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为响应“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某校开展“与古典诗文同行”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同学们,诗文名篇,是中华文明智慧的(jī diàn),是中华大观园里最 甲 (妖娆 妖艳)的风景。诗文名篇, 乙 (闪烁 忽闪)着璀璨的文化之光。风,有“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灵动;花,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鲜妍;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浪漫;月,有“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美好。诗文名篇,包含着丰富的文人情思。这里有毛泽东“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zhé yāo)”的自豪,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还有余光中“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那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深情。诗文名篇不仅能带领我们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还能让我们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jī diàn) ②(zhé yāo)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鲜妍(yàn) 底蕴(yùn)
B.鲜妍(yàn) 底蕴(wēn)
C.鲜妍(yán) 底蕴(wēn)
D.鲜妍(yán) 底蕴(yùn)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文段中的“竞”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 部,再查
画。(2分)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以修改。(2分)
2.下面是活动过程中小安演讲稿的一部分,请你帮他修改完善。(4分)
①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从《诗经》最早收录的诗歌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了。②从起源与萌芽到 ,再到 、 ,以及元明清与诗歌的延续,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③在中国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和风格。④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行旅诗和闺怨诗等,都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瑰宝。⑤这些诗歌即使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1)演讲稿第⑤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请将正确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演讲稿第②句中有三个语句排序混乱,请将它们按正确的顺序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A.楚辞与浪漫主义
B.建安风骨与唐诗宋词
C.汉乐府与五言诗
(只填序号)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默写(6分)
3.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文字里感受古韵。(6分)
吟诗诵文,感仁人风范,悟君子内涵。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们感受到作者在“醉能同其乐,① ”中表现出的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自信得意和捉笔成文的骄傲;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学习作者在“② ,③ ”中,以比喻手法写出春夜的洞庭湖水月相映的美景;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赞美他被贬多年仍能“今日听君歌一曲,④ ”的乐观旷达;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始终铭记“⑤ ,⑥ ”,以激励自己即使处于困境也要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阅读(18分)
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长沙过贾谊宅》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对理解《长沙过贾谊宅》有很大帮助。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9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一生两遭贬谪,郁郁不得志。他经过长沙贾谊故居,心中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贾谊当年在这里谪居三年,而今风逝云散,只留下万古不变的悲哀。斜阳衰草,寒林空寂,斯人已去,留给后人的只有嗟叹。颔联即景生情,惆怅伤感,真切而又空灵。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的主题。结尾“怜君”一句,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材料一 材料二
……诸法令所更定①,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②尽害之,乃毁③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④以谪去,意不自得,及⑤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节选自《汉书·贾谊传》)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少居嵩山读书。开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至德中,历监察御史。……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辩之者,量移睦州司马。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⑥冤之。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刘长卿传》)
注:①更定:指各种法令的更改修订。②属: ③毁:诋毁。④既: ⑤及: ⑥悉:
