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学业评价01(原卷版+解析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学业评价01(原卷版+解析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31 15:25:39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九年级化学同步课件
人教2024版
(人教版九年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九上化学第1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1
范围:第1单元
(建议用时:4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D )
A. 药匙 B. 铁夹
C. 坩埚 D. 滴瓶
D
2. 下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A. 放鞭炮 B. 剪窗花
C. 堆雪人 D. 放风筝
A
3. 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
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C )
A. 导电性 B. 腐蚀性
C. 不助燃 D. 沸点高
4. 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不同于其他三个
的是( B )
A. 蜡烛熔化 B. 铁锅生锈
C. 河水结冰 D. 玻璃破碎
C
B
5.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D )
A B C D
液体的倾倒 取用固体 加热液体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6. 在做化学实验时一定要重视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B )
A. 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B. 有烟雾或者有害气体产生的实验中为了更好地实验,不必打开排风扇
C. 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直接触碰
D. 实验中使用到酒精灯时,要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B
7. 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
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图1 图2
A.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 (5分)毕节大曲是贵州毕节的特色名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俗称酒精,
对乙醇有以下描述: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
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
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⑩燃烧生
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有 ,化
学性质有 ,用途有 ,乙醇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发生的化学
变化是 。(均填序号)
①②③④⑤ 
⑥ 
⑦⑧ 
⑨ 
⑩ 
②研制人造器官
③生产安全无毒的食品
④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⑤研究可降解塑料
⑥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9. (5分)(1)化学研究的课题很多,通过化学方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项问题,是
各国化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现有下列课题:
①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用所得到的氢气作为燃料
其中属于环境问题的课题是 ;属于健康问题的课题是 ;属于能
源问题的课题是 。(均填序号)
④⑤ 
②③ 
①⑥ 
(2)化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
化及应用。指出下列研究涉及食用碘盐的哪个方面。
①食用碘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它的味道: ;
②食用碘盐中含有哪些元素? 。
性质 
组成 
10. (8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B. ,D. ,H.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字母,下同)。
(3)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4)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
(5)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用到的仪器是 。
(6)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胶头滴管 
烧杯 
量筒 
I 
A 
D 
G 
B 
11. (3分)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
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
A.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C 
(2)如图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
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
(3)如图C,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
蘸去污粉 ,再用自来水冲洗和用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扣在试管架
上晾干。
预热 
洗涤 
12. (11分)(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倾倒液体 B. 闻试剂气味
(2)指出上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的错误所在:
C 
C. 量筒读数 D. 加块状固体
① 。
② 。
③ 。
图A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图B中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试剂气味 
图D中用手取试剂,试管没有横放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
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
C 
①如图甲,将仪器a与d连接时,使a较容易插入d的措施是

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的错误是 ,称
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g。
将长颈漏斗下
端用水润湿,转动插入 
称量时砝码和试剂的位置放反了 
12 
(4)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5)如图,某同学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某液体。
①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mL。
②该同学若要量取44 mL的该液体,在上面图示的基础上,则应该用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③若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
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4 mL。
42 

头滴管 
大于 
13. (5分)如图为实验操作图。
(1)通过观察,硫酸铜溶液呈 色。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后出
现的现象是 。由此,小明判断发生了 (填
“物理”或“化学”)变化,也得出硫酸铜的一条化学性质:

(2)小明在对试管进行加热的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请你分析可能的原
因:

蓝 
产生蓝色的沉淀 
化学 
硫酸铜能
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集中加热前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或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即
可) 
14. (9分)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
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Ⅰ.都是化学变化;Ⅱ. 。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方,观察到:
①烧杯内壁出现 。
②手摸烧杯壁有 的感觉。
③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不都是化学变化 
水雾 
发烫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感觉灯泡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得出结论】猜想 (填“Ⅰ”或“Ⅱ”)正确。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 
发烫 

