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学完本单元,九年级(3)班举行“小说情节大家品”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走进小说世界,我们 甲 (见证 见识)了一段段如雷贯耳的英雄传奇,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刘备思贤如渴、礼贤下士,三次(bài yè)诸葛亮,终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范进见到中举的报帖欢喜得发了疯,痰迷(xīn qiào),以至于摔倒,不省人事,可谓 乙 (美妙 绝妙)的讽刺;刘姥姥知道大家在筵席上拿她取乐,但仍然迎合,看似滑稽,实则“大智若愚”……阅读小说不仅可以感受书中百味,还可以丰富人生阅历,让我们顿开茅塞,从中读到生活。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bài yè) ②(xīn qiào)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不省人事(shěng) 顿开茅塞(sài)
B.不省人事(xǐng) 顿开茅塞(sài)
C.不省人事(xǐng) 顿开茅塞(sè)
D.不省人事(shěng) 顿开茅塞(sè)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根据下图,推测“脍”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2分)
(5)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2.主题活动结束后,小冀同学写了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
小说的构思技巧丰富多样:伏笔指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或上文对下文的暗示,比如《智取生辰纲》中下药的情节突转指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由此改变,比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突然变疯……作者巧用构思技巧, ① 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② 能增添阅读的趣味性。
(1)在文中①②两处分别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不仅……而且…… B.如果……就……
C.虽然……但是…… D.因为……所以……
(2)在文中方框内分别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默写(6分)
3.小冀结合所学诗歌,编写了一段表达家国情怀的朗诵词,请你根据语境,将其中缺漏的古诗文补充出来。
千古文人家国梦。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汉文有道恩犹薄,① ”,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② ,月是故乡明”,杜甫望月思人,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心情。但伯乐难觅的失意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 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③ ”,报国之心弥坚。
让我们秉持“④ ,⑤ ”(李商隐《无题》)的无私奉献精神,即使栉风沐雨,也能闲庭信步,以“长风破浪会有时,⑥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乐观情怀,上下求索。何其有幸,生于中华,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4~6题。(6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4.“暂凭杯酒长精神”中的“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分)
5.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谁 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2分)
6.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12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古董,好花鸟。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有删改)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布衣蔬食
(3)余亦效颦为之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B.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C.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D.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10.《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怀旧散文,表面上虽没有说孤独,但却处处让人感觉到作者的孤独,请结合乙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分析。(3分)
