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0 23:1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小力喜欢朗诵,他写了一篇关于“勤劳美德”的演讲稿准备参加朗诵比赛,但存在多处疑惑,请你解答。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那么,勤劳美德如何 甲 (表现 体现)呢 一是对待事情尽心尽力,心无旁骛。在劳动内容选择上不拈轻怕重,在劳动效率产出上不滥竽充数。二是要(zī zī bú juàn)。    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力劳作,    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脑力创作,劳动的辛苦都(bù yán ér yù)。但是,对于勤劳的人而言,其对劳动的热爱执着以及对于劳动价值的深刻体会,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并超越这些身心苦累。从古至今,那些广受 乙 (赞誉 称赞)的人,都是“习其苦”“安其苦”的,并且常常以苦为乐。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zī zī bú juàn)     
①(bù yán ér yù)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拈轻怕重(zhān) 滥竽充数(yǔ)
B.拈轻怕重(niān) 滥竽充数(yǔ)
C.拈轻怕重(niān) 滥竽充数(yú)
D.拈轻怕重(zhān) 滥竽充数(yú)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滥”的意思有三个:①泛滥;②过度,没有限制;③不切实际,浮泛。结合语境推测,“滥竽充数”中“滥”的意思应该是:    。(只填序号)(2分)
(5)语段中横线上应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不但……而且……
D.无论……还……
2.主题活动中,小慧同学抄录了以下文字,请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4分)
  A.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有积极作用。(  )
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B.倡导仁爱,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改进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C.因此,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
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立命提供精神营养。读《醉翁亭记》可以知道,宋代散文家欧阳修,虽身处逆境却不改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获得了“与民同乐”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D.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1)文段画线句子A、B、C、D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2分)(  )
(2)在文段中括号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①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
②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
③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
④“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默写(6分)
3.在古诗文的天地中遨游,我们欣赏景色之美,感受情感之丰,读美、品美、赞颂美。(6分)
  吟诵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①        ,②        ”,我们赏滁州琅琊山中的春夏景色之美;吟咏《湖心亭看雪》中的“莫说相公痴,③        ”,我们能感受到张岱借“舟子”之口表达了自己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吟咏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④        ”,我们能感受到至死不渝的奉献情怀;吟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⑤        ,⑥        ”,我们能在景物的变化中感受到刘禹锡的乐观豪迈。
(二)古诗文联读(18分)
  在班级开展的趣味古诗文阅读活动中,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苏轼政治失意之时所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趣,令人玩味不尽。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10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被贬到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这首小词即作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万物销声匿迹,只有“孤鸿”隐约掠过。这“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他心灵的投影。词的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这首词托物写怀,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作品夹 资料一: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资料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资料三: 临皋闲题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 所以不如君子,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尔。   注: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第: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恨无人省       
(2)念无与为乐者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资料三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B.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C.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D.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7.《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上片通过描绘缺月、疏桐、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氛围。(2分)
8.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


9.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 请说说理由。(2分)


10.阅读以上作品,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苏轼形象。(2分)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1~13题。(8分)
【材料一】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励着广大人民教师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垂范世人。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出自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开篇《德行》的第一则第一句,意思是说言行足以为士人的法则、举世的示范。该篇生动地刻画了东汉名臣陈蕃(字仲举)的士大夫气概:“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范晔在《后汉书》中直言,陈蕃“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③这也就说明,所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并不是说这些贤士大夫的每一言每一行,世人都需要或者都能够复制模仿,而是说这些贤士大夫言行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值得大家去认同,去发扬光大。正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赞颂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我们学习这些榜样,是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从中汲取我们立身处世、干事创业的力量。
④这种精神在当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说,只要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贯彻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他们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数千年来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现在有些人说起模范就反感,不愿意谈论崇高,这既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也是一种看不见身边真善美的表现。
⑤人人都可以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知识分子和教师尤甚,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启功教授提议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时,就迅速得到了师生的认同。孔子说“道不远人”“人能弘道”,无论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还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都应该是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为人师表者的自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
①人师,也是仁师。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知识诉求与情感需求,完成“传道”的使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师范”的本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人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对教师的最高嘉许,学生尊重教师,不是因为教师的资历、头衔、职业,而是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身正为范,得为人师”。
③正如唐代方干《清源标公》一诗中所说:“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年到白头日,行如新戒时。”老师只有为众人所尊重,才能被众人推崇为师。一位教师,就是到了耄耋白头之日,在行为上还要像刚刚受戒的新人,时刻提醒自己谨言慎行,三省吾身。“人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对自身的终身约束,是教师道德言行的自我戒律。
④所谓“戒律”,在当代语境下,可以理解为一种“初心”,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一位受人尊重的“人师”,应该也是一位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的初心保持者、道德持守者。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两则材料引用名言诗句作为文章题目,既提示了文章的论题,又具有权威性。
B.材料一第②段引用范晔的话突出了陈仲举的功劳,强调其信义在当时的可贵。
C.材料一第⑤段用启功教授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得到了师生的认同。
D.两则材料都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进行论述,并且语言都准确严谨,逻辑严密。
1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3分)




