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细胞的分化课件(共17张PPT)-2025-2026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6.2细胞的分化课件(共17张PPT)-2025-2026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31 09: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6.2 细胞的分化
构成人体器官有四种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1、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这些细胞形态相差很大,结构上也有区别,功能上各不相同
思考 讨论
比较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
骨骼肌细胞
软骨细胞
神经细胞
上皮细胞
2、这些细胞都源自早期胚胎中一群彼此相似的细胞,正常情况下,它们还能恢复成早期胚胎细胞吗?一种组织的细胞会不会转变成其他组织的细胞?
正常情况下,它们不能恢复成早期胚胎细胞,也不会转变成其他组织的细胞。
思考 讨论
比较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
受精卵
叶肉细胞
表皮细胞
储藏细胞
功能:光合作用
功能:保护作用
功能:贮藏营养
同一植物体的这些细胞都来自一群彼此相似的早期胚细胞。
比较植物体的不同细胞
思考 讨论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细胞分化的概念(p119)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受精卵
结果:产生不同的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2)已经分化的细胞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都不能恢复到原来胚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也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1)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
(3)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分化后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持久性)
(不可逆性/稳定性)
(普遍性)
(遗传物质不变性)
2、细胞分化的特点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3、细胞分化的原因
根本原因/实质:
检测的2种细胞 是否存在两种基因 血红蛋白 肌动蛋白
红细胞
肌细胞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直接原因:
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的不同
+ +
+
-
+ +
-
+
①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②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细胞分化的意义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比较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不 同 点 细胞变化
发生时间
相同点 联系 增加细胞数目
从受精卵开始,有些细胞保持终生分裂能力,有些细胞发育到一定时期停止分裂
增加细胞种类
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
遗传信息都不变
先分裂,后分化,细胞分裂是分化的基础,共同完成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分化程度越大则分裂能力下降
比较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归纳总结
二、细胞的全能性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F.C.Steward)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放入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一个细胞团块,继而分化出根、茎和叶,移栽到花盆后,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
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在离体培养下能够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材料一
实验结论:
二、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内含有本生物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一些没有分化的细胞,如受精卵、动物和人体的早期胚胎细胞、植物体的分生组织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1、细胞的全能性定义(p121)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二、细胞的全能性
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科学家曾用非洲爪檐的蝌蚪做实验,将它的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结果获得了新的个体。但是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成功地将单个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的个体。
材料二
实验结论:
拯救珍稀、濒危动植物
克隆人体器官,
用于器官移植
快速繁殖花卉、蔬菜等
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白鳍豚
丹顶鹤
心脏移植
肾脏移植
二、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
(2)分类:
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细胞,如胚胎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细胞,如造血干细胞;
专能干细胞:只能向特定细胞分化,如神经干细胞;
3、干细胞(p121)
(1)概念:
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课堂小结
1、蝌蚪能长成青蛙,小树能长成大树依靠的是( )。
A.细胞分裂、分化 B.细胞分裂、生长
C.细胞生长、分化 D.细胞分裂
A
巩固练习
2、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① 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 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
③ 用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细胞培育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