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进阶练(一) 太阳视运动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45分)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5·临沂模拟)小明于夏至日到某地(34.5°N,113°E)参观了天文观测仪器——仰仪。仰仪形似一口大锅仰面朝天,在其南部放置横杆和缩杆,缩杆末端延伸到半球中心,装有一块中央有小孔、可以上下和左右旋转的小方板(璇玑板)。观测时,璇玑板正对太阳,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使太阳光通过小孔在球面上形成太阳影像。下图示意小明绘制的仰仪。据此完成1~2题。
1.若该日天气晴朗,小明使用仰仪观察到半球面上太阳影像的移动轨迹是( )
A.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B.由东北逆时针转向西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2.小明观测到太阳影像位于仰仪天顶线上的时间及位置是( )
A.12:00,天顶以北 B.12:28,天顶以北
C.12:28,天顶以南 D.12:00,天顶以南
(2024·烟台三模)下图示意地球上同半球甲、乙两地同一日期观测的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其中左图中a时刻甲地太阳高度为20°,下图中b时刻乙地(76°E)太阳位于正北天空。读图,完成3~4题。
3.a时刻甲地观测者的影子朝向及该日太阳视运动方向是( )
A.正北 ② B.正南 ①
C.正北 ① D.正南 ②
4.乙地c时刻时,北京时间是( )
A.2:56 B.8:56
C.15:04 D.20:04
(2025·三明开学考试)二十四节气对应着太阳黄道上的24个位置(相邻节气之间太阳黄经相差15°),可反映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下图为2024年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本月与上月平均气温的差值)曲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节气中,反映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的节气分别是( )
A.清明、立春、小暑 B.雨水、小满、大寒
C.冬至、白露、惊蛰 D.立秋、芒种、小雪
6.该地一年中气温最高时(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B.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C.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D.午间日照入室最多
(2024·怀化二模)小王参加了我国某学校以“生活中的地理”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下图为小王家小区平面略图,小王家所在楼栋在超市的西南方向。据此完成7~8题。
7.小王每天从家出发沿小区绿道锻炼身体,关于他在一年中不同时间锻炼时相关地理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出发锻炼较早,日出方位为东北
B.夏季出发锻炼较晚,日出方位为东南
C.冬季出发锻炼较早,日出方位为东南
D.冬季出发锻炼较晚,日出方位为东北
8.2024年3月20日当地时间6:00,小王锻炼时发现身影刚好与道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小王当时所处的位置及前进方向为( )
A.①,向东 B.②,向西
C.③,向西 D.④,向东
(2024·漳州三模)贵阳(26°N,106°E)的小明常选择公交车出行。某日乘公交车时,上车后发现车上乘客为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均选择坐在公交车右侧的位置。1小时后,小明于第10个站点下车。下图示意该公交车行驶的部分线路及车上乘客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小明此次乘车时间最可能为北京时间( )
A.6:00—7:00 B.9:00—10:00
C.16:00—17:00 D.20:00—21:00
10.1小时后,小明下车看到公交车的影子朝向车头( )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2024·南通二模)江苏某校学生开展观测日影活动,在开阔地面上竖立了一支铅笔,均匀放置了8颗鹅卵石,活动当日观察到当铅笔影子依次落到第5颗鹅卵石时,日影最短,下图为活动中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1~13题。
11.照片中铅笔阴影朝向为( )
A.西北偏北 B.正北方向
C.东南偏南 D.东北偏北
12.推测活动当日可能为( )
A.3月18日 B.6月20日
C.9月25日 D.12月20日
13.估算当地经度需获知( )
A.当日直射点纬度 B.当日日出地方时
C.正午时北京时间 D.正午时笔影长度
(2025·清远模拟)上海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18:40(北京时间)在固定位置,面向同一方向,每隔半个月观测一次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下图为该小组连续观测三次记录的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兴趣小组连续观测的时期最可能是( )
A.3月1日至4月15日
B.5月1日至6月15日
C.7月1日至8月15日
D.9月1日至10月15日
15.下列关于观测期间的描述,可信的是( )
A.极昼区午夜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上海昼夜之差缩小且白昼渐长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会逐渐扩大
D.上海正午时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5 / 5太阳视运动
(2023·山东卷)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
(2)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解题导引】
(1)图文信息→此地经度为105°E→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该地地方时为8:20时,太阳位于正东方→与正午12:00太阳位于正南方时,时间相差3小时40分钟→太阳位于正西方时对应的地方时为15:40→该地地方时16:00时,太阳位于西偏北方向→杆影指向生肖兔与龙之间
(2)依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地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日出时刻杆影朝西北,位于生肖鸡以北,正午时刻杆影朝正北,指向生肖鼠,日落时刻杆影朝东北,位于生肖兔以北→杆影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最多为5个
【尝试解答】 (1)D (2)A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说出该地一年中杆影不会指到的生肖石像。
[提示] 生肖蛇、马、羊。
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时(地方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正北方或正上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2.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时刻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
(1)不存在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出现极昼的地区(极点除外)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时(24时)太阳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
(3)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
