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一) 运动的描述(课件 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章末综合检测(一) 运动的描述(课件 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31 08:23:15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一) 运动的描述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
C.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
D.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
2.2023年10月3日,杭州亚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决赛在杭州“大莲花”体育场打响。中国选手发挥强大的后程加速能力,在最后30米逆转日本选手率先撞线,助中国队夺冠。假设两位选手从接棒到终点都跑了100米,在这100米的跑动过程中(  )
A.中国选手的瞬时速度一定大于对手 B.中国选手在前面70米平均速度小于对手
C.中国选手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对手 D.中国选手到达终点冲线时的加速度肯定大于对手
3.大自然的植物多数是靠动物或鸟类帮忙传播种子,但也有一些植物会像愤怒的小鸟一样弹射自己种子,自己播种,比如沙盒树。沙盒树的果实在成熟后会炸开,据说会发出类似手枪的响声,种子在十分之一秒时间内能以180公里的时速激射四周,宛如天然暗器一样。则沙盒树种子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A.50 m/s2 B.500 m/s2
C.180 m/s2 D.1 800 m/s2
4.上海中心大厦总高为632米,是中国第一高楼,如图所示。在顶楼外壁固定保温材料时,装修人员不小心掉落一颗螺钉,由静止加速下落,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然后进入收尾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下落阶段,每经历相等时间,速度增加量越来越大
B.开始下落阶段,每经历相等时间,速度增加量越来越小
C.在下落的收尾阶段,速度的变化率大于零
D.在下落的收尾阶段,速度均匀增大
5.如图所示,一公园道路是由“圆形”、“十字形”道路组成,已知大圆的半径为R=50 m,有大人和小孩同时从A点开始顺时针开跑,大人沿A→B→C→O→D跑步,小孩沿A→B→O→D跑步,结果两人同时到达D点,用时均为50 s,则大人和小孩的平均速率分别为(  )
A. m/s, m/s B.(2+π)m/s,(1+π)m/s
C.(1+π)m/s,m/s D.(2+π)m/s,m/s
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5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8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等于5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 13 m/s
C.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5 m/s2 D.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等于8 m/s2
7.甲、乙两位同学在放学时,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回家,先到乙同学家,休息一会儿,甲同学继续骑车前行,在70 min时到家,甲同学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前20 min内甲同学做加速运动
B.甲同学在乙同学家停留了30 min
C.甲、乙两同学家相距3.6 km
D.甲从离开学校至到家的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 m/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8.一质点做直线运动,t=t0时,x>0,v>0,a>0,此后a逐渐减小至零,则(  )
A.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B.速度逐步减小
C.位移继续增大 D.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
9.“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抓拍点安装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这两个点的时间及速度,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超过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若抓拍点A、B相距30 km,一辆轿车10点31分通过抓拍点A的速度为100 km/h,10点43分通过抓拍点B的速度为110 km/h,该路段最高限速120 km/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轿车通过抓拍点A时会判为超速 B.该轿车通过抓拍点A时不会判为超速
C.该轿车在该区间内行驶会判为超速 D.该轿车在该区间内行驶不会判为超速
10.a、b、c三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训练场地上行驶,它们的v-t图像分别为图中的a、b、c,由图像可知(  )
A.三辆汽车中b车加速度最大
B.c汽车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C.0~4 s内a、b两辆汽车运动方向相同
D.第3 s末,b、c两辆汽车的加速度相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7分)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图片,其中图乙是    (选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2)关于图示的两种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图乙中的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B.它们都使用10 V以下的交流电源
C.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
D.图乙中的打点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
12.(9分)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某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一小车在重物牵引下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沿平直轨道加速运动。如图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①小车连接在纸带的    (选填“左端”或“右端”);
②图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
③计算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B=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频率从50 Hz变成了60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照50 Hz进行数据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13.(10分)某同学在教室过道上来回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原点在过道的一端。
(1)请描述该同学的运动情况,注意与图像对应。
(2)写出该同学从开始至刚运动到距原点12 m处所用时间。
(3)他在30~50 s之间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14.(13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试问:
(1)图中AC、CD、AD段图线各表示什么运动?
