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0 23:1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学完本单元,学校开展“诗歌伴我行”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九月,同学们徜徉在诗歌的海洋,尽情感受,真诚表达。请阅读小冀同学的周记片段,完成小题。(12分)
  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成为几乎所有人的憧憬。那冬雪日看(hóng zhuāng sù guǒ)的毛泽东,那四月天娉婷起舞的林徽因,还有那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南山下,五柳先生青睐菊花,让一颗 甲 (悠然 犹然)的心在田园中游荡;晚霞中,穆旦凝望树的摇曳,在流云红晕中,感受着生命;暴风雨中,艾青 乙 (不以为然 无所畏惧),坚持用(sī yǎ)的喉咙歌唱对祖国的深情, ① 满目疮痍, ② 要为哺育自己的祖国引吭高歌。
  沧桑的岁月,诗意地栖居。每一滴雨露,都是一个美妙的音符;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流淌的旋律;每一片海洋,都是一部华丽的乐章。诗意地栖居——用心地享受生活的意趣吧□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hóng zhuāng sù guǒ)     (sī yǎ)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憧憬(chōng)  摇曳(yè)
B.憧憬(chōng)  摇曳(yì)
C.憧憬(tóng)  摇曳(yì)
D.憧憬(tóng)  摇曳(yè)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虽然……但是…… B.即使……也……
C.既……也…… D.只有……才……
(5)请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6)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修改意见:
2.根据下图,推测“沧”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2分)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默写(6分)
3.周末出游寻春后,同学们犹有余兴,在班级群里交流春游感受,请回忆所学古诗文,完成对话。(6分)
沐沐:没想到如意湖那么美,真可谓“春和景明,波澜不惊,①       ,②        ”
(《岳阳楼记》)。
婷婷:绿城广场还跟小时候一样热闹,让人自然联想到《醉翁亭记》中“③         ,④         ,滁人游也”的祥和景象。
轩轩:郑州的冬日也很美,大雪之后,一片苍茫,让人不禁想起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句:“⑤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雯雯:春日暖阳会代替冬日冰雪,新生的事物也终会代替旧事物,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4~6题。(6分)
【甲】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感遇(其二)
李 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①,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②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注:①兰蕙:兰和蕙,都是香草,多用来比喻贤者。②盈:满。
4.甲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请结合画线诗句分析此笔法。(2分)



5.乙诗借用“东篱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处境 (2分)


6.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3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③便:安逸、安适。
7.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泉香而酒洌       
(2)故所至民便之       
(3)以荒远小邑,且如此       
8.用“/”给乙文画线语句断句。(限两处)(2分)
为 政 宽 简 而 事 不 弛 废 何 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10.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4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8分)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11.诗歌中诗人用具体的意象表现“中国的土地”的“神奇”,请列举这些意象。(3分)


12.在诗尾,诗人写到“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该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意 请简要分析。(3分)



13.诗句“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明显化用了巫峡神女的典故,化用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2分)


(二)(2024威海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8题。(14分)
绽放的梨花
李 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 ”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 干啥大家伙呢 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
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画。我担心地问:“您多大年纪了 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 ”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 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⑥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 ”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 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⑦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 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 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
第二件是啥 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
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进村时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文章第①段“生机盎然的景象”具体指什么 (3分)


15.请概括文中“水泥画、老房子、老梨树”三个“老物件”的共同特点。(3分)



16.谈谈你对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的理解。(2分)



17.请用词语概括文中老陈的形象特点。(3分)


18.综观全文,分析文章题目“绽放的梨花”的含义。(3分)



