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
遵义会议
“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
如图是毛泽东所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在途中他们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如何化解?
情境思考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长征经过的地区和路线,了解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
2.知道遵义会议的原因,掌握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3.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长征精神。
探究导学
1.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想一想:
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利?
五次反“围剿”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表
项目 国民党军人数 共产党
军人数 红军 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毛泽东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打敌虚弱等 红军
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朱德
周恩来
第五次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制定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左”倾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 红军
失利
第五次反“围剿”
反“围剿”的力量对比
王明
博古(秦邦宪)
李德
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湘江
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损失惨重,只剩下3万多人。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在路上布下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在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乌
江
2.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军事指挥小组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遵义会议放光辉
3.红军长征的胜利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古镇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
贵阳,威逼昆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一渡赤水河渡口——土城
二渡赤水河渡口——太平渡
三渡赤水河渡口——茅台渡口
四渡赤水河渡口——二郎滩
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泸定桥
大渡河
翻雪山(夹金山)
夹金山是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进入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雪山忠魂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与
红十五军团团以上干部在陕西宫和镇合影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
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3)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
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吴起镇)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瑞金出发
结果:
经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堂小结
训练评价
1.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很大的损失”( )
A.宣告了攻打中心城市计划的破产
B.证实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失败
C.导致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
D.由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
C
2.《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
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此“分水岭”涉及的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陕北吴起镇 D.甘肃会宁
B
3.“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往西。以为我渡江北
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
命。”此次会议后( )
A.党的正确路线和领导核心得到确立
B.革命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C.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D.中国革命已经转危为安
A
4.“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A
5.“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
A.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