(2)t=2 s时,甲、乙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在什么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15.(15分)汽车在出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技术检测。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自动检测系统记录下了该汽车启动、运行及刹车过程的数据如表,求:
时刻t/s 0 1 2 3 4 5 6 7 8
坐标x/m 0 1 3 7 13 20 26 30 32
速度v/(m·s-1) 0 1 3 5 7 7 5 3 0
(1)汽车在前3 s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章末综合检测(一) 运动的描述
1.B 研究题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不可以看成质点,选项A错误;研究题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选项B正确;研究题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不可以忽略,选项C错误;研究题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并不是一样的,选项D错误。
2.C 在最后30米逆转日本选手率先撞线,则相同位移用时短,所以中国选手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对手,瞬时速度无法确定,因为不确定之前的运动情况,所以前面70米平均速度无法比较,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到达终点冲线时的加速度大小。故选C。
3.B 种子在十分之一秒末的速度v=180 km/h=50 m/s,则此时间内种子的平均加速度为a== =500 m/s2,故选B。
4.B 螺钉在开始下落阶段,每经历相等时间内速度增量Δv=aΔt,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每经历相等时间,速度增加量越来越小,故A错误,B正确;在下落的收尾阶段,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且不再变化,所以此阶段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故C、D错误。
5.D 大人的路程s1=2R+πR=(100+50π)m,小孩的路程s2=2R+×2πR=(100+25π)m,大人平均速率v1==(2+π)m/s,小孩平均速率v2==m/s,故A、B、C错误,D正确。
6.C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5 m/s,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v=8 m/s,速度变化量大小为Δv=v-v0=3 m/s,则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 =3 m/s2,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v'=-8 m/s,速度变化量为Δv'=v'-v0=-13 m/s,即速度变化量大小为13 m/s,则平均加速度为a'===-13 m/s2,即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13 m/s2,故选C。
7.A 由图像可知,前20 min,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20~50 min内甲同学一直在乙同学家,B正确;甲、乙两同学家的距离为8.4 km-4.8 km=3.6 km,C正确;甲同学从学校到家的位移x=8.4 km,所用时间t=70 min=4 200 s,平均速度v===2 m/s,D正确。
8.ACD 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则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故A正确;因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所以速度增大,故B错误;因为速度始终大于零,运动方向不变,则位移一直增大,故C正确;因速度v>0且运动没有反向,则位移始终是正值,速度始终是正值,故D正确。
9.BC 因为vA=100 km/h<120 km/h,所以该轿车通过抓拍点A时不会判为超速,选项A错误,B正确;由题意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t=12 min=0.2 h,则轿车的平均速度v===150 km/h>120 km/h,所以该轿车在该区间内行驶会判为超速,选项C正确,D错误。
10.AC 由图像可知,b车加速度最大,A正确;c图线的斜率不变且大于0,则其加速度不变,说明c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B错误;0~4 s内,a、b的速度均一直为正,说明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C正确;由于图线b的斜率大于图线c的斜率,因此b的加速度大于c的加速度,D错误。
11.(1)电火花 (2)CD
解析:(1)题图甲是电磁打点计时器,题图乙是电火花计时器。
(2)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约为8 V,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故A、B错误,C正确;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实验误差较小,D正确。
12.(1)交流 (2)A (3)①左端 ②0.1 ③0.376 ④偏小
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均为交流电源。
(2)为了打点稳定并且有效利用纸带,在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让纸带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3)①纸带做加速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逐渐增大,故小车连接在纸带的左端;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每隔t== s=0.02 s打一次点,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会有5个时间间隔,故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③根据一段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替代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B=,代入数据解得vB≈0.376 m/s;④根据v=,可知若频率从50 Hz变成了60 Hz,但仍按50 Hz处理,则时间偏大,速度计算出来偏小。
13.见解析
解析:(1)该同学在0~7 s内做正向匀速运动,7~20 s内静止,20~25 s内做正向匀速运动,25~30 s内静止,30~35 s做反向匀速运动,35~40 s内静止,40~42 s内做正向匀速运动,42~45 s内静止,45~50 s内做反向匀速运动。
(2)该同学从开始至刚运动到距原点12 m处用时25 s。
(3)该同学在30~50 s之间的位移Δx=0-12 m=-12 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0.6 m/s,负号表示平均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14.(1)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2)0 1 m/s2 (3)2 s和8 s
解析:(1)AC表示加速直线运动,CD表示减速直线运动,AD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2)t=2 s时,a甲=0,a乙== =1 m/s2。
(3)第2 s末、第8 s末两个时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大小均是2 m/s,方向均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15.(1) m/s2 (2)6 m/s
解析:(1)从表格可以看出,汽车在t=0时的速度v0=0,t=3 s时的速度v3=5 m/s,所以前3 s的平均加速度== = m/s2。
(2)汽车在第3 s末的位置坐标x1=7 m,在第4 s末的位置坐标x2=13 m,所以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6 m/s。
4 / 4(共42张PPT)
章末综合检测(一) 运动的描述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可以看成质点
B. 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
C. 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可以忽

D. 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
度可视为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研究题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不可以看成
质点,选项A错误;研究题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
乓球不能看成质点,选项B正确;研究题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