4.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补全注释。(4分)
②属: ④既:
⑤及: ⑥悉:
5.下列对材料一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B.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C.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D.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2)少居嵩山读书。
7.《长沙过贾谊宅》一诗交代贾谊不幸的遭遇,从“ ”一词可以看出。(用文中原词填空)(2分)
8.刘长卿为何会写下《长沙过贾谊宅》凭吊贾谊 结合上述材料,推测原因。(3分)
9.阅读诗人传记与典故,对你理解《长沙过贾谊宅》有何帮助 请阐述你的看法。(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0~12题。(8分)
【材料一】
对于青年人来说,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都需要读书来强信心、增底气。深圳快递小哥袁石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实现了大学梦,走上了公司的管理岗位;挖过矿、当过汽修工的北大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入北大法律系,毕业后返乡办起职业学校,让更多贫困学生可以安心读书。读书,不仅带给他们职业发展的跃迁,还有更广阔的人生格局。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只有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知识,扩大知识的半径,才能不断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步伐。
(摘编自《珍惜韶华 潜心读书》,《人民日报》)
【材料二】
“读书何所求 将以通事理。”阅读,可求知明理,可开阔视野,可充实内心,可赋能美好生活。从古至今,阅读总是能够给予人们更多的梦想与激情,在字里行间激发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当下,通过推广阅读,鼓励坚持阅读,强化思想文化内涵,逐步形成推崇读书学习的书香社会氛围,无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协调,推动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因此,越是短视频等新型媒介五花八门,越要坚持阅读,为精神富足而读书,让青春在书香中绽放。
(摘编自《在书香中谱写青春之歌》,《光明日报》)
【材料三】
时代快速发展,阅读的方式日新月异。有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某短视频平台时长超过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发布数量同比增长达279.44%,直播观看人次同比增长近一倍。无论是一页页地翻,还是一屏屏地刷,抑或是一段段地听,阅读助人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功能没变,依然具有独特魅力。重内涵而非华而不实,重积淀而不急功近利,读书的个人意趣和社会效益必将日益彰显。
(摘编自《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人民日报》)
【材料四】
①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也要学会读“薄”,把阅读所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
②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在读的深度上,不能把读书学习狭义理解为学习知识,应该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担当能力,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摘编自《让阅读为青春增色》,《人民日报》)
10.下列诗句中没有说到读书好处的一项是(2分) ( )
A.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D.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
11.材料一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2.新时代的我们如何坚持阅读 请结合上述材料加以概括。(3分)
(二)(2024宁夏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17分)
五月菜油香
①有朋友问我一道小学语文试题,题干是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菜花”指什么,我脱口而出:当然是油菜花,因为它是黄色的,且连片开花,黄蝶藏入其中,自然难觅踪迹。朋友再发问:“为什么不是迎春花 它也是黄色的,同样连片开花。”我说时间不对,“树头新绿未成阴”应该是仲春天气,迎春花在早春开放,春寒料峭,不可能有蝴蝶。
②孩子们不知道菜花是油菜花,其实大多是因缺乏常识,比如各种花开放的时间以及蝴蝶的习性等,与他们观察自然不够认真细致有关系。老师、家长首先要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与习惯。
③我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长大,油菜是家乡最主要的农作物。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油菜的盛花期。田野上燕子穿梭,麻雀翻飞,布谷与斑鸠和鸣,蝴蝶翩跹起舞,蜜蜂嗡嗡地在油菜花丛中歌唱。
④我小时候并不喜欢油菜花的味道,感觉它有些上头,久闻会使人发晕,长大后才逐渐适应。平心而论,油菜花最吸引人的其实不是香气,而是它炫目的颜色,以及连接成片、摄人心魂的气势。菜籽油确实香气馥郁,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⑤我们老家有一座著名的老油坊——王家油坊,规模很大,采用古法木榨传统工艺,周围的小队都去那里榨油。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的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我迷恋这力量感十足的撞击声,常在油香与号子声中沉醉,曾信马由缰地想象热火朝天的榨油场景,憧憬有朝一日去开开眼界。
⑥父亲是生产队最好的榨油工,他曾带我去过老油坊,可惜当时我太小,只记得榨油设备都是木质的,规制庞大,需要很多人才能操作,其他记忆很模糊。写这篇文章前我采访了父亲,详细询问了古法榨油的工艺流程。
⑦榨油工作非常辛苦,伙食自然比其他社员好,可以吃到油饼、麻花等,这些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当父亲带着一身油香回家时,母亲、弟弟和我也能跟着打一次牙祭。