【链接材料】《湖心亭看雪》大约写于1645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8分)
【文本一】
俭素为美
①宋代名臣司马光《训俭示康》有云:“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意即熙攘世事,芸芸众生,许多人都把奢侈铺张当作荣耀,我在心中却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②《说文解字》:“俭,约也。从人、佥声。”本义为节省,不浪费,如俭省、俭朴、勤俭等。素,本义指未经加工的细密的本色丝织品,后引申指白色,颜色不艳丽、素雅,不加修饰等,还指本性、本质,并由此引申指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带根本性质的部分。司马光正是以此告诫儿子司马康,俭能立身,奢必自败。纵观历史,司马光家族传承久远,人才代出,无疑得益于其“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的俭素家风,对后世教益颇深。
③俭以养德,素以净心。俭素之风,浸润抱朴守拙之念,滋养清净本心之根,涵习清明朗阔之境。《晋书·列女传》记载了东晋名将陶侃之母湛氏的相关事迹,如封坛退鲊。在陶侃做分管渔业的县吏时,托人将一坛腌鱼送交母亲,不料湛氏不光原封未动退回,且附信一封:“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母亲言传身教,陶侃正念修身,勤勉廉明,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代名将。
④持守俭素,是一种操守,更是一种选择,艰难苦恨,愈见风骨。史料记载,东汉太尉杨震,虽官职颇高,但不修豪华宅府,常以素菜为食,衣无锦绣,徒步往来不乘马车,一生追求清白正直。在他被诬陷决定以死明志时,仍要求子女“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绝不厚葬。有人劝其为子孙考虑,置办产业,杨震坚决不肯,慨然说道:“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俭素传家久,清白济世长,杨震不遗钱财遗清白,始终恪尽俭素廉洁操守,这就是他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遗产和礼物。
⑤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艰苦奋斗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和本色。一个心中装着崇高事业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内心向往的事业尽心竭力,在生活上则看淡世俗欲望,对清贫俭朴的生活甘之如饴。每个人都应自觉提升思想境界,时刻谨记俭素为美,在俭素的生活当中培养品德、锻炼意志、锤炼品性。
(作者:朱冠军。有删改)
【文本二】
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①在中华民族5 000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者:谢卫平。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文本一第①段引用司马光的相关言论,开门见山,直奔文章主题,极具说服力。
B.文本一第③段的画线句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语言雅致优美。
C.文本一第④段中列举杨震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本段分论点。
D.两个文本都主张人们应该恪守节俭朴素的美德,摒弃奢侈铺张的浪费行为和心理。
12.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③段的行文思路。(3分)
13.午餐时,小豫剩了很多饭菜,还说:“现在粮食充足,能吃饱穿暖,节不节约已经不再重要。”作为同班同学,你将如何劝说他 (3分)
(二)(2024保定阶段测试)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5分)
开往边远山区的火车
戴 希
①你在某所重点大学上学,半年后将要毕业。他是你的同班同学。为了写好毕业论文,你们结伴前往边远山区调研。
②你们并肩坐在一列开往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上,一边欣赏窗外的山山水水,一边畅谈未来。
③“快看,好迷人的景致!”当火车驶入大峡谷,你指着窗外激动地说。他顺着你指的方向看过去:“哇,这儿的山又高又大,山尖直插云霄,云彩像白丝带一样缠绕在山头!”他的双眸亮了。这儿的树漫山遍野蓬勃生长,到处是墨绿色的海洋!你同样喜形于色。这儿山石嶙峋,一块连着一块,有圆形的、方形的、椭圆形的,千奇百怪!这儿的石板岩红红的,层层叠叠,俨然一本本厚厚的书!你愉快地想:“真好,大山里的自然环境真美啊!”
④火车终于到达站点,你们下车步行很长一段山路后来到一个山村,住下来后,才知道这个山村山多地薄,离县城远,交通不便;村民种的粮食,不但产量低,还得人背肩扛,徒步远行到集市去卖。
⑤一般早晨天刚亮,村民就出门赶路,晚上天擦黑才能回家。
⑥所有这一切,村民们都坦然面对,他们顽强坚守,毫无怨言。
⑦你们各自住在一户农户家。
⑧你住的那户只有奶奶和孙子留守。奶奶七十多岁,孙子七岁,奶奶和孙子穿着破旧。可他们生活从容,充满阳光。
⑨每天早晨六点前,奶奶会起床做早饭,做好饭后和孙子一块儿吃。说是做饭,其实就是煮锅稀饭,抓点儿咸菜放里面;或者煮点儿面条,舀点儿辣椒油再放点儿葱花。
