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培优卷 机械波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 四川)某多晶薄膜晶格结构可以等效成缝宽约为3.5×10﹣10m的狭缝。下列粒子束穿过该多晶薄膜时,衍射现象最明显的是( )
A.德布罗意波长约为7.9×10﹣13m的中子
B.德布罗意波长约为8.7×10﹣12m的质子
C.德布罗意波长约为2.6×10﹣11m的氮分子
D.德布罗意波长约为1.5×10﹣10m的电子
2.(2025 北京)质点S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在绳上形成的波传到质点P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
A.该波为纵波
B.质点S开始振动时向上运动
C.S、P两质点振动步调完全一致
D.经过一个周期,质点S向右运动一个波长距离
3.(2025 广东)关于受迫振动和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频率有关
B.只要驱动力足够大,共振就能发生
C.应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量车辆的速度
D.观察者与波源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的频率大
4.(2025 北京)“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除了夜深人静的原因,从波传播的角度分析,特定的空气温度分布也可能使声波传播清明致远。声波传播规律与光波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类似。类比光线,用“声线”来描述声波的传播路径。地面上方一定高度S处有一个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向周围传播,声线示意如图(不考虑地面的反射)。已知气温越高的地方,声波传播速度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M点到N点声波波长变长
B.S点气温低于地面
C.忽略传播过程中空气对声波的吸收,则从M点到N点声音不减弱
D.若将同一声源移至N点,发出的声波传播到S点一定沿图中声线NMS
5.(2025 安徽)如图,某同学演示波动实验,将一根长而软的弹簧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上系有一个标记物,在左端沿弹簧轴线方向周期性地推、拉弹簧,形成疏密相间的机械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弹簧上形成的波是横波
B.推、拉弹簧的周期越小,波长越长
C.标记物振动的速度就是机械波传播的速度
D.标记物由静止开始振动的现象表明机械波能传递能量
6.(2025 海南)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和t=0.5s的波形图,已知波的周期T>0.5s,则下列关于该列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为5cm
B.波速为10cm/s
C.周期为1s
D.t=0时刻,质点M向下振动
7.(2025 云南)如图所示,均匀介质中矩形区域内有一位置未知的波源。t=0时刻,波源开始振动产生简谐横波,并以相同波速分别向左、右两侧传播,P、Q分别为矩形区域左右两边界上振动质点的平衡位置。t=1.5s和t=2.5s时矩形区域外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则( )
A.波速为2.5m/s
B.波源的平衡位置距离P点1.5m
C.t=1.0s时,波源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D.t=5.5s时,平衡位置在P、Q处的两质点位移相同
8.(2025 选择性)平衡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点波源,在均匀介质中产生两列波。若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P点位于其最大正位移处,曲线ab上的所有点均为振动减弱点,则下列图中可能满足以上描述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共6小题)
(多选)9.(2025 重庆)一浮筒(视为质点)在池塘水面以频率f上下振动,水面泛起圆形的涟漪(视为简谐波)。用实线表示波峰位置,某时刻第1圈实线的半径为r,第3圈实线的半径为9r,如图所示,则( )
A.该波的波长为4r
B.该波的波速为2fr
C.此时浮筒在最低点
D.再经过,浮筒将在最低点
(多选)10.(2025 湖南)如图,A(0,0)、B(4,0)、C(0,3)在xy平面内,两波源分别置于A、B两点。t=0时,两波源从平衡位置起振,起振方向相同且垂直于xy平面。频率均为2.5Hz。两波源持续产生振幅相同的简谐横波,波分别沿AC、BC方向传播,波速均为1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横波的波长均为4m
B.t=0.4s时,C处质点加速度为0
C.t=0.4s时,C处质点速度不为0
D.t=0.6s时,C处质点速度为0
(多选)11.(2025 选择性)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其波长大于1m,a、b为介质中平衡位置相距2m的两质点,其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t=0时的波形图可能为( )