⑧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古法榨油逐渐消失,机器榨油开始兴起,农民再也不用耗费繁重的体力,工艺流程大大精简,出油率也更高。但人们总觉得不如古法榨出来的油香,口感上也差一些。可能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为人们更倾向喜欢浸透汗水的劳动成果。
⑨我们家很快购买了全套粮食加工设备,后来又添置了抽水机与榨油机。父亲轻车熟路,重操榨油本行,只是不用出大力了,但炒菜籽的火候与最关键的榨油环节还需要他来把控。当时,我们家是当地最早一批受表彰的“万元户”之一,“双文明户”的牌子也是最先挂上的。在轰鸣的柴油机声中,在稻米香、面粉香与菜油香的交织中,我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顺利考入大学,弟弟也在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
⑩记得每年收完菜籽,晾晒好后,我家总要榨一次油,母亲便会做麻花、油糕,那醇香至今还萦绕在心头。
(作者:雨茂/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3.有人说文章开头两段与后文关系不大,你认为呢 请说明理由。(3分)
14.请从词语和句子两个角度,为下面的文字做批注。(2分)
原文 批注
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的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我迷恋这力量感十足的撞击声,常在油香与号子声中沉醉,曾信马由缰地想象热火朝天的榨油场景,憧憬有朝一日去开开眼界。 ①词语:
②句子:
15.谈谈你对第⑧段“人们更倾向喜欢浸透汗水的劳动成果”这句话的理解。(3分)
16.文章第⑨段提到“当时,我们家是当地最早一批受表彰的‘万元户’之一,‘双文明户’的牌子也是最先挂上的”。作者写这部分内容的用意是什么 (3分)
17.文中描写父亲的笔墨不多,但父亲的形象清晰可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3分)
18.文章结尾说“那醇香至今还萦绕在心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醇香”的含义。(3分)
三、整本书阅读(7分)
19.艾青的诗歌较少押韵,却富有节奏美,请结合他的诗歌《冬天的池沼》至少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特点。(3分)
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20.(2025张家口月考)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班级将捐献一批图书给山区的学生。请参照已给出的示例,在《艾青诗选》扉页上书写赠语。150字左右。(4分)
示例:《名人传》里的三人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仍始终坚定理想,充满对人类的爱和信心。我希望收到这本书的你,也能像他们一样,通过努力和坚持,以理想照亮现实。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作文。(50分)
溪水只有不停地流淌,才能汇入大海;幼苗只有不停地生长,才能参天耸立;鸟儿只有不停地拍打双翅,才能遨游天空;人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抵达梦想的前方。
有人说,生活无限精彩,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有人说,每个人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我们只有不失去向前奔跑的信念,才能勇敢地跨越它们。有人说,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请以《青春路上,我与 一起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详解答案】
1.(1)①积淀 ②折腰
(2)D 解析:“鲜妍”中“妍”的正确读音是“yán”;“底蕴”中“蕴”的正确读音是“yùn”。故选D。
(3)甲:妖娆 乙:闪烁
(4)立 5(或五)
(5)诗文名篇,蕴含着丰富的文人情思。
2.(1)不仅 更(还)
(2)ACB 解析:第②句是按照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时期排列的,最先是战国时期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然后是汉朝的乐府与五言诗,其后才是三国的建安风骨、唐诗宋词的辉煌时期,这种排列尊重了诗歌发展历史的时间线。因此三个语句正确的顺序是A、C、B。
3.①醒能述以文(者) ②浮光跃金 ③静影沉璧 ④暂凭杯酒长精神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直挂云帆济沧海
4.②类。④已经。⑤等到。⑥全,都。
5.D 解析:“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翻译为“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据此断句为“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故选D。
6.(1)贾谊被贬至此地居留三年,千秋万代只留下他的悲哀。
(2)少年时在嵩山居住读书。
7.“谪宦”(或“恩犹薄”)
8.两人都因为才华出众遭受他人诋毁而被贬谪,刘长卿“清才冠世”,但由于性刚而“两逢迁斥”;贾谊因为才华出众而被东阳侯等人诋毁,最终被弃用。才高见妒的命运使得刘长卿在贾谊身上找到了共鸣,他借凭吊贾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惨遭贬谪的痛苦。
9.读刘长卿的传记,可以知道他与贾谊相似,因为“性刚”两次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读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理解“怜君何事到天涯”一句中的内涵,既是对贾谊的同情,又是对自己的无奈自嘲。
参考译文:
【材料一】……各项法令的更改修订,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类人都嫉妒他,就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已经因为贬官离开了,意志没有得到施展,等到了渡湘水时,写了一篇赋悼念屈原。
【材料二】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少年时在嵩山居住读书。开元二十一年与状元徐征同榜进士及第。至德年间,(刘长卿)历任监察御史。……(他)无罪被关押在姑苏的监狱中,很久以后,被贬官为潘州南巴县尉。恰逢有人为他辩护,(刘长卿)遇赦,被酌情移至近处任睦州司马。刘长卿才能出众,冠于天下,很是超凡脱俗,(他)性格刚强,多次忤逆有权势的人,所以先后两次被贬官流放,人们都为他感到冤枉。
10.C 解析:A项,此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描绘了读书后的心灵变化,暗示了读书使人明理,行事更加自如的好处,与读书好处相关。B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直接点明了读书能提升写作能力的好处。C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主要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即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并未直接提及读书的具体好处,而是转向了实践层面,与题干中要求的“没有说到读书好处”相符。D项,“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表达了读书使人心灵净化、精神愉悦的好处。故选C。
