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培优卷 原子核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5 云南)2025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制的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突破。碳14的衰变方程为→X,则( )
A.X为电子,是在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的过程中产生的
B.X为电子,是在核内质子转化为中子的过程中产生的
C.X为质子,是由核内中子转化而来的
D.X为中子,是由核内质子转化而来的
2.(2025 湖北)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核医学科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其检查原理是将含放射性同位素(如)的物质注入人体参与人体代谢,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的衰变方程为→X,其中是中微子。已知的半衰期是1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
B.该反应为核聚变反应
C.1克经110分钟剩下0.5克
D.该反应产生的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
3.(2025 北京)自然界中物质是常见的,反物质并不常见。反物质由反粒子构成,它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目前发现的反粒子有正电子、反质子等;反氢原子由正电子和反质子组成。粒子与其对应的反粒子质量相等,电荷等量异种。粒子和其反粒子碰撞会湮灭。反粒子参与的物理过程也遵守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eV,则反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也为﹣13.6eV
B.一个中子可以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正电子
C.一对正负电子等速率对撞,湮灭为一个光子
D.反氘核和反氘核的核聚变反应吸收能量
4.(2025 湖南)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衰变后生成新核并释放能量,新核总质量等于原核质量
B.大量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时间,为该元素的半衰期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变长
D.采用化学方法可以有效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5.(2025 安徽)2025年4月,位于我国甘肃省武威市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连续稳定运行,标志着人类在第四代核电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该技术利用钍核()俘获x个中子(),共发生y次β衰变,转化为易裂变的铀核(),则( )
A.x=1,y=1 B.x=1,y=2 C.x=2,y=1 D.x=2,y=2
6.(2025 海南)核反应方程中,则X是( )
A. B. C. D.
7.(2025 河南)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在地球大气层产生有铍的两种放射性同位素和。测定不同高度大气中单位体积内二者的原子个数比,可以研究大气环境的变化。已知和的半衰期分别约为53天和139万年。在大气层某高度采集的样品中,研究人员发现和的总原子个数经过106天后变为原来的,则采集时该高度的大气中和的原子个数比约为( )
A.1:4 B.1:2 C.3:4 D.1:1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8.(2025 福建)核反应方程为→17.6MeV,现真空中有两个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氘核与氚核相撞,发生核反应,设反应释放的能量几乎转化为与的动能,则( )
A.该反应有质量亏损
B.该反应为核裂变
C.获得的动能约为14MeV
D.获得的动能约为14MeV
(多选)9.(2025 选择性)某理论研究认为,原子核可能发生双β衰变,衰变方程为→。处于第二激发态的原子核先后辐射能量分别为0.5908MeV和0.5395MeV的γ1、γ2两光子后回到基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00 B.y=2
C.γ1的频率比γ2的大 D.γ1的波长比γ2的大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0.(2025 上海)量子力学(QuantumMechanics),为物理学理论,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不仅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于是经由物理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初创立量子力学,解释了这些现象。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量子场论)。
(1)太阳内部发生的反应是核聚变,即氢原子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合成氦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其核反应方程为,则X是( )
A.H核
B.He核
C.Li核
D.Be核
(2)(多选)若复色光的频率ν=5.50×1014Hz~6.50×1014Hz,用复色光照射下面金属,可发生光电效应的可能是( )
金属的极限频率
金属 锌 钙 钠 钾 铷
频率/1014Hz 8.07 7.73 5.53 5.44 5.15
选项 A B C D E
(3)氢原子核外电子以半径r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电子质量为m,元电荷为e,静电力常数为k,则电子动量大小是 。
(4)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激发态,这些氢原子能够自发地跃迁到n=2的较低能量状态,R为里伯德常量,c是真空中的光速;则在此过程中( )。
A.吸收光子,
B.放出光子,
C.吸收光子,
D.放出光子,
11.(2025 浙江)同位素C相对含量的测量在考古学中有重要应用,其测量系统如图1所示。将少量古木样品碳化、电离后,产生的离子经过静电分析仪ESA﹣Ⅰ、磁体﹣Ⅰ和高电压清除器,让只含有三种碳同位素C、C、C的C3+离子束(初速度可忽略不计)进入磁体﹣Ⅱ。磁体﹣Ⅱ由电势差为U的加速电极P,磁感应强度为B、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细管道和离子接收器F构成。通过调节U,可分离C、C、C三种同位素,其中C、C的C3+离子被接收器F所接收并计数,它们的离子数百分比与U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而C离子可通过接收器F,进入静电分析仪ESA﹣Ⅱ,被接收器D接收并计算。
(1)写出中子与N发生核反应生成C,以及C发生β衰变生成N的核反应方程式;
(2)根据图2写出C的C3+离子所对应的U值,并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R=0.2m,原子质量单位u=1.66×10﹣27kg,元电荷e=1.6×10﹣19C);
(3)如图1所示,ESA﹣Ⅱ可简化为间距d=5cm两平行极板,在下极板开有间距L=10cm的两小孔,仅允许入射角φ=45°的C离子通过。求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1;
(4)对古木样品,测得C与C离子数之比值为4×10﹣13;采用同样办法,测得活木头中C与C的比值为1.2×10﹣12,由于它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碳交换,该比例长期保持稳定。试计算古木被砍伐距今的时间(已知C的半衰期约为5700年,ln3=1.1,ln2=0.7)。
单元培优卷 原子核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5 云南)2025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制的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突破。碳14的衰变方程为→X,则( )
A.X为电子,是在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的过程中产生的
B.X为电子,是在核内质子转化为中子的过程中产生的
C.X为质子,是由核内中子转化而来的
D.X为中子,是由核内质子转化而来的
【考点】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
【专题】应用题;学科综合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分析综合能力.