A. B.
C. D.
(多选)12.(2025 山东)均匀介质中分别沿x轴负向和正向传播的甲、乙两列简谐横波,振幅均为2cm,波速均为1m/s,M、N为介质中的质点。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M、N的位移均为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波的周期为6s
B.乙波的波长为6m
C.t=6s时,M向y轴正方向运动
D.t=6s时,N向y轴负方向运动
(多选)13.(2025 河南)贾湖骨笛是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其中一支骨笛可以发出A5、B5、C6、D6、E6等音。已知A5音和D6音所对应的频率分别为880Hz和1175Hz,则( )
A.在空气中传播时,A5音的波长大于D6音的
B.在空气中传播时,A5音的波速小于D6音的
C.由空气进入水中,A5音和D6音的频率都变大
D.由空气进入水中,A5音的波长改变量大于D6音的
(多选)14.(2025 浙江)如图1所示,两波源S1和S2分别位于x=0与x=12m处,以x=6m为边界,两侧为不同的均匀介质。t=0时两波源同时开始振动,其振动图像相同,如图2所示。t=0.1s时x=4m与x=6m两处的质点开始振动。不考虑反射波的影响,则( )
A.t=0.15s时两列波开始相遇
B.在6m<x≤12m间S2波的波长为1.2m
C.两列波叠加稳定后,x=8.4m处的质点振动减弱
D.两列波叠加稳定后,在0<x<6m间共有7个加强点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5.(2025 福建)沙漠中的蝎子能感受来自地面震动的纵波和横波,某波源同时产生纵波与横波,已知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频率相同,则纵波波长 横波波长。若波源震动后,蝎子感知到来自纵波与横波的振动间隔Δt,纵波速度v1,横波速度v2,则波源与蝎子的距离为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6.(2025 广西)某乐器发出频率为两倍关系的两个纯音(简谐声波),其波形叠加后呈现一种周期性变化。图甲和图乙分别为同一时刻两列简谐声波单独沿x正方向传播的波形图,图中的坐标原点位于同一质点处,声速为340m/s。
(1)从图中读出这两列波的波长。
(2)该时刻这两列波叠加,分别求x=0和x=0.375m处的质点在该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3)求这两列波叠加后的周期。
单元培优卷 机械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 四川)某多晶薄膜晶格结构可以等效成缝宽约为3.5×10﹣10m的狭缝。下列粒子束穿过该多晶薄膜时,衍射现象最明显的是( )
A.德布罗意波长约为7.9×10﹣13m的中子
B.德布罗意波长约为8.7×10﹣12m的质子
C.德布罗意波长约为2.6×10﹣11m的氮分子
D.德布罗意波长约为1.5×10﹣10m的电子
【考点】波的衍射的概念及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专题】定量思想;归纳法;光的衍射、偏振和电磁本性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分析即可。
【解答】解:当波通过尺寸与其波长相近的障碍物或狭缝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对于粒子而言,德布罗意波长决定了其波动性,衍射的明显程度通常与波长和狭缝宽度的比值相关,当接近或大于1时,衍射现象非常明显,则可知电子的衍射现象最明显,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发生明显衍射条件的理解。
2.(2025 北京)质点S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在绳上形成的波传到质点P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
A.该波为纵波
B.质点S开始振动时向上运动
C.S、P两质点振动步调完全一致
D.经过一个周期,质点S向右运动一个波长距离
【考点】机械波的图像问题.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根据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进行分析;
根据同侧法判断质点S开始振动时的方向;
平衡位置相距半个波长的两个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反;
振动质点不随波迁移。
【解答】解:A、由于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该波为横波,故A错误;
B、根据同侧法可知,P的起振方向向上,则质点S开始振动时向上运动,故B正确;
C、质点S、P平衡位置相距1.5λ,平衡位置相距半个波长的两个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反,所以S和P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反,故C错误;
D、振动质点只能在自己平衡位置上下振动,不随波迁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波的图像;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波的图像的变化规律,知道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
3.(2025 广东)关于受迫振动和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频率有关
B.只要驱动力足够大,共振就能发生
C.应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量车辆的速度
D.观察者与波源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的频率大
【考点】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简谐运动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据共振发生的条件、多普勒测速仪以及多普勒效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系统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频率无关,由系统自身决定,故A错误;
B.根据共振的条件,驱动力频率和固有频率接近,与驱动力大小无关,故B错误;
C.应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量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测速仪就是典型应用,故C正确;
D.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观察者与波源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的频率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考查共振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4.(2025 北京)“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除了夜深人静的原因,从波传播的角度分析,特定的空气温度分布也可能使声波传播清明致远。声波传播规律与光波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类似。类比光线,用“声线”来描述声波的传播路径。地面上方一定高度S处有一个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向周围传播,声线示意如图(不考虑地面的反射)。已知气温越高的地方,声波传播速度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M点到N点声波波长变长