13.两则材料都围绕“教师的道德修养”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依据两则材料的内容简要分析。(2分)



(二)(2024河北邯郸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5分)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的具体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天。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实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车里。
③临行前,妈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妈大声嚷嚷:“哎呀,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随即又笑呵呵地招呼着亲戚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④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她跑进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儿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⑤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她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汪汪的少年。
⑥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⑦车终究还是开动了。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 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到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妈妈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⑧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A】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B】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⑨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些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⑩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他在前,我在后。那条校园的小路,我们走了很久很久,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爸说:“你先回去,我在这看着你回去再走。”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儿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我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身,泪就“吧嗒”掉了下来。
  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站着,他穿着卡其色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跑,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头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人,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有删改)
14.阅读选文第②—④段,围绕妈妈为“我”做的事情,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4分)
      妈妈拆开包裹检查并对因此恼火的“我”表示歉意
15.结合具体语境,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实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车里。



16.品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汪汪的少年。



17.选文第⑧段中A、B两处是否矛盾 为什么 (3分)




18.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时间不等人”的含义。(3分)



三、整本书阅读(9分)
19.阅读《水浒传》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1)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小说。(2分)
(2)从“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3分)


20.京剧脸谱通过人物面部的色彩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请你结合“脸谱知识集锦”,从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为人物设计脸谱,并阐述设计原因。(4分)
脸谱知识集锦 红色脸谱:代表忠义、耿直、有血性的人。 黑色脸谱:代表性格严肃、不苟言笑的人; 代表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 紫色脸谱:代表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的人。 蓝色脸谱:代表性格刚直、桀骜不驯的人。
示例:吴用——紫色脸谱。他精心策划,巧妙布局,最终智取生辰纲;在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时,他再次凭借智谋,帮助众人成功破敌。吴用沉稳且深思熟虑,极富正义感,因此紫色脸谱符合吴用的人物形象。
备选人物:李逵 武松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初中毕业后,你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那是一片新的天地,在那里,你将会拥有更多机会,面临更大挑战,获得更快成长。
  请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讲述未来三年你在学校里一次可能的经历,分享你所憧憬的多彩青春。
要求: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详解答案】
1.(1)①孜孜不倦 ②不言而喻
(2)C 解析:“拈轻怕重”中“拈”的正确读音是“niān”,“滥竽充数”中“竽”的正确读音是“yú”。故选C。
(3)甲:体现 乙:赞誉
(4)③
(5)D 解析:分析语义可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力劳作”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脑力创作”是“劳动的辛苦都不言而喻”的条件,故应用“无论……还……”。A项,“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B项,“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C项,“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故选D。
2.(1)D 解析:A项,搭配不当,“促进”和“人际”搭配不当,应当在“人际”后面加上“和谐”;B项,搭配不当,“改进”和“意识”搭配不当,应当将“改进”改为“增强”;C项,语序不当,应当将“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和“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调换位置。故选D。
(2)B 解析:紧承“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一句,接下来应当围绕“传统美德”如何促进人际和谐展开论述。那么首先明确“传统美德”的内涵,③句为首句;①句列举《论语》《孟子》中的名言来对③句的观点进行证明,因此①句接着③句;④句则从“仁者爱人”的角度阐述这种美德如何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④句接①句;最后②句中的“因此”引出总结,再次强调这种美德对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的语序为:③①④②。故选B。
3.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更有痴似相公者 ④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4.(1)知晓 (2)考虑,想到 (3)只是 (4)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5.D 解析:“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句意:江山的清风明月,本来没有固定的主人,谁有闲情逸致便可以说是主人。故断句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故选D。
6.(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2)(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7.孤鸿 凄清孤寂