【答案】A
【分析】设元素X的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为Z,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据此求解作答;
根据β衰变的实质分析作答。
【解答】解:设元素X的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为Z,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
质量数守恒14=14+A
解得A=0
电荷数守恒6=7+Z
解得Z=﹣1
因此X为电子,发生的是β衰变;
核反应方程为为
X为电子,是在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的过程中产生的,核反应方程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β衰变,明确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明确β衰变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2.(2025 湖北)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核医学科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其检查原理是将含放射性同位素(如)的物质注入人体参与人体代谢,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的衰变方程为→X,其中是中微子。已知的半衰期是1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
B.该反应为核聚变反应
C.1克经110分钟剩下0.5克
D.该反应产生的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
【考点】半衰期的相关计算;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
【专题】定量思想;归纳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计算;根据释放物分析;根据半衰期的意义计算;的电荷数为0,据此分析。
【解答】解:A、设X的质量数为a,电荷数为b,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及电荷数守恒,可得a=18,b=8,X为O,故A错误;
B、该反应释放出了正电子,所以应该为正β衰变,不是核聚变,故B错误;
C、经过一个半衰期,质量变为原来的,所以还剩下0.,故C正确;
D、的电荷数为0,在磁场中不受洛伦兹力,不会发生偏转,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衰变的认识,知道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道半衰期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基础。
3.(2025 北京)自然界中物质是常见的,反物质并不常见。反物质由反粒子构成,它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目前发现的反粒子有正电子、反质子等;反氢原子由正电子和反质子组成。粒子与其对应的反粒子质量相等,电荷等量异种。粒子和其反粒子碰撞会湮灭。反粒子参与的物理过程也遵守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eV,则反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也为﹣13.6eV
B.一个中子可以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正电子
C.一对正负电子等速率对撞,湮灭为一个光子
D.反氘核和反氘核的核聚变反应吸收能量
【考点】轻核聚变的应用;光子与光子的能量;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专题】定量思想;归纳法;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氢原子和反氢原子一样,系统所具有的能量都是负值,据此分析即可;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核聚变反应发生质量亏损。
【解答】解:A、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eV,则反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也为﹣13.6eV,故A正确;
B、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一个中子可以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故B错误;
C、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对正负电子等速率对撞,湮灭为2个光子才能保证合动量为零,故C错误;
D、反氘核和反氘核的核聚变反应发生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知道反粒子参与的物理过程也遵守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解题的基础。
4.(2025 湖南)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衰变后生成新核并释放能量,新核总质量等于原核质量
B.大量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时间,为该元素的半衰期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变长
D.采用化学方法可以有效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考点】原子核的半衰期及影响因素.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B
【分析】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反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
【解答】解:A、原子核衰变时释放能量,根据质能方程,总质量会减少,新核总质量小于原核质量,故A错误;
B、半衰期定义为大量放射性原子核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题干中强调“大量”,符合定义,故B正确;
CD、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决定,半衰期与温度无关,不受化学方法影响,因化学变化不改变原子核性质,故C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半衰期的基本概念,知道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注意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
5.(2025 安徽)2025年4月,位于我国甘肃省武威市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连续稳定运行,标志着人类在第四代核电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该技术利用钍核()俘获x个中子(),共发生y次β衰变,转化为易裂变的铀核(),则( )
A.x=1,y=1 B.x=1,y=2 C.x=2,y=1 D.x=2,y=2
【考点】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核反应前后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等参数的关系.