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不可以忽略,选项C错误;研究题丁图
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并不是一
样的,选项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2023年10月3日,杭州亚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决赛在杭州“大
莲花”体育场打响。中国选手发挥强大的后程加速能力,在最后30
米逆转日本选手率先撞线,助中国队夺冠。假设两位选手从接棒到
终点都跑了100米,在这100米的跑动过程中(  )
A. 中国选手的瞬时速度一定大于对手
B. 中国选手在前面70米平均速度小于对手
C. 中国选手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对手
D. 中国选手到达终点冲线时的加速度肯定大于对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在最后30米逆转日本选手率先撞线,则相同位移用时
短,所以中国选手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对手,瞬时速度无
法确定,因为不确定之前的运动情况,所以前面70米平均速度
无法比较,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到达终点冲线时的加速度
大小。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大自然的植物多数是靠动物或鸟类帮忙传播种子,但也有一些植物
会像愤怒的小鸟一样弹射自己种子,自己播种,比如沙盒树。沙盒
树的果实在成熟后会炸开,据说会发出类似手枪的响声,种子在十
分之一秒时间内能以180公里的时速激射四周,宛如天然暗器一
样。则沙盒树种子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A. 50 m/s2 B. 500 m/s2
C. 180 m/s2 D. 1 800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种子在十分之一秒末的速度v=180 km/h=50 m/s,则此
时间内种子的平均加速度为a== =500 m/s2,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上海中心大厦总高为632米,是中国第一高楼,如图所示。在顶楼
外壁固定保温材料时,装修人员不小心掉落一颗螺钉,由静止加速
下落,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然后进入收
尾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开始下落阶段,每经历相等时间,速度增加量越来越

B. 开始下落阶段,每经历相等时间,速度增加量越来越小
C. 在下落的收尾阶段,速度的变化率大于零
D. 在下落的收尾阶段,速度均匀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螺钉在开始下落阶段,每经历相等时间内速度增量Δv=
aΔt,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每经历相等时间,速度增加量越
来越小,故A错误,B正确;在下落的收尾阶段,加速度为零,速
度达到最大且不再变化,所以此阶段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故C、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如图所示,一公园道路是由“圆形”“十字形”道路组成,已知大
圆的半径为R=50 m,有大人和小孩同时从A点开始顺时针开跑,
大人沿A→B→C→O→D跑步,小孩沿A→B→O→D跑步,结果两人
同时到达D点,用时均为50 s,则大人和小孩的平均速率分别为
(  )
A. m/s, m/s
B. (2+π)m/s,(1+π)m/s
C. (1+π)m/s,m/s
D. (2+π)m/s,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大人的路程s1=2R+πR=(100+50π)m,小孩的路
程s2=2R+×2πR=(100+25π)m,大人平均速率v1==
(2+π)m/s,小孩平均速率v2==m/s,故A、B、C
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5 m/s,1 s后速度
的大小变为8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等于5 m/s
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 13 m/s
C.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5 m/s2
D.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等于8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5 m/s,当末速度与初速
度方向相同时,v=8 m/s,速度变化量大小为Δv=v-v0=3 m/s,
则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 =3 m/s2,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
相反时v'=-8 m/s,速度变化量为Δv'=v'-v0=-13 m/s,即速度
变化量大小为13 m/s,则平均加速度为a'===-13
m/s2,即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13 m/s2,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甲、乙两位同学在放学时,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回
家,先到乙同学家,休息一会儿,甲同学继续骑车前行,在70 min
时到家,甲同学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前20 min内甲同学做加速运动
B. 甲同学在乙同学家停留了30 min
C. 甲、乙两同学家相距3.6 km
D. 甲从离开学校至到家的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图像可知,前20 min,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
误;20~50 min内甲同学一直在乙同学家,B正确;甲、乙两同学
家的距离为8.4 km-4.8 km=3.6 km,C正确;甲同学从学校到家
的位移x=8.4 km,所用时间t=70 min=4 200 s,平均速度v==
=2 m/s,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
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8.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t=t0时,x>0,v>0,a>0,此后a逐渐减小
至零,则(  )
A.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B. 速度逐步减小
C. 位移继续增大
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则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故A
正确;因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所以速度增大,故B错
误;因为速度始终大于零,运动方向不变,则位移一直增大,故C
正确;因速度v>0且运动没有反向,则位移始终是正值,速度始终
是正值,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抓拍点安装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这两
个点的时间及速度,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
的平均车速,如果超过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
示,若抓拍点A、B相距30 km,一辆轿车10点31分通过抓拍点A的
速度为100 km/h,10点43分通过抓拍点B的速度为110 km/h,该路
段最高限速120 km/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轿车通过抓拍点A时会判为超速
B. 该轿车通过抓拍点A时不会判为超速
C. 该轿车在该区间内行驶会判为超速
D. 该轿车在该区间内行驶不会判为超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因为vA=100 km/h<120 km/h,所以该轿车通过抓拍点
A时不会判为超速,选项A错误,B正确;由题意可知,轿车的行驶
时间t=12 min=0.2 h,则轿车的平均速度v===150 km/h>
120 km/h,所以该轿车在该区间内行驶会判为超速,选项C正确,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a、b、c三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训练场地上行驶,它们的v-t图像分别
为图中的a、b、c,由图像可知(  )
A. 三辆汽车中b车加速度最大
B. c汽车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C. 0~4 s内a、b两辆汽车运动方向相同
D. 第3 s末,b、c两辆汽车的加速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图像可知,b车加速度最大,A正确;c图线的斜率
不变且大于0,则其加速度不变,说明c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
动,B错误;0~4 s内,a、b的速度均一直为正,说明两车的运动