B.S点气温低于地面
C.忽略传播过程中空气对声波的吸收,则从M点到N点声音不减弱
D.若将同一声源移至N点,发出的声波传播到S点一定沿图中声线NMS
【考点】声波及其应用;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波的多解性;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在夜间,靠近地面空气逐渐冷下来了,上空的气温相对高,所以高空声速比地面大,据此分析;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介质的阻碍和向四周分散,据此分析;因为越往上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声传播路径折射向高空。
【解答】解:AB、在夜间,靠近地面空气逐渐冷下来了,上空的气温相对高,所以高空声速比地面大,即M点的速度大于N点的速度,声波的频率不变,根据v=λf可知,从M点到N点声波的波长变短,故AB错误;
C、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介质的阻碍和向四周分散,声音强度会减弱,故C错误;
D、将声源移至N点,类比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发出的声波传播到S点一定沿图中声线NMS,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在夜间,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于高空的温度是解题的关键,看懂题干所说的气温越高的地方,声波传播速度越大是解题的基础。
5.(2025 安徽)如图,某同学演示波动实验,将一根长而软的弹簧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上系有一个标记物,在左端沿弹簧轴线方向周期性地推、拉弹簧,形成疏密相间的机械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弹簧上形成的波是横波
B.推、拉弹簧的周期越小,波长越长
C.标记物振动的速度就是机械波传播的速度
D.标记物由静止开始振动的现象表明机械波能传递能量
【考点】机械波及其形成与传播;横波和纵波.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据横波和纵波的概念进行分析;
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由公式λ=vT进行分析;
质点振动的速度和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机械波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A、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是横波,弹簧上形成的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是纵波,故A错误;
B、同一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推、拉弹簧的周期越小,波的周期越小,由公式λ=vT可知,波长越短,故B错误;
C、标记物振动的速度反应的是标志物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快慢,机械波的传播速度是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二者不是同一个速度,故C错误;
D、标记物由静止开始振动,说明它获得了能量,这是因为机械波使得能量传递给标记物,则标记物由静止开始振动的现象表明机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机械波的传播,关键是理解横波和纵波的概念,知道波速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波传播过程中是能量的传播。
6.(2025 海南)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和t=0.5s的波形图,已知波的周期T>0.5s,则下列关于该列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为5cm
B.波速为10cm/s
C.周期为1s
D.t=0时刻,质点M向下振动
【考点】机械波的图像问题;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据波形图信息,结合波动图像的变化情况,利用波速公式以及同侧原理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波动图像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10cm,故A错误;
BC.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时,则在t=0时刻到t=0.5s的过程中,,n=0、1、2……,已知波的周期T>0.5s,则n只能取0,则Ts,故波速为vcm/s=15cm/s,故BC错误;
D.简谐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根据同侧法可知t=0时刻,质点M向下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波动图像的认识和理解,多解性和周期性问题,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7.(2025 云南)如图所示,均匀介质中矩形区域内有一位置未知的波源。t=0时刻,波源开始振动产生简谐横波,并以相同波速分别向左、右两侧传播,P、Q分别为矩形区域左右两边界上振动质点的平衡位置。t=1.5s和t=2.5s时矩形区域外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则( )
A.波速为2.5m/s
B.波源的平衡位置距离P点1.5m
C.t=1.0s时,波源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D.t=5.5s时,平衡位置在P、Q处的两质点位移相同
【考点】波的叠加.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据机械波的匀速传播特点结合波形图导出的波长、周期以及同侧原理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对向左传播的波形,在Δt=2.5s﹣1.5s=1.0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Δx=2m,故波速为vm/s=2m/s,故A错误;
B.由题意,波长λ=4m,周期T=2s,当t=1.5s时,机械波向左右传播的距离均为x=vt=2×1.5m=3.0m,由图可知,右侧波形刚好传播到Q点,故波源的平衡位置距离P点为4m﹣3m=1m,故B错误;
C.由波的前沿质点的运动情况,结合同侧原理法,可知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向下,又T=2s,则t=1.0s时,波源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故C错误;
D.t=2.5s波形图如虚线所示,此时P、Q两质点在平衡位置,到t=5.5s时刻,又经过了3s=TT,P、Q两质点均位于平衡位置,位移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机械波的匀速传播特点结合波形图导出的波长、周期以及同侧原理法,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8.(2025 选择性)平衡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点波源,在均匀介质中产生两列波。若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P点位于其最大正位移处,曲线ab上的所有点均为振动减弱点,则下列图中可能满足以上描述的是( )
