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习作:我的家人(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习作:我的家人(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1 14: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习作:我的家人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习作《我的家人》要求学生写家里的人,通过选择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例,写出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这是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基础上的提升。 教材第一部分由一段文字和四个泡泡框组成。以朋友间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家人都各具特点,如“我的奶奶脾气好、特别会做好吃的”“我的爷爷练习书法非常有毅力”“我的爸爸很忙、很会讲故事”“我的妹妹淘气又聪明”,旨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习作思路。 教材第二部分对习作内容提出了要求和建议。要选择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选择事例时,应选择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例;可以写一个家人,也可以写几个家人。 教材第三部分为学生作后交流提供了真实的交流情境:一是把习作读给同桌听,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二是把习作读给家人听,请家人评评写得像不像,对学生是否准确写出了人物特点进行验证,同时也促进学生和家人的情感交流。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家人的外貌或性格(如“妈妈很勤劳”),但往往停留在表面概括,缺乏具体事例支撑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部分学生选材单一(如“送我上学”“做饭”),难以捕捉独特的生活细节;少数学生因家庭关系复杂或情感内敛,可能回避真实情感流露。教学中需通过范例引导(如“奶奶365天练书法”的毅力)、头脑风暴“家庭温暖瞬间”,帮助学生挖掘平凡中的动人故事,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传递情感,并鼓励真诚表达,避免模式化写作。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会细心观察,能找到家人身上最与众不同的特点。 ②语言运用:通过自己印象最深、最能反映家人特点的事,表现家人的特点。 ③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习作思路。 ④审美创造:感受习作事例,体会内容的温馨感。
思政元素:通过书写家人特质与相处点滴,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珍视亲情,理解家庭责任,传承孝亲敬长的中华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印象最深、最能反映家人特点的事例,写出家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家人,找出各自的特点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每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家人也是。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能给我们说说吗?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家人来写的。 板书:我的家人 预设1: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他非常威武。 预设2:我的弟弟鬼点子特别多,我的妹妹懂事听话、十分乖巧。 引导学生关注家人的特点,激起写作兴趣,为后面写“我的家人”埋下伏笔。
教学环节二:拓展思路,指导选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习作提示的家人特点 人物特点多种多样也各不相同,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选取人物的特点呢?一起跟着课本来看看吧。 教师总结:家里的人各有各的特点,除了这些方面,我们还可以从家人的外貌特点来写,比如家人的容貌、穿着等。还可以写其他方面,比如习惯(走路慢、走路快),习性(嗓门大、爱唠叨、慢性子),地位(最受宠)等。 2.巧用导图,指导习作选材。 教师引导: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写“我的家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3.指导学生说一说你的家人的特点。 教师引入:你的家人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请你用“我的……的特点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的句式来说一说吧! ①学习伙伴家人的特点 学习小伙伴1:我妈妈的特点是做饭好吃,在她的手中,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从“有一次她做的红烧肉太好吃了,我一口气吃了一大碗,撑得肚子疼”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来。 学习小伙伴2:我奶奶的特点是爱干净,从“地上有点脏东西,她总是弯腰捡起来”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来。 学习小伙伴3:我哥哥的特点是喜欢看书,从“每次写完作业,他总是坐在沙发上,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这件事中可以看出。 教师提醒:注意要找到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 1.预设1:“脾气特别好”“很淘气,也很聪明”,这是抓住性格特点来写的。我们可以从家人的性格特点入手,比如机灵、调皮等。 预设2:“特别会做好吃的”“每天练习书法”“很会讲故事”,这是抓住特长爱好来写的。我们也可以写家人其他的特长,比如唱歌、跑步、游泳等,还可以写家人的爱好,比如爱吃肉、爱睡觉等。 预设3:“非常有毅力”是抓住品格来写的。我们也可以写家人其他的品格,比如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等。 2.预设:特长爱好、性格、品格、其他。 3.我的家人的特点。 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分享。 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确写家人哪方面的特点,并勾连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教学环节三:佳作欣赏,学习写作技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阅读赏析习作,学习习作技巧 引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小作者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说明妹妹的顽皮可爱,并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妹妹之间的浓浓亲情。这篇习作不仅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还能抓住一两件趣事来描述,突出主题,很不错。 预设1:第1自然段对妹妹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妹妹可爱的样子。 预设2:第2自然段写具体事例,举例说明妹妹顽皮的特点。 预设3:第3自然段写“我”和妹妹之间的浓浓亲情。 预设4:结尾总结全文。 通过展示学习小伙伴的佳作,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对本篇习作方法和技巧的分析,旨在让学生参考与借鉴,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习作。
