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0 19: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半夜里听见【甲】______(A.繁多 B.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着有些【乙】______(A.烦闷 B.烦恼)。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里。gěng上只留下小小的lián peng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pái huái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gěng( ) ②lián peng( ) ③pái huái( )
(2)在语段甲、乙两处各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甲】处: 【乙】处:
(3)“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2.在举行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中,需要你参加并完成相应任务。
(1)【拟方案】下面是本次活动中班里开展的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亲子联欢活动,请将活动安排补充完整。
A.父母:讲谈孕育生命、抚养子女的艰辛。
B.学生:
C.全体:表演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节目。
D.学生:送父母一份祝福,一份表达感恩的礼物。
(2)【做研究】研读下列关于孝的古训,这些古训共同强调了“孝”的什么内涵?请说说你的理解。
A.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B.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C.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班级开展“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3.文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交流会上回顾了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请你阅读其中一位同学的文字,完成各题。
打开课本,我们可以欣赏名家笔下美不胜收的四时之景,聆听伟人对以身____________(xùn)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赞美,感叹牧羊人将荒原变成绿____________(zhōu)的执着,嗔笑黄冠大鹦鹉把人捉弄得蹒跚而行的窘态,瞠目赤身露体的国王举行盛典的滑稽。在一次又一次的细细品读中,我们的视野愈加开阔,我们的思想日益深邃。
(1)请用正楷字将横线处的词语补充完整。
xùn zhōu
职 绿
(2)依次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diān jī B.diān jí C.chēn jī D.chēn jí
(3)对“美不胜收”中“胜”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打败别人 B.完、尽 C.优美的景物、境界等 D.承担或承受
4.同学们在班级文学角设计了趣味语文闯关游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集对联 猜文常】下列对联与作家作品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②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爱子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舐犊情深,感叹人间至亲情。
A.①诸葛亮 ②《聊斋志异》 ③郭沫若 ④《秋天的怀念》
B.①诸葛亮 ②《世说新语》 ③鲁迅 ④《再塑生命的人》
C.①孔子 ②《世说新语》 ③郭沫若 ④《再塑生命的人》
D.①孔子 ②《聊斋志异》 ③鲁迅 ④《秋天的怀念》
(2)【乐读书 巧宣传】同学们想为文学角设计一幅读书宣传海报,请阅读图片信息,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为海报配上相应的文案。(2分)
海报文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刊编辑部的同学们正在对稿件进行审校,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文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殿堂,沉醉其中,我们仿佛吹拂着轻柔的杨柳风,感到温暖惬意;仿佛沐浴着迷蒙的杏花雨,感到清新润泽;仿佛欣赏着灿烂的夏日花,感到绚丽多姿。借文学的力量,我们在漫漫的人生里唱出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在悠悠的岁月中吟出喜怒哀乐【甲】,悲欢离合。【乙】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我们可以领略世间风情。
(1)编辑部的同学们想使用同义词替换加点词“沉醉”,结合语境和词语的感彩,下列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陶醉 B.沉沦 C.沉浸 D.流连
(2)【甲】处方格中的标点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句子缺失主语,如果将“使”删去,代词“__________________”就成为了句子的主语。
6.某中学各班学生召开以“谨慎交友 结交益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如下活动:
(1)【活动一:抄名言警句】请你将下列句子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2)【活动二:明交友意义】依据例句仿写一句内容相关的话。
益友像一束阳光,可以驱散我们心灵里的阴霾;益友像一面明镜,可以照出我们人生的足迹; (3)【活动三:析交友现状】阅读下面表格,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
(4)【活动四:知交友标准】请你概括自己的择友标准,并且写出一句与之相关的名言。
答: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云与波
泰戈尔
①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
②“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我们与银白色的月亮游戏。”
③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够上你那里去呢?”
④他们答道:“你到地球的边上来,举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来了。”
⑤A.“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呢,”我说,“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
⑥于是他们微笑着浮游而去。
⑦但是我知道一个比这个更好的游戏,妈妈。
⑧我做云,你做月亮。
⑨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
⑩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
“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也不知我们所经过的是什么地方。”
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们队伍里去呢?”