A. B.
C. D.
【考点】波的干涉的加强和减弱区域的特点及判断.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C
【分析】P点位于其最大正位移处,则P点为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曲线ab上的所有点均为振动减弱点,根据干涉图样中振动减弱区域作出判断。
【解答】解:BD、BD选项对应的图中的P点均是两虚线的交点,为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P点位于其最大负位移处,故BD错误;
AC、AC选项对应的图中的P点均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P点位于其最大正位移处。振动加强区域与振动减弱区域如下图所示,其中曲线①③上的点均为振动减弱点,曲线②上的点均为振动加强点。
由此可知C选项对应的图中的曲线ab上的所有点均为振动减弱点,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波的干涉现象的干涉图样。掌握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与振动减弱区域的判断。
二.多选题(共6小题)
(多选)9.(2025 重庆)一浮筒(视为质点)在池塘水面以频率f上下振动,水面泛起圆形的涟漪(视为简谐波)。用实线表示波峰位置,某时刻第1圈实线的半径为r,第3圈实线的半径为9r,如图所示,则( )
A.该波的波长为4r
B.该波的波速为2fr
C.此时浮筒在最低点
D.再经过,浮筒将在最低点
【考点】机械波的图像问题;机械波及其形成与传播.
【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简谐运动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AD
【分析】根据第1圈实线与第3圈实线间距为两个波长,求出波长,再由v=λf求波速。根据浮筒与第1圈实线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分析此时浮筒的位置,进一步分析再经过浮筒的位置。
【解答】解:A、已知第1圈实线的半径为r,第3圈实线的半径为9r,则有2λ=9r﹣r=8r,可得λ=4r,故A正确;
B、该波的波速为v=λf=4fr,故B错误;
C、此时浮筒与第1圈实线间距s=rλ,则此时浮筒在平衡位置,故C错误;
D、根据同侧法可知,此时浮筒在平衡位置向下运动,再经过,浮筒将在最低点,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解答本题时,关键要结合波形确定波长,运用同侧法判断浮筒的振动方向。
(多选)10.(2025 湖南)如图,A(0,0)、B(4,0)、C(0,3)在xy平面内,两波源分别置于A、B两点。t=0时,两波源从平衡位置起振,起振方向相同且垂直于xy平面。频率均为2.5Hz。两波源持续产生振幅相同的简谐横波,波分别沿AC、BC方向传播,波速均为1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横波的波长均为4m
B.t=0.4s时,C处质点加速度为0
C.t=0.4s时,C处质点速度不为0
D.t=0.6s时,C处质点速度为0
【考点】波的叠加;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光的干涉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AD
【分析】根据公式,求波长;
根据t,求振源传播到c的时间和周期比较,判断到c点的振动情况,求加速度和速度;
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是振动减弱点。
【解答】A.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λ=4m,故A正确;
BC.两列波传到C处所需时间分别为,,Ts=0.4s
故t=0.4s时,A处波已传到C处且振动了,B处的波还没有传到C处,故C处质点处于正向或负向最大位移处,加速度最大,速度为零,故BC错误;
D.t=0.6s时两列波都已传播到C处,C处质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
故C处为振动减弱点,由于两列波振幅相同,故C处位移始终为零,速度为零,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波速和波长关系式,同时掌握规律,波源距离差为半波长奇数倍,为振动减弱点。
(多选)11.(2025 选择性)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其波长大于1m,a、b为介质中平衡位置相距2m的两质点,其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t=0时的波形图可能为( )
A.
B.
C.