教学环节四: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为本次习作拟题?( 2.你想好自己的作文内容了吗?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出示写作提纲范例,结合范例,引导学生想一想: (1)你打算写几个家人? (2)他/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你通过哪些具体事件或者哪几个方面来写他/他们的特征? (4)先写谁?再写谁?后写谁? (5)你打算拟一个什么题目? 学生列完提纲后,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 1.预设1:可以直接用习作题目,例如:《我的家人》。 预设2:可以用“特点+人物”的方式拟题,例如:《调皮的弟弟》《我的迷糊爷爷》《勤快的妈妈和懒爸爸》。 2.依照范例,学习写作提纲。 3.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尝试修改提纲。 通过列提纲,学生梳理了写作思路,在写文章时思路更清晰。
教学环节五:动笔完成习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教师:为了让你的习作增光添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习作素材,希望大家多多选用!最后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完成此次成习作吧。 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写作素材的提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有挑选地运用,大大降低习作的难度。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运用10个描写人物的词语(如“慈祥”“淘气”“任劳任怨”),为每位家人匹配3个贴切的形容词。 巩固作业:人物档案表:填写表格,列出家人的特点、对应事例及细节(如“妹妹淘气→偷穿妈妈高跟鞋摔跤→脸红着说‘我在练习长大’”)。 提升作业:根据习作中写到的家人特点,为他/她做一件表达感谢的事(如给“勤劳的妈妈”捶背),记录感受。
八、板书设计: 我的家人 选择一个或几个家人 确定人物特点 选择具体事例
课题 习作:我的家人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会细心观察,能找到家人身上最与众不同的特点。 ②语言运用:通过自己印象最深、最能反映家人特点的事,表现家人的特点。 ③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习作思路。 ④审美创造:感受习作事例,体会内容的温馨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印象最深、最能反映家人特点的事例,写出家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家人,找出各自的特点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评议结合,学习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针对《我的家人》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习作。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习作要求,赏评同学的习作。在赏评过程中,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随时修改自己的习作。 2.教师引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可以对照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作文。 评价内容评价细则自评文章内容能够写出相应的性格特征。能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特点。文章结构开头吸引人。中间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家人的特点。结尾点题,表达对家人的喜爱之情。 语言表达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没有错别字。文章结构有条理。语句通顺,优美,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刻画。
1.(1)同桌互评:读给同桌听一听,看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 (2)小组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小组长展示优秀作品,其他学生评议: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提出什么建议?教师相机指导。 2.修改习作。 3. 学生阅读评价表,老师解释评价表如何使用,符合要求的在自评栏里打√。学生对照评价表,自主评价,修改习作。 依据评价标准修改,针对性更强。
教学环节二:佳作欣赏,共同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出示例文:喜欢当领导的妹妹 2.师生交流,讨论习作的可借鉴之处。 3.教师小结:这篇习作采用“总-分-总”结构,小作者分别选用了“指挥玩偶”“指挥家人”“指挥同学”三件小事,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妹妹爱当领导的特点。在描写中,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把妹妹描写得鲜活又可爱。 预设1:文章开头对妹妹的外貌进行描写,给人留下初步印象。 预设2:第2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妹妹爱指挥玩偶的场景描写得生动有趣。 预设3:第3自然段“马前卒”这个词语运用得恰当又有趣。 预设4:第4自然段情节出人意料,妹妹并没有改掉爱指挥人的毛病。 预设5:结尾总结全文,首尾照应。 通过展示学习小伙伴的佳作,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对本篇习作方法和技巧的分析,旨在让学生参考与借鉴,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习作。
教学环节三:二次修改,誊抄习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再次修改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不断修改,我们的作文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写作水平才会越来越高。下面请展示我们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2.规范出示誊写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誉写习作。 誊写要求: (1)看一句、写一句; (2)注意标题、段落、标点符号的格式正确; (3)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学生自主完成习作修改、誊抄。 2.选取写得好的文章在班上传阅或诵读。 3.回家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 要求学生将习作誊写清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用“总是一边……一边……”描写家人的习惯性动作(如“爸爸总是一边洗碗一边哼歌”) 巩固作业:选择一个家人,围绕一个特点写一段话,要求包含至少一处动作或语言描写(如“爷爷练书法时,眉头紧锁,像在指挥千军万马”) 提升作业:以《家的温度》为题,用比喻手法写一首小诗(如“妈妈的笑是冬日的暖炉,烤化了我的小脾气”)。
六、板书设计: 我的家人 选择一个或几个家人 确定人物特点 选择具体事例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通过话题交流引出了本次习作主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表达,乐于表达。在例文完成后,我先让学生通过互读的方式修改了不通顺的句子,又通过评价表的形式让学生给习作打分,使大家再次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点。 不足之处:审题环节讲解时间安排较少,导致个别学生未能抓住审题的重点,导致学生在习作时重点描写家人,对家人的事例选取不够突出特点。 改进措施: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素材,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家人的特点,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才会丰富,才会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