方向相同,C正确;由于图线b的斜率大于图线c的斜率,因此b的
加速度大于c的加速度,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 (7分)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完成下
列有关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上图甲、乙所示是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图片,其中图乙是
(选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火花 
解析:题图甲是电磁打点计时器,题图乙是电火花计时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关于图示的两种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图乙中的打点计时器使用交
流电源
B. 它们都使用10 V以下的交流电源
C. 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
D. 图乙中的打点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
验误差也较小
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
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约为8 V,电火
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故A、B错误,C正确;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实验误差较小,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9分)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某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
器进行实验。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 (选填“交流”或“直
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解析: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均为交流电源。
交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
时间顺序关系是 ;
A. 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 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 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 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A 
解析:为了打点稳定并且有效利用纸带,在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让纸带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一小车在重物牵引下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沿平直轨道
加速运动。如图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
还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①小车连接在纸带的 (选填“左端”或“右端”);
②图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
左端 
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③计算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B= m/s(结果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频率从50 Hz
变成了60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照50 Hz进行
数据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
“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0.376 
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①纸带做加速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逐渐增大,故小车连接在纸带的左端;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每隔t== s=0.02 s打一次点,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会有5个时间间隔,故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③根据一段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替代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B=,代入数据解得vB≈0.376 m/s;④根据v=,可知若频率从50 Hz变成了60 Hz,但仍按50 Hz处理,则时间偏大,速度计算出来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10分)某同学在教室过道上来回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
示,原点在过道的一端。
(1)请描述该同学的运动情况,注意与图像对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该同学在0~7s内做正向匀速运动,7~20 s内静止,20~25 s内做正向匀速运动,25~30 s内静止,30~35 s做反向匀速运动,35~40 s内静止,40~42 s内做正向匀速运动,42~45 s内静止,45~50 s内做反向匀速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写出该同学出从开始至刚运动到距原点12 m处所用时间。
解析:该同学从开始至刚运动到距原点12 m处用时25 s。
答案:见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他在30~50 s之间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该同学在30~50 s之间的位移Δx=0-12m=-12 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0.6 m/s,负号表示平均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13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时
间图像如图所示,试问:
(1)图中AC、CD、AD段图线各表示什么运动?
答案: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
动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AC表示加速直线运动,CD表示减速直线运动,AD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t=2 s时,甲、乙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0 1 m/s2 
解析: t=2 s时,a甲=0,a乙== =1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在什么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答案:2 s和8 s
解析:第2 s末、第8 s末两个时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
相同,大小均是2 m/s,方向均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15分)汽车在出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技术检测。一辆汽车
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自动检测系统记录下了该
汽车启动、运行及刹车过程的数据如表,求:
时刻t/s 0 1 2 3 4 5 6 7 8
坐标x/m 0 1 3 7 13 20 26 30 32
速度v/(m·s-1) 0 1 3 5 7 7 5 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汽车在前3 s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答案: m/s2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汽车在t=0时的速度v0=0,t
=3 s时的速度v3=5 m/s,所以前3 s的平均加速度==
=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汽车在第3 s末的位置坐标x1=7 m,在第4 s末的位
置坐标x2=13 m,所以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 =6 m/s。
(2)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6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