发展某一特定产业或相关产业链,形成的具有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经济区域。随着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之间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变得更紧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大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对外辐射能力提高。
1.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徐州市作为中心城市,不至于人口流失严重,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心城市为徐州市,高端产业不足,城市辐射能力较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B正确。
C.徐州市地处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四省交界,应具备更强地向不同省份的辐射能力,D错误。
故答案为:B。
2.A.县级市数量多仅意味着区域内行政单元密集,但这与功能区“专业化”无直接关联。功能区划分的核心是产业定位,而非行政单元的数量,A错误。
B.交通干线确实会影响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但其作用主要是为产业提供运输便利。而题干明确提到“每个专业化功能区重点发展一两项特色产业”,强调的是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而非单纯的运输条件,B错误。
C.地级市作为区域内的行政和经济中心,通常具备相对完善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和资源集聚能力,能够支撑特色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徐州都市圈中,各专业化功能区的划分需要依托地级市的建制,以实现产业的有序分工和资源的高效配置,这与“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的核心需求相匹配,C正确。
D.虽然徐州市区是都市圈的核心,但专业化功能区的划分强调的是“区域整体发展”和“有序的产业分工”,而非单纯以与核心城市的距离为标准。距离远近更多影响的是核心城市的辐射强度,而非产业的专业化定位,D错误。
故答案为:C。
3.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各专业化功能区应发展不同的产业,形成互补分工,都需要承接徐州转移的产业,而不是四个专业化功能区之间互相转移产业,A错误。
B.引进徐州人才不一定能促进彼此的分工协作,B错误。
C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四个专业化功能区分别发展不同的产业,需要增强四者之间的联系,以促进产业之间的合作,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4.B
5.B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在相互制约的海-气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了与海洋的水热交换。
4.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黑碳颗粒颜色深,会吸收太阳辐射而非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A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冷季黑碳颗粒使冰雪融化,大气中水汽等增多,并不会使大气更稳定,C错误。
D.黑碳颗粒沉降促进冰雪融化,海水温度升高,会促进海水蒸发,增加大气水汽含量,D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冷季黑碳颗粒沉降在冰雪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加速冰雪融化,海水温度升高,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的潜热增多,进而增强“北极放大效应”,B正确。
故答案为:B。
5.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冷季黑碳颗粒沉降加速冰雪融化,海冰面积减小,A错误。
C.大气降水增多,但冷季整体大气温度较低,大气向海洋输送的热量不会增加,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升高,大气获得热量增多,大气温度会有所上升,海-气间热量交换增强,D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冰雪融化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洋向大气输送的长波辐射增多,大气获得的长波辐射增多,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6.B
7.D
8.A
【知识点】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6.图2中的四幅小图反映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梯田水利技术应用,所表示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囤水田位置较高,在四图中的位置相同,①为囤水田;右上图反映夏季,冲冲田逐级蓄滞减缓雨洪,减少冲刷,②为冲冲田;右下图反映冬季,冬水田利用冬季蓄水,待来年春种用,③为冬水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春季可以使用囤水田和冬水田实现灌溉,春季旱情不重,A错误。
B.夏季洪水可以通过冲冲田蓄滞,B错误。
C.由图可知,秋季各月均温都在10℃以上,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梯田一般建于山区,补给水源处于海拔更高处,受垂直分异影响补给水源水温明显更低,会使耕地适宜耕作时间缩短,D正确。
故答案为:D。
8.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重庆年均降水总量大于800mm,受华西秋雨影响,秋季降水较多,符合图中气候资料,A正确。
B.苏南地形平原为主,全境无适宜的梯田分布,B错误。
C.酒泉位于甘肃西部处于非季风区降水总量较少,C错误。
D.广西东南沿海年均降水总量超过1600mm,降水最多月份超过200mm,且秋季易旱,10月份降水较少,D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9.A
10.D
11.B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影响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发展潜力。②交通运输: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③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劳动力数量较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④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⑤地价:大型综合购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价高的地方,零售业及其他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布局在地价低的地方。
9.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电商和快递企业之间存在供需关系,电商订单在快递企业贸易额中占有重要比重;根据材料信息“近几年,东南亚成为全球电商企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可知,东南亚电商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吸引中国更多的快递企业也涌向东南亚,A正确。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国地理位置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众多,但东南亚却成为中国快递企业之间竞争的新战场,说明位置临近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
C.快递企业发展,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进行的,政策支持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
