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蛔虫可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蛔虫和蛔虫病患者分别属于( )
A.病原体、传染源 B.病原体、传播途径
C.传染源、易感人群 D.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下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戴口罩 B.勤洗手 C.多通风 D.常锻炼
3.下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室内消毒、灭菌 B.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将患病者隔离治疗 D.尽量少出门,戴口罩
4.在流感流行期间,学校加强了晨检制度,要求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及时隔离治疗。这在防控传染病流行措施中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提高学生防疫意识
5.肺结核是一种主要由飞沫传播、传染性极高的疾病。下列不属于预防肺结核的措施是( )
A.消灭蚊虫,防止蚊虫叮咬 B.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诊
C.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 D.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
6.儿童按程序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7.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 )
A.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B.严禁酒驾、醉驾,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C.讲究个人卫生,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D.及时隔离可疑传染病患者
8.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传染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B.蚊虫叮咬属于生物媒介传播
C.感染病原体的动物一定属于传染源
D.婴幼儿一般抵抗力差,属于易感人群
9.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为预防寄生虫病、日常生活中我们应( )
A.切生肉和水果的刀具混用
B.饭前便后勤洗手
C.直接饮用源头不明的生水
D.生食瓜果
10.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缺少其中任一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B.易感人群防护不当,有可能患传染病
C.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患者、病原体携带者以及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等,所以蚊、蝇、虱等属于传染源
D.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不同,可以把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体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
11.下列图示为传染病预防的一些措施,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锻炼身体 B.消灭蚊蝇
C.隔离传染病患者 D.不随地吐痰
12.如图中的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者同时具备,传染病才能流行
B.将甲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C.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乙
D.病原体进入丙后,丙不可能成为甲
13.2023年3月13日,巴西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已累计确诊10301例猴痘病例,死亡15例。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通常包括发烧、剧烈头痛、肌肉酸痛、背痛、精力不足、淋巴结肿大和皮疹或皮肤损伤。
(1)猴痘病毒是引起猴痘的 。
(2)将猴痘患者的衣服、床单进行60℃加热10分钟,可杀死病毒,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3)为了避免猴痘疫情传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对入境人员加强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14.每年冬春季容易出现甲流疫情,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甲型流感病毒所致,主要通过飞沫、接触等传播,已上市的多款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流感均有效。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 。
(2)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预防甲流,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下列传染病的病原体与引起甲流的病原体属于同一类的有___________。
A.新冠肺炎 B.细菌性痢疾 C.狂犬病 D.肺结核 E.乙型肝炎
15.今年3~4月,多地老人和孩子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被确诊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病,该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料、餐具等途径传播。下图为某学习小组制作的“预防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请回答:
此传染病具有 的特性,诺如病毒是此病的 ,已感染的人
是 。根据手册中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介绍可判断,此病属于 。手册中“诺如病毒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 (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
人群的有 (填序号)。
(2)诺如病毒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暴发流行,请你站在学校角度,再提出一条预防诺如病毒在校内传播的建议: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蛔虫可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蛔虫和蛔虫病患者分别属于( )
A.病原体、传染源 B.病原体、传播途径
C.传染源、易感人群 D.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传播和流行。
【详解】A.能够导致人或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称为病原体。蛔虫是一种寄生虫,能够导致人患蛔虫病,因此蛔虫属于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蛔虫病患者能够携带和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故A符合题意。
B.蛔虫属于病原体;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建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饮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等,蛔虫病患者属于传染源,不属于传播途径,故B不符合题意。
C.蛔虫是病原体而非传染源;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蛔虫病患者是传染源而非易感人群,故C不符合题意。
D.蛔虫是病原体而非传播途径,蛔虫病患者是传染源而非易感人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戴口罩 B.勤洗手 C.多通风 D.常锻炼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
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是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BC.勤消毒、多通风、戴口罩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ABC不符合题意。
D.常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室内消毒、灭菌 B.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将患病者隔离治疗 D.尽量少出门,戴口罩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传染病预防措施里,切断传播途径是指采取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路径。室内消毒、灭菌的目的是清除环境中的病原体,消灭病原体存活的环境,阻止病原体通过空气、物体表面等媒介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非控制传染源,故A错误。
B.保护易感人群是针对容易感染传染病的人群采取的措施,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强,从而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是控制传染源,故B错误。
