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范进中举》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范进中举》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1 14: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范进中举
吴敬梓
作者及作品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作品《儒林外史》里。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及精神面貌。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中心即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县试、府试
院试
乡试
三年一试,亦称秋闱
会试
次年举行,亦称春闱
殿试
童生
生员(秀才)
举人
(头名称解元)
贡士
(头名称会元)
进士
(头名称状元)
中国古代科举图解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他的遭遇非常相似。
故事背景





宿





















qiè
háng
zhǎng
tiǎn
xiù

xuān
xiàng
tiě
huì
shē
wǎn

jiǎo




预习检测



醺醺







zuàn
cuì
zhāi
xūn
lài
yán

wēn

蛤蟆
见教:___________
指教(我)。
谦辞。
高邻:_____________
对邻居的尊称。
敬辞。
桑梓:______
家乡。
也说“狗血淋头”。
唯唯连声:_________
连连答应。
狗血喷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骂得很凶,像在对方头上喷了狗血一样。
万贯家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家里富有,财产很多。
词语集注
也作“万贯家财”。
桑树和梓树是古代宅边常种的树,因以“桑梓”比喻家乡。
夹七夹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说话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不省人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不由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容人分辩、解释或说明。
今非昔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不是从前所能相比的。形容变化很大。
果不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强调不出所料)。
也作“不容分说”。
过去。
近义词:不出所料 。
1.小说中第三回回目名为《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教材改为《范进中举》好在哪里?
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范进”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
“中举”点明了故事的中心事件。
第一部分:中举前(1-2段)
第二部分:中举后(3-11段)
活动一:抓住行文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3.根据插图,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1
2
5
6
3
3
4
提示:什么人(人物)+做了什么事(事件) 时间 地点
1
时间:范进进学后
地点:茅草棚下
人物:范进 胡屠户
事件:范进考中秀才,胡屠户来贺喜,趁机训斥范进。
2
时间:六月尽间
地点:略
人物:范进 胡屠户
事件:范进为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钱,未借到钱还遭胡屠户辱骂,范进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
第1段
第2段
中秀才,
屠户贺喜
借盘费,
范进遭骂
3
时间:出榜那日
地点:范进家 集上
人物:范进 范母 报录人 邻居
事件:家中断粮,范进去集上卖了母鸡来买米,报录人来传喜报,邻居来到集上把范进拉回家。
时间:出榜那日
地点:范进家里
人物:范进
事件:范进看到报帖,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3.4段
第5段
断粮食,
见报帖,
集上卖鸡
范进发疯
4
5
时间:出榜那日
地点:集上
人物:范进 众人 胡屠户
事件:众人商议给范进治“疯”的方法,胡屠户在众人的劝说下,壮着胆子打了范进一巴掌,范进清醒过来。
6
时间:出榜那日
地点:范进家堂屋内
人物:范进 张乡绅
事件:张乡绅来拜会范进,送范进银子和房子。
第6-9段
第10-11段
打贵人,
初拜会,
屠户治疯
乡绅送礼
图文配对
1
2
5
6
3
中秀才,屠户贺喜
借盘费,范进遭骂
断粮食,集上卖鸡
见报帖,范进发疯
打贵人,屠户治疯
初拜会,乡绅送礼
4
活动二:演读范进发疯情态 剖析中举发疯原因
学校举行课本剧拍摄大赛,假如你是导演,你要如何进行课本剧拍摄?
任务一:选择拍摄情节
如果你是导演,你要选择哪一情节进行拍摄,最能体现《范进中举》这一中心事件,为什么?
(一)初步感知,了解疯态
任务二:表演指导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一)初步感知,了解疯态
1.读完课文,请你认为哪个字/词最能形容发疯的范进?
“丑”
“丑态百出”
(二)深入文本,品读丑态
1.观看两段课本剧表演视频,你认为哪一段表演更好?为什么?
昏倒
飞跑
踹倒
走到集上
看念报帖
2.小组合作:第5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范进的丑态?有何表 达效果?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正面描写
描写了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突出了他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①震惊,不敢相信;
②范进不敢丝毫马虎,必须“看了一遍,又念一遍”,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免得空欢喜一场,说明中举的重要性。
“又拍着手大笑道”
