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学业评价01(原卷版+解析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学业评价01(原卷版+解析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31 15:03:2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学业评价01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       姓名: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题号 一 二 总分
答案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空间站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B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C.空气中的氧气极易溶于水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4.贵州省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B )
A.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B.露天焚烧塑料垃圾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积极植树造林
5.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氧气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图整理的性质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B.氧气能燃烧,常用作助燃剂
C.Ⅰ类、Ⅱ类反应均放出热量
D.上述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
6.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 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快降温,吸收白烟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7.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5分)有下列六种气体:①氢气;②氮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硫;⑥氦气。按要求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⑤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③ 。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② 。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④ 。
(5)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气体是  ⑥ 。
9.(6分)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如表所示是某地空气质量日报。
2024年5月10日 2024年5月11日
二氧化硫 63 二级 二氧化硫 33 一级
一氧化碳 59 二级 一氧化碳 55 二级
二氧化氮 61 二级 二氧化氮 33 一级
可吸入颗粒物 68 二级 可吸入颗粒物 32 一级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该地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可吸入颗粒物 和有害气体,其中有害气体包括  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 (写出一种即可)。
(2)表中没有列出二氧化碳的量,说明二氧化碳  不是 (填“是”或“不是”)污染性气体。
(3)根据气象部门记载,2024年5月10日夜晚下了一场中雨,空气中含量变化比较大的污染物是  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或可吸入颗粒物) (写出一种即可)。
(4)将表中2024年5月10日和2024年5月11日空气质量日报对比后,发现一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不大,据此可推测一氧化碳有怎样的性质?  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 。
(5)说出一种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
10.(8分)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C (填字母)。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
(2)如图1所示的“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已省略)。
图1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  A (填字母)。
A.硫      B.水      C.氦气
②氧气在走迷宫的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 。
 图2
(3)小亮同学想探究氧气的性质。如图2,他收集两瓶氧气,甲瓶瓶口朝上放,乙瓶瓶口朝下放,并迅速将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瓶中的木条  均复燃 ,由此可知氧气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支持燃烧 。
②  甲 (填“甲”或“乙”)集气瓶中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理由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乙瓶中氧气从瓶口跑出 。由此还可联想到,在实验室里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正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11.(6分)A、B、C、D、E、F、G、H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无色能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
E  过氧化氢 、L  二氧化硫 、M  四氧化三铁 。
(2)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3)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②(或⑤或⑥)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①(或③或④) 。(均填写一个即可,均填序号)
12.(7分)下面是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BC (填字母)。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生成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C.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之前一定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Ⅰ.装置漏气;Ⅱ.  红磷的量不足 ;Ⅲ.装置内氧气有剩余;Ⅳ.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
【查阅资料】燃烧过程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用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反应来消耗瓶中氧气,设计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NaCl溶液、碳粉起加速铁生锈的作用),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 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80.0 126.0 54.5
【交流表达】
(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0.2%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 (写出一点即可)。
13.(9分)实验室开放日,李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若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C(或E) (填字母),装置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该装置需要改进,做法是在试管口  放一团棉花 ,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的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若用如图F所示的装置代替此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可控制滴加液体的快慢,从而控制反应的快慢 ;若其他条件不变,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则制得氧气的质量  不变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
14.(5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试剂 分解温度/℃
① 氯酸钾 580
②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③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1∶1) 370
④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对比实验  ① 与实验④,可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二氧化锰 。
【反思】
(3)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化学性质 不变。
(4)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将氯酸钾与颗粒大小不同的同种催化剂等质量比充分混合,加热并测定分解温度(合理即可) 。
(5)同种催化剂,影响催化效果的因素还可能有  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等(合理即可) (写出一种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九年级化学同步课件
人教2024版
(人教版九年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九上化学第2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1