C.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病者体内携带病原体,将其隔离治疗,可阻止患病者继续向外界散播病原体,从源头上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属于控制传染源,故C正确。
D.少出门能减少与外界病原体接触的机会,戴口罩可阻挡病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护个体不被病原体感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并非控制传染源,故D错误。
故选C。
4.在流感流行期间,学校加强了晨检制度,要求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及时隔离治疗。这在防控传染病流行措施中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提高学生防疫意识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隔离患病学生属于直接控制已感染个体的措施。
【详解】A.控制传染源指隔离或治疗已感染病原体的个体,避免其传播疾病。题目中“隔离发热、咳嗽学生”正是隔离传染源,故A符合题意。
B.切断传播途径,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
C.保护易感人群,人们进行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提高防疫意识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辅助措施,并非直接防控行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肺结核是一种主要由飞沫传播、传染性极高的疾病。下列不属于预防肺结核的措施是( )
A.消灭蚊虫,防止蚊虫叮咬 B.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诊
C.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 D.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诊,若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就属于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不随地吐痰,能减少含结核杆菌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可使婴儿获得对肺结核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肺结核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播肺结核,消灭蚊虫主要是预防由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与预防肺结核无关,A符合题意。
B.当出现可疑肺结核症状时及时就诊,若确诊可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原体传播给他人,这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有助于预防肺结核的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疫苗,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能增强婴儿对肺结核的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肺结核的重要措施,C不符合题意。
D.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痰液中可能含有结核杆菌,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可有效切断肺结核的传播途径,预防疾病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儿童按程序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增强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详解】A.控制传染源指隔离或治疗患病个体,与接种疫苗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切断传播途径是通过消毒、防护等方式阻断病原体传播,如戴口罩,故B不符合题意。
C.保护易感人群是通过接种疫苗或增强体质降低感染风险,接种疫苗直接提升易感者的免疫力,故C符合题意。
D.消灭病原体是治疗或环境治理的目标,不属于预防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 )
A.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B.严禁酒驾、醉驾,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C.讲究个人卫生,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D.及时隔离可疑传染病患者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的核心是增强未感染者的免疫力或减少其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详解】A.加强体育锻炼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故A符合题意。
B.严禁酒驾与传染病预防无关,属于交通安全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
C.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如减少病原体传播机会),故C不符合题意。
D.隔离可疑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传染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B.蚊虫叮咬属于生物媒介传播
C.感染病原体的动物一定属于传染源
D.婴幼儿一般抵抗力差,属于易感人群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包括生物媒介等方式,易感人群是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详解】A.传染病患者携带并排出病原体,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某传染病患者确实属于传染源,故A正确。
B.生物媒介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生物(如昆虫)作为媒介进行传播。蚊虫叮咬属于生物媒介传播(如疟疾通过蚊子传播),故B正确。
C.感染病原体的动物不一定是传染源,若其无法排出或传播病原体(如感染后死亡),则不属于传染源,故C错误。
D.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通常抵抗力较差,因此容易感染传染病,属于易感人群,故D正确。
故选C。
9.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为预防寄生虫病、日常生活中我们应( )
A.切生肉和水果的刀具混用
B.饭前便后勤洗手
C.直接饮用源头不明的生水
D.生食瓜果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预防寄生虫病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其次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
【详解】A.有些寄生虫病是消化道传染病,切生肉的刀具和切水果的刀具要分开,否则易感染寄生虫病,因此混用切生肉和水果的刀具不利于预防寄生虫病,故A不符合题意。
B.饭前便后勤洗手,能去掉寄生虫卵,切断传播途径,利于预防寄生虫病,故B符合题意。
C.有些寄生虫病是消化道传染病,不饮用源头不明的生水能切断传播途径,利于预防寄生虫病,故C不符合题意。
D.生食瓜果前清洗干净,能去掉寄生虫卵,利于预防寄生虫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缺少其中任一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B.易感人群防护不当,有可能患传染病
C.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患者、病原体携带者以及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等,所以蚊、蝇、虱等属于传染源
D.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不同,可以把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体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
【分析】(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病原体携带者以及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蚊、蝇、虱等一般作为传播病原体的媒介,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而不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根据传播途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当易感人群防护不当,接触到传染源或处于病原体传播的环境中,就有可能患传染病。
(2)传染病流行的条件: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一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详解】A.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传播链条就会中断,不能流行,A正确。
B.易感人群本身对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若防护不当,比如不注意个人卫生、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等,就容易接触到病原体而感染传染病,B正确。
C.蚊、蝇、虱等主要是传播病原体的媒介,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并非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C错误。