D.东南亚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优势不明显,D错误。
故答案为:A。
10.A.JT公司后期才深耕服务与效率,且物流的自动化程度高不仅限于一家公司,不能够成为其发展的突出优势,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快递企业众多,行业内部竞争应该较强,B错误。
C.JT速递公司初期“8毛发全国”,所以单票运价较低,应更多是为实现规模扩张,但与盈利兑现关系不大,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JT速递公司从最初的“8毛发全国”到“深耕服务与效率”,公司运营理念不断调整更新,才能成功实现跨越,D正确。
故答案为:D。
1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其对快递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JT公司与跨境电商合作有利于保证市场订单量,①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引进先进的自动化分拣设备可以提高其分拣、配送等环节的效率,提升服务质量,③正确;物流分拣中心建设面积大应该是JT公司发展壮大后的结果,非必要措施,②错误;沙特推广电子支付方式有利于交易的高效性,非JT公司采取的有效措施,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2.A
13.C
14.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是影响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如气候、水文、地形等往往是交通建设的障碍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增长、完善路网等往往是交通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科学技术是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保障,因此是交通建设的保障性因素。
1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工程位于我国新疆内陆地区,海拔高、纬度相对较高,位于典型高寒地区,不利于工程施工,①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工程需要穿越复杂地层,地质条件复杂,但并不位于板块边界,②错误;由材料可知,西天山隧道全长15.7千米,隧道较长,掘进工程量较大,施工难度大,③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平均海拔3200米,海拔较高,隧道施工主要是在地下进行,积雪覆盖以及夏季因积雪融化易发洪水对隧道内部施工的直接影响较小,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B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隧道位于天山山体内,无法观光,也无道路汇入,当地海拔较高,山洪对于隧道内部的影响较小,ABD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长度长、埋深大,地下长距离掘进施工易导致通风不畅,影响施工安全;由图可知,主洞与侧平导洞中间有横通道连接,有利于施工中通风排烟,C正确。
故答案为:C。
1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天山横亘在新疆中部,阻隔了南疆北疆之间的沟通交流,西天山隧道建成通车以后大大缩短了新疆西部南北疆之间的通行时间,可加强南北疆之间的沟通联系,也会促进沿线旅游业和物流业的蓬勃发展,①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的作用是沟通南北疆,并没有成为新疆与国外沟通的节点,也没有增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因此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承接产业转移作用不大,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5.A
16.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缩短,黑夜增加,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增加,黑夜缩短。
15.12月21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8:30~9:30为上午时间,该地日出东南方向。由于冬至日清晨阳光能透过墓入口上方窗口照亮墓内石室,说明墓入口朝向太阳所在的方向,即墓入口的朝向为东南,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B.相当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现在的黄赤交角变小,则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日出方位比公元前3200年更偏北,甲符合2025年冬至日太阳位置变化,A正确,B错误。
C.丙位置不是日出方位更偏北应出现的位置,C错误。
D.丁位置也不符合因黄赤交角变小导致的日出方位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冬季易遭受低温冻害。
(2)水质矿化度高,适合羊饮用;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牧草的生长;养羊历史悠久,养殖经验丰富;交通便利,便于羊肉的运输;政策的支持。
(3)保护和开发优质羊种资源有利于提升种羊抗病能力,实现稳产,提高质量;减少对进口羊种依赖,实现自主可控;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种质安全。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环县种树难以存活的原因可以从降水、蒸发、土壤、冻害等角度分析。据材料“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知,环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稀少,蒸发旺盛,土壤水分不足,难以满足树木生长需求;环县的冬季寒冷,低温条件对树木的生长和存活构成威胁,低温冻害会损伤树木的细胞结构,导致树木无法正常生长。
(2)环县成为“中国羊谷”的条件可以从降水、光照、温差、养殖经验、交通、政策等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分析,环县成为中国羊谷的条件可以从自然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自然方面,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牧草生长;境内沟道中水质矿化度高,能满足羊饮用的需求,利于羊群健康;社会经济方面,由材料可知,该县羊业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羊谷”,养殖经验丰富;由图可知,环县境内有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便于羊肉的运输;政府部门给与大力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大,实现从传统牧业向现代化羊产业的转型。
(3)保护和开发优质羊种资源对国家种质安全的意义可以从抗病虫、产量、质量、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析。优质羊种资源通常具有更优良的遗传特性,经过长期选育和培育,可能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保证羊群的稳定数量,实现羊肉、羊毛、羊奶等羊产品的稳定供应,同时,优质羊种往往能生产出品质更优的羊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畜产品的需求;保护和开发本国的优质羊种资源,可以提高国内羊种的自给率,减少对进口羊种的依赖,使羊产业的发展不受制于他国,实现种羊资源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羊产业的稳定和安全;保护这些羊种资源,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疾病挑战等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同时,合理开发优质羊种资源,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羊种进行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保障国家种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据材料“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知,环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稀少,蒸发旺盛,土壤水分不足,难以满足树木生长需求;环县的冬季寒冷,低温条件对树木的生长和存活构成威胁,低温冻害会损伤树木的细胞结构,导致树木无法正常生长。
