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总结提升 分层练习(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总结提升 分层练习(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30 22: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总结提升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文字表达式是          ,该实验的结论是            。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占21%、    占78%、     占0.94%、
    占0.03%、    占0.03%。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3.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可分为     和    两大类。
4.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使用     ,加强      ,积极       等。
三、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5.物理性质:氧气是   色   味,密度比空气略   ,   溶于水的气体。
6.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    发生反应。
反应物 燃烧现象 文字表达式
硫 空气中:       氧气中:       都产生有     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木炭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    ,放出热量        
铁丝 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7.用途:供动植物    ,用于    急救、航天、气焊等。
四、氧气的制取
8.工业制取:分离    法,属于    变化。
9.实验室制取
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1)             。
(2)             。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收集 方法 排水法:利用氧气       的性质;向上排空气法:利用氧气     的性质
检验 用一根燃着(带火星)的木条    瓶中,看是否     (或     )
验满 用一根    的木条放在    ,看是否    
五、几个相关的概念
10.化学反应
概念 定义及特点
化合反应 由    种或    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A+B→AB)
分解反应 由    种反应物生成     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AB→A+B)
氧化反应 物质与    发生的反应
11.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只由    物质组成
混合物 由    种或    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各种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1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    其他物质的    ,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1.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2.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
A.氮气——充氮包装 B.氧气——医疗急救
C.稀有气体——激光技术 D.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3.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
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4.(2024吉林中考)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5.(2024天津中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6.(2024广西中考)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要携带氧气瓶,这是因为氧气 (  )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大
C.能支持燃烧 D.能供给呼吸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7.(2024遂宁中考改编)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40 mL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8.(2024宜宾中考改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如图中的部分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
(2)加热时需垫陶土网的仪器是     (填字母)。
(3)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该实验应选择的仪器有    (填字母,不重复选用仪器)。
(5)用制取的O2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点燃系在光亮的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迅速插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火柴剧烈燃烧,但细铁丝未燃烧。细铁丝未燃烧的原因是  。
【详解答案】
教材要点梳理
1.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3.有害气体 烟尘
4.清洁能源 空气质量监测 植树、种草
5.无 无 大 不易
6.许多物质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刺激性气味 硫+氧气二氧化硫 白光 碳+氧气二氧化碳
火星四射 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7.呼吸 医疗
8.液态空气 物理
9.(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过氧化氢水+氧气
不易溶于水 密度略大于空气 伸入 剧烈燃烧 复燃 带火星 集气瓶口 复燃
10.两 两种以上 一 两种或两种以上 氧气
11.一种 两 两
12.改变 化学反应速率 质量 化学性质
高频考点过关
1.B 解析: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所以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氧气,故选B。
2.C 解析:A项,氮气用于充氮包装,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错误;B项,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项,稀有气体用于激光技术,是利用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项,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3.D 解析: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A项说法错误。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B项说法错误。红磷的量多,是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红磷的量少,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测定结果偏小,故C项说法错误。用改进装置实验,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须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同时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D项说法正确。
4.A 解析: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二氧化硫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5.D 解析:A项,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B项,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C项,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D项,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气泡,正确。
6.D 解析:氧气能供给呼吸,因此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要携带氧气瓶。
7.(1)酒精灯
(2)AFG 过氧化氢水+氧气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发生装置选择A。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则不能使用装置E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虽然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但并不能收集一定量的氧气,所以不选择装置C、D收集。装置G中,氧气从短管通入,将植物油排入量筒,可收集干燥的氧气,同时排出的植物油的体积与收集的氧气的体积相同,则量筒中有40 mL植物油时说明收集了40 mL氧气,此时停止收集即可。因为制取的氧气中带有水蒸气,需要使用装置F浓硫酸干燥,除去水蒸气。所以应选择的装置是AFG。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8.(1)试管 (2)H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ABDEFG
(5)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瓶中氧气不足,不能支持铁丝燃烧
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可知仪器B是试管。(2)锥形瓶加热时需垫陶土网,防止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4)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因此选ABDG,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因此选EF。(5)点燃火柴迅速插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火柴剧烈燃烧,消耗了瓶中氧气,氧气不足铁丝未燃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