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牛和鹅(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牛和鹅(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2 08:1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8.牛和鹅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牛和鹅》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了,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全文童趣十足,既有故事性,又蕴含着哲理。第5—12自然段是重点部分,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和作者的极度恐慌的心情。第13—15自然段则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问题可以换个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对比手法,表现在一是牛和鹅的对比,二是作者和鹅的对比,三是作者和金奎叔的对比。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动物视角的拟人化描写(如“牛怕人”“鹅欺人”)易产生兴趣,但可能忽略文中隐含的“视角决定态度”的哲理。通过批注“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如“贴着墙走”到“挂着泪笑”)时,部分学生难以关联前后情节的对比(牛的无畏与鹅的虚张声势),需借助角色扮演或情境复现强化体验。此外,对金奎叔“摔鹅”行为的象征意义(打破固有偏见)理解较浅,需结合生活实例(如“刻板印象”)引导深层思辨。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反复读议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②语言运用:学习用批注的方法,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并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童年的“我”在童趣十足的经历中成长的过程。 ③思维能力:梳理出批注的不同角度,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课文作批注,并结合批注深层次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 ④审美创造:探寻成长道路中的童年欢乐和经历挫折后带来的反思与收获,明白事情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结果的道理。
思政元素:通过“我”被鹅攻击到被解救的经历,引导学生领悟“强弱表象不可盲信,要尊重生命、理性判断、勇于克服恐惧”的成长智慧,渗透平等、友善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道理,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教师揭示课题:这是两种完全没有共同点的动物,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任大霖却以此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牛和鹅》,看看作者与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趣事。(板书:牛和鹅) 3.作者简介。 任大霖(1929-1995),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浙江萧山人。主要从事儿童小说创作,50—60年代的作品以反映农村少年生活为特色,善于描写江南乡土风情,被认为是“乡土文学”的新成果。重要作品有小说《蟋蟀》《秀娟姑娘》、散文集《童年时代的朋友》等。70—80年代的创作注重题材内容的丰富性与审美内涵,在表现少年成长方面有新的探求,出版有《喀戎在挣扎》《哥哥二十四我十五》《老师的绝招》等。 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图片上看到的回答是牛和鹅。 1.牛的体型较大,有四条腿,且侧趾退化,善于奔跑,牛的高度在一米到两米之间,长度在两米左右,皮肤上带有细毛,颜色有白色、黄色、黑色等。 2.反刍习性牛具有反刍的习性。 3.牛有胃、瘤胃、网胃、瓣胃四个胃。 鹅的外观特点:身体雪白色,嘴部黑色,嘴基两侧的黄斑向前伸于鼻孔下,颈部较长,在水面活动时会直伸。 鹅的习性特点:常在蒲苇较多的大型湖泊中栖息,喜欢成对活动,雏鹅出生后会一直跟随亲鹅,直到迁往越冬地。 通过提问来设计悬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谈一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预设:课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通过提问来设计悬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环节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 “谓——猥”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一、学生分享识字方法 1.学生说构字方法。 2.“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 “谓——猥”是形近字。 3.左右结构:谓、捶、怖、掐、握、摔、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4.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5.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了不盲目欺负别人的道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独立阅读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并默写生词“捶、顽、脖、掐”,用“无缘无故”造句。 巩固作业:画出文中描写“鹅神气”和“鹅狼狈”的句子,批注对比手法的作用。 提升作业: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你觉得谁像文中的‘鹅’(虚张声势)或‘牛’(默默承受)?你会怎么对待他们?
八、板书设计: 18、牛和鹅 书写指导:摸、跪、捶、脖、脱、概、握、摔
课题 18.牛和鹅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②语言运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④审美创造: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道理,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听写字词。 2.开火车读词语。 无所谓 拳头 捶背 胳膊 酒瓶 恐怖 欺负 掐住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1.学生完成听写。 2.学生集体纠错。 通过听写词语,让学生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
教学环节二:理解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一)学习1—4自然段。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小组交流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拍、摸、触、扳、骑、捶) (二)学习5—12自然段。 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2.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心理。 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 1.学生自主阅读1—4自然段画出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2.汇报交流。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拍、摸、触、扳、骑、捶) 3.默读5—12自然段画出“我”怕鹅的句,同桌交流。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 小组通过探究认识到提问不是随意提,感受提问有趣的同时,感知提问的技巧及简单方法,以引出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三: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知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明白,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去生活中发现这种情况吧。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按“欺牛—怕鹅—遇鹅袭击—被救—悟理”顺序,用流程图概括课文内容。 巩固作业:以“我”的口吻写50字日记,描述被鹅追赶时的恐惧和被救后的感受。 提升作业:想象“我”长大后再次遇见鹅,结合课文主题续写一段对话,体现“强弱观”的转变。
六、板书设计: 18 牛和鹅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从牛的眼睛看人: 从鹅的眼睛看人: 在我们的眼里: 觉得人比牛大, 觉得人比鹅小, 我们比它强! 所以牛是怕人的。 所以鹅不怕人。 对牛-欺负 对鹅-害怕 逃跑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学生能够在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到“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不足之处:学生虽然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对于课文中蕴含的道理理解得还不够深刻,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改进措施:课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