⑩吃过早饭,孙子背上旧书包,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往山村小学读书。虽然学校有些简陋,可是在这里读书的孩子都专心致志。
孙子上学去了,奶奶就去喂牛放羊、种菜栽树、割草砍柴……往往忙碌至夜幕降临才回家做晚饭。
孙子放学回家后,如果天没完全黑,他便在屋檐下的明亮处,趴在一张高木凳上认真地写作业。
不上学时,孙子会帮奶奶干活儿:要么在厨房里,有模有样地生火做饭;要么上山打柴,背着比自己还高的干柴,气喘吁吁……
你住进他们家后,他们的饮食依旧,只是吃饭前,如果有鸡生蛋,他们要给你煎个鸡蛋或冲碗蛋花,而以前,他们家的鸡蛋只是用来卖钱买日用品的;他们的劳作依旧,只是不让你像他们一样干活儿。你要辅导孙子读书做作业,孙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奶奶也乐得合不拢嘴。
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奶奶说可不能让你受苦;孙子说向你学文化长知识,机会难得,他打心眼里,愿意你来他家。你心里漾起粼粼的潋滟。
有件事你听后眼圈红红的。孙子在学校吃午饭,比家里伙食好多了。遇到学校发物资改善生活,孙子总是把他的牛奶、面包等平常吃不到的好东西攒下来,带回家给你和奶奶吃。你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吃,他回答吃过了,吃不完。你悄悄地向同村与他临近的同学打听他是否真的吃了,同学就摇头。
那天你再问孙子:“为什么自己不吃呢 ”孙子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孙子仰脸问:“你能留下不走吗 ”你望着他渴望的眼神,落泪了。
你送给奶奶和孙子每人一套新衣服,又送给孙子一个新书包,他们高兴坏了,宛如得到了人间珍宝。你问他们:“为什么新衣服不常穿,新书包不常用 ”他们说:“这么好的东西,哪舍得!新衣服等过年时穿,新书包等旧书包不能用了再用。”
住在另一户农户家的他,眼里也经常含着感动的泪水。
一个月后,你们结束调研。要离开山村时,闻讯而至的村民把你们送到村口,久久不肯转身。望着他们,你们心潮起伏。
“我打听过,山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急需学历高的老师。”并排坐在返程的绿皮火车上,你真挚而诚恳地对他说,“我们同为师范生,教书育人更有优势。不如,毕业后我们再结伴来山村支教吧 ”
看着你期待的目光,他情不自禁地点头。你们会心一笑。
约定的时间到了。你们准备乘上开往那个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去山村学校支教。
可就在火车开动之前,他止步了:“我们还是别去了,山村条件太差,日子太难熬,不如回城里找工作,寻求更好的发展吧 ”你大吃一惊。
“怎么能这样呢 ”盯着他的双眼,你坚定地摇头,“不,我必须信守诺言!”
就这样,你们一个临阵而退,返回大城市谋职;一个毅然前行,登上开往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去山村支教。
时光荏苒,一晃三年过去。
艳阳高照的日子,你受邀进省城参加全省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你热泪盈眶。
颁奖大会结束,他迫不及待地找到你。
又是火车站,当你准备乘上那趟开往边远山区的绿皮火车之前,他下意识地拉住你的手:“别再去山村受苦受累了,留在省城吧。”
你轻轻抽出自己的手,上下打量他半晌,依然坚定地摇头:“不,山里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教育,我舍不得撇下他们!”你又登上熟悉的、开往边远山区的那趟绿皮火车。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年第1期,有删改)
14.作者围绕“你”写了哪些内容 请简要概括。(3分)
15.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3分)
16.文章第段连用两个“依旧”有何表达效果 (3分)
17.文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18.有同学认为第至段有些多余,应该删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3分)
三、整本书阅读(9分)
19.童话里的寻名之旅是浪漫而又美好的,而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却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小语和小文针对《水浒传》中人物的名字和绰号展开了交流。(6分)
小语:我刚看到一个有趣的歇后语,你能填写吗 社会在发展——(1) (打一《水浒传》好汉名字)。
小文:我也发现了《水浒传》中绰号的有趣之处。有的以动物形象来取名,其中与虎有关的就有11位,分别是:(2) 、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笑面虎朱富、病大虫薛永、母大虫顾大嫂、青眼虎李云、打虎将李忠。
小语:这些绰号虽然都带了虎字,但所表达的特点也有所差异。比如插翅虎、跳涧虎重在形容人物的(3) ;锦毛虎、花项虎、中箭虎、青眼虎则侧重于(4) ;而母大虫则形容顾大嫂彪悍的一面。
小文:特别说一下病大虫,除了薛永,还有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孙立,这里“病”字,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意为赛过、胜过的意思;另一种就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像生病的某某某。宋代的大虫指的是老虎。我觉得这几个绰号中的“病”是指(5) ,因为(6)
。
