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第三中学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
(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025.04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
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从《木兰诗》中,看到了巾帼英雄替父从军
奔赴沙场的飒爽英姿;从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读到了志愿军战士坚韧的意志和乐
观的精神。闻一多 A 锲而不舍地钻研古代典籍,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邓稼先的一
生没有彷徨,为国家事业 B 呕心 lì血,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光未然用铿锵之音让我们
体会到掀起万丈狂 lán。每一个 C 家喻户晓 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 D 气冲斗牛的故事。
阅读上面的开场致辞,回答问题。(8 分)
(1)小文为活动撰写了一段,但他对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疑惑,请你帮他写出正
确的字音和字形。(4 分)
①坚韧 ②锲而不舍 ③万丈狂 lán ④呕心 lì 血
(2)小语觉得文中横线处句子有语病,请帮他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句子。(2 分)
(3) 请帮小语选出文中划横线的成语中用法错误的一项。( )(2 分)
A 锲而不舍 B 呕心 lì血 C 家喻户晓 D 气冲斗牛
2.下列各项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中“心灵”是名词,“比”是动词,“博大”
是形容词。
B.吴晗看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便凑过来说:“唉!这次您……”句中的“太”是副词,“唉”是
拟声词。
C.她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她说她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
句中四个“和”词性分别是动词、形容词、介词、连词。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排比修辞。
3.小语同学整理了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请你帮他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报道,一经发表,
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B.散文《台阶》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了父亲建造台阶,以及台阶建好后心理的失落,
引人深思。
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
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D.《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端木蕻良,文章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沦陷十年的关
东原野的怀念、赞美和甘愿为其牺牲的决心。
4.默写古诗。(10 分)
1 ,关山度若飞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2 ,寒光照铁衣
3 当窗理云鬓,
4 独坐幽篁里,
5 草树知春不久归,
6 ,散入春风满洛城
7 对亲人的思念只能托人传语“ , ”(岑参《逢入京使》)
8 在春天共赏韩愈笔下的“ , ”(《晚春》),漫天柳絮榆荚的美景。
5 语言综合实践。(6 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话题,“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国
家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我们班计划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你能出
色地完成下列任务。
(1)欢欢搜集了几副对联,请你从中整理一副符合“天下国家”主题的对联。(只填序号)(2 分
)
上联: 下联:
①做人有道惟诚信 ②承恩不忘三春雨 ③英雄肝胆壮河山
④处世无奇但善良 ⑤战士青春洒热血 ⑥行孝常怀寸草心
(2)下面是为“天下国家”主题活动写的一段主持串词,请你根据其修辞特点,在横线处仿
写新的内容。(2 分)
家国情怀,如同璀璨星辰,绚烂夺目,照亮前行的路途。
家国情怀,如同① ,源远流长,滋润每一个灵魂。
家国情怀,如同壮美乐章,余音绕梁,② 。
(3)有四位同学诵读了下列诗句,其中哪一句不属于爱国主题类诗句( )(2 分)
A.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B.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C.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二、阅读理解(57 分)
(一)名著阅读(13 分)
6.阅读完《骆驼祥子》后,小江内心产生了疑惑:一个踏实肯干、勤奋上进的青年最终为
何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为了寻找答案,小江从影响祥子的几个关键人物入手,进行了以下
探究,请你帮忙完成祥子的“受力”分析图,在方框中填入人物。(6 分)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4 分)
选段一: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
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chī)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
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选段二:“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
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选段三: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
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吃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
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
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1)选段一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2 分)
(2)结合作品内容谈谈选段二中该先生给了祥子怎样的帮助。(2 分)
8 从第 7 题选段三中看出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少于两个词语)后来这辆车的结局是什
么?(3 分)
(二)、诗歌鉴赏(5 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9(1)请赏析第一句中的“满”字。(2 分)
(2)赏析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分)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
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
①能背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
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注】①迨:到;等到。
1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 分)
方法 加点词 参考 词义
(1)患记问不若人 孰若孤 (1)若:
课内迁移法
(2)温公尝言 尝射于家圃 (2)尝:
课内迁移法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爱不释手 (3)释:
课内迁移法 (4)但手熟尔 但当涉猎 (4)但:
11.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断三处)(3 分)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2 分)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 分)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结合内容分析。(4 分)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
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
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
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
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
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 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
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
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
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
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
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
奏的控制。
【材料二】
①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
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
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
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调查表明,现实
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
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 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②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
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
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
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
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
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 9 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
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 2004 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
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
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
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
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
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
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
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1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患有拖延症的人常常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可能还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
症。
B.调查表明,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职场人患拖延症占比最多。
C.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大部分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行动不起来。
15.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解释什么是“拖延症”。 (3 分)
下定义: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其格式为“ 是 的 ”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示例】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诗歌。
16.读完材料,小语和小文对拖延看法产生分歧。若你也在场,你怎么看 请根据材料一表
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3 分)
小语:拖延的危害真的很大,咱们绝对不能养成这种坏习惯!