(2)结合材料分析,环县成为中国羊谷的条件可以从自然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自然方面,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牧草生长;境内沟道中水质矿化度高,能满足羊饮用的需求,利于羊群健康;社会经济方面,由材料可知,该县羊业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羊谷”,养殖经验丰富;由图可知,环县境内有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便于羊肉的运输;政府部门给与大力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大,实现从传统牧业向现代化羊产业的转型。
(3)优质羊种资源通常具有更优良的遗传特性,经过长期选育和培育,可能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保证羊群的稳定数量,实现羊肉、羊毛、羊奶等羊产品的稳定供应,同时,优质羊种往往能生产出品质更优的羊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畜产品的需求;保护和开发本国的优质羊种资源,可以提高国内羊种的自给率,减少对进口羊种的依赖,使羊产业的发展不受制于他国,实现种羊资源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羊产业的稳定和安全;保护这些羊种资源,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疾病挑战等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同时,合理开发优质羊种资源,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羊种进行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保障国家种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8.【答案】(1)丰富的降雪提供充足的雪源;较大的风速,能够使雪粒被吹起并搬运;较为平坦开阔或特定的地形,如山口、峡谷等,有利于气流加速和雪粒的聚集与搬运;气温较低,雪不易融化,保证雪粒的存在状态。
(2)海拔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西坡为迎风坡,降雪量大,积雪多;洼地地区,积雪多,雪源丰富;地形起伏大的地区,风速及风向多变,更易卷起或堆积雪粒,形成风吹雪现象等。
(3)部分强劲的风吹雪到达针叶林林冠层,风速减慢,部分雪粒被林冠层截留;雪粒顺着针叶滑落地表;林冠的遮阳(或隔绝内外热量交换)作用减缓积雪融化,从而使积雪富集。
【知识点】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风吹雪形成的主要条件可以从雪源、风速、地形、气温等角度分析。风吹雪首先要有丰富的雪源,丰富的降雪提供充足的雪源;较大的风速,能够使雪粒被吹起并搬运,较大的风速为风吹雪提供了动力;较为平坦开阔或特定的地形,如山口、峡谷在地形的狭管效应作用下,风力更强,强劲的风力有利于气流加速和雪粒的聚集与搬运;气温较低,雪不易融化,低温的环境能够保证雪粒的存在状态,为风吹雪提供了物质条件。
(2)该地地形对风吹雪形成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地形、气温、降雪、风力等角度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山区,最高峰2972米,海拔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西坡为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显著,降雪量大,积雪多,为风吹雪提供雪源;洼地地区,利于积雪堆积,积雪多,雪源丰富;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受地形影响,风速及风向多变,多变的风速及风向更易卷起或堆积雪粒,形成风吹雪现象等。
(3)麦肯锡山区针叶林下积雪富集的过程可以从风力、植被、光照等角度分析。积雪富集首先需要林冠截留大量的雪粒,冬季多强烈的风吹雪,部分强劲的风吹雪到达针叶林林冠层,针叶林冠层削减风力,风速减慢,风的搬运能力降低,部分雪粒被林冠层截留;受针叶林叶片形态影响,积雪滑塌至林冠下方的地表;积雪在林冠遮阳(或隔热)作用影响下,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较少,不易融化,从而使积雪富集。
【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风吹雪首先要有丰富的雪源,丰富的降雪提供充足的雪源;较大的风速,能够使雪粒被吹起并搬运,较大的风速为风吹雪提供了动力;较为平坦开阔或特定的地形,如山口、峡谷在地形的狭管效应作用下,风力更强,强劲的风力有利于气流加速和雪粒的聚集与搬运;气温较低,雪不易融化,低温的环境能够保证雪粒的存在状态,为风吹雪提供了物质条件。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山区,最高峰2972米,海拔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西坡为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显著,降雪量大,积雪多,为风吹雪提供雪源;洼地地区,利于积雪堆积,积雪多,雪源丰富;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受地形影响,风速及风向多变,多变的风速及风向更易卷起或堆积雪粒,形成风吹雪现象等。
(3)积雪富集首先需要林冠截留大量的雪粒,冬季多强烈的风吹雪,部分强劲的风吹雪到达针叶林林冠层,针叶林冠层削减风力,风速减慢,风的搬运能力降低,部分雪粒被林冠层截留;受针叶林叶片形态影响,积雪滑塌至林冠下方的地表;积雪在林冠遮阳(或隔热)作用影响下,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较少,不易融化,从而使积雪富集。
19.【答案】(1)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质量退化,粮食安全压力大;我国土地类型(地形、气候、土壤)多样,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促进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居民追求营养健康,饮食结构多元化;粮食替代产品增多,可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优化农业政策,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区域联系,拓展农产品来源渠道多元化;拓展农业生产用地,实现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扩展。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我国“大食物观”形成地理背景主要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土地类型、环境等方面分析。我国人口数量据世界第一,加上人类活动导致耕地在被侵占,人均耕地减少,由于多年的连续耕种,土壤肥力下降快,耕地质量退化,粮食安全压力大;我国土地类型多样,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面积都较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业,山地山地高原发展畜牧业,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全球变暖的影响对农业影响逐渐加剧,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促进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追求吃饱,更重要是居民追求营养健康,饮食结构多元化;我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食品,加上粮食替代产品增多,可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2)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主要从农业生产结构、政策、科技、技术、可持续发展、区域联系等方面分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农副产品、海产品的的经营,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优化农业政策,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要追求营养健康、荤素搭配的饮食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农民和血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问题,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区域联系,拓展农产品来源渠道多元化,确保我国粮食的正常供应和战略储备;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力,拓展农业生产用地,实现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扩展。