20.画思维导图是梳理情节、品悟人物的一种阅读策略。施耐庵把《水浒传》中英雄上梁山的过程写得生动曲折,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发展史。请以杨志为例,完成下面思维导图。(3分)
① ② ③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心中有你,心灵就不会再空虚;心中有你,脸上就不会有泪滴;心中有你,生活就充满了甜蜜;心中有你,生命就拥有了意义……”读着它,会让人充满着温暖,洋溢着喜悦,涌动着感激……
请以《心中有你,让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请以《心中有你,让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详解答案】
1.(1)①拜谒 ②心窍
(2)C 解析:“不省人事”中“省”的正确读音是“xǐng”,“顿开茅塞”中“塞”的正确读音是“sè”。故选C。
(3)甲:见证 乙:绝妙
(4)切得很细的鱼或肉
(5)阅读小说不仅可以感受书中百味,还可以丰富人生阅历,让我们顿开茅塞,从中读到生活的本质。
2.(1)A 解析:分析语意可知,“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与“能增添阅读的趣味性”是递进关系。A项,“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B项,“如果……就……”表假设关系;C项,“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D项,“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故选A。
(2); 、
3.①湘水无情吊岂知 ②露从今夜白
③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⑤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直挂云帆济沧海
4.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的人生态度。
5.“乐天”是白居易。可用“凄凉”来概括。
6.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元稹则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对“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痛心。
参考译文:
【乙】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入了门窗,感觉分外寒冷。
7.(1)消失 (2)穿布衣 (3)效仿
8.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意思是:刚想构思,又觉得自己的为人与文笔都不好,于是再三停笔。“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是顺承关系,写出张岱的写作过程。应断句为: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故选D。
9.(1)我撑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虽然如此,只是说一下我的癖好缺点,则是可以记载的。
10.①“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写出了作者无人陪伴的孤独。②张岱年少时“极爱繁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却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孤独之感顿生。③“上下一白”言其广大,“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言其渺小,这是个人在大自然面前因渺小而感到的孤独。④作者与金陵人的相遇是漂泊者的偶遇,作者只能“强饮三大白而别”,这是一种天地之间皆过客的孤独。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通过独特的方式化解故国之愁,却被“舟子”的一个“痴”字戳得更痛,这是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⑥作者创作《湖心亭看雪》时,明朝已灭亡,这让他感到更加孤独。
参考译文:
【乙】蜀人张岱,号陶庵。年少时是纨绔子弟,十分喜爱繁华,喜欢鲜艳华丽的衣裳,喜欢美食,喜欢骏马,喜欢华丽的灯饰,喜欢烟火,喜欢古董,喜欢花鸟。劳碌了半生,都成了梦幻。(我)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破床、烂茶几、折断的鼎、坏了的琴和几本残损的书、一块破损的砚台而已。穿布衣吃素食,经常断粮。回想二十年前,真的像隔了一世。
甲申年之后,(我)悠闲懒散,神志恍惚,既不能寻死,又不能维持生活,白发盘绕,仍然苟活在人世上。只怕有朝一日突然死亡,和草木一同腐烂,因为想到古人如陶靖节、徐文长都自己写墓志铭,我也效仿他们写一篇。刚想构思,又觉得自己的为人与文笔都不好,于是再三停笔。虽然如此,只是说一下我的癖好缺点,则是可以记载的。
11.C 解析:C项,“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本段分论点”理解分析不正确。文本一第④段中列举东汉太尉杨震一生追求清白正直,要求自己死后也绝不厚葬的例子,是运用了举例论证;而引用杨震的话,则是运用了道理论证,论证了“持守俭素,是一种操守,更是一种选择,艰难苦恨,愈见风骨”的观点,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故选C。