他们告诉我说:“来到岸旁,站在那里,紧闭你的两眼,你就被带到波浪上来了。”
B.我说:“傍晚的时候,我妈妈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离开她而去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跳着舞奔流过去。
但是我知道一个比这个更好的游戏。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进,进,进,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我们俩在什么地方。
(有删改)
7.请帮小言补全诗歌中涉及的两个场景的内容。
①云端有人在 。② 有人在旅行。
8.小言认为画线的A句和B句,句末都应该用“?”,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9.小言把握不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请仿照示例,帮她完成另一诗句的朗读设计。
项目 示例 实践
句子 但是我知道一个比这个更好的游戏,妈妈。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奔流而进,进,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朗读设计说明 第一句朗读时,“但是”“更好”可重读,读出要留下来和妈妈一起玩游戏的依恋之情;用深情的语气读,表现对妈妈的深情。第二句朗读时,“云”和“月亮”重读,读出孩子安排游戏时的开心愉悦,用欢快的语气,读出快乐兴奋的感觉。 答:
10.为了更好地理解《云与波》这首诗,小言将其与《金色花》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以下手法。请帮她任选一个,结合内容写出对比结果。
A.想象 B.比喻 C.衬托
三、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箅②,饭落釜③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④?”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算,饭今成糜⑤。”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⑥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⑦言无遗失。太丘_____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炊饭成糜》)
【注】①诣:拜见。②箅(bì):蒸食物时能隔开水的一种炊具。③釜(fǔ):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④馏(liù):把米放在水里煮开,再捞出蒸成饭。⑤糜(mí):浓稠的粥。⑥志:记,记住。⑦易夺:改正补充。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二 子 长 跪 俱 说 更 相 易 夺 言 无 遗 失。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期行:
(2)尔颇有所识不:
(3)俱委而窃听: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4.【乙】文横线上内可填写最恰当的词语为 (A欣然B贸然C悄然),请简述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小华准备在朗读比赛中朗诵这篇文章,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句中“扑”读快一点,读出母亲对“我”的紧张。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句中“再也”重读,读出作者无比痛苦和悔恨的心情。
C.⑦段画横线的句子写菊花开得烂漫,只是为了写出秋天的美丽,要读出对秋天的热爱。
D.这篇文章写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鼓励,朗读时要读出怀念与感激之情。
16.上文划波浪线的句子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7.文章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五、作文
18.作文。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厚,诗中的“我”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三次与母亲嬉戏玩耍,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假如你也拥有这样神奇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我变成了 ”为题,发挥你的想象,表达对母亲的爱,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500字以上;③凡是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1) 梗 莲蓬 徘徊
(2) B A
(3)C
2.(1)(示例)回忆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爱等。
(2)这几则材料都强调了孝“尊亲”的内涵,即尊重亲人,也就是对亲人要做到和颜悦色。当我们与长辈有不同意见与看法,甚至是面对长辈的批评指责时,依然还能做到和颜悦色。把内心的“尊”外化到时时事事都和颜悦色,是最不容易的。
3.(1)殉职 绿洲
(2)C
(3)B 4.(1)D
(2)示例一:好的书籍像花朵一样,让我们得以汲取如花蜜般的丰富知识。
示例二:阅读好的书籍,犹如丛中采蜜,内心不觉沁着一股甜意。 5.(1)B
(2)、(顿号)
(3)我们
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示例)益友像一束火把,可以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益友像一面旗帜,可以指明我们人生的方向。 示例)中小学生交友看重对方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择友时对相貌越来越看得淡,对性格和品质越来越看重。 (示例)诚实守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 游戏 波浪上 8.(示例一)我赞同文中标点的用法。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妈妈在家里等“我”,“我”不能离开,表达对妈妈的依恋之情。第二句用感叹号情感更强烈,表达更明确。面对妈妈要“我”傍晚在家里的要求,“我”态度坚定,一定要留下来陪妈妈,感情与之前相比有程度上的递进。
(示例二)我赞同小言的看法,两句都应该用问号,表达反问语气。第一句强调妈妈在家,“我”不能离开,反问语气更能表达对妈妈的依恋。第二句也是强调妈妈要求“我”傍晚在家里,不能随便离开,表示特别听妈妈的话。反问语气也能表达对妈妈的依恋。 9.“进,进,进”语速稍快,语调上扬,“笑哈哈地撞碎”要轻读,让读者体会到愉快游戏的欢乐场景,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 10.(示例一)选A。《金色花》一诗中,“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个“假如”便把读者带进丰富的想象世界,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由“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可以看出,作者赞美了孩子的可爱,表现了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想象新奇而美妙。《云与波》一诗中,“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写诗人想象云端有人在游戏,波浪上有人在旅行,想象十分奇特,这正符合孩子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的心理。
(示例二)选B。《金色花》一诗中,“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将孩子比作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的天真顽皮。《云与波》一诗中,“我做云,你做月亮”“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把孩子比作云与波浪,把母亲比作月亮与岸,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示例三)选C。《金色花》一诗中,“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穿过金色花的林荫”“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描写金色花在风中摇摆,在新叶上舞蹈,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花香,投下美丽的影子,营造了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衬托出孩子的天真可爱。《云与波》一诗中,由“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可知,五彩缤纷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孩子,他多想和“云端的人”一起终日游戏,和“波浪上的人”一起到远方去旅行啊!但是,他为什么又止步不前呢?诗人笔锋一转,纵然大千世界是那么迷人、有趣,可是孩子明白,在母亲的臂弯里,在母爱的世界里,不是更有无限的自由,有做不完的游戏吗?诗人把孩子眼中的世界写得那样有趣,是为了衬托母爱的无比温暖。
11.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2.(1)约定;(2)同“否”,相当于“吗”;(3)偷 13.既然这样,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14.A 理由:“欣然”的意思是“高兴的样子”,依据上下文来看,陈太丘发现两个孩子虽然偷听讲话,但能够把讲话内容清清楚楚复述出来,觉得非常开心,便不计较他们把饭蒸坏的过错。“欣然”这个词更符合当时的情形,其他词语不符合当时的情形。
15.C 16.“悄悄地躲”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谅,“偷偷地听”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担心,这些细节写出了母亲的小心、细心、耐心,表现了母爱的艰难、伟大,让我感动。 17.表明“我”已懂得了母亲的牵挂和希望,懂得了珍爱生命,会勇敢坚强面对生活的苦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