【点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防灾减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拓展多渠道进口粮食;加强节约粮食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建立粮食储备;控制人口增长。
(1)我国人口数量据世界第一,加上人类活动导致耕地在被侵占,人均耕地减少,由于多年的连续耕种,土壤肥力下降快,耕地质量退化,粮食安全压力大;我国土地类型(地形、气候、土壤)多样,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面积都较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业,山地山地高原发展畜牧业,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全球变暖的影响对农业影响逐渐加剧,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促进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追求吃饱,更重要是居民追求营养健康,饮食结构多元化;我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食品,加上粮食替代产品增多,可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农副产品、海产品的的经营,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优化农业政策,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要追求营养健康、荤素搭配的饮食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农民和血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问题,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区域联系,拓展农产品来源渠道多元化,确保我国粮食的正常供应和战略储备;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力,拓展农业生产用地,实现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扩展。
1 / 1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福田某校高三五模考试地理学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2025·福田模拟)徐州都市圈位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区和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是淮海经济区的核心部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辐射能力较弱,尤其是同级别之间未建立有序的产业分工体系。为促进徐州都市圈整体发展,政府部门划定四个专业化功能区,每个专业化功能区重点发展一两项特色产业。图示意徐州都市圈网络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能力较弱,最可能主要是因为( )
A.人口流失严重 B.高端产业不足
C.交通条件不便 D.位于四省交界
2.专业化功能区划分的关键因素是( )
A.周边县级市数量 B.与交通干线的距离
C.依托地级市建制 D.与徐州市区的距离
3.为促进彼此的分工协作,四个专业化功能区需要( )
A.互相转移产业 B.引进徐州人才
C.发展相近产业 D.完善连接交通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专业化功能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集中发展某一特定产业或相关产业链,形成的具有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经济区域。随着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之间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变得更紧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大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对外辐射能力提高。
1.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徐州市作为中心城市,不至于人口流失严重,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心城市为徐州市,高端产业不足,城市辐射能力较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B正确。
C.徐州市地处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四省交界,应具备更强地向不同省份的辐射能力,D错误。
故答案为:B。
2.A.县级市数量多仅意味着区域内行政单元密集,但这与功能区“专业化”无直接关联。功能区划分的核心是产业定位,而非行政单元的数量,A错误。
B.交通干线确实会影响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但其作用主要是为产业提供运输便利。而题干明确提到“每个专业化功能区重点发展一两项特色产业”,强调的是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而非单纯的运输条件,B错误。
C.地级市作为区域内的行政和经济中心,通常具备相对完善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和资源集聚能力,能够支撑特色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徐州都市圈中,各专业化功能区的划分需要依托地级市的建制,以实现产业的有序分工和资源的高效配置,这与“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的核心需求相匹配,C正确。
D.虽然徐州市区是都市圈的核心,但专业化功能区的划分强调的是“区域整体发展”和“有序的产业分工”,而非单纯以与核心城市的距离为标准。距离远近更多影响的是核心城市的辐射强度,而非产业的专业化定位,D错误。
故答案为:C。
3.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各专业化功能区应发展不同的产业,形成互补分工,都需要承接徐州转移的产业,而不是四个专业化功能区之间互相转移产业,A错误。
B.引进徐州人才不一定能促进彼此的分工协作,B错误。
C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四个专业化功能区分别发展不同的产业,需要增强四者之间的联系,以促进产业之间的合作,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福田模拟)“北极放大效应”,指的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幅度的现象。研究表明,“北极放大效应”与黑碳颗粒沉降有关。该物质沉降促进极地冰雪融化,进而提高海水温度和极地气温。黑碳颗粒对北极地区的辐射增温作用是其全球平均的近4倍。中国第12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021年9月28日从上海出发,历时79天又回到上海,这次科考任务包括收集大气黑碳颗粒数量,考察大气、海洋生态环境等。图为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航行线路示意图。