“拍着笑着”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1.作者为什么多次写“拍”和“笑”?
①三次“拍”和“笑”,强调范进情绪激动;
②突出了范进中举喜悦的心理以及喜极而疯的丑态。
动作、神态描写
肢体不受大脑控制,动作滑稽,范进越来越狼狈,丑态毕露。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写出了范进一脚踹在塘里的丑态,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1)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
(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
“飞跑”“走出大门”“一直走到集上”,表现出范进急于昭告所有人他“中了”。
2.如此狼狈的范进为何还要跑到集上?
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4.范进为什么要说两句相同的话?有何表达效果?
感叹词“噫!”和“好了/好”是如释重负之感,“中了”则是胜利者向众人宣告胜利;这是完全的喜悦和炫耀。发疯了的范进脑子只有这一个念头,强调“中举”是范进日思夜想的愿望,突出科举对范进的影响之大。
3.“中举”后的范进哪些方面“好了”?
①经济状况
②社会地位
③自尊心
任务三:场景设计
侧面描写
夸张了范进的疯态、丑态,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对人的灵魂的扭曲。
1.文中范进中举发疯之后,其他人有什么反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2)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
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惊吓
劲儿大
课堂小结:
小说中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而疯,小说运用多角度的细节描画以及刻画旁观者的反应,写尽了范进的丑态,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
任务四:表演展示
分角色表演范进“喜极而疯”的片段
1.小说高潮部分对胡屠户也进行了详细刻画,请尝试分析胡屠户的细节描写。
2.以“中举”为转折,完成中举前后人物变化对比表格,进一步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
作业布置:
活动三:中举前后对比,看尽百态人间
范进 中 举 前 中 举 后
家境 在中举前住的是茅草棚;每日小饭菜; 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缠;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得贺仪五十两;获赠“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的房子;
语言 唯唯连声;“岳父见教的是” “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方才费老爹的心”
动作 向他(丈人)作揖;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张乡绅来访)到堂屋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
社会 地位 出身低微,地位低下 成了“老爷”——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1.范进中举前后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
畏缩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
胡 屠 户 中 举 前 中 举 后
对范进的称呼 现世宝、穷鬼 贤婿、老爷、姑老爷
评价身份 癞蛤蟆 文曲星
评价长相 尖嘴猴腮 体面的相貌
贺礼 一副猪大肠、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离开范进家的神态动作 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对范进母亲的称呼 老不死的老娘 老太太
2.胡屠户的变化表现了胡屠户怎样的形象特点?
嫌贫爱富 粗俗势利 趋炎附势
3.像胡屠户这样的人在当时是个别的吗?
不是。其他的邻里乡亲们以及张乡绅也都是趋炎附势、惟利是图的人,作者借他们的描写展现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社会衰朽的世风。
4.张乡绅是个怎样的人?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的目的。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5.众乡邻有着怎样的形象?
(1)麻木冷漠:在范进疯了,众人不知怎么办时,报录人建议屠户给范进一巴掌,看出他对人冷漠。而对范进这种因为中举而狂喜到发疯的人早已司空见惯,暗示发生这事已不足为奇。
(2)尖酸刻薄:胡屠户不敢打范进,有人却说他平时杀猪已经积累了很多罪行,不在乎这一次。看似劝说屠户挽救范进,实际是对胡屠户的讽刺。
(3)趋炎附势:在范进外出参加科举考试家中断粮之时,众邻居没有帮忙,范进中举后,众邻居却出人、出力、出场。
穷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
有远亲。
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
雪中送炭。
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
锦上添花。
对比手法
作为一篇讽刺小说,课文用了哪些手法进行讽刺?
夸张的故事情节;
讽刺性的动作、语言描写和典型细节描写。
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小说写作特色: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过对人物细节描画,刻画了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以及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揭露了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讽刺了世态炎凉。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