范围:第2单元
(建议用时:4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空间站的“人造空
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B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B
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 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C. 空气中的氧气极易溶于水
D.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3.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B
4. 贵州省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
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B )
A. 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B. 露天焚烧塑料垃圾
C. 开发利用新能源 D. 积极植树造林
B
5.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氧气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该图整理的性质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B. 氧气能燃烧,常用作助燃剂
C. Ⅰ类、Ⅱ类反应均放出热量
D. 上述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
C
6.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反应放出的
热量,更快降
温,吸收白烟 量筒中的水:通
过水体积的变化
测出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的熔融
物,防止集气瓶
底炸裂
A
7. 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
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 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 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 (5分)有下列六种气体:①氢气;②氮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
硫;⑥氦气。按要求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
(5)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气体是 。
⑤ 
③ 
② 
④ 
⑥ 
9. (6分)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如表所示是某地
空气质量日报。
2024年5月10日 2024年5月11日 二氧化硫 63 二级 二氧化硫 33 一级
一氧化碳 59 二级 一氧化碳 55 二级
二氧化氮 61 二级 二氧化氮 33 一级
可吸入颗粒物 68 二级 可吸入颗粒物 32 一级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该地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和有害气体,其中有害
气体包括 (写出一种即可)。
(2)表中没有列出二氧化碳的量,说明二氧化碳 (填“是”或“不
是”)污染性气体。
(3)根据气象部门记载,2024年5月10日夜晚下了一场中雨,空气中含量变化比
较大的污染物是 (写出一种
即可)。
(4)将表中2024年5月10日和2024年5月11日空气质量日报对比后,发现一氧化
碳的含量变化不大,据此可推测一氧化碳有怎样的性质?

(5)说出一种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 
不是 
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或可吸入颗粒物) 
一氧化碳不易
溶于水 
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10. (8分)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填字母)。
A. 医疗急救 B. 食品防腐
C. 航天火箭 D. 霓虹灯
(2)如图1所示的“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
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已省略)。
图1
AC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
认为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
A. 硫 B. 水 C. 氦气
②氧气在走迷宫的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
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A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 
图1
(3)小亮同学想探究氧气的性质。如图2,他收集两瓶氧气,甲瓶瓶口朝
上放,乙瓶瓶口朝下放,并迅速将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
气瓶中。
图2
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瓶中的木条 ,由此可知氧气的一条化
学性质是 。
② (填“甲”或“乙”)集气瓶中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理由
是 。由此还可
联想到,在实验室里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
“倒”)放在桌面上。
均复燃 
支持燃烧 
甲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乙瓶中氧气从瓶口跑出 
正 
11. (6分)A、B、C、D、E、F、G、H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
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无色能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
E 、L 、M 。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四氧化三铁 
(2)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

(3)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均填写一个即可,均填序号)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气 
②(或⑤或⑥) 
①(或③或
④) 
12. (7分)下面是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
如图甲所示),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填字母)。
A.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 生成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C. 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BC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乙
所示),实验之前一定要 ,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Ⅰ.装置漏气;Ⅱ. ;Ⅲ.装置内氧气有剩余;Ⅳ.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放热、
产生大量的白烟 
红磷的量不足 

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查阅资料】燃烧过程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
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用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反应来消耗瓶中氧气,设计如图丙所示的实
验装置(装置中NaCl溶液、碳粉起加速铁生锈的作用),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
量,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80.0 126.0 54.5
【交流表达】
(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20.2 %
铁的
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 
13. (9分)实验室开放日,李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若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
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装置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
原因是 。该装置需要改进,做法是在试
管口 ,目的是 。
A 
C(或E)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的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用如图F所示的装置代替此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若其他条件不变,所用二氧化
锰的量偏多,则制得氧气的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B 
可控制
滴加液体的快慢,从而控制反应的快慢 
不变 
过氧化氢 水+氧气 
14. (5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小芳发现氯
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
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
好)。
实验编号 实验试剂 分解温度/℃
① 氯酸钾 580
②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③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1∶1) 370
④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对比实验 与实验④,可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