三、整本书阅读(9分)
19.读现代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请就《艾青诗选》进行专题学习,完成批注内容。(3分)
专题学习 关注点 批注
探讨诗歌意象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你把快乐带给人间” 诗人用①    这一核心意象,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分析艺术手法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诗人精心选取了一组表示② 的词,勾勒出黎明鲜明、和谐的画面;在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体会诗歌情感 艾青诗歌的思想情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等诗作表达了极为深厚的③ 情感;《礁石》《鱼化石》《镜子》等诗作表达的是对人生的关注和反思。
20.阅读下面的诗歌,请具体说出诗中情、景、色、音响的具体内容。(6分)
手推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2024山西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些温暖的话,或许有“时差”,可能你暂时没听到,但入耳的瞬间,你会开心地说:“期待这句话很久了。”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 请你以《这样的表扬好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详解答案】
1.(1)红装素裹 嘶哑
(2)A 解析:“憧憬”中“憧”的正确读音是“chōng”,“摇曳”中“曳”的正确读音是“yè”。故选A。
(3)甲:悠然 乙:无所畏惧
(4)B 解析:“满目疮痍”和“要为哺育自己的祖国引吭高歌”之间是假设关系。A项“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B项“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C项“既……也……”表示并列关系;D项“只有……才……”表示条件关系。故选B。
(5)!
(6)应在“生命”的后面加上“的真谛”。
2.(水)青绿色
3.①上下天光 ②一碧万顷 ③伛偻提携
④往来而不绝者 ⑤雾凇沆砀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
4.画线诗句的浪漫笔法主要表现在用词的夸张上,“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夸张地写出了朋友不惜重金,设下盛宴为诗人饯行的情景,用宴席的极其豪奢凸显了友情的珍贵和朋友为诗人饯行的深情厚谊。
5.表达了诗人不被重用、才华难施展、寂寞失意的人生处境。
6.都有怀才不遇的感慨(都有在面临困境时的挣扎),都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放弃理想,坚持高洁的人格。
参考译文:
【乙】可叹东篱边的菊花,茎细叶又小。虽然说与兰和蕙有别,也有自己的芳菲。可惜啊,未曾被摘下盛入酒樽,只能徒然地沾染清露的光辉。正当菊花盛开的时候你不采撷,菊花飘落的时候你想采也没有了。
7.(1)清 (2)所以 (3)尚且
8.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9.(1)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2)(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排遣,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察看。
10.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欧阳修处理政事不废弛,他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理得当,人民安定,实为明智之举。
参考译文:
【乙】(欧阳修)生性刚毅,(好)见义勇为,就算眼前是陷阱,也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排遣,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察看,结果发现冤假错案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长叹说:“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天下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凡是去做过官的几个地方,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松弛失误,为什么呢 ”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烦琐罢了。”
11.诗人用“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具体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富饶等方面来表现“中国的土地”的“神奇”。
12.诗人以“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思想的成熟,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着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13.诗人由长江三峡中巫峡的神女峰联想到帮助大禹治水的神女传说,既写出了祖国山川的神奇秀美,又自然而然地暗示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使作品具有横的地域感和纵的历史感。
14.示例:“生机盎然的景象”具体指的是梨花盛开时,淡淡的花香中蜜蜂飞舞,老人给花授粉的景象。
15.示例:这三个“老物件”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它们还都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16.示例:一方面是说制作水泥画需要花费时间进行精细的勾勒和堆砌,而且需要等待水泥干燥和固化,这样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告诉“我”,他有时间带“我”到村子里转一圈。
17.示例:老陈信心十足,老当益壮,他真诚热情,心地善良,他技艺高超,精益求精,他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喜悦自豪。
18.含义:既指自然界中盛开的梨花,又是像老陈一样淳朴勤劳、热爱生活等精神品质的象征。
19.①太阳 ②色彩 ③爱国
20.“情”指对北国人民的深切同情。“景”指北方的河底及广阔的荒漠。“色”指土层等的灰黄。“音响”指手推车的尖音。
21.【写作指导】这篇作文题目是《这样的表扬好温暖》,关键在于突出“表扬”带来的“温暖”感受。立意方面: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被表扬的事件,如学习上的进步、帮助他人后被认可等,要注意挖掘表扬背后的意义,展现积极向上的情感。选材角度:既可以写来自老师、家长的表扬,也可以写同学、陌生人的肯定,越是独特的经历越能吸引读者。结构安排:开头可采用倒叙或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出“表扬”;中间详细叙述事情经过,包括被表扬的原因、场景、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等;结尾升华主题,表达表扬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以及这份温暖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例文:
这样的表扬好温暖
在那寒风料峭的早春,我如一只独行于荒野的孤雁,心中充满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而她的出现,宛若春风拂面,带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以一种别样的表扬,温暖了我冰冷的内心。
她,是我的语文老师。她似一株静静绽放的茉莉,淡雅而芬芳。初识之时,我对她的印象并不深刻,只觉其温婉可亲,殊不知,这看似柔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洞察秋毫的心。
那时的我因成绩平平,常被同学们的光芒所掩盖,自卑如影随形,自信犹如“草色遥看近却无”般难以寻觅。然而,语文老师却在一次课堂上,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语,对我那篇默默无闻的作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的话语,如同潺潺溪水,细腻而温柔:“你的文字,虽未至‘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境,却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清新自然之意,实乃难能可贵。”
那一刻,我愕然,随即是难以置信的欣喜。这意外的表扬,如同冬日里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了我灰蒙蒙的世界。我的心中,仿佛有千百朵花儿在瞬间绽放,绚烂夺目。
正当我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荣耀之中时,语文老师却话锋一转,轻声细语地提醒我:“表扬,是对你潜力的认可,而非终点的到达。望你以此为契机,砥砺前行,莫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成为遗憾。”
这一席话,宛如当头棒喝,使我从云端跌回现实,却也更加坚定了我前行的步伐。我开始埋头苦读,夜以继日,“三更灯火五更鸡”,只为不负师恩,不负韶华。
时光荏苒,转瞬又是一年春好处。当我手捧奖状,站在全校师生面前,心中激荡的不仅仅是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对语文老师的感激。是她,用那独特的表扬方式,既给了我“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欢畅,又让我铭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道理。
这样的表扬,好温暖,它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了我的心田,让我懂得了,真正的表扬不仅是对成果的赞许,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期待有一天,也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