8.“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心灵的人。
9.合适。词句意思是“只希望你我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同时表达了思念和祝愿,适合作为毕业赠言。
10.苏轼被贬谪之时,还能自得其乐,自我慰藉,可见其能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具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译文:
  资料三:临皋亭下八十几步远的地方,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嵋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漱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回家乡呢!江山的清风明月,本来没有固定的主人,谁有闲情逸致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建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 (我)所比不上的,也就是我这儿不能缴税吧。
11.C 解析:材料一第⑤段用启功教授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知识分子和教师更应该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而不是证明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得到了师生的认同。 故选C。
12.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点明本文的论点“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接着介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出处及含义,并通过道理论证阐明“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真正内涵;然后阐述在当代应该如何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最后重申观点:“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应该是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为人师表者的自觉。
13.材料一侧重论述为人师表者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并从“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出处、内涵以及在当代应怎样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等角度进行论述。材料二侧重论述“人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要做好表率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才能成为“人师”。
14.妈妈为“我”准备并搬运行李 妈妈给“我”拿煮好的花生并叮嘱“我”路上吃
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比作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为“我”搬运行李时忙碌的样子,表达了妈妈对“我”的爱。
16.“泪汪汪”指眼里充满了泪水,写出了“我”与妈妈分别的不舍,对日益变老的妈妈的心疼,因自己对妈妈的关爱和理解不足而感到自责和愧疚。
17.不矛盾。A处写爸爸为了省钱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B处写爸爸给“我”大学舍友买苹果,这两处都表现了爸爸对“我”的关爱。A处是爸爸为了给“我”省钱,B处是爸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我”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18.文题“时间不等人”的含义是时间不会因为人的情感而停留,父母在渐渐老去,而我们在不断成长,我们应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19.(1)农民起义
(2)从洪教头的角度来看,做人不能太利欲熏心、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嚣张跋扈,应该学会谦虚,心胸宽广;从林冲的角度来看,为人要谦逊有礼、忠厚淳朴,但是隐忍要有限度,必要的时候要亮出自己的实力。
20.示例一:李逵——黑色脸谱。李逵去江边讨鱼,却和守船的人发生争执,误将鱼都放跑了,众渔夫便拿篙打他,结果被李逵打败;李逵在劫法场救宋江时,打得兴起不撤退。李逵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因此黑色脸谱符合李逵的人物形象。
示例二:武松——蓝色脸谱。武松不听店小二的劝阻,喝下多碗酒,强行上冈,最后打死猛虎;武松为报施恩厚待,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酒肉店。武松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因此蓝色脸谱符合武松的人物形象。
21.【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展开想象讲述未来三年你在学校里一次可能的经历,分享所憧憬的多彩青春。高中生活是多彩的,课堂上有故事,课后也有故事。有些故事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有些故事发生在一两个人之间。可以想象与同学一起微笑着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散步,洒下快乐的笑声;可以想象一次激烈的竞争,让你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可以想象一次热闹的聚会,让你感受到了同学间的真挚友谊;也可以想象一次深切的谈话,让你理解了老师拳拳的关爱之心……根据需要,从校园生活中选取一两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素材,构想未来高中三年的生活,表达积极健康的主题。体裁上,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例文:
舞台之上,梦想绽放
踏入高中校园的那一刻,我就被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海报吸引,尤其是戏剧社的招募启事,那精美的剧照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将我心底对表演的热爱瞬间点燃。怀揣着紧张与期待,我报名加入了戏剧社,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旅程。
很快,戏剧社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市级比赛,剧目是经典话剧《雷雨》。得知消息后,我毫不犹豫地报名竞选主角周萍。本以为凭借自己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反复练习,能够顺利拿下这个角色,可结果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我心中的希望之火——我只被分配到了一个小配角。
那段时间,失落和沮丧如影随形,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然而,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戏剧社老师找到了我,她看着我,目光坚定而温暖:“每个角色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戏份虽少,但同样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用心去演,小角色也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此后,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排练中。尽管我台词不多,但我认真揣摩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努力去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我向学长学姐请教表演技巧,观看大量经典话剧视频,不断学习和借鉴。无数个日夜的付出,无数次摔倒又爬起,只为了在舞台上那短暂却珍贵的亮相。
比赛的日子终于来临,站在幕后,听着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我的心紧张得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当轮到我上场时,我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舞台。那一刻,所有的紧张和恐惧都烟消云散,我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用尽全力去诠释他的每一个情感起伏。表演结束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最终,我们的剧目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手捧着奖杯,我心中满是感慨。高中三年的这段经历,让我明白:青春是一场盛大的演出,无论角色大小,只要心怀梦想,全力以赴,就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