4.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冷季黑碳颗粒沉降使“北极放大效应”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A.黑碳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地面获得辐射减少
B.黑碳颗粒沉降加速冰雪融化,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增多
C.冷季大气稳定,黑碳颗粒不易扩散,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D.黑碳颗粒吸收太阳辐射,抑制了海水蒸发,减少了大气水汽含量
5.冷季黑碳颗粒沉降后,北极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变化表现为( )
A.海冰面积扩大,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少
B.海水温度升高,大气获得的长波辐射增多
C.大气降水增多,大气向海洋输送的热量增加
D.大气温度降低,海-气间的热量交换减弱
【答案】4.B
5.B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在相互制约的海-气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了与海洋的水热交换。
4.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黑碳颗粒颜色深,会吸收太阳辐射而非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A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冷季黑碳颗粒使冰雪融化,大气中水汽等增多,并不会使大气更稳定,C错误。
D.黑碳颗粒沉降促进冰雪融化,海水温度升高,会促进海水蒸发,增加大气水汽含量,D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冷季黑碳颗粒沉降在冰雪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加速冰雪融化,海水温度升高,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的潜热增多,进而增强“北极放大效应”,B正确。
故答案为:B。
5.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冷季黑碳颗粒沉降加速冰雪融化,海冰面积减小,A错误。
C.大气降水增多,但冷季整体大气温度较低,大气向海洋输送的热量不会增加,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升高,大气获得热量增多,大气温度会有所上升,海-气间热量交换增强,D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冰雪融化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洋向大气输送的长波辐射增多,大气获得的长波辐射增多,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5·福田模拟)我国某县(区)的山区有较大规模的传统梯田,当地通过冬水田、冲冲田、囤水田等一田多用的梯田水利技术实现有效灌溉。图1为该县(区)多年气候资料。图2为当地梯田水技术年内时空组合形式示意图,其中的四幅小图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序号表示的梯田类型分别是( )
A.①囤水田②冬水田③冲冲田 B.①囤水田②冲冲田③冬水田
C.①冬水田②冲冲田③囤水田 D.①冬水田②囤水田③冲冲田
7.该县(区)积温已经满足水稻一年两熟条件,但梯田只种一季,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春季旱情较重 B.夏季洪水频繁
C.秋季气温太低 D.山地水温较低
8.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重庆西部地区 B.江苏苏南地区
C.甘肃河西走廊 D.广西东南沿海
【答案】6.B
7.D
8.A
【知识点】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6.图2中的四幅小图反映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梯田水利技术应用,所表示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囤水田位置较高,在四图中的位置相同,①为囤水田;右上图反映夏季,冲冲田逐级蓄滞减缓雨洪,减少冲刷,②为冲冲田;右下图反映冬季,冬水田利用冬季蓄水,待来年春种用,③为冬水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春季可以使用囤水田和冬水田实现灌溉,春季旱情不重,A错误。
B.夏季洪水可以通过冲冲田蓄滞,B错误。
C.由图可知,秋季各月均温都在10℃以上,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梯田一般建于山区,补给水源处于海拔更高处,受垂直分异影响补给水源水温明显更低,会使耕地适宜耕作时间缩短,D正确。
故答案为:D。
8.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重庆年均降水总量大于800mm,受华西秋雨影响,秋季降水较多,符合图中气候资料,A正确。
B.苏南地形平原为主,全境无适宜的梯田分布,B错误。
C.酒泉位于甘肃西部处于非季风区降水总量较少,C错误。
D.广西东南沿海年均降水总量超过1600mm,降水最多月份超过200mm,且秋季易旱,10月份降水较少,D错误。
故答案为:D。
(2025·福田模拟)近几年,东南亚成为全球电商企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成为中国快递企业之间竞争的新战场。2020年3月,创建于印尼的JT速递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从最初的“8毛发全国”到“深耕服务与效率”,JT成功实现从“规模扩张”到“盈利兑现”的跨越。2022年1月,JT宣布启动沙特等国的快递网络运营,现已成长为中东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东南亚发展成为中国快递企业之间竞争的新战场,主要原因是( )
A.市场潜力大 B.位置邻近
C.政策支持 D.基础设施完善
10.JT速递公司在中国实现从“规模扩张”到“盈利兑现”的跨越,其发展“密码”是( )
A.自动化程度高 B.行业内部竞争较弱
C.单票运价较低 D.运营理念创新灵活
11.JT速递沙特公司能够成长为中东地区最大物流中心之一,其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
①积极开展跨境电商平台合作②建设面积最大的物流分拣中心
③引进先进的自动化分拣设备④沙特大范围推广电子支付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9.A
10.D
11.B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影响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发展潜力。②交通运输: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③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劳动力数量较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④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⑤地价:大型综合购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价高的地方,零售业及其他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布局在地价低的地方。
9.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电商和快递企业之间存在供需关系,电商订单在快递企业贸易额中占有重要比重;根据材料信息“近几年,东南亚成为全球电商企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可知,东南亚电商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吸引中国更多的快递企业也涌向东南亚,A正确。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国地理位置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众多,但东南亚却成为中国快递企业之间竞争的新战场,说明位置临近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
C.快递企业发展,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进行的,政策支持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