小文:我觉得拖延也有好处,现代人在紧张的生活中拖一下放松一下也没啥。
你:
17.小语对小金同学某个周日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做了以下记录,若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3 分)
观察记录
8 点: 起床, 吃早餐。
9 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 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 ,作业肯定能做完。
12 点: 吃午饭, 午休。
15 点: 开始做作业。
15 点 20 分: 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 点: 还在听音乐, 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 他说离
明天上学还早呢, 不着急。第二天上学, 老师给家长发
来短信: 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拖延症的类型 对策
(1) (2) (3)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
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
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
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
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
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A.
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
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
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我们在
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③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
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
行了。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
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B。但是没有配角,
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
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
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
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
④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
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
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
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
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
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⑤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
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
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8.【记事要有条理】作者把“父爱”放在许多具体的事件中写,将父亲写“活”了。班级同学
做了以下梳理,请你帮他们填写下图。(4 分)
19.【写人要关注细节】细心观察,好的文章总是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请按要求赏读文中划
线的 A、B 句。(4 分)
①请你从重音、停连、语气、语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为文中划线的 A 句做朗读设计,
说明设计理由。 (2 分)
A 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
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
②请你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为文中划线的 B 句进行赏析。(2 分)
B 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
20.【选材要突出中心】。有同学认为,文章第④段主要是写“我”和儿子,对父亲形象塑造作
用不大,未能突出中心,可以删去,你觉得呢?结合文章说明理由。(4 分)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三、作文(60+3)
21.题目:少年当“燃”
回望过去,你有过尽情“燃”烧的经历吗?如挥洒汗水,赛出好成绩;努力拼搏,获得
大进步;苦练本领,展现真风采……请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写下来,把“燃”的经过写具
体,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 600 字。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七年级语文答题卡
二、阅读理解(57 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 分)
(一)名著阅读(13 分)
15.(3 分)
考号(学号)
6.(6 分)①
姓名:__________
②
班级:__________
③ 座位:__________
7.(4 分)(1) 16.(3 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17.(3 分) 3.保持答题纸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
8.(3 分) 第一部分 客观题(请用 2B 铅笔填涂)
一、积累运用(30 分,选择题在此处作答)
1(3)(2 分) 2.(3 分)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3.(3 分) 5(3).(2 分) 14.(3 分) 9.(1)(2 分) (2)(3 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18.(4 分)(1)
1.(1)(4 分) 、 、 、
(2)
(2)(2 分)
(3)
10.(4 分)⑴ ⑵
(4)
4.(10 分) (1) (2)
⑶ ⑷
19.(4 分) 11.(3 分)(限段三处)
(3) (4)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5) (6)
12.(1)(2 分)
(7) ,
20.(4 分)
(8) , (2)(2 分)
5.(1)(2 分)
13.(4 分)
(2)(2 分)
三、写作(60+3 分)
21.请以 少年当“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地名和校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600
少年当“燃”
400七年级语文答题卡
二、阅读理解(57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一)名著阅读(13分)
考号(学号)
15.(3分)
6.(6分)①
姓名:
②
班级:
贴条形码区
③
座位:
7.(4分)(1)
