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
第2课时 比大小
一
1. 1~5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认识“>”“<”“=”这三个符号,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在从借助具体事物进行比较过渡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这一过程中,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提升初步的观察、比较与概括能力,逐步形成符号意识。
3.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规范书写、主动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认识符号“>”“<”“=”,理解它们
的含义,掌握三种符号的读写法和作用。
【难点】
能用“>”“<”“=”来比较5以内数的
大小,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课堂导入
数一数,图中的事物各有多少?
猴子有__只
桃子有__个
苹果有__个
香蕉有__根
新知探究
每只小猴子吃1个桃子、1个苹果和2根香蕉,这些水果够分给两只猴子吗?
新知探究
比较图中猴子和桃子的数量,得出什么结论呢?
比较图中猴子和香蕉的数量,得出什么结论呢?
比较图中猴子和苹果的数量,得出什么结论呢?
>
<
>
>
>
<
<
<
>、<、=符号的书写
教材第17页“做一做”
课堂练习
比一比,圈一圈,填一填。
5
5
=
2.在少的后面画“√”。
比较图中的两种事物的数量,通过比较后,在少的事物后面打√
√
教材第18页“做一做”
3.
4
3
>
2
3
<
3
4
>
3
2
<
教材第18页“做一做”
4.
数一数,比一比,圈一圈,填一填。
(1) 和( )同样多。
(3)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说一说。
3
3
=
5
>
4
答案不唯一,如:蝴蝶比西瓜少,4<5。
蝴蝶比菠萝多,4>1。
(2) 比 (多 少 )
5.
5
2
>
3
5
<
4
3
>
5
5
=
4
1
>
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填一填,比较大小
拓展提升
不够( )
1. 如果一只松鼠吃一个松果,够吗?(在正确答案的后面画“√”)
够( )
√
2. 在○里填上“>”“<”或“=”。
2○3
1○4
4○2
3○3
3○4
5○3
<
<
>
=
<
>
2
等号
=
读作:3等于3
2
2
和 同样多
读作:2小于3
2
>
3
小于号
比 少
读作:2大于1
<
2
大于号
比 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比多少了吗?
课堂小结
1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02
01
教材第18页的做一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