3.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应用
(1)推知时间(季节)信息
①判断季节(或节气):若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夏至);若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冬至);若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则为北半球的春、秋分。
②判断时间:若太阳在东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则为上午;若太阳在西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则为下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高度最大时,则为当地的12时。
(2)推知空间(方位)信息(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夏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北方;冬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南方。春、秋分日太阳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太阳视运动与物体影子
①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大小呈负相关,日出时影子最长,之后变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直射点上无影子。
②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③影子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呈顺时针在地面上移动。
(2024·辽阳三模)我国某中学生在二分二至日观测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并绘制成图(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一年内该地能够受到太阳直射,太阳直射的这一天该地( )
A.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B.日出东北,日落西南
C.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2.夏至日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位于( )
A.正北天空 B.正南天空
C.东南天空 D.西南天空
1.C 2.A [第1题,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图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推算,该地纬度为90°-|45°+23°26′|=21°34′N;当太阳直射21°34′N时,北半球各地(除极昼区)昼长夜短,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正确。第2题,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看到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天空,A正确。]
(2024·合肥一模)拥有4 300多年历史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凝聚了我国先民的地理智慧。先民根据当地全年日出方位的变化修建该古观象台,其东边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当日出阳光从夯土柱间第7个缝隙入射到观测点时全球昼夜等长。下图为陶寺古观象台俯视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先民利用陶寺古观象台( )
A.计算太阳高度,指示每天时刻
B.感知四季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C.测量昼夜长短,服务手工生产
D.记录光阴流逝,告知一夜五更
4.当先民在观测点从夯土柱间第7个缝隙看到日出时,太阳位于( )
A.正东 B.东南
C.东北 D.正西
3.B 4.A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先民根据当地全年日出方位的变化修建该古观象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季节太阳日出方位不同。因此,先民利用陶寺古观象台,从观测点通过夯土柱间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从而确定季节、节气,以便安排农耕,B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知观象台具有计算太阳高度、测量昼夜长短和计时的功能,A、C、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当日出阳光从夯土柱间第7个缝隙入射到观测点时全球昼夜等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昼夜等长时为春、秋分日,此时日出正东。因此,当先民在观测点从夯土柱间第7个缝隙看到日出时,太阳位于正东方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学科素养进阶练(一) 太阳视运动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45分)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5·临沂模拟)小明于夏至日到某地(34.5°N,113°E)参观了天文观测仪器——仰仪。仰仪形似一口大锅仰面朝天,在其南部放置横杆和缩杆,缩杆末端延伸到半球中心,装有一块中央有小孔、可以上下和左右旋转的小方板(璇玑板)。观测时,璇玑板正对太阳,根据小孔成像原理,使太阳光通过小孔在球面上形成太阳影像。下图示意小明绘制的仰仪。据此完成1~2题。
1.若该日天气晴朗,小明使用仰仪观察到半球面上太阳影像的移动轨迹是( )
A.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B.由东北逆时针转向西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2.小明观测到太阳影像位于仰仪天顶线上的时间及位置是( )
A.12:00,天顶以北 B.12:28,天顶以北
C.12:28,天顶以南 D.12:00,天顶以南
1.A 2.B [第1题,该日为夏至日,该地(34.5°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日出东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日落西北。由于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故半球面上太阳影像的移动轨迹是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故A正确。第2题,该地经度为113°E,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28,此时太阳位于南方天空,影子则位于图中天顶以北,故B正确。]
(2024·烟台三模)下图示意地球上同半球甲、乙两地同一日期观测的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其中左图中a时刻甲地太阳高度为20°,下图中b时刻乙地(76°E)太阳位于正北天空。读图,完成3~4题。
3.a时刻甲地观测者的影子朝向及该日太阳视运动方向是( )
A.正北 ② B.正南 ①
C.正北 ① D.正南 ②
4.乙地c时刻时,北京时间是( )
A.2:56 B.8:56
C.15:04 D.20:04
3.C 4.A [第3题,由左图可知,甲地全天太阳高度不变,且数值为20°,可推知该地位于极点并出现极昼现象,因甲、乙两地位于同一半球,且由右图可知b时刻乙地太阳高度最大,且方位为正北,可推出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因此,甲地观测者最可能位于南极点,观测者的影子朝向正北方向,从南极点看,太阳视运动的方向是逆时针的,因此该日太阳视运动方向是①。故选C。第4题,读右图可知,乙地当日太阳最低时位于地平面上,太阳高度为0°,可认为日出日落为同一刻,即乙地在该日刚刚出现极昼。由图判断乙地在c时刻时,太阳高度角刚刚为0°,可知此时当地(76°E)地方时为0:00,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2小时5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算出北京时间为2:56。故选A。]