【专题】比较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钍核每俘获1个中子质量数增加1,每发生一次β衰败,电荷数增加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钍核每俘获1个中子质量数增加1,电荷数不变,每发生一次β衰败,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钍核()变成铀核(),质量数加1,则俘获1个中子,电荷数加2,则发生2次β衰败,即x=1,y=2,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原子核的衰变,关键是弄清楚衰变前后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6.(2025 海南)核反应方程中,则X是( )
A. B. C. D.
【考点】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核反应方程式中的粒子.
【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定量思想;推理法;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据此求解作答。
【解答】解: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设X的质量数为A,电荷数为Z;
根据质量数守恒235+A=144+89+3×1
解得A=1
根据核电荷数守恒92+Z=56+36+3×0
解得Z=0
因此元素X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重核裂变,对应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要抓住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注意质量数守恒,不是质量守恒,实际上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发生了亏损。
7.(2025 河南)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在地球大气层产生有铍的两种放射性同位素和。测定不同高度大气中单位体积内二者的原子个数比,可以研究大气环境的变化。已知和的半衰期分别约为53天和139万年。在大气层某高度采集的样品中,研究人员发现和的总原子个数经过106天后变为原来的,则采集时该高度的大气中和的原子个数比约为( )
A.1:4 B.1:2 C.3:4 D.1:1
【考点】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进行条件设置,结合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解答】解:设采集时该高度的大气中和各有N1和N2个,根据半衰期公式,,经过106天(的两个半衰期),的个数为N1′N1,的个数N2′≈N2,满足N1′+N2′(N1+N2),解得N2=2N1,故和的原子个数比N1:N2=1:2,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半衰期的计算问题,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8.(2025 福建)核反应方程为→17.6MeV,现真空中有两个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氘核与氚核相撞,发生核反应,设反应释放的能量几乎转化为与的动能,则( )
A.该反应有质量亏损
B.该反应为核裂变
C.获得的动能约为14MeV
D.获得的动能约为14MeV
【考点】核聚变的反应方程;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应用.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应用专题;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AC
【分析】释放核能的反应存在质量亏损;根据核反应方程判断该反应的类型;核反应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动能与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反应后和的动能之比。
【解答】解:A、由核反应方程可知该核反应过程释放了17.6MeV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该反应有质量亏损,故A正确;
B、由核反应方程可知,该反应为核聚变,故B错误;
CD、核反应过程动量守恒,由题意可知,氘核与氚核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反应前总动量为零,故反应后总动量也为零,即氦原子核和中子动量等大反向。
根据动能Ekmv2,动量p=mv,可得动能与动量的大小关系为:Ek
根据与的质量数,可知和的质量之比为4:1
可得反应后和的动能之比为1:4
已知反应释放的17.6MeV的能量几乎转化为与的动能,则:
获得的动能约为3.52MeV
获得的动能约为14.08MeV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轻核聚变,要知道释放核能的反应存在质量亏损,核反应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多选)9.(2025 选择性)某理论研究认为,原子核可能发生双β衰变,衰变方程为→。处于第二激发态的原子核先后辐射能量分别为0.5908MeV和0.5395MeV的γ1、γ2两光子后回到基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00 B.y=2
C.γ1的频率比γ2的大 D.γ1的波长比γ2的大
【考点】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核反应前后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等参数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ABC
【分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结合光子能量公式波速和频率的关系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B.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即A=100,y=2,故AB正确;
CD.因为γ1的光子能量大于γ2的光子能量,由E=hν和c=λν可知,γ1的频率大于γ2的频率,γ1的波长小于γ2的波长,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点评】考查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结合光子能量公式波速和频率的关系式的应用,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0.(2025 上海)量子力学(QuantumMechanics),为物理学理论,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不仅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于是经由物理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初创立量子力学,解释了这些现象。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量子场论)。
(1)太阳内部发生的反应是核聚变,即氢原子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合成氦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其核反应方程为,则X是( B )
A.H核
B.He核
C.Li核
D.Be核
(2)(多选)若复色光的频率ν=5.50×1014Hz~6.50×1014Hz,用复色光照射下面金属,可发生光电效应的可能是( CDE )
金属的极限频率
金属 锌 钙 钠 钾 铷
