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5.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通过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通过描写五粒豌豆的经历,来赞叹生活,好在描写了五粒豌豆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豌豆的事情,让人感动。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理解故事表层情节,但对文本的象征意义(如豌豆的成长与生命力的隐喻)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易被豌豆的“冒险”情节吸引,但对第五粒豌豆在困境中默默生长、最终带来希望的主题可能缺乏深层思考。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体会“平凡中的伟大”,并联系自身成长中的挑战,理解坚持与奉献的意义。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体会童话魅力,提高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语言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和内心活动,体会它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③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的习惯,借助问题清单学会提问。 ④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五粒豌豆在成长过程中的美好时刻,认识到第五粒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思政元素:通过豌豆的不同命运,传递平凡中孕育希望、逆境中坚守生命价值的信念,引导学生感悟个体在集体中的责任与奉献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提问,梳理问题,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进行提问。 教学难点:梳理问题的类别,知道哪些是针对局部提问,哪些是针对全文提问。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安徒生的相关资料,自学生字。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 教师: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学生:熟悉。 学生:它们会落在草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出更多的小豌豆。会滚到校园里和同学们一起跳绳、做游戏。会滚到食堂里…… 通过提问来设计悬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要求 (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下节课的深入剖析做准备。
教学环节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①先给所有字分出结构。 ②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 僵硬、预感、丰满、相称 囚犯、洋溢 1.学生分享识字方法 学生说构字方法: “框”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3.僵硬:(肢体)不能活动。预感:事先感觉。 丰满:充足。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学会独立阅读、从而体会爱的伟大。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独立阅读、体会到了爱的伟大。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在田字格内,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表格对比五粒豌豆的目标、结局和启示(示例:第一粒豌豆想“飞向广阔世界”,结局被鸽子吃掉,启示“不切实际的追求可能失败”)。 提升作业:如果你是第六粒豌豆,你会选择怎样的成长方式?请续写一个片段。
八、板书设计: 5.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 书写指导: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
课题 5.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②语言运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③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④审美创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提问,梳理问题,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进行提问。 教学难点:梳理问题的类别,知道哪些是针对局部提问,哪些是针对全文提问。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安徒生的相关资料,自学生字。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听写字词。 探出 愉快 盘绕 不曾 按照 舒适 恐怕 玩具枪 2.集体订正。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围绕着什么写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板书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学生完成听写。 2.学生集体纠错。 通过听写词语,让学生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
教学环节二:理解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整体感知全文。 2.指导朗读。 3.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4.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已经成熟,想出去了。 5.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6.默读全文,说说豌豆们都是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 7.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指名朗读。(板书:吃掉了 落到脏水沟里) 小组讨论后回答。 8.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小组展开讨论,通过阅读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汇报交流。 学生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3.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4.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5.学生提问 a.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b.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一个小花园”? c.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 d.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6.小组讨论后回答。 小组通过探究认识到提问不是随意提,感受提问有趣的同时,感知提问的技巧及简单方法,以引出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三: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后,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 书写小练笔:假如你是小豌豆,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习作中感悟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复述故事,写出五粒豌豆的不同结局。 巩固作业: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小女孩的病会随着豌豆苗的生长而好转?联系课文说明理由。 提升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平凡中的奉献”对他人或社会的意义(如环卫工人、志愿者)。
六、板书设计: 5 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的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株植物 随遇而安 爱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通过豌豆的自我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促进作用。 不足之处: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时,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精彩、有深度的话语还不太多,今后还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表演一下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将会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化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