D.东南亚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优势不明显,D错误。
故答案为:A。
10.A.JT公司后期才深耕服务与效率,且物流的自动化程度高不仅限于一家公司,不能够成为其发展的突出优势,A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快递企业众多,行业内部竞争应该较强,B错误。
C.JT速递公司初期“8毛发全国”,所以单票运价较低,应更多是为实现规模扩张,但与盈利兑现关系不大,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JT速递公司从最初的“8毛发全国”到“深耕服务与效率”,公司运营理念不断调整更新,才能成功实现跨越,D正确。
故答案为:D。
1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其对快递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JT公司与跨境电商合作有利于保证市场订单量,①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引进先进的自动化分拣设备可以提高其分拣、配送等环节的效率,提升服务质量,③正确;物流分拣中心建设面积大应该是JT公司发展壮大后的结果,非必要措施,②错误;沙特推广电子支付方式有利于交易的高效性,非JT公司采取的有效措施,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福田模拟)2024年8月30日,由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G219线昭苏至温宿公路项目工程——西天山隧道进口端平导洞“昭苏号”TBM掘进机(全断面掘进机,适用岩质隧道)开始掘进。西天山隧道,位于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全长15.7千米,最大埋深2365米,平均海拔3200米,隧道施工需穿越全、强风化石英片岩,流纹斑岩,大理岩等复杂地层,是G219线昭苏至温宿公路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下图为该隧道建设过程中采用的“主洞+侧平导洞”施工技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西天山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
①高寒地区,施工条件恶劣 ②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
③隧道较长,总工程量较大 ④积雪覆盖,夏季易发洪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本次施工采用“主洞+侧平导洞”施工技术,侧平导洞的主要作用是( )
A.便于观光 B.道路汇入 C.通风排烟 D.抗洪排涝
14.西天山隧道建成通车后,将( )
①加强南北疆联系,缩短南北疆通行时间 ②促进新疆旅游业和物流业发展
③提高新疆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④推动新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2.A
13.C
14.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是影响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如气候、水文、地形等往往是交通建设的障碍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增长、完善路网等往往是交通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科学技术是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保障,因此是交通建设的保障性因素。
1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工程位于我国新疆内陆地区,海拔高、纬度相对较高,位于典型高寒地区,不利于工程施工,①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工程需要穿越复杂地层,地质条件复杂,但并不位于板块边界,②错误;由材料可知,西天山隧道全长15.7千米,隧道较长,掘进工程量较大,施工难度大,③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平均海拔3200米,海拔较高,隧道施工主要是在地下进行,积雪覆盖以及夏季因积雪融化易发洪水对隧道内部施工的直接影响较小,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B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隧道位于天山山体内,无法观光,也无道路汇入,当地海拔较高,山洪对于隧道内部的影响较小,ABD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长度长、埋深大,地下长距离掘进施工易导致通风不畅,影响施工安全;由图可知,主洞与侧平导洞中间有横通道连接,有利于施工中通风排烟,C正确。
故答案为:C。
1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天山横亘在新疆中部,阻隔了南疆北疆之间的沟通交流,西天山隧道建成通车以后大大缩短了新疆西部南北疆之间的通行时间,可加强南北疆之间的沟通联系,也会促进沿线旅游业和物流业的蓬勃发展,①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天山隧道的作用是沟通南北疆,并没有成为新疆与国外沟通的节点,也没有增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因此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承接产业转移作用不大,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5·福田模拟)爱尔兰纽格莱奇墓(53°41'N,6°28'W)建造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当时的黄赤交角为24°7'。几千年来,冬至日清晨的阳光透过墓入口上方的窗口,穿越甬道照亮墓内部的石室(见图左)。2020年开始,当地时间每年的12月21日8:30~9:30,工作人员对此盛景的全过程进行网络直播。图右示意石室内通过窗口观察到的太阳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5.墓入口的朝向为( )
A.东南 B.东北 C.正东 D.正北
16.2025年冬至日直播时,太阳将出现的位置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5.A
16.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缩短,黑夜增加,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增加,黑夜缩短。
15.12月21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8:30~9:30为上午时间,该地日出东南方向。由于冬至日清晨阳光能透过墓入口上方窗口照亮墓内石室,说明墓入口朝向太阳所在的方向,即墓入口的朝向为东南,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B.相当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现在的黄赤交角变小,则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日出方位比公元前3200年更偏北,甲符合2025年冬至日太阳位置变化,A正确,B错误。
C.丙位置不是日出方位更偏北应出现的位置,C错误。
D.丁位置也不符合因黄赤交角变小导致的日出方位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5·福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沟道中水质矿化度高,自然环境恶劣,有人曾说在环县栽植一棵树,比抚养一个孩子还要难。
材料二:环县的羊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羊谷”,“念羊经、发羊财”成为环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环县注重保护本土传统优质羊种,并引进太湖流域的湖羊,依靠多元杂交等技术,提升羊种优品数量,有效解决了我国优质羊种主要依靠进口的弊端,推动了我国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图为环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和主要交通线图。
