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物理模拟冲刺练习试卷(四)
本试题卷共22题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
2.关于声的利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现在绝大多数小汽车都安装的汽车雷达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3.某同学在实验时,将一物体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测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4 N,然后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又将同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上(如图乙),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一定大于2.4 N B.一定等于2.4 N
C.一定小于2.4 N D.一定等于4.8 N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句。诗人能分辨出是蛙声,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5.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或更科学的实验方法,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可以减小,也可以避免
D.误差就是错误
6. [中]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7.如图所示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露珠下的叶脉
B.塔的倒影
C.墙上的手影
D.海市蜃楼
8.图示为电阻R1和R2的I-U图象,由图可知( )
A.R1的阻值为5 Ω
B.R1的阻值小于R2的阻值
C.将R1、R2串联接入电路,通电后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
D.将R1、R2并联接入电路,通电后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2的电流
9.将重为7牛的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且溢出3牛的水,物体受到的浮力( )
A.一定等于3牛
B.一定等于7牛
C.可能等于3牛
D.可能等于4牛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11.小廖同学家里正在修建楼房,他通过调查了解到工人利用如图的装置,将重力为9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6 m,工人对绳子施加的拉力F为475 N。忽略绳重和机械之间的一切摩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拉力F做功为2 850 J
②动滑轮的重力为50 N
③拉力F做的额外功为600 J
④如用该装置匀速提升重力为950 N的物体,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5%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及液体的体积 ,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该液体质量为 B.量杯质量为
C.该液体密度为 D.该液体密度为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3.如甲图所示为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的情景,A测力计显示的 的作用力(选填“A对B”或“B对A”);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
1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丙小车的运动速度为 km/h,10s后甲、乙两车相距 m。
15.如图所示,金湾区金湖公园湖面上立着一只白鹭,水中的“白鹭”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当白鹭飞离水面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白鹭离水面5米时,像到白鹭的距离为 米。
16.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但材料不同的电阻丝A和电阻丝B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起来.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如果电流通过电阻丝A比电阻丝B产生的热量少,这表明电阻丝 (选填“A”或“B”)的电阻较大,由此可见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 有关.(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作图每问2分,填空每空2分,共28分
17(1).如图所示,鸡蛋悬浮在盐水中,请画出鸡蛋受到的重力G和浮力F的示意图。
(2).2023年9月17日,我国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启用,它是北半球巡天能力最强的光学时域望远镜,如图甲所示。一束星光入射到望远镜,经主镜反射后到达成像装置,如图乙所示,是反射光线,请画出其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大小(保留作图痕迹)。
18.小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准备了下列器材:电源(电压)、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及导线若干。
(1)小附设计了图甲的电路图,在实验时不小心连成了乙图所示电路,在器材无损坏的情况下,小附闭合开关,将看到 (填序号),请你帮助小附在错误的导线上打“”,并画出正确接法,且导线不交叉 。
①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
②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③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
(2)小附正确连接电路后,依次将、、、、的电阻接入电路,按规范步骤操作,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电阻 5 10 15 20 25
电流 1
小附分析数据时发现有一组数据是错误的,请你指出错误的数据出现在第几次实验,并解释错误原因 。
19.溧阳市竹箦镇洙汤村的吕先生在农田捡到一块形状特殊的石头,经文物部门鉴定,竟然是新石器时代的石箭头。小组同学对其复制品展开密度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的 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如图甲所示,小明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内放入石箭头,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质量是 g;
(3)用不吸水的细线拴住石箭头,使其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丙、丁所示,石箭头的体积是 cm3;
(4)算得石箭头的密度是 g/cm3;
(5)石箭头的吸水性将导致密度的测量值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其真实密度。
2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实验的装置,使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并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A液体的温度/℃ 10 14 18 22 26 30
B液体的温度/℃ 10 18 34 42 50
(1)如图乙所示为B液体在第2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其示数为 ℃;
(2)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来比较;
(3)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选填“A”或“B”)升高的温度较高;
(4)冬天,小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介质,选择 (选填“A”或“B”)为介质保暖时间会更长。
四、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共18分。
21.如图中平底茶壶的质量是0.4kg,底面面积是4×10-3m2.内盛0.6kg的开水,水面高度在图中已标出,放置在面积为l 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1)由于水的重力而使水对茶壶底部产生的压力(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g=10N/kg)
22.学习完电学知识后,同学们开展了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功率可调电加热器模型。小附同学将两个定值电阻、接入甲图虚线框中,连接方式未画出,ABC是引出的三个接线柱。通过接入不同的接线柱,可模拟电加热器的不同挡位。小附另外设计了乙电路,其中变阻器上标有“1A”字样,电流表量程可选或,小附在作品展示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下列信息:
①将AB接线柱分别接入乙图电路中的EF接线柱上,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将滑动变阻器调到中点,电压表示数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②将BC接线柱分别接入乙图电路中的EF接线柱上,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处,电压表示数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
③已知∶∶6,∶∶2。
请结合以上信息,求:
(1)接线柱间接入的电阻值;
(2)电源电压;
(3)将BC两接线柱用导线连接,再将AB接线柱分别接入乙图电路中的EF接线柱上,闭合开关、,在确保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求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
参考答案
1.【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答案】C
【详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听声辨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与听声辨人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而听声辨人是由于每个人的声音特色不同,故C符合题意;音速是指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听声辨人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知识点】超声波的应用
【答案】C
【解析】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小汽车安装的汽车雷达和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综上所述,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故选 。
【知识归纳】
声音的利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3.【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原理及其使用
【答案】A
【详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挂钩处受到的拉力大小,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后,把物体挂在吊环上,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和弹簧刻度盘、吊环等对弹簧的拉力之和,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大于2.4 N。
4.【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答案】C
【详解】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所以诗人能分辨出是蛙声,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答案】B
【详解】A.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或更科学的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会避免误差的产生,故A错误;
B.实验中大多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以避免,故C错误;
D.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故D错误。
故选B。
6.【知识点】升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答案】D
【解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物温度降低,起到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物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
7.【知识点】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B
【解析】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大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不符合题意;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符合题意;墙上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故 不符合题意。故选 。
8.【知识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答案】C
【详解】由图知电阻R1和R2的I-U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们的电流成正比,两电阻的阻值是固定不变的。当电压为1 V时,通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0.10 A、0.20 A,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R1===10 Ω,R2===5 Ω,由计算可知,R1的阻值大于R2的阻值,故A、B不符合题意;将R1、R2串联接入电路,由串联电路电流处处都相等可知,通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相同,因R1的阻值大于R2的阻值,由U=IR可知,通电后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故C符合题意;将R1、R2并联接入电路,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相等,因R1的阻值大于R2的阻值,由I=可知,通电后通过R1的电流小于通过R2的电流,故D不符合题意。
9.【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答案】B
【详解】物体的重力G=7 N,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F浮=G=7 N。故选B。
10.【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声速、声音的产生和声源
【答案】B
【详解】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由蝉的发声器(发音膜)和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是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关键点拨】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11.【知识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拉力移动距离s=2h,拉力F做功:W总=Fs=475 N×2×6 m=5 700 J,故①错误;不计绳重和摩擦时,由F=(G+G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2×475 N-900 N=50 N,故②正确;有用功W有=Gh=900 N×6 m=5 400 J,拉力F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5 700 J-5 400 J=300 J,故③错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100%=95%,故④正确。故选B。
12.【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答案】A
【解析】设量杯的质量为 ,液体的密度为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 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则由 可得 ,即: ,当液体体积为 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即 ,联立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 ,将 代入①解得 ,当液体的体积 时,则液体的质量: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 正确, 、 、 错误。故选 。
【关键点拨】
因为纵坐标代表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所以计算液体密度时注意减去量杯的质量。或者根据图像用质量的变化量除以体积的变化量得出液体的密度。
13.【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原理及其使用
【答案】B对A;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详解】图甲中,B对A的作用力,让A的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所以A测力计显示出B对A的作用力。
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其工作原理为: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14.【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答案】14.4;30
【解析】由图二可知,丙小车的运动速度为,由图一可知,甲车的速度为,乙车的速度为,10s后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为。
15.【答案】 反射 不变 10
【详解】[1]水中的“白鹭”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白鹭飞离水面时,像的大小不变。