D.
【考点】振动图像与波形图的结合.
【专题】比较思想;推理法;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AD
【分析】根据振动图像分析t=0时二者的位置。若波沿+x方向传播或波沿﹣x方向传播,得到波长表达式分析n的取值,由此得解。
【解答】解:t=0时,a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b处于波谷。
若波沿+x方向传播,有:()λ=2m,波长大于1m,所以当n=0时,λ=8m;当n=1时,m;
若波沿﹣x方向传播,有:()λ=2m,波长大于1m,所以当n=0时,λm;当n=1时,m;
综上所述,可知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点评】对于波的多解性问题,关键是知道传播方向的不确定、质点振动的周期性都会造成多解,解题时要弄清楚质点的振动情况、以及波的传播情况,知道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v=fλ。
(多选)12.(2025 山东)均匀介质中分别沿x轴负向和正向传播的甲、乙两列简谐横波,振幅均为2cm,波速均为1m/s,M、N为介质中的质点。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M、N的位移均为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波的周期为6s
B.乙波的波长为6m
C.t=6s时,M向y轴正方向运动
D.t=6s时,N向y轴负方向运动
【考点】机械波的图像问题;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BD
【分析】由图像可知甲波的波长,根据波长与波速关系求解周期;根据振动方程结合图像求解乙波的波长;利用同侧法求解M、N两点的振动方向。
【解答】解:A.由图得,甲波的波长
λ甲=4m
甲波的周期为
T甲s=4s
故A错误;
B.设N左边在平衡位置的质点与N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为x,根据题图结合振动方程有:
又:
代入数据解得:
x=0.5m,λ乙=6m
故B正确;
C.t=6s时即经过
即M点运动了一个半周期,
结合同侧法可知M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C错误;
D.同理根据
λ乙=vT乙
可得:
T乙=6s
根据同侧法可知t=0时N向y轴负方向运动,t=6s时即经过时间T乙,N仍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波的描述和传播,解题关键是能根据波形图得到波的振幅、波长,及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多选)13.(2025 河南)贾湖骨笛是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其中一支骨笛可以发出A5、B5、C6、D6、E6等音。已知A5音和D6音所对应的频率分别为880Hz和1175Hz,则( )
A.在空气中传播时,A5音的波长大于D6音的
B.在空气中传播时,A5音的波速小于D6音的
C.由空气进入水中,A5音和D6音的频率都变大
D.由空气进入水中,A5音的波长改变量大于D6音的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机械波及其形成与传播.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AD
【分析】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相关,与频率无关;根据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分析波速的大小关系;机械波的频率由声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根据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推导波长改变量与频率的关系式。
【解答】解:AB、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则A5音的与D6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相等的。根据波速v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v=λf,因A5音频率小于D6音的频率,故在空气中传播时,A5音的波长大于D6音的波长,故A正确,B错误;
CD、声波的频率由声源决定,与介质无关。由空气进入水中,声波的频率是不变的。设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速为v1,波长为λ1,在水中的波速为v2,波长为λ2,根据v=λf,可得:
f,可得:f
可得波长改变量为:Δλ
由前述分析可知,对于A5音与D6音,它们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化量Δv相等,因A5音频率小于D6音的频率,故A5音的波长改变量大于D6音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机械波的传播和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要知道声波的频率由声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相关,与频率无关。
(多选)14.(2025 浙江)如图1所示,两波源S1和S2分别位于x=0与x=12m处,以x=6m为边界,两侧为不同的均匀介质。t=0时两波源同时开始振动,其振动图像相同,如图2所示。t=0.1s时x=4m与x=6m两处的质点开始振动。不考虑反射波的影响,则( )
A.t=0.15s时两列波开始相遇
B.在6m<x≤12m间S2波的波长为1.2m
C.两列波叠加稳定后,x=8.4m处的质点振动减弱
D.两列波叠加稳定后,在0<x<6m间共有7个加强点
【考点】波的干涉的加强和减弱区域的特点及判断;机械波及其形成与传播;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专题;分析综合能力.