16.(3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保持答题纸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
17.(3分)
8.(3分)
第一部分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
一、积累运用(30分,选择题在此处作答)
1(3)(2分)四回回回2.(3分)囚回回回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3.(3分)回回回
5(3).(2分) 回回回
9.(1)(2分)
14.(3分)回回回回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2)(3分)
18.(4分)(1)
1.(1)(4分)
(2)
(2)(2分)
(3)
10.(4分)(1)
(2)
(4)
4.(10分)
(1)
(2)
(3)
(4)
19.(4分)
11.(3分)(限段三处)
(3)
(4)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通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5)
(6)
12.(1)(2分)
(7)
20.(4分)
(8)
(2)(2分)
5.(1)(2分)
13.(4分)
(2)(2分)
三、写作(60+3分)
21.请以少年当“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地名和校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少年当“燃”2025 年 04 月期中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 rèn qiè 澜 沥
(2)光未然用铿锵之音让我们体会到掀起万丈狂澜的气势。(其他能和“体会”搭配的词语
也可以)
(3) D
2 C
3 B
4 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对镜帖花黄 弹琴复长啸 百般红紫斗芳菲 谁家
玉笛暗飞声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
天作雪飞
5(1)上联为⑤ 下联为③
(2)示例:①汤汤大河;②激荡人们的心灵。(结构需要类似)
(3)B
6①曹先生 ②老马 ③孙侦探
7(1)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来。
(2)曹先生给了祥子拉包月的工作,待他很好,祥子摔伤曹先生后,曹先生并未责怪,还继
续关心祥子的生活。
8 祥子是一个吃苦耐劳、积极向上、执着追求、勤劳坚忍的人。(2 分)这辆车最终被大兵抢
走。(1 分)
(二)诗歌阅读(5 分)
9(1)“满”字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洒满水池的明媚动人的景象。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仿佛知道百花已凋零,于是纷纷来到了
菜园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导语】高启的《春暮西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
谐。诗中“绿池芳草满晴波”一句,通过“满”字生动地表现了春色的浓郁与充盈。后两句“知
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运用拟人手法,巧妙地将花落与蝶来的景象联系起来,既
表达了春去花谢的淡淡哀愁,又透露出新生的希望与生机,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三)文言文阅读
10.(1)比得上 (2)曾经 (3)放下 (4)只是
11.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12(1)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13.甲文通过卖油翁倒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高超技艺,告诉我们反复苦练、熟能生
巧的道理;乙文通过司马温公“用力多”“咏其文”“思其义”勤学苦读的事例告诉我们勤学苦练
才能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乙】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
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
直到能够背得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
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
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四)非连文本
14 C 提示(14 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
C.说法不正确。根据【材料二】②段“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可知,
“任务过多”并非“主观因素”,而是外界因素;
故选 C。)
15,拖延症是指拖延行为形成了牢固的习惯,对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
消极影响的一种心理疾病。
16 示例一:我也觉得拖延的危害很大。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是一种恶习,是时间
杀手,会让你一事无成。示例二:我也觉得拖延是有好处的,拖延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
它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做事效率。示例三: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拖延的确有危害,
但有时拖延也有其合理性。一方面,拖延是一种不良行为,是一种恶习,是对人生的不负责
任,会给人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能控
制做事节奏,合理的拖延就会成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反而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完成任
务的效率。
17(1)盲目自信(2)不能控制(3)帮助他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制定自控力训练方
案;制定奖励机制等。
(五)文学文本
18 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清明节前;初中时;父亲为我倒酒、点烟
19 A 句:示例 1:A 句中“裁成”“逗拢”“粘牢”重读,体现出父亲做水晶球的细心和心灵手巧,
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拜和敬爱之情。
示例 2:A 句中“一块一块”要慢读,体现出父亲做水晶球的细心和心灵手巧,表达了“我”对
父亲的崇拜和敬爱之情。
B 句:排比手法(关联词“没有”“只”),三个“没有”连用,体现出了这场戏的无趣,而父亲
却乐在其中,耐心地陪伴着“我”,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20.本文中“我”和父亲的相处是平等和谐的,父亲会陪“我唱戏,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
但并不强求等。第④段主要记叙了“我”学拼音给孩子回信;对孩子谈恋爱,我“闻而不问”;
乐意让孩子、孙女叫“我”“老头子”等事件,展现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家风,突出“我”对父亲
教育观的认同,因此不能删去。
【导语】文章通过多个温馨的生活片段生动刻画了父亲慈爱、宽容的形象。作者用细腻的
笔触描绘出父亲与孩子间的互动,如放风筝、制作灯、陪孩子唱戏等,让读者感受到一种
亲密无间、平等友爱的亲子关系。同时,文章还展现了作者自己与儿子的相处方式,体现
代际间对爱的传承和现代家庭观念的变化。整篇文章充满温情,既有怀旧的感伤,也有对
自由快乐家庭氛围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