[3]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白鹭离水面5米时,像到水面的距离也为5米,所以,像到白鹭的距离为10米。
16.【知识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
【答案】B;材料
【详解】第一空.由图知,电阻丝A和电阻丝B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时间相等,电阻丝A比电阻丝B电阻丝A和电阻丝B产生的热量少,据Q=I2Rt知,RARB,即电阻丝B的电阻较大;
第二空.因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但材料不同,由此可见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17(1).【知识点】力的示意图与图示、重力示意图
【答案】见详解
【详解】
【思路点拨】根据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可判断鸡蛋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重力,作用点在鸡蛋的重心上,据此作图即可。
(2).【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答案】见详解
【详解】先画出法线,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反射角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是37°,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8.【知识点】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探究实验
【答案】(1)①;见详解
(2)第4次数据是错误的,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4V
【详解】(1)由图乙可知,此时的电流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在了电路中,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接通电源,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故选①。
所以正确的连接是应将电压表并联到定值电阻的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2)由表格数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第4次实验数据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即第4次实验数据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4V,所以错误的数据出现在第4次。
19.【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
【答案】 零刻线 ; 右 ; 57.6 ; 20 ;2.88 ; 大于
【详解】
(1)[1][2]天平在使用之前,要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移动平衡螺母调零,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所以此时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重新平衡。
(2)[3]由图可知,石箭头的质量
m=50g+5g+2.6g=57.6g
(3)[4]由图丙可知,未放入石箭头之前,量筒中水的体积是50mL,放入石箭头之后,量筒中水和石箭头的体积为70mL,所以石箭头的体积
V石=V-V水=70mL-50mL=20mL=20cm3
(4)[5]石箭头的密度是
(5)[6]由于石箭头吸入部分水,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偏小,根据知,密度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20.【知识点】物质的比热容探究实验
【答案】 26; 加热时间; B; A
【分析】
【详解】
(1)[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零的上方,是零上,示数为26℃。
(2)[2]根据转换法,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
(3)[3]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即加热时间相同,B升温较高,A升温较慢,说明A的吸热能力强,即A的比热容大。
(4)[4]质量相同的两种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因A的比热容大,A放热多,故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A液体。
21.【知识点】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答案】⑴4.8N;⑵2.5×103pa
【详解】
(1)壶内水的深度
h=12cm=0.12m
水对壶底的压强
p=ρ水gh=1kg/m310N/kg0.12m=1.2Pa
水对壶底的压力
F=pS=1.2Pa4m2=4.8N
(2)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和壶的总重力
F′=G=(m水+m壶)g=(0.4kg+0.6kg)×10N/kg=10N
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p′= ==2500Pa
22.【知识点】与电功率有关的动态电路计算
【答案】(1);
(2);
(3)见解析
【详解】(1)在①中,AB间的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AB间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已知条件,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由欧姆定律可知,AB接线柱间接入的电阻值
(2)在①中,将滑动变阻器调到中点时,设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1,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3大,已知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1, 则
总功率P1=UI1, 由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Ⅰ
在②中,将BC接线柱分别接入乙图电路中的E、F接线柱上,闭合开关S1,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处,此时BC间的电阻与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BC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设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2,已知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2, 则U2=I2RBC,总功率P2=UI2; 已知U1∶U2=5∶6,P1∶P2=5∶2, 则,即电流之比为┅┅Ⅱ
两次电压表示数之比为
化简解得RBC=30Ω。由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Ⅲ
因电源电压不变,则联立ⅠⅡⅢ式解得R3大=20Ω; 由题知,在②中滑动变阻器R3的功率为0.8W, 由P=I2R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将I2=0.2A代入Ⅲ式可得电源电压U=I2(30Ω+R3大)=0.2A×(30Ω+20Ω)=10V
(3)由题知,甲图虚线框中有2个定值电阻R1、R2, 根据BC和AB间的电阻大小,结合串联电阻的规律及已知条件可知,甲图中电阻的连接有下面两种情况:
若甲图中电阻按图1连接,将BC两接线柱用导线连接,再将AB接线柱分别接入乙图电路中的EF接线柱上,闭合开关S2、S3,此时R1、R2与变阻器R3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的总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则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只能选用0~3A的量程,已知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则干路电流最大为
所以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当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最小,总电流最小, 则
干路电流最小为
所以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
若甲图中电阻按图2连接,将BC两接线柱用导线连接,再将AB接线柱分别接入乙图电路中的EF接线柱上,闭合开关S2、S3,此时R2被短路,R1与变阻器R3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的总电流; 与第一种情况相比,因R1两端的电压不变,R1的阻值不变,则通过R1的电流仍然为1A, 变阻器R3两端的电压也不变,则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变阻器R3的最大电流仍然为1A,通过变阻器R3的最小电流仍然为0.5A, 这种情况下干路电流最大为
则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这种情况下干路电流最小为
则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
综上可知,在确保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可能为25W或20W,最小功率可能为20W或15W。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