频率/1014Hz 8.07 7.73 5.53 5.44 5.15
选项 A B C D E
(3)氢原子核外电子以半径r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电子质量为m,元电荷为e,静电力常数为k,则电子动量大小是 。
(4)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激发态,这些氢原子能够自发地跃迁到n=2的较低能量状态,R为里伯德常量,c是真空中的光速;则在此过程中( D )。
A.吸收光子,
B.放出光子,
C.吸收光子,
D.放出光子,
【考点】核聚变的反应方程;光电效应的条件和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及巴耳末公式.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光电效应专题;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1)B;(2)CDE;(3);(4)D。
【分析】(1)根据核反应遵循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分析判断;
(2)根据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分析解答;
(3)电子绕氢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求得电子的线速度大小,根据动量的定义求得电子的动量大小;
(4)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放出光子。根据里德伯公式,结合光速、频率、波长的关系解答。
【解答】解:(1)根据核反应方程,反应前氢核的质量数总和为4,电荷数总和为4。反应后两个正电子的质量数总和为0,电荷数总和为2。设X的质量数为A,电荷数为Z,则有:A+0=4,Z+2=4,解得:A=4,Z=2,核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复色光的频率ν=5.50×1014Hz~6.50×1014Hz,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板的极限频率时,可发生光电效应,对比可知可发生光电效应的有钠、钾、铷,故选:CDE。
(3)电子绕氢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得:,解得:
电子动量大小为:
(4)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放出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根据里德伯公式:,其中m是跃迁前的能级,k是跃迁后的能级。
氢原子从n=4跃迁到n=2,则有:m=4,k=2
又有:
联立可得:,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1)B;(2)CDE;(3);(4)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量子力学相关知识。掌握核聚变、核裂变遵循的规律,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能级跃迁的规律。
11.(2025 浙江)同位素C相对含量的测量在考古学中有重要应用,其测量系统如图1所示。将少量古木样品碳化、电离后,产生的离子经过静电分析仪ESA﹣Ⅰ、磁体﹣Ⅰ和高电压清除器,让只含有三种碳同位素C、C、C的C3+离子束(初速度可忽略不计)进入磁体﹣Ⅱ。磁体﹣Ⅱ由电势差为U的加速电极P,磁感应强度为B、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细管道和离子接收器F构成。通过调节U,可分离C、C、C三种同位素,其中C、C的C3+离子被接收器F所接收并计数,它们的离子数百分比与U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而C离子可通过接收器F,进入静电分析仪ESA﹣Ⅱ,被接收器D接收并计算。
(1)写出中子与N发生核反应生成C,以及C发生β衰变生成N的核反应方程式;
(2)根据图2写出C的C3+离子所对应的U值,并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R=0.2m,原子质量单位u=1.66×10﹣27kg,元电荷e=1.6×10﹣19C);
(3)如图1所示,ESA﹣Ⅱ可简化为间距d=5cm两平行极板,在下极板开有间距L=10cm的两小孔,仅允许入射角φ=45°的C离子通过。求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1;
(4)对古木样品,测得C与C离子数之比值为4×10﹣13;采用同样办法,测得活木头中C与C的比值为1.2×10﹣12,由于它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碳交换,该比例长期保持稳定。试计算古木被砍伐距今的时间(已知C的半衰期约为5700年,ln3=1.1,ln2=0.7)。
【考点】核反应前后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等参数的关系;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1)中子与氮核发生核反应生成程的核反应方程式为→,发生β衰变生成的核反应方程式为→;
(2)C的C3+离子所对应的U值为1.94×106V,并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2.0T;
(3)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1.6×106V;
(4)古木被砍伐距今的时间8957年。
【分析】(1)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2)由动能定理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运动,再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分析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3)根据类平抛规律分析求解;
(4)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分析求解。
【解答】解:(1)中子与发生核反应生成程的核反应方程式为→
的发生β衰变生成的核反应方程式为→
(2)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qUmv2
解得:v
磁场中,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qvB
联立解得:v,U
相比,的比荷更大,通过圆形管道所需要的电压更大,通过图2可知当电压为1.94×106V时,与的离子数百分比为100%,故的C3+离子所对应的U值为1.94×106V。
由:U,可得:B,
将m=12u,q=3e,U=1.94×106V,R=0.2m,代入解得B=2.0T
(3)由:v,将m=14u,q=3e,B=2.0T,R=0.2m,代入解得粒子离开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v1m/s
由题意知,粒子在板间做类斜抛运动,水平方向有,L=vxt
竖直方向有vy0,a,vy0=a
代入数据解得:
(4)古木中与比值是活木头中的,说明经过衰变后只剩下,已知经过一个半衰期剩下,设经过n个半衰期,
则有
解得n
则砍伐时间t5700=8957(年)
答:(1)中子与氮核发生核反应生成程的核反应方程式为→,发生β衰变生成的核反应方程式为→;
(2)C的C3+离子所对应的U值为1.94×106V,并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2.0T;
(3)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1.6×106V;
(4)古木被砍伐距今的时间8957年。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半衰期,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小型的综合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