(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环县种树难以存活的原因。
(2)分析环县成为“中国羊谷”的条件。
(3)简述保护和开发优质羊种资源对国家种质安全的意义。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冬季易遭受低温冻害。
(2)水质矿化度高,适合羊饮用;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牧草的生长;养羊历史悠久,养殖经验丰富;交通便利,便于羊肉的运输;政策的支持。
(3)保护和开发优质羊种资源有利于提升种羊抗病能力,实现稳产,提高质量;减少对进口羊种依赖,实现自主可控;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种质安全。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环县种树难以存活的原因可以从降水、蒸发、土壤、冻害等角度分析。据材料“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知,环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稀少,蒸发旺盛,土壤水分不足,难以满足树木生长需求;环县的冬季寒冷,低温条件对树木的生长和存活构成威胁,低温冻害会损伤树木的细胞结构,导致树木无法正常生长。
(2)环县成为“中国羊谷”的条件可以从降水、光照、温差、养殖经验、交通、政策等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分析,环县成为中国羊谷的条件可以从自然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自然方面,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牧草生长;境内沟道中水质矿化度高,能满足羊饮用的需求,利于羊群健康;社会经济方面,由材料可知,该县羊业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羊谷”,养殖经验丰富;由图可知,环县境内有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便于羊肉的运输;政府部门给与大力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大,实现从传统牧业向现代化羊产业的转型。
(3)保护和开发优质羊种资源对国家种质安全的意义可以从抗病虫、产量、质量、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析。优质羊种资源通常具有更优良的遗传特性,经过长期选育和培育,可能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保证羊群的稳定数量,实现羊肉、羊毛、羊奶等羊产品的稳定供应,同时,优质羊种往往能生产出品质更优的羊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畜产品的需求;保护和开发本国的优质羊种资源,可以提高国内羊种的自给率,减少对进口羊种的依赖,使羊产业的发展不受制于他国,实现种羊资源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羊产业的稳定和安全;保护这些羊种资源,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疾病挑战等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同时,合理开发优质羊种资源,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羊种进行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保障国家种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据材料“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知,环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稀少,蒸发旺盛,土壤水分不足,难以满足树木生长需求;环县的冬季寒冷,低温条件对树木的生长和存活构成威胁,低温冻害会损伤树木的细胞结构,导致树木无法正常生长。
(2)结合材料分析,环县成为中国羊谷的条件可以从自然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自然方面,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牧草生长;境内沟道中水质矿化度高,能满足羊饮用的需求,利于羊群健康;社会经济方面,由材料可知,该县羊业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羊谷”,养殖经验丰富;由图可知,环县境内有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便于羊肉的运输;政府部门给与大力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大,实现从传统牧业向现代化羊产业的转型。
(3)优质羊种资源通常具有更优良的遗传特性,经过长期选育和培育,可能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保证羊群的稳定数量,实现羊肉、羊毛、羊奶等羊产品的稳定供应,同时,优质羊种往往能生产出品质更优的羊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畜产品的需求;保护和开发本国的优质羊种资源,可以提高国内羊种的自给率,减少对进口羊种的依赖,使羊产业的发展不受制于他国,实现种羊资源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羊产业的稳定和安全;保护这些羊种资源,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疾病挑战等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同时,合理开发优质羊种资源,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羊种进行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保障国家种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8.(2025·福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吹雪是一种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天气现象,它涉及到气象、地形、积雪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风吹雪强度较大时,能把部分雪粒带到林冠层高度。麦肯锡山区位于加拿大西北部,地形起伏较大,最高峰2972米,部分地区分布有针叶林、草地和裸地,冬季多强烈的风吹雪。受风吹雪影响,针叶林下的积雪相对富集。图1示意麦肯锡山区风吹雪观测站的位置,图2示意风吹雪进入针叶林的过程。
(1)简述风吹雪形成的主要条件。
(2)简析该地地形对风吹雪形成的促进作用。
(3)说明麦肯锡山区针叶林下积雪富集的过程。
【答案】(1)丰富的降雪提供充足的雪源;较大的风速,能够使雪粒被吹起并搬运;较为平坦开阔或特定的地形,如山口、峡谷等,有利于气流加速和雪粒的聚集与搬运;气温较低,雪不易融化,保证雪粒的存在状态。
(2)海拔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西坡为迎风坡,降雪量大,积雪多;洼地地区,积雪多,雪源丰富;地形起伏大的地区,风速及风向多变,更易卷起或堆积雪粒,形成风吹雪现象等。
(3)部分强劲的风吹雪到达针叶林林冠层,风速减慢,部分雪粒被林冠层截留;雪粒顺着针叶滑落地表;林冠的遮阳(或隔绝内外热量交换)作用减缓积雪融化,从而使积雪富集。
【知识点】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风吹雪形成的主要条件可以从雪源、风速、地形、气温等角度分析。风吹雪首先要有丰富的雪源,丰富的降雪提供充足的雪源;较大的风速,能够使雪粒被吹起并搬运,较大的风速为风吹雪提供了动力;较为平坦开阔或特定的地形,如山口、峡谷在地形的狭管效应作用下,风力更强,强劲的风力有利于气流加速和雪粒的聚集与搬运;气温较低,雪不易融化,低温的环境能够保证雪粒的存在状态,为风吹雪提供了物质条件。
(2)该地地形对风吹雪形成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地形、气温、降雪、风力等角度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山区,最高峰2972米,海拔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西坡为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显著,降雪量大,积雪多,为风吹雪提供雪源;洼地地区,利于积雪堆积,积雪多,雪源丰富;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受地形影响,风速及风向多变,多变的风速及风向更易卷起或堆积雪粒,形成风吹雪现象等。