12.首先,提出“俭以养德,素以净心”的观点;接着,点出俭素之风有清净本心,使人内心开阔的作用;最后,运用举例论证,用湛氏封坛退鲊的事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13.示例:小豫,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粮节粮,是我们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践行的。虽然现在我们粮食充足,能吃饱穿暖,但粮食得来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14.①“你”和“他”为了写好毕业论文而前往边远山区调研;②“你”住在一户农户家中,被农户的淳朴、善良打动,决定毕业后来山村支教;③“你”毕业后留在山村,获得了优秀教师的表彰;④“你”拒绝了“他”的挽留,再次回到山村。
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板岩比作厚厚的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边远山区的自然风貌,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丰富多样的形态。
16.“依旧”是照旧或仍旧的意思,两个“依旧”强调了奶奶和孙子虽然在生活状态上清苦不改,但却真诚热情地招待“你”,体现出祖孙两人的美好品质。
17.示例一:“你”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在前往边远山区的火车上,“你”兴奋地指着窗外的迷人景致,对高大的山、茂盛的树、奇特的山石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示例二:“你”是一个有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的人。在了解到山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后,“你”提出了毕业后到山村支教的想法,并在同伴临阵退缩时,毅然选择独自前往。
示例三:“你”是一个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住在农户家期间,“你”不仅尽力辅导“孙子”的学习,还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当听到“孙子”为了把好东西留给“你”和奶奶而自己舍不得吃时,“你”感动得眼圈发红。
18.不同意。这几段内容交代了“你”留在山村支教三年所获得的荣誉,侧面展现了“你”留在山村后作出的贡献,赞扬了“你”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同时,通过“你”和“他”的对话,更加突出了“你”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9.(1)史进 (2)插翅虎雷横 (3)动作敏捷 (4)人的长相 (5)赛过、超过 (6)如果解释为生病的老虎,这个意义并不符合江湖名号“虚张声势”的特点
20.①大名府得官 ②失意 ③幻灭
21.【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包括材料和题目两部分。材料中,“心中有你,心灵就不会再空虚”是材料中的关键句。这句话表明了“你”对“我”的重要意义。“你”是谁 可以是一个人,如老师、父母、同学……也可以是一个励志故事,或者是一件物品,甚至可以是一首诗、一句名言。总之,确定好“你”是谁,就能够更好地抒发对“你”的感激之情。
例文:
心中有你,让我无比温暖
喜欢牵着你的手在阳光下幸福地漫步,追寻小鸟快乐飞翔的影子,倾听泉水叮咚流淌的乐章。
晚上,喜欢靠在你的肩膀上,听你讲那过去泛黄的故事,欣赏萤火虫飞过身边的痕迹,静观天边飞速滑落的流星,默默在心里许下美好的愿望。希望一直就这样,依赖在你的身旁。
现在外婆老了,她走不了远路了,整天窝在小小的院子里。
我却长大了,飞出了外婆的小院,再没时间拉着她的围裙,像鼻涕虫一样黏着她撒娇了。
“外婆,快过年了,我考完试放假就来看你。”我兴奋地打电话给外婆。
“那好啊,等你放假了,外婆就做好吃的等我的小猴子回来吃。”听得出来,外婆说话的声音里都带着笑意。外婆在小院里待得太久了,寂寞了,想念她的外孙了。
天公不作美,我刚收拾好课桌里凌乱的东西,便看见外面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阴沉沉的天空压在头上,似乎摇摇欲坠,仿佛随时有坍塌下来的危险。我不情愿地背着书包向校门口走去,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大雪中缓缓走来,更像是从遥远的时光里隐约走来,走到面前,才变成真实的外婆。
我与外婆并肩走在路上。已是中学生的我,明显比外婆高出一个头。外婆穿着一双旧布帮胶底鞋,在堆满了雪的小路上蹒跚走着,深一脚,浅一脚,每迈出一步都十分吃力。她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但她手中的伞却始终罩在我头上,紧握伞柄的手在风雪中艰难地调整着角度,外婆的手像一件粗糙的雕塑品,又像寒冬里干枯的灰色树枝。寒风夹杂着雪花不断地向她那佝偻而单薄的身体袭来,漫天飞雪和她那花白的头发相互交织着,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瞬间心疼了,赶忙接过外婆手中的伞。
我们就这样互相扶持着,艰难地走回了那个熟悉的小院。
外婆老了,脊背弯成了一张弓,身子比先前缩小了一号,但她却像阳光,照亮我的心灵,带给我丝丝温暖。我多想,就这样一直陪在外婆身边,一直,一直……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感谢您,我亲爱的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