D.按照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确实可将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体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D正确。
故选C。
11.下列图示为传染病预防的一些措施,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锻炼身体 B.消灭蚊蝇
C.隔离传染病患者 D.不随地吐痰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谓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A.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不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等,A符合题意。
B.消灭蚊蝇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不符合题意。
C.将传染病患者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
D.不随地吐痰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如图中的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者同时具备,传染病才能流行
B.将甲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C.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乙
D.病原体进入丙后,丙不可能成为甲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图中:甲是传染源、丙是易感人群、乙是传播途径。
【详解】A.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A不符合题意。
B.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甲是传染源,将甲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不符合题意。
C.切断传播途径乙,传染病就不能流行,“戴口罩、勤洗手”属于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病原体进入丙后,若病体内无足够的抗体对抗病原体,那么丙会感染传染病而成为新的传染源,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3年3月13日,巴西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已累计确诊10301例猴痘病例,死亡15例。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通常包括发烧、剧烈头痛、肌肉酸痛、背痛、精力不足、淋巴结肿大和皮疹或皮肤损伤。
(1)猴痘病毒是引起猴痘的 。
(2)将猴痘患者的衣服、床单进行60℃加热10分钟,可杀死病毒,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3)为了避免猴痘疫情传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对入境人员加强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控制传染源
【知识点】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
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
【详解】(1)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的总称,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猴痘病毒属于病毒类病原体。猴痘病毒是引起猴痘的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是通过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人群的途径来预防疾病传播。对患者衣物、床单进行高温处理,目的是消灭病毒可能附着的环境媒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控制传染源可有效防止疾病扩散。对入境人员进行检测和隔离,是针对已感染或疑似感染者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14.每年冬春季容易出现甲流疫情,该病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甲型流感病毒所致,主要通过飞沫、接触等传播,已上市的多款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流感均有效。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 。
(2)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预防甲流,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下列传染病的病原体与引起甲流的病原体属于同一类的有___________。
A.新冠肺炎 B.细菌性痢疾 C.狂犬病 D.肺结核 E.乙型肝炎
【答案】(1)病原体
(2)保护易感人群
(3)ACE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
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
【详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所以,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2)根据分析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预防甲流,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ACE.引起甲流的病原体是甲流病毒,新冠肺炎、狂犬病、乙型肝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与引起甲流的病原体属于同一类,ACE符合题意。
B.细菌性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D.肺结核一种由细菌(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E。
15.今年3~4月,多地老人和孩子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被确诊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病,该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料、餐具等途径传播。下图为某学习小组制作的“预防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请回答:
此传染病具有 的特性,诺如病毒是此病的 ,已感染的人
是 。根据手册中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介绍可判断,此病属于 。手册中“诺如病毒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 (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 (填序号)。
(2)诺如病毒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暴发流行,请你站在学校角度,再提出一条预防诺如病毒在校内传播的建议: 。
【答案】(1) 传染性、流行性 病原体 传染源 消化道传染病 ①②③④
(2)开展诺如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定期对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等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传染病的类型:根据传播途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其中消化道传染病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
【详解】(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特征。可见,此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性。
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诺如病毒引起了急性腹泻病,所以诺如病毒是此病的病原体。
已感染诺如病毒的人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是传染源。
因为诺如病毒主要通过食物、饮料、餐具等途径传播,也就是通过饮食传播,所以此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手册中:①勤洗手,能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原体,防止通过手接触食物等而传播;②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③做好家居消毒和通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这些措施都针对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所以①②③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④适度锻炼身体,可增强身体抵抗力,使易感人群对诺如病毒的抵抗力增强,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从学校角度,除了题目已给的,还可以开展诺如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和老师了解诺如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定期对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预防诺如病毒在校内传播。