(3)麦肯锡山区针叶林下积雪富集的过程可以从风力、植被、光照等角度分析。积雪富集首先需要林冠截留大量的雪粒,冬季多强烈的风吹雪,部分强劲的风吹雪到达针叶林林冠层,针叶林冠层削减风力,风速减慢,风的搬运能力降低,部分雪粒被林冠层截留;受针叶林叶片形态影响,积雪滑塌至林冠下方的地表;积雪在林冠遮阳(或隔热)作用影响下,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较少,不易融化,从而使积雪富集。
【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风吹雪首先要有丰富的雪源,丰富的降雪提供充足的雪源;较大的风速,能够使雪粒被吹起并搬运,较大的风速为风吹雪提供了动力;较为平坦开阔或特定的地形,如山口、峡谷在地形的狭管效应作用下,风力更强,强劲的风力有利于气流加速和雪粒的聚集与搬运;气温较低,雪不易融化,低温的环境能够保证雪粒的存在状态,为风吹雪提供了物质条件。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山区,最高峰2972米,海拔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西坡为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显著,降雪量大,积雪多,为风吹雪提供雪源;洼地地区,利于积雪堆积,积雪多,雪源丰富;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受地形影响,风速及风向多变,多变的风速及风向更易卷起或堆积雪粒,形成风吹雪现象等。
(3)积雪富集首先需要林冠截留大量的雪粒,冬季多强烈的风吹雪,部分强劲的风吹雪到达针叶林林冠层,针叶林冠层削减风力,风速减慢,风的搬运能力降低,部分雪粒被林冠层截留;受针叶林叶片形态影响,积雪滑塌至林冠下方的地表;积雪在林冠遮阳(或隔热)作用影响下,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较少,不易融化,从而使积雪富集。
19.(2025·福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图为大食物观视角下中国耕地保护分区调控与协同机制图。
材料二:践行大食物观,需要立足广阔的国土空间、区域优势资源和农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括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其他要素的“数字生产力”,在绿色、低碳理念和新能源技术下的“绿色生产力”以及依托海洋科技、走向深海、实现海陆循环的“蓝色生产力”。
(1)从耕地系统和食物系统的角度,分析我国“大食物观”形成地理背景。
(2)从践行大食物观的角度,分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答案】(1)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质量退化,粮食安全压力大;我国土地类型(地形、气候、土壤)多样,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促进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居民追求营养健康,饮食结构多元化;粮食替代产品增多,可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优化农业政策,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区域联系,拓展农产品来源渠道多元化;拓展农业生产用地,实现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扩展。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我国“大食物观”形成地理背景主要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土地类型、环境等方面分析。我国人口数量据世界第一,加上人类活动导致耕地在被侵占,人均耕地减少,由于多年的连续耕种,土壤肥力下降快,耕地质量退化,粮食安全压力大;我国土地类型多样,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面积都较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业,山地山地高原发展畜牧业,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全球变暖的影响对农业影响逐渐加剧,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促进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追求吃饱,更重要是居民追求营养健康,饮食结构多元化;我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食品,加上粮食替代产品增多,可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2)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主要从农业生产结构、政策、科技、技术、可持续发展、区域联系等方面分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农副产品、海产品的的经营,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优化农业政策,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要追求营养健康、荤素搭配的饮食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农民和血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问题,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区域联系,拓展农产品来源渠道多元化,确保我国粮食的正常供应和战略储备;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力,拓展农业生产用地,实现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扩展。
【点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防灾减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拓展多渠道进口粮食;加强节约粮食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建立粮食储备;控制人口增长。
(1)我国人口数量据世界第一,加上人类活动导致耕地在被侵占,人均耕地减少,由于多年的连续耕种,土壤肥力下降快,耕地质量退化,粮食安全压力大;我国土地类型(地形、气候、土壤)多样,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面积都较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业,山地山地高原发展畜牧业,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全球变暖的影响对农业影响逐渐加剧,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促进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追求吃饱,更重要是居民追求营养健康,饮食结构多元化;我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食品,加上粮食替代产品增多,可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农副产品、海产品的的经营,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优化农业政策,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要追求营养健康、荤素搭配的饮食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农民和血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问题,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区域联系,拓展农产品来源渠道多元化,确保我国粮食的正常供应和战略储备;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力,拓展农业生产用地,实现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扩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