11.①举例论证,快递小哥袁石剑通过学习走上管理岗位和北大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入北大的事例,证明了“对于青年人来说,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都需要读书来强信心、增底气”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②比喻证论,“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将人汲取知识的过程比作海绵吸水,化抽象为具体,使论证更生动形象。
12.①注重形式多样,重视传统阅读、短视频类阅读等的内涵和实际效果。②掌握阅读方法,广闻博览,融会贯通,长期坚持。③检视阅读成效,躬身实践,注重读、思、行结合。④珍惜时间,潜心读书。
13.我认为关系很大。开篇点题,通过对油菜花的辨析,指出成长需要培养观察能力,需要体验生活;引发读者对教育的思考,为下文叙写回忆用油菜籽榨油作铺垫。
14.①迷恋:把读者也代入劳动情境之中,耳边似乎回响着动听的劳动号子。榨油与美食相连,写出了心理活动。②“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的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是侧面描写,从嗅觉和听觉角度侧面表现了劳动的火热,使劳动的场景更具吸引力。
15.机器榨油省力,古法榨油更辛苦,但亲身创造的劳动成果,成就感更强,更能给劳动者带来快乐,是对劳动的肯定。同时也表明科技在进步,生活在改变,社会在发展,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朴素情感没变。
16.作者的用意是以“我”家为例反映人们的生活通过劳动走向富裕,表现党的政策、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助力农民实现勤劳致富。
17.父亲是新时代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勤劳肯吃苦,是生产队最好的榨油工。父亲顾家且关爱子女,将油坊里的伙食带回来与家人分享。父亲精明能干,了解国家政策,眼光长远有决断,购买粮食加工设备,搭乘政策的东风,重操榨油本行,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父亲重视教育,支持孩子们完成学业,让子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18.“醇香”一词三关,既指菜油的香,也指母亲用菜油做的麻花和油糕的香味,还指回味无穷的儿时生活。“醇香”是作者对小时候榨油往事的记忆,也是对父母的记忆,它浸透着劳动汗水的芬芳,体现了人们勤劳善良的高贵品质。“醇香”是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是对父母辛勤养育的感激之情,是对劳动的赞美,是绕在心头的乡思。
19.①通过长短句交错安排赋予诗歌以节奏美。如每一节诗第一句短,第三句长,长短交错,使诗歌具有节奏美。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赋予诗歌以节奏美。“冬天的池沼”每隔两句出现一次,间隔反复,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美。③通过相同的句式结构营造节奏美。运用“……得像……”的句式形成排比,结构整齐,从而使诗歌具有节奏美。
20.示例:《艾青诗选》是一部诗集,“土地”“太阳”是其中常见的诗歌意象,寄托着诗人艾青对祖国真挚浓烈的热爱,以画入境,诗韵悠然。我希望收到这本书的你,能沉浸在艾青的诗歌国度,读诗,品画,入情。
21.【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材料作文题。题目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我们注意,一是“奔跑”,二是“一起”。根据所给材料可知,“奔跑”不仅指表面意义上的奔跑,更指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执着追求、坚持向前等;“一起”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他人相互鼓励、相依相伴。题目可以填写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身边的人物,如父母、师长、朋友等;也可以是某位名人榜样,如袁隆平、钟南山等;还可以是自己的某一项兴趣爱好,如钢琴、绘画等。
例文:
青春路上,我与蝴蝶一起奔跑
也许现在的我还只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沙粒,但我绝不会自卑,我会带着那份专属于我的独特的自信,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奋斗,不断奔跑,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颗珍珠。
——题记
“唉!”同学们轻轻叹着气,沮丧地朝教室走去。骄阳似火,暴怒地炙烤着大地,鸟雀无力地叫着,似乎在为我们叹息。我的心里空落落的,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无尽的沮丧。这次合唱比赛,一向遥遥领先的我们班竟拿了倒数第一!
放学后,我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现在的天阴沉沉的,好像一场倾盆大雨即将到来。为什么呢 我心想:我们那么努力练习,为什么会是最后一名呢 我闭上眼睛不再看天,一派凄凉。我再无力奔跑,满心怅惘。
一只小蝴蝶颤巍巍地从我眼前飞过,它扑扇着不太灵活的翅膀,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接着一头栽进了草丛中。我又叹了口气:“唉,它和我们一样,都失败了啊!”我慢慢走上前想一看究竟,估计那蝴蝶……
然而,正当我慢慢走向草丛,一个熟悉的影子从眼前掠过——是那只蝴蝶!只见那只微小的生命努力扑扇着翅膀,高低错落地飞行着,走近些能觉察到它的触角也在不住地抖动。它是只白蝴蝶,翅膀也是雪白雪白的,远望着就如同白色花瓣飘飞一般。飞了一会儿,它又落在了泥土上,我好奇地跟过去,发现它似乎已无力动弹了。正当我不知所措之际,奇迹再次出现了!它又一次缓缓地飞了出来,用力向前飞去。它仿佛用尽了全力,阳光下的它显得十分亮眼。它快速飞着,像是在大喊:“来吧,跟着我一起奔跑吧!”这一次,我情不自禁地跟在它后面,我渐渐感到快乐了,在风中奔跑,跟着蝴蝶奔跑……
是啊,成功的道路充满泥泞与坎坷,成败乃自然规律;蓝蓝天空,云卷云舒,茫茫大海,潮起潮落,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只要我们像蝴蝶那样不管挫折万千,始终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向前飞,那么我们便能在成功路上健步奔跑。花有重开之日,即使这次是最后一名又怎么样呢
我重新在路上奔跑起来,自信地迎风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