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0 18: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踌躇满志的苏轼
豪放不羁的苏轼
旷达自信的苏轼
豁达乐观的苏轼
在你心中苏轼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了解和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苏轼,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导入新课
——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生平和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鉴赏细节,体会作者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高超艺术;
3.于反常处细读文本,感受苏轼在本诗中沉痛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
其文风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风格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
作者简介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豪放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天 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绘画: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水利:杭州“苏堤”
服饰:发明东坡帽(又称“东坡笠”)
美食:东坡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
常识积累
悼亡诗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潘安、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题目解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牌名
1075年,此时苏轼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
点明时间
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标题:交代写作的时间、缘由。
诵读词作
江城子·乙卯(mǎo)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ɡānɡ)。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东坡逸事》里有王氏“幕后听言”的故事,是说东坡每有客来,王弗总是躲在屏风的后面屏息静听。待客人走后,她每每软语相劝,说得在理又每得印证。她是真正的贤妻内助,因此苏轼早年青云直上,除了有欧阳修等先贤的掖助外,“妻贤夫少祸”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就去世了。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背景补充
见字如面,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苏轼手书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吾妻阿弗:
本词题为“记梦”——所有的内容都是在写“梦境”吗?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醒
记 梦
梦前思量——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
梦中相逢——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整体感知
一、文本研读——梦前
疑问1:品读上阕,苏轼怀想亡妻,深觉与妻子距离之远。找一找他写了几种与妻子的距离?他想借此向亡妻表达什么呢?
“生死”——生死之隔
“千里”——空间之隔
“如霜”——年龄之隔
“十年”——时间之隔
苏轼的十年
1065失去王弗
1069返京任职史馆
1071任杭州通判
1074任密州太守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
死别之悲:生死无常,恩爱不再
仕途之艰:多遭贬斥,颠沛流离
独处之苦:知音难寻,沧桑悲凉
一、文本研读——梦前
疑问1:品读上阕,苏轼怀想亡妻,深觉与妻子距离之远。找一找他写了几种与妻子的距离?他想借此向亡妻表达什么呢?
“生死”——生死之隔
“千里”——空间之隔
“如霜”——年龄之隔
“十年”——时间之隔
重重阻隔下,思念之深、独处之苦、仕途之艰极为沉痛,却无处倾诉,更加深了对已故妻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疑问2:
品读梦中场景,梦中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一、文本研读——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①白描,“小轩窗,正梳妆”,用白描的手法,以妻子对镜梳妆的日常生活镜头,再现当年闺房生活的温馨。
②虚写,在梦境中见到妻子同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打扮。十年的时间,那些幸福生活中的场景词人始终忘不掉,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疑问3:梦醒后,脑海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
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

一、文本研读——梦醒
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主客移位”,“对面落笔”。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例子: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疑问3:梦醒后,脑海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
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
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 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一、文本研读——梦醒
“诗以奇趣为宗,以反常合道为趣。” ——苏轼
“反常合道”是苏轼进行诗词创作的宗旨。找一找词中有哪些反常或自相矛盾的内容,并鉴赏这样写的妙处。
二、 文本研读——反常合道觅深情
为何“不思量”,却“自难忘” ?
①思念深沉。不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这比刻意的仪式感的思念更动人心。
②不敢思念。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这场漩涡,身不由己,宦海沉浮,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岁月的风尘)
官运不佳,屡被外放。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词人期盼与亡妻相见,为什么在梦中见了,却又“相顾无言”?
十年死别,思念至苦,语言显得笨拙和苍白,感情的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眼泪成了诗人与亡妻的情感载体。柳永《雨霖铃》中亦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句,于此异曲同工。此时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词作小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
题目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基调。
梦前
梦中
梦醒
— 现实
— 梦境
— 现实
当堂诊学-理解性默写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本文直抒胸臆,看似矛盾,实则深情的一句话: , 。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由梦境拉回现实,凄凉黯然之情乍现的一句是: , , 。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达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的句子是: , 。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
, 。
不思量 , 自难忘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 短松冈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理解性默写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与其说是写梦中情形,毋宁说是回忆当年的闺房之乐。
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
”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起来,用白描手法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一句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喟叹,为全词奠定了凄哀的感情基调。
小轩窗 , 正梳妆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
鬓如霜
明月夜 , 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