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现代诗二首(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现代诗二首(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1 14: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现代诗二首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学习现代诗,要注意引导学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中感悟诗歌描写的画面。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读出诗歌的美,领会诗歌表达的内容。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②语言运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 ③思维能力: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④审美创造: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思政元素:通过自然意象与生活诗意的交融,传递生命灵动与生活哲思的价值理念,培养感知平凡之美、守护精神诗意的审美自觉,激发以赤子之心观照万物、以诗意情怀滋养心灵的成长担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作者的资料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1.学生欣赏图片 2.学生发言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范读古诗。(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诵读古诗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再读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1.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再读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2.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景物 。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秋天的晚景图)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能锻炼学生提炼重点的能力。
教学环节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学生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欣赏诗歌《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学生读诗歌。 2.赏析《秋晚的江上》 (1)学生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3.学生欣赏古诗《花牛歌》。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的。 (1)读这首诗,学生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学生汇报读了这首诗,仿佛看到了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通过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教学环节四: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老师指导学生读诗歌,反复朗读。 2.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1.学生读诗歌。(小组读、齐读等用多种读书方法来读) 2.学生通过读诗歌来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在田字格内,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选其中一首古诗来配画。 提升作业: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八、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 美景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白色的芦苇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这两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学生朗读得非常流利、有感情,在读的基础上,能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诗歌理解得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基础各不相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自学第二首诗时,少数学生难以从诗歌描绘的景物中,想象出景物构成的画面。 改进措施: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