【反思】
(3)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
和 不变。
(4)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5)同种催化剂,影响催化效果的因素还可能有
(写出一种即可)。
① 
二氧化锰 
化学性质 

氯酸钾与颗粒大小不同的同种催化剂等质量比充分混合,加热并测定分解温
度(合理即可) 
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
等(合理即可)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学业评价01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       姓名: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题号 一 二 总分
答案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空间站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B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C.空气中的氧气极易溶于水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4.贵州省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B )
A.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B.露天焚烧塑料垃圾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积极植树造林
5.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氧气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图整理的性质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B.氧气能燃烧,常用作助燃剂
C.Ⅰ类、Ⅱ类反应均放出热量
D.上述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
6.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 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快降温,吸收白烟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7.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5分)有下列六种气体:①氢气;②氮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硫;⑥氦气。按要求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⑤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③ 。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② 。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④ 。
(5)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气体是  ⑥ 。
9.(6分)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如表所示是某地空气质量日报。
2024年5月10日 2024年5月11日
二氧化硫 63 二级 二氧化硫 33 一级
一氧化碳 59 二级 一氧化碳 55 二级
二氧化氮 61 二级 二氧化氮 33 一级
可吸入颗粒物 68 二级 可吸入颗粒物 32 一级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该地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可吸入颗粒物 和有害气体,其中有害气体包括  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 (写出一种即可)。
(2)表中没有列出二氧化碳的量,说明二氧化碳  不是 (填“是”或“不是”)污染性气体。
(3)根据气象部门记载,2024年5月10日夜晚下了一场中雨,空气中含量变化比较大的污染物是  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或可吸入颗粒物) (写出一种即可)。
(4)将表中2024年5月10日和2024年5月11日空气质量日报对比后,发现一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不大,据此可推测一氧化碳有怎样的性质?  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 。
(5)说出一种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
10.(8分)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C (填字母)。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
(2)如图1所示的“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已省略)。
图1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  A (填字母)。
A.硫      B.水      C.氦气
②氧气在走迷宫的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 。
 图2
(3)小亮同学想探究氧气的性质。如图2,他收集两瓶氧气,甲瓶瓶口朝上放,乙瓶瓶口朝下放,并迅速将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瓶中的木条  均复燃 ,由此可知氧气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支持燃烧 。
②  甲 (填“甲”或“乙”)集气瓶中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理由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乙瓶中氧气从瓶口跑出 。由此还可联想到,在实验室里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正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11.(6分)A、B、C、D、E、F、G、H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无色能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
E  过氧化氢 、L  二氧化硫 、M  四氧化三铁 。
(2)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3)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②(或⑤或⑥)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①(或③或④) 。(均填写一个即可,均填序号)
12.(7分)下面是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BC (填字母)。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生成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C.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之前一定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Ⅰ.装置漏气;Ⅱ.  红磷的量不足 ;Ⅲ.装置内氧气有剩余;Ⅳ.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
【查阅资料】燃烧过程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用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反应来消耗瓶中氧气,设计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NaCl溶液、碳粉起加速铁生锈的作用),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 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80.0 126.0 54.5
【交流表达】
(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0.2%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 (写出一点即可)。
13.(9分)实验室开放日,李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若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C(或E) (填字母),装置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该装置需要改进,做法是在试管口  放一团棉花 ,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的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若用如图F所示的装置代替此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可控制滴加液体的快慢,从而控制反应的快慢 ;若其他条件不变,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则制得氧气的质量  不变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
14.(5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试剂 分解温度/℃
① 氯酸钾 580
②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③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1∶1) 370
④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对比实验  ① 与实验④,可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二氧化锰 。
【反思】
(3)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化学性质 不变。
(4)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将氯酸钾与颗粒大小不同的同种催化剂等质量比充分混合,加热并测定分解温度(合理即可) 。
(5)同种催化剂,影响催化效果的因素还可能有  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等(合理即可) (写出一种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