理 
Ⅱ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人教九上化学第一单元学业评价01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       姓名: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题号 一 二 总分
答案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D )
A.药匙 B.铁夹
C.坩埚 D.滴瓶
2.下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A.放鞭炮 B.剪窗花
C.堆雪人 D.放风筝
3.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C )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4.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B )
A.蜡烛熔化 B.铁锅生锈
C.河水结冰 D.玻璃破碎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D )
A B C D
液体的倾倒 取用固体 加热液体 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6.在做化学实验时一定要重视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
A.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B.有烟雾或者有害气体产生的实验中为了更好地实验,不必打开排风扇
C.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直接触碰
D.实验中使用到酒精灯时,要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7.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图1    图2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5分)毕节大曲是贵州毕节的特色名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俗称酒精,对乙醇有以下描述: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 ,化学性质有  ⑥ ,用途有  ⑦⑧ ,乙醇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⑨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⑩ 。(均填序号)
9.(5分)(1)化学研究的课题很多,通过化学方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项问题,是各国化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现有下列课题:
①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用所得到的氢气作为燃料
②研制人造器官
③生产安全无毒的食品
④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⑤研究可降解塑料
⑥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其中属于环境问题的课题是  ④⑤ ;属于健康问题的课题是  ②③ ;属于能源问题的课题是  ①⑥ 。(均填序号)
(2)化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指出下列研究涉及食用碘盐的哪个方面。
①食用碘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它的味道:  性质 ;
②食用碘盐中含有哪些元素?  组成 。
10.(8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B.  胶头滴管 ,D.  烧杯 ,H.  量筒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I (填字母,下同)。
(3)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 。
(4)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D 。
(5)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用到的仪器是  G 。
(6)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B 。
11.(3分)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2)如图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先对试管进行  预热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
(3)如图C,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  洗涤 ,再用自来水冲洗和用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扣在试管架上晾干。
12.(11分)(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倾倒液体 B.闻试剂气味 C.量筒读数 D.加块状固体
(2)指出上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的错误所在:
①  图A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
②  图B中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试剂气味 。
③  图D中用手取试剂,试管没有横放 。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C (填字母)。
(4)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①如图甲,将仪器a与d连接时,使a较容易插入d的措施是  将长颈漏斗下端用水润湿,转动插入 。
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的错误是  称量时砝码和试剂的位置放反了 ,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12 g。
(5)如图,某同学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某液体。
①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42 mL。
②该同学若要量取44 mL的该液体,在上面图示的基础上,则应该用  胶头滴管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③若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44 mL。
13.(5分)如图为实验操作图。
(1)通过观察,硫酸铜溶液呈  蓝 色。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后出现的现象是  产生蓝色的沉淀 。由此,小明判断发生了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也得出硫酸铜的一条化学性质:  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
(2)小明在对试管进行加热的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集中加热前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或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即可) 。
14.(9分)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Ⅰ.都是化学变化;Ⅱ.  不都是化学变化 。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方,观察到:
①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
②手摸烧杯壁有  发烫 的感觉。
③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水和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为  化学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 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感觉灯泡  发烫  灯丝为银 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物理 变化。
【得出结论】猜想  Ⅱ (填“Ⅰ”或“Ⅱ”)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人教九上化学第一单元学业评价01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       姓名: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题号 一 二 总分
答案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D )
A.药匙 B.铁夹
C.坩埚 D.滴瓶
2.下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A.放鞭炮 B.剪窗花
C.堆雪人 D.放风筝
3.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C )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4.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B )
A.蜡烛熔化 B.铁锅生锈
C.河水结冰 D.玻璃破碎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D )
A B C D
液体的倾倒 取用固体 加热液体 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6.在做化学实验时一定要重视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
A.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B.有烟雾或者有害气体产生的实验中为了更好地实验,不必打开排风扇
C.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直接触碰
D.实验中使用到酒精灯时,要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7.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图1    图2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5分)毕节大曲是贵州毕节的特色名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俗称酒精,对乙醇有以下描述: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 ,化学性质有  ⑥ ,用途有  ⑦⑧ ,乙醇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⑨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⑩ 。(均填序号)
9.(5分)(1)化学研究的课题很多,通过化学方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项问题,是各国化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现有下列课题:
①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用所得到的氢气作为燃料
②研制人造器官
③生产安全无毒的食品
④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⑤研究可降解塑料
⑥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其中属于环境问题的课题是  ④⑤ ;属于健康问题的课题是  ②③ ;属于能源问题的课题是  ①⑥ 。(均填序号)
(2)化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指出下列研究涉及食用碘盐的哪个方面。
①食用碘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它的味道:  性质 ;
②食用碘盐中含有哪些元素?  组成 。
10.(8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B.  胶头滴管 ,D.  烧杯 ,H.  量筒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I (填字母,下同)。
(3)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 。
(4)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D 。
(5)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用到的仪器是  G 。
(6)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B 。
11.(3分)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2)如图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先对试管进行  预热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
(3)如图C,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  洗涤 ,再用自来水冲洗和用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扣在试管架上晾干。
12.(11分)(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倾倒液体 B.闻试剂气味 C.量筒读数 D.加块状固体
(2)指出上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的错误所在:
①  图A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
②  图B中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试剂气味 。
③  图D中用手取试剂,试管没有横放 。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C (填字母)。
(4)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①如图甲,将仪器a与d连接时,使a较容易插入d的措施是  将长颈漏斗下端用水润湿,转动插入 。
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的错误是  称量时砝码和试剂的位置放反了 ,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12 g。
(5)如图,某同学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某液体。
①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42 mL。
②该同学若要量取44 mL的该液体,在上面图示的基础上,则应该用  胶头滴管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③若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44 mL。
13.(5分)如图为实验操作图。
(1)通过观察,硫酸铜溶液呈  蓝 色。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后出现的现象是  产生蓝色的沉淀 。由此,小明判断发生了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也得出硫酸铜的一条化学性质:  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
(2)小明在对试管进行加热的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集中加热前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或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即可) 。
14.(9分)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Ⅰ.都是化学变化;Ⅱ.  不都是化学变化 。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方,观察到:
①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
②手摸烧杯壁有  发烫 的感觉。
③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水和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为  化学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 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感觉灯泡  发烫  灯丝为银 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物理 变化。
【得出结论】猜想  Ⅱ (填“Ⅰ”或“Ⅱ”)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