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智取生辰纲》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智取生辰纲》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1 14:1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本人物形象,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了解作品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感受文本“白话”语言特征,简要了解《水浒传》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新课导入
知人论世·了解文学常识
任务

了解作者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又一说扬州。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施耐庵
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走近《水浒传》
“官逼民反”
前半部分
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
宋江被招安
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后半部分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发展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以及起义失败的结局。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解题知事“生辰纲”
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
酒至数杯,食供两套,只见蔡夫人道:“相公自从山身,今日为一统帅,掌握国家重任,这功名富贵从何而来?”
梁中书道:“世杰自幼读书,颇知经史;人非草木,岂不知泰山之恩?提携之力,感激不尽!”
蔡夫人道:“相公既知我父恩德,如何忘了他生辰?”
梁中书道:“下官如何不记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经人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京师庆寿。一月之前,干人都关领去了,见今九分齐备。数日之间,也待打点停当,差人起程。——只是一件在踌躇∶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枉费了这一遭财物,至今严捕贼人不获,今年叫谁人去好?”
蔡夫人道:“帐前见有许多军校,你选择知心腹的人去便了。”
第十回三
解题知事“生辰纲”
纲,宋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生辰纲,即编队运送的成套寿礼。
生辰,即生日,诞辰。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任务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趱行(zǎn)
虞侯(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 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èn)
怨怅(chàng)
省得(xǐng)
着意(zhuó)
兀的(wù dì)
怄(òu)
喏喏连声(rě)
芥菜(jiè)
剜口割舌(wān)
行货(háng)
忒(tuī)
舀酒(yǎo)
啰唣(luó zào)
面面厮觑(qù)
庵(ān)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1
课前预习,通读全文,补充字词。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晁盖
吴用
公孙胜
刘唐
三阮
智取生辰纲的人都有谁?
2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明明是名目张胆的抢劫行为,作者却称作智“取”,有何深意?
①一个取字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人皆可取之。
吴用不取,他人也可去取。吴用等人是英勇行为,体现出“忠义”二字。
2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②一个取字表明了小说主题:贪官污吏逼迫人民采取造反的行为打击社会不公平现象,“官逼民反”。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行为是助纣为虐,不得民心,定遭失败。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杨志押送生辰纲
(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七雄贩枣蒙杨志
(“杨志却待再要回言”至“唱道:……楼上王孙把扇摇”)
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可将文章分为六部分:
3
梳理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
白胜设计诱官军
(“那汉子口里唱着”至“也这般啰唣”)
杨志无奈买白酒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风子去了”)
杨志误失生辰纲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至“挣不动,说不的”)
吴用智取生辰纲
(最后一段)
第三部分:故事深入
第四部分:高潮
第五部分:结局
第六部分:尾声
探究文本·双线结构艺术
任务

探究文本·双线结构艺术
1
由前面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性把握,请说说本文的结构线索是什么。
杨志押送生辰纲
上路
中计
失纲
(明线)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线索也穿插其中,结合题目,说说这条线索是什么?
2
吴用智取生辰纲
定计
施计
劫纲
(暗线)
故事的外壳故事的外壳
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探究文本·双线结构艺术
包容型
的双线结构
鲁迅
《药》
故事的外壳
夏家的故事
暗线
华老栓一家的故事
明线
通过华夏两家的命运表现双重主题: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更能引人入胜,从而增强艺术效果。
3
为什么本文会同时拥有两条线索?请说说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及如此安排的理由。
探究文本·双线结构艺术
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全过程是明线,特别突出了杨志的小心谨慎,杨志与军汉的矛盾,以及失纲的全过程,明线构成文章的整体脉络。
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采取暗线写法,让读者猜不透,造成悬念,直到最后由暗线转到明线,读者才恍然大悟。
精读文本·分析吴用之智
任务

精读文本·分析吴用之智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探究:仔细阅读智取生辰纲部分,说说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酷热的季节
(1)智用天时
(2)智用地利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山冈树林
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问、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圈套,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伏击圈”。
(3)智用矛盾
通过观察分析,晁盖等人发现并利用了杨志一行人的内部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他人可乘之机。
——杨志的内部矛盾
乔装打扮
酒为诱饵
巧妙卖酒
【卖而不卖--喝酒买酒--饶酒夺酒
--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
(4)智用计谋
消除杨志的戒心
难以抗拒的诱惑
天衣无缝的计策
智慧超群
团结一致
沉着冷静
连连看:吴用施用的计谋,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

刘唐偷酒
吴用下药
林中休息
伪装客商
不肯卖酒
送与枣子
瞒天过海
以逸待劳
笑里藏刀
声东击西
混水摸鱼
欲擒故纵
分析人物与环境·探究“失纲”原因
任务

1.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刻画杨志这一人物,结合文中有关杨志的言行,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与他丢失生辰纲又怎样的关系?
分析人物与环境-探究杨志“失纲”原因
为避免引起注意,杨志一行人经过一番乔装,掩盖了自己的军汉官家形象。
“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侯假装做跟的伴当。”
(2)变更时间、路线
对路途的凶险有着清醒的认识,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
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c
(3)提醒众军汉危险地带
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c
(4)审察贩枣客、卖酒汉子
(5)谨慎买酒、喝酒
c
杨志在黄泥冈提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精明能干,小心谨慎
(6)对待下属,不讲究方式方法
粗暴蛮横,急功近利
致使矛盾激化
c
“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内部失和。
2.对自然环境的详细描写,也是文本的一大艺术特色。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环境的,这样描写起到了何种效果?
④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从另一方面看,吴用的巧计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任务

感受文本“白话”语言特征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为何著名?


有人说,因为它是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有人说,它创造出了一部英雄传奇;还有人说,仅以它高超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就担得起名著二字了。请就本文所得,说说你的意见。
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本文中诸多文句,与现在的白话无异,如“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夹杂着一些方言词,如“这畜生不呕死俺,只是打便了”中的“呕”字,这都标志了白话语体的熟练运用。
人物形象鲜明的英雄传奇
文中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杨志相暴蛮横却又谨慎的双面形象,吴用、晁盖的机智形象,无一不让人印象深刻。《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凡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
而本小说的意义却在于,它以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传世,可谓开辟古今。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
生辰纲被夺对于杨志而言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落草为寇,最终归梁山。
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课后小结
第一百一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推荐阅读:《水浒传》有关杨志的回目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