【答案】BC
【分析】求出波在0~6m处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在6m~12m处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相遇时间;根据波长的计算公式求解波长;将x=6m处视为S1波的新波源,根据起振方向结合加强、减弱的条件进行分析;将x=6m处视为S2的新波源,0<x<6m的加强点对两波源的波程差应为波长的整数倍,由此分析。
【解答】解:A、波在0~6m处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1m/s=40m/s,波在6m~12m处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2m/s=60m/s;从0.1s开始,再经过Δt时间相遇,则有:Δts=0.025s,所以t′=0.1s+0.025s=0.125s,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波的周期为T=0.02s,在6m<x≤12m间S2波的波长为:λ2=v2T=60×0.02s=1.2m,故B正确;
C、两列波叠加稳定后,x=8.4m处的质点位于右边介质,判断这个点的振动加强还是削弱,需要将x=6m处视为S1波的新波源。
S1波传到x=6m处的时刻为:ts=0.15s
根据振动图像,S1新波源起振方向向上,此时S2波源振动方向向下,两波振动步调相反,而x=8.4m对两波源的波程差为1.2m,正好是1个波长,所以该点振动减弱,故C正确;
D、判断0<x<6 m的加强点个数,需要将x=6m处视为S2的新波源。S2波传到处的时刻为t=0.1s,根据振动图像,S2新波源x=6m起振方向向上,此时S1波源振动方向向上,因此0<x<6m的加强点对两波源的波程差应为波长的整数倍。
在左边介质中,波长λ1=v1T=40×0.02m=0.8m,所以从x=3m,每向左或向右0.4m都是加强点,则所求加强点的个数为15个,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既要理解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各自的物理意义,由振动图像能判断出质点的速度方向,同时要把握两种图像的内在联系,能由质点的速度方向,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5.(2025 福建)沙漠中的蝎子能感受来自地面震动的纵波和横波,某波源同时产生纵波与横波,已知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频率相同,则纵波波长 大于 横波波长。若波源震动后,蝎子感知到来自纵波与横波的振动间隔Δt,纵波速度v1,横波速度v2,则波源与蝎子的距离为 。
【考点】横波和纵波.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波的多解性;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大于,。
【分析】根据波长公式判断横波与纵波波长关系;根据两波传播距离相等和运动学公式求解波源与蝎子的距离。
【解答】解: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频率相同,由λ得,纵波波长大于横波波长;
设纵波传播的时间为t,有:
v1t=v2(t+Δt)
波源与蝎子的距离为
x=v1t
联立解得:
x
故答案为:大于,。
【点评】本题考查横波与纵波,掌握波长的计算方法即可求解。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6.(2025 广西)某乐器发出频率为两倍关系的两个纯音(简谐声波),其波形叠加后呈现一种周期性变化。图甲和图乙分别为同一时刻两列简谐声波单独沿x正方向传播的波形图,图中的坐标原点位于同一质点处,声速为340m/s。
(1)从图中读出这两列波的波长。
(2)该时刻这两列波叠加,分别求x=0和x=0.375m处的质点在该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3)求这两列波叠加后的周期。
【考点】机械波的图像问题;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波的多解性;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1)从图中读出这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0.5m、1m。
(2)该时刻这两列波叠加,x=0和x=0.375m处的质点在该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别为2μm、。
(3)求这两列波叠加后的周期。
【分析】(1)直接从波形图读相邻波峰/谷间距得波长;
(2)依据波的叠加原理,找两波在对应位置位移,矢量和为合位移;
(3)用v=λf求两波频率,结合频率关系推叠加后周期。
【解答】解:(1)根据波长的定义及两列波的波动图可知λ1=0.5m,λ2=1m;
(2)由波动图可知在x=0m处两列波均处于波峰处,x=0处的质点位移y1=A+A=1μm+1μm=2μm
在x=0.375m处,对于第一列波有
对于第二列波有
在x=0.375m处质点的位移
(3)对于第一列波有
对于第二列波有
这两列波叠加后的周期
答:(1)从图中读出这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0.5m、1m。
(2)该时刻这两列波叠加,x=0和x=0.375m处的质点在该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别为2μm、。
(3)求这两列波叠加后的周期。
【点评】涉及从波形图中读取波长等基本波动特征量,考查对波的空间周期性的认识。侧重考查图像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物理规律的灵活应用能力,能有效区分学生对波动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应用水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