(2025·三明开学考试)二十四节气对应着太阳黄道上的24个位置(相邻节气之间太阳黄经相差15°),可反映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下图为2024年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本月与上月平均气温的差值)曲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节气中,反映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的节气分别是( )
A.清明、立春、小暑 B.雨水、小满、大寒
C.冬至、白露、惊蛰 D.立秋、芒种、小雪
6.该地一年中气温最高时(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B.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C.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D.午间日照入室最多
5.D 6.B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的有二分、二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热量状况),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温度下降);反映物候现象的有小满、芒种(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由此可知,立秋反映季节,芒种反映物候现象,小雪反映气候变化,D正确;清明反映物候现象,立春反映季节,A错误;雨水反映气候变化,B错误;白露反映气候变化,惊蛰反映物候现象,C错误。第6题,读图可知,从立春到小暑平均气温变量均大于0 ℃,说明气温是逐渐上升的,而小暑以后平均气温变量小于0 ℃,说明气温下降,由此可以判断小暑时平均气温最高,此时为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A错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是在夏至,C错误;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午间日照入室最多是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至,D错误。]
(2024·怀化二模)小王参加了我国某学校以“生活中的地理”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下图为小王家小区平面略图,小王家所在楼栋在超市的西南方向。据此完成7~8题。
7.小王每天从家出发沿小区绿道锻炼身体,关于他在一年中不同时间锻炼时相关地理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出发锻炼较早,日出方位为东北
B.夏季出发锻炼较晚,日出方位为东南
C.冬季出发锻炼较早,日出方位为东南
D.冬季出发锻炼较晚,日出方位为东北
8.2024年3月20日当地时间6:00,小王锻炼时发现身影刚好与道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小王当时所处的位置及前进方向为( )
A.①,向东 B.②,向西
C.③,向西 D.④,向东
7.A 8.D [第7题,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小王每天从家出发时间早,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极昼和极夜范围除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正确,B错误;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小王每天从家出发时间晚,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极昼和极夜范围除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D错误。第8题,根据材料“小王家所在楼栋在超市的西南方向”可知,出发时③方向为向北,④为向东,①为向南,②为向西。2024年3月20日为春分日,地方时6:00日出正东方向,则人影应朝正西。小王发现身影刚好与道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推断出他此时的前进方向为正东。D正确。]
(2024·漳州三模)贵阳(26°N,106°E)的小明常选择公交车出行。某日乘公交车时,上车后发现车上乘客为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均选择坐在公交车右侧的位置。1小时后,小明于第10个站点下车。下图示意该公交车行驶的部分线路及车上乘客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小明此次乘车时间最可能为北京时间( )
A.6:00—7:00 B.9:00—10:00
C.16:00—17:00 D.20:00—21:00
10.1小时后,小明下车看到公交车的影子朝向车头( )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9.C 10.B [第9题,根据文字信息可知,该日小明上车时,乘客为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均选择坐在公交车右侧的位置,说明此时阳光从公交车左侧射入,结合公交车行驶线路可知,此时公交车正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行驶,则太阳应位于偏西方天空,且有一定的高度,故此时应是下午时段,A、B错误;小明位于贵阳(26°N,106°E),当北京时间为20:00—21:00时,贵阳的地方时约为19:00—20:00,此时段即便未日落,太阳高度也较低,乘客受阳光直接照射影响小,D错误;当北京时间为16:00—17:00时,贵阳的地方时约为15:00—16:00,太阳位于偏西方天空,且有一定的高度,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第10题,由图文材料分析可知,1小时后,小明在第10个站点下车时,太阳仍位于偏西方天空,公交车的行驶方向仍是由西南向东北,可看到公交车的影子朝向车头的右前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南通二模)江苏某校学生开展观测日影活动,在开阔地面上竖立了一支铅笔,均匀放置了8颗鹅卵石,活动当日观察到当铅笔影子依次落到第5颗鹅卵石时,日影最短下图为活动中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1~13题。
11.照片中铅笔阴影朝向为( )
A.西北偏北 B.正北方向
C.东南偏南 D.东北偏北
12.推测活动当日可能为( )
A.3月18日 B.6月20日
C.9月25日 D.12月20日
13.估算当地经度需获知( )
A.当日直射点纬度 B.当日日出地方时
C.正午时北京时间 D.正午时笔影长度
11.A 12.D 13.C [第11题,照片中铅笔阴影朝向需要根据太阳的方位来判断。由材料可知,图片时刻接近正午时刻,江苏(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刻的日影应当朝北,C错误;图中影子朝向为偏北方,则影子对面应为偏南方,图中的上方为偏西方,下方为偏东方。由8颗鹅卵石均匀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影在偏西的第4颗石头处,因此此时日影应当在西北偏北的方向,即太阳在东南方向,还未到正午,A正确。第1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8颗鹅卵石均匀分布表示当日的日影,可知当日日影从西北方向到东北方向,则当日该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季,且距离冬至日较近,故D正确。第13题,估算当地经度需知道正午时北京时间,根据北京时间与正午时的时差可以推算出当地的经度。其他选项如当日直射点纬度、当日日出地方时、正午时笔影长度与估算当地经度没有直接关系,故C正确。]
(2025·清远模拟)上海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18:40(北京时间)在固定位置,面向同一方向,每隔半个月观测一次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下图为该小组连续观测三次记录的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兴趣小组连续观测的时期最可能是( )
A.3月1日至4月15日
B.5月1日至6月15日
C.7月1日至8月15日
D.9月1日至10月15日
15.下列关于观测期间的描述,可信的是( )
A.极昼区午夜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上海昼夜之差缩小且白昼渐长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会逐渐扩大
D.上海正午时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14.C 15.A [第14题,读图可知,观测期间上海日落时间越来越早,昼越来越短,且第三次 18:40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可推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向南移动,但并未越过赤道,故7月1日至8月15日最符合,C正确;3月1日至4月15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5月1日至6月1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北移动;9月1日至10月15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半球移动,A、B、D错误。第15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观测时间在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且不断向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正午的影子越来越长;极昼区午夜太阳高度也会越来越小;上海昼变短,夜变长,昼夜之差缩小;北半球昼越来越短,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小。故选A。]
11 / 11太阳视运动
(2023·山东卷)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
(2)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解题导引】
(1)图文信息→此地经度为105°E→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该地地方时为8:20时,太阳位于正东方→与正午12:00太阳位于正南方时,时间相差3小时40分钟→太阳位于正西方时对应的地方时为15:40→该地地方时16:00时,太阳位于西偏北方向→杆影指向生肖兔与龙之间
(2)依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地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日出时刻杆影朝西北,位于生肖鸡以北,正午时刻杆影朝正北,指向生肖鼠,日落时刻杆影朝东北,位于生肖兔以北→杆影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最多为5个
【尝试解答】 (1)________ (2)________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说出该地一年中杆影不会指到的生肖石像。
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时(地方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正北方或正上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2.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时刻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
(1)不存在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出现极昼的地区(极点除外)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时(24时)太阳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
(3)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
3.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应用
(1)推知时间(季节)信息
①判断季节(或节气):若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夏至);若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冬至);若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则为北半球的春、秋分。
②判断时间:若太阳在东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则为上午;若太阳在西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则为下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高度最大时,则为当地的12时。
(2)推知空间(方位)信息(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夏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北方;冬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南方。春、秋分日太阳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太阳视运动与物体影子
①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大小呈负相关,日出时影子最长,之后变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直射点上无影子。
②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③影子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呈顺时针在地面上移动。
(2024·辽阳三模)我国某中学生在二分二至日观测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并绘制成图(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一年内该地能够受到太阳直射,太阳直射的这一天该地( )
A.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B.日出东北,日落西南
C.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2.夏至日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位于( )
A.正北天空 B.正南天空
C.东南天空 D.西南天空
(2024·合肥一模)拥有4 300多年历史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凝聚了我国先民的地理智慧。先民根据当地全年日出方位的变化修建该古观象台,其东边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当日出阳光从夯土柱间第7个缝隙入射到观测点时全球昼夜等长。下图为陶寺古观象台俯视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先民利用陶寺古观象台( )
A.计算太阳高度,指示每天时刻
B.感知四季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C.测量昼夜长短,服务手工生产
D.记录光阴流逝,告知一夜五更
4.当先民在观测点从夯土柱间第7个缝隙看到日出时,太阳位于( )
A